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孔乙己》讀後感

《孔乙己》讀後感(一)

暑假裡,我無意讀到了魯迅的《孔乙己》這篇文章,認識到了一個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社會低層,受到科舉制的毒害讀書人形象,也看到了它內心深處的善良,和它那悲慘的人生。

同時,拿孔乙己當取笑的把柄那些「看客」,體現出了他們對不幸者的冷漠無情、痳木不仁,也是導致孔乙己悲慘結局的一種原因。同是我也想到我們生活的社會裡也是否存在著那種「看客」?

想到這,我聯想到看過的一則新聞:某年7月17日凌晨,23歲跳某從工地收工回家,回家路上不甚摔倒在路中央,路人鄧某看見了想上前扶一把,但旁邊的好心人的「勸誡」,沒有上去。突然一輛裝土車險些碾壓,隨後一輛計程車撞到,拖行十米遠,最後倒在血泊中,當場身亡。鄧某聽到這訊息後後悔不已。

當一雙眼睛在無助的四處張望,希望能夠有一雙友愛的手幫他一把,但希望終究還是希望,最後倒在血泊中。旁邊的人就像在看一場電影,當車子把人拖到十米遠,電影到達了頂峰,最後濺了看客們一身血!

如果能及時上去扶一把;如果沒有那好心人的「勸誡」;如果能有一條到得底線。但如果,沒有如果,那一條鮮活的生命已不負存在。人們看著那血泊,可能還在慶幸那人還好不是我,不是我的親戚。那倒在血泊中的不只是一個正值花季般的生命,不只是一個沒有溫度的屍體,而是乘載著中國五千年的文明!

「看客」原來只是魯迅筆下孔乙己、祥林嫂、阿Q身邊的人,現在為何在我們生活中出現?當好心把摔倒的老人送到醫院,反過來成了肇事者,大善淪為大惡。當兒子在機場用刀捅母親,但沒人敢上去扶一把,最後還只有外國人敢上去幫。貓小樂在他的作品中,當阿衰看到老人摔倒時,只能和老人一同倒在地上,阿衰固然好笑,但是什麼讓阿衰只能這樣做。中國的道德文明開始直線下滑,造成了人們不做好事,不敢做好事的現象。

我最終還是希望那些所謂的「看客」始終只出現在魯迅筆下,不要在我們生活再造成血的悲劇。

《孔乙己》讀後感(二)

到後來,孔乙己總算是脫掉長衫了。

此時的他已經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去過鹹亨酒店,連掌柜的都不怎麼記得他,據說是打折了腿。但是孔乙己最終還是在中秋過後回來了。這時的他不再穿著那件破爛長衫,而是一件不成樣子的破夾襖。這時的孔乙己,已經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了,雙腿被打斷,走路要靠雙手,連說話也有氣無力。而他平時的氣勢也全然不見了,說話不再滿口「之乎者也」,面對別人取笑他的時候不再辯駁,掏錢的時候「排出」的動作被「摸出」代之,不一而足。孔乙己此時大概是完全沒落了吧。

單從長衫來說,孔乙己的性格特點就可見一斑。孔乙己貧困潦倒卻又想保持讀書人的架勢,善良而又無能,可憐而又可氣,是一個時代的落伍者和封建科舉制的犧牲品。一件「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的長衫,孔乙己卻堅持一直在穿,並且還要站在櫃檯附近顯擺他是讀書人。由此就能看出孔乙己對「讀書人」這一名號是多麼迷戀,甚至是瘋狂,就連偷書,也是「讀書人的事」,不能說是偷。他寧願自己承認「竊書」也不願意別人說他「偷書」。因為偷書是違背道德要求和法律規範的,不是讀書人的行當,更不是君子的行為。可見孔乙己已經把自己從內心標榜成了「士人」「君子」了。因此孔乙己時刻都要把象徵著自己有學識、有文化的長衫穿在身上。這樣又有一點阿Q的「精神勝利法」的味道了。

