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長征讀後感300字

長征讀後感300字(一)

夜,靜靜地夜。窗外已是萬籟俱寂,群星璀璨的夜空中掛著一輪金燦燦的圓日那樹枝上的貓頭鷹,正睜大眼睛,準備抓一隻珍惜美味般的田鼠。喧鬧了一天的城市在夜幕下變得格外寧靜。與此時,我正躺在床上久久難眠,我的腦海里不斷地浮現紅軍戰士過雪山、草地那雄偉壯觀的場面,心裡不停地稱讚他們的堅強意志,不禁思緒萬千,心潮澎湃。

《長征》這首詩毛主席在紅軍浩浩蕩蕩地到達吳起鎮時寫下的。每當讀到「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時,我思緒萬千,紅軍戰士是這樣迎難而上,而我呢?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去年登山時的事……

那是一個酷暑難耐的暑假。登山的那天,天好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星期天。那天爸爸和媽媽正好閒得沒事做。於是,我們全家決定去爬那生長著鬱鬱蔥蔥的樹木的紫荊山。來到山腳下,望著那彎彎曲曲的山路,我不禁有此忘而怯步。但在媽媽的鼓勵下我還是開始爬起山來。

剛開始,我還信心十足地小跑起來,還一邊看風景,還一邊哼著歌。可到了後來,卻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了,才走了一小會兒,就氣喘吁吁了。剛才爸爸媽媽還被我甩得老遠,現在都有已經快追上我了。我不禁有些洩氣了,但還是靠最後一點力氣在兩邊懸崖峭壁間,氣喘吁吁地走著。

到了半山腰,我已累得滿頭大汗,連站起來的力氣都沒有了。心裡早已打了退堂鼓。

善解人意的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便語重心長地說:「你的意志太軟弱了,如果當年的紅軍像你這樣,還會有今天的新中國嗎?」那時年幼的我,我的心裡有些不服氣,並不知道紅軍是什麼,嘴裡說:「那又怎麼樣?」便怏怏地下山了。

今天,我讀了毛主席的《長征》,終於知道了紅軍具有的堅強意志,想到過去的事,臉不由自主地燙了起來。

長征讀後感300字(二)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毛澤東的《長征·七律》,還在縈繞在耳旁。長征的故事,一篇篇的出現在以往的課本里。無數次感觸於長征——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過草地爬雪山……這一幕幕的都還在腦海里,這個學期又品讀了《長征》這本書。這次更仔細的思考了每一次長征的歷程。

長征途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英雄故事,這些故事也常常在我的心中蕩漾。那種不屈不撓,不畏犧牲,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那種互幫互助、親密團結的合作精神,那種嚴守紀律、全心為人民服務的崇高品質,都無時無刻不在激勵著我們前進。

長征經過了兩萬五千里,已成為了一種精神。這種精神的載體正是那些征途上的戰士,紅軍戰士!他們那為了集體利益而犧牲自我的大無畏精神讓我感動落淚。當年紅三十四師師長趁樹湘率領部隊為紅軍墊後,在掩護主力部隊撤退後,他們只剩下四五百人了。等到他們撤退時,湘江已被國民黨封鎖,他們又餓著肚子退回山西打游擊。撤退途中,陳師長腹中中了敵人的子彈。但他依然堅持到底,命令其他戰士撤退,自己來掩護,最終被敵人抓住,壯烈犧牲,年僅29歲。多麼可敬的人啊!多麼可愛的戰士啊!如果沒有了陳樹湘這樣的戰士,這場戰役如何能取勝?如果沒有了千千萬萬個陳樹湘,長征能勝利嗎?在這樣無數的光環下,還有許許多多同樣出色的戰士,他們或許沒有令人們為之稱讚的英勇事跡,但「長征精神」在他們身上,同樣是熠熠生輝。

我覺得,這些戰士作為中華民族的一部分,在那個年代裡承擔起了自己的歷史責任。這種歷史精神最值得我們紀念和學習,更是今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需要的。

這種精神,推而廣之,是我們民族的精神。陳樹湘絕對不止一個,後又有董存瑞、邱少雲、黃繼光等前仆後繼的偉大戰士。()長征精神就是這樣,是從前就有,以後依然會繼續發光發亮的民族氣節!

同樣,事實上歷史上已經證明,長征鍛鍊了中國共產黨,使黨從幼稚走向成熟。正是憑著長征精神,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才戰勝了難以想像的艱難險阻,創造出了無數可歌可泣的人間奇蹟,使中國革命的局勢轉危為安。才有了長征的偉大勝利,才有了後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鼓舞了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人,有了前行的方向!

在漫長的歷史與文化的進程中,我們的民族有著很多輝煌的過去,穿越時空的蒼涼與沉重,是歷經滄桑後的繁華。正是這樣,對於我們新世紀的一代。或許未曾經歷過長征這樣的艱難困苦、這樣的驚心動魄,但這段歷史,還是帶給我們無數的深思。我們應該儘可能的在自己的班級、在自己所在的組織中發揚「長征精神」。

將長征精神融入我們的血液之中,讓長征精神永不止步!

長征讀後感300字(三)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我想這句詩也許是對長征精神的最好詮釋。

長征途中紅軍前有望不穿的高山峻岭,江河阻遏,後有數不盡的重兵強敵、機槍大炮的追擊,然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紅軍卻僅靠著手中彈藥不多的破槍爛炮,硬是從國民黨百萬大軍組成的包圍圈中殺出了一條血路,打開了一條大道。是什麼特殊的力量使實力如此弱小、裝備如此落後的紅軍收穫了成功呢?是精神,是信念,是智慧。

有人說:落後就要挨打,然而,我想這句話並不一定完全正確。中日甲午海戰中,中國裝備不僅毫不遜色於日本,還先進於日本,但最後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艦隊艦沉大海,幾乎全軍覆沒。這中間缺了什麼?精神!主帥貪生怕死,戰士無心戀戰,怎能打勝仗?九一八事件時,東北軍無論從武器裝備,還是人員數量都要數倍於敵人,卻讓日軍在短時間內占領、殖民東北,這次失敗與張學良的「判斷失誤」以及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思想分不開的。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為將者沒有一種不服輸、不怕輸,堅決保護民族利益的精神,怎能成功地禦敵於國門之外?

誰說落後就一定要挨打?經濟的繁榮、技術的先進、實力的雄厚固然重要,然而一個不服輸的信念,一種長征精神對於一個團隊、一個集體,個國家都更為重要。為何盛唐會快速轉向衰敗,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從君主到群臣都缺少一種團結、公大私微的長征精神,使一時再無人上諫「十思疏」,再無人閱「十思疏」,再無人行「十思疏」。古往今來,落後真的不一定挨打。看看今天的朝鮮,雖然落後,但試問有哪個國家敢侵犯其主權,就連日本這個曾經冒犯「北方巨熊」「東方睡獅」的國度也是敢怒不敢言,敢言不敢為之。

正如毛澤東所言:自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至於今,歷史上曾經我我們這樣的長征麼?……沒有。我想,正是因為這種長征精神,才使得紅軍完成了這一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雖然長征已經過去了幾十個春秋,但願長征精神永存!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