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放風箏讀後感

放風箏讀後感(一)

這個學期我們學了《風箏》這篇文章,課文講了作者看到「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就感到「驚異和悲哀」,這是因為:魯迅有兄弟之情,有遊戲之於兒童的意義,有魯迅的自省精神,有魯迅對小兄弟身受「虐殺」卻無怨恨的深沉感慨。

文中所說的「對於精神的虐殺這一幕」,具體指魯迅小時候不許小兄弟放風箏,不準小兄弟弄這種沒出息的玩藝,行為十分粗暴。 「我」過去認為,放風箏「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作為兄長,嚴格管束弟弟,原是為弟弟有出息,現在反思起來,當年為落後觀念所支配,自己的行徑實在是「精神虐殺」的行為。弟弟「論長幼,論力氣,他是敵不過魯迅先生」。做弟弟的呢,兄長不許放就不敢放,只得偷偷做風箏,被兄長發現,驚惶失措,快要完工的風箏被兄長踐踏,也毫無抗爭的意思,除了絕望,沒有一句抗辯的話。

最後魯迅先生知道遊戲是兒童的天性,玩具則是兒童的天使,魯迅先生對過往的事情有深沉的思索和深刻的反省。

放風箏讀後感(二)

今天老師教了《風箏》這一課。這篇散文中,有魯迅的兄弟之情,有遊戲之於兒童的意義,有魯迅的自省精神,有魯迅對小兄弟身受「虐殺」卻無怨恨的深沉感慨。

文章說的是小時候不許小兄弟放風箏,不準小兄弟弄這種沒出息的玩藝,行為十分粗暴。待到明白遊戲之於兒童的意義,魯迅醒悟過來,自己當年的行徑,簡直是「對於精神的虐殺」。雖然事隔久遠,魯迅還是一心想補過,然而小兄弟卻全然忘卻,「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從手足之情上看,當年不許小兄弟放風箏,是為小兄弟有出息,那氣恨,是恨鐵不成鋼。一旦明白自己錯了,雖是幾十年前的往事,雖為兄長,也要討小兄弟寬恕。同胞手足之情溢於言表。

從遊戲的意義上看,「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遊戲實在出於兒童天性,遊戲使兒童活潑、健康、聰明。因此不準遊戲,無異於虐殺兒童天性。魯迅看到外國的兒童教育主張,認識了中國舊式教育的落後,願中國的兒童教育改變落後的偏見,願兒童精神從此不受壓制,從此能夠健康成長。

從魯迅的自省精神看,魯迅是嚴於解剖自己的,嚴於自省的,往事,小事,都一絲不苟,知錯必改,鄭重其事,這種精神非常可貴。

從小兄弟身受「虐殺」卻毫無怨恨這種現象上看,魯迅的感慨尤其深沉,文章就落腳在這一點上,留下無盡的悲哀和發人深思的問號。小兄弟為什麼全然忘卻?原來他偷做風箏,自己也並不認為正當,以為兄長該管,因此並不耿耿於懷。

這篇課文告訴我們要多學習魯迅先生的優點,從中得到啟發,這樣人才會有進步。更加要學習魯迅先生的寫作方法,本文以一分一總的形式來寫這篇文章的。

放風箏讀後感(三)

今天我看了一個故事《放風箏》,故事講的是春天來了,琳琳在草地上放風箏,這時花花拿著氣球跑來,很羨慕的說:「琳琳,給我玩一會兒好嗎?」「才不呢!」琳琳搖搖頭。「我們倆換著玩兒好嗎?」琳琳說:「不行」。花花只好呆呆地站在一邊。突然,一陣大風吹過來,琳琳的風箏被刮到了樹枝上,琳琳很傷心。花花跑過來對琳琳說:「我有辦法。」只見他舉著氣球,鬆開長線,氣球慢慢升高,正好碰到風箏。終於風箏又飛起來了。然後琳琳紅著臉對花花說:「我們一起玩吧,」他們在草地上玩到的很開心。()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好東西要拿出來同朋友一起分享,這樣不僅能得到快樂,還會有越來越多的朋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