孔乙己之所以這樣在乎讀書人的身份,還是受了封建思想的毒害。在孔乙己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千百年來無數墮落文人的共性:死啃書本,迷於科舉,動輒滿口孔孟經典,實則四體不勤,五穀不分,自命不凡而清高不已,只能過著苟且偷生的生活。自從中國開始科舉制度以來,就有無數青年投身其中,為此奮鬥到死。然而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畢竟不可能讓每個人都過去。於是無數個孔乙己便出現了。他們並不是沒有文化,相反,他們的文學素質並不低,但是往往這些孔乙己們卻經受不住落榜的打擊和社會各方面的壓力,最後走上相似的結局。只是在孔乙己之前,這些人的故事不為人所知罷了。這些文人們迫切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同感,於是便想盡辦法讓人們注意到自己的文學素養是多麼高。實質上,這些人不僅不能從炫耀中得到別人的認同,反而還會把自己的缺陷抖出去,造成自己成為了別人茶餘飯後的談資。孔乙己在文中多次出場,不都是伴隨著「短衣幫」甚至孩童們的笑聲麼?孔乙己自命不凡,不屑於和「短衣幫」在一起喝酒,但是實際上,逐漸地他連加入短衣幫的資格都失去了。他在眾人面前的狡辯其實也是自欺欺人,用這種「精神勝利法」安慰自己,而不去想辦法解決自己的問題,結果只能越陷越深,讓自己愈加滑向社會的底層。就連孔乙己最後一次去鹹亨酒店的時候甚至別人都沒有注意到他的存在。

就算孔乙己最終脫掉了長衫,他的靈魂依然是被長衫所蒙罩著的。這封建科舉制和森嚴的等級制度的遺毒已經在孔乙己的精神深處紮下了根。

孔乙己的故事看似是特例,其實不然,從古到今都有著無數個孔乙己式的人物,只是我們把他們的故事當作茶餘飯後的談資,沒有注意到罷了。

《孔乙己》讀後感(三)

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鬍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這便是魯迅先生描繪的孔乙己。

孔乙己隨身著長衫但卻沒有著長衫人的地位,而和短衣幫相近。()但在文中短衣幫的笑聲卻顯得尤其的大,似乎要震破我們的耳朵。有些人認為,短衣幫對孔乙己的嘲笑,是勞動人民對孔孟之道蔑視的感情的流露。但我認為笑聲的內涵不僅僅在於此,孔乙己這樣一個備受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殘害的「苦人」,本應得到同樣不幸人們的同情,可是,「短衣幫」卻拿他逗趣、開心,給他取綽號,嘲笑他窮酸。特別是孔乙己的最後一次露面,情景更是悽慘,孔乙己被打斷了雙腿,是用手爬到酒店的,他已經陷入絕境,可是店掌柜還要逼債。面對這一人間慘象,窮苦人們仍是報之以「笑」。這樣的笑聲讓我們戰慄,在長期封建專制主義的統治下,封建文化、孔孟之道不只是造成孔乙己這樣的悲劇人物,而且還普遍地毒害著被壓迫人們,使他們陷於痳木、不覺悟的精神態度,甚至連起碼的同情心也已喪失。魯迅先生通過這笑聲想要將人們喚醒,喚醒他們的覺悟,使民眾從封建思想桎梏下掙脫出來,去擔負起改造整個病態社會的責任。

在文章結尾處,孔乙己的死也只是由掌柜和酒客的平常搭話中透露出來的。掌柜隨口問,酒客信嘴答,一個漫不經心,一個毫不在意。對孔乙己遭受那麼大的冤屈和災難,在熟識的鹹亨酒店裡竟然得不到人們應有的關切和同情;而對丁舉人的兇殘行徑,卻也沒有誰站出來表示一點憤慨和不平。這樣的冷漠痳木是比丁舉人這條橫行一方的惡狼所做的惡行更為觸目驚心的,這也展現了在中國封建社會時期人們之間的隔膜、冷酷到了地步。孔乙己是沒有考上秀才的讀書人,因此他喪失了做人的尊嚴,淪落為小酒店裡人們嘲笑的對象,這赤裸裸表現了封建教育和科舉制度對人們的殘害,讓人終其一生都逃脫不出它的枷鎖。

現如今,21世紀已經來臨,我們已經處在一個民主法治社會中了,可是小悅悅事件依舊發生,什麼時候我們才能夠消除自身的冷漠與自私,和諧的共處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