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正紅旗下讀後感

正紅旗下讀後感(一)

“在太平天國、英法聯軍、甲午海戰等風波後,高鼻子的洋人越來越狂妄,竟看不起清人……”,在老舍的《正紅旗下》里將晚清的狀況作了生動的描述。

《正紅旗下》是一部自傳體小說,描述了清代末年北京城內滿族旗人的生活場景,生動地描述了當時的五類人:一類是寄生於八旗制度之下的大姐公公一家和大舅、姑母等人,過著“有錢的真講究,沒錢的窮講究”的生活,把全部生命都“沉浮在有講究的一注死水裡。”一類是能夠審時度勢,想從八旗制度中掙脫出來,為自己重新設計一條生路,如福海二哥等人;另一類是晚清時期進入中國的洋人,他們或著仗著本國使館的力量胡作非為,或者在殖民地為非作歹;還有一類是當時依靠洋人的“大毛子”、“二毛子”,他們反過來欺凌中國老百姓,如多大爺等人;最後一類是受不了教會、洋人的欺凌,自發組織起來反抗的人,如十成等義和團成員。此外,書中還對清末滿族社會風俗進行了生動的描述。

遺憾的是,當時中國文壇出現了極“左”勢頭,迫使老舍先生擱筆,只寫到了定大爺請牛牧師吃飯一節。然而我們仍能從現存的十一章里窺探到清末北京城內飛萬千景致。如大姐公公一家,他們能賒就賒,發下銀兩再還錢。可是還錢之後又所剩無幾,只好再賒。福海二哥等人則是“工商兵”一體,並為民族的前途擔憂。牛牧師呢,雖然沒做什麼壞事,但任其信徒們胡作非為。多大爺等人呢,仗著洋人的勢力橫行霸道,吃飯不付錢,賒賬並不還,讓人敢怒不敢言。而十成等義和團成員受不了洋人、大毛子、二毛子的欺凌,進行了反抗。在老北京,不但老百姓賒欠東西,連官僚都靠賒欠生活,可見當時社會的黑暗、朝廷的腐敗、不同人的不同性格。

老舍的小說顯示了他藝術視野的開闊,塑造人物形象的多樣和鮮活。小說中人物的身份是三教九流,無所不包。老舍對人物注重揭示個性。不過老舍的作品中也有不少對社會、文化的批判,但老舍的散文、作品少不了對生命的感悟。

“看生命,領略生命,解釋生命,你的作品才有生命。看,看便引起了心靈的感應,這個感應便是心靈的呼喚。”這段《論創作》中老舍留下的文字,也許就是他作品的精髓所在。

正紅旗下讀後感(二)

想來母親不是和正紅旗下老舍的母親一樣嗎,精打細算一輩子,帶我活過了十八年的辛酸。

母親那單薄的身體全然不是一副頂天立地的模樣,但確然扛起了整個家的分量。

我該說她什麼好呢?她從來都是一副黃牛的姿態,任由公婆的呵斥,丈夫子女的使喚。她的生活太過於簡單,以至於我至今不曉得她有何嗜好。她總是早出晚歸,爬在地里熬過夏日炎炎,躲在廚房熬過一冬的酷寒。印象中的她少言。親戚們來了,她就笑著迎出門去,之後鑽進廚房,陸陸續續端出可口的飯菜來。要么不做飯的時候,她便規矩地坐在炕沿的一邊,讓半開的門遮住她半邊的臉,然後靜靜地聽他們高談闊論,臉上始終堆砌著笑容。

母親在村里沒什麼地位,不可能有哪家的紅白事非邀母親去不可,頂多是要他去幫忙做飯、洗盤子。母親也從不拒絕。她不是舊社會看家的婦女,男耕女織的規則在我們這兒不合用。母親除了忙家裡的瑣事,諸如餵豬、做飯類,還得種地。村里人對母親唯一的印象是一身破舊的迷彩服,一把與身長等高的鐵杴,一張清瘦泛黃的面容。

至此我的腦海里一直浮現著母親的模樣。她總是撫摸著我的頭髮,給我說一些關切的話,我望一眼她的兩鬢,除了黯淡無光如同枯草以外,另有幾根銀絲在頭巾遮掩下顯出雪白。忽然就與她的目光相撞,頓時我像被攫住了一般。母親的眼眸飽含了諸多情感,有幾分對生活的無奈,幾分歷經滄桑的辛酸,還有幾分對兒女的期待,因而顯得晶瑩,如同寶石,閃亮在漆黑的夜空。

我知道這些年她是何等艱難,十八年前埋沒在這山溝的青春,十八年間付出給這家庭的血淚。十八年,我目睹了母親的年輪清晰地變多,車輪般輾轉過山路的曲折,十八年,我從無知地揮霍過渡到感恩地沉默,從懵懂任性變得勇於擔當,十八年,當我真得長大成人,我親愛的母親,您還能剩幾個十八年讓我侍奉膝前?

冬日的寒風吹來一場悲涼,幻化成我奮鬥的力量。感動如濤聲依舊,卻帶給我不一樣的震撼……

正紅旗下讀後感(三)

《正紅旗下》是老捨生前最後一本小說,無論語言的凝練,辭藻的使用,文筆的磨練都已達到巔峰,可謂是最值得閱讀的小說之一。老舍用自傳體的形式,用自己的所見所聞講晚清時期旗人的生活,為人,處事等方面展現在讀者面前。儘管這本小說從第一行到最後一行只有寥寥十一個章節,但是所呈現的人物場景卻是那么與眾不同。老舍曾說過:我一輩子沒什麼遺憾,唯一遺憾的是,《正紅旗下》沒有寫完。我想這不僅是作者的遺憾,更是讀者的遺憾吧。

作者老舍通過描寫晚清滿族高級階層鋪張奢華,無所事事的生活;中層官員的生活也那么無憂無慮;然而一般漢人百姓的生活卻是那么悲慘進行對比,引起了讀者們的思考,對旗人文化以及人族精神的思考。文中說道:二百年積下的歷史陳垢剝蝕了一個民族的靈魂,使一個充滿生機的民族走向衰老腐化,在世界潮流面前,不僅失去了競爭能力,而且也失去了自守、甚至生存能力。是啊,自從清軍進關,()旗人的社會地位就平步青雲起來,直到晚清時期,儘管清政府已經腐敗,但是旗人們得生活沒有改變,他們骨子裡是高傲,散漫,得意的,他們從未想過自己的錯誤,自己的自私,驕橫,懦弱等缺點。晚清時列強的侵略不得不說與旗人們的文化是有一絲關聯的。

文章的語言文筆是輕鬆幽默的,但在其中卻又有著大道理。在這一字一句中,我們看到了作者對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而氣憤,對那些整天遊手好閒的旗人子弟本性中的懦弱無能感到恨鐵不成鋼,有對逐漸萌發的新時代思想而感到興奮······不得不說,老舍是一位一直關注著我們的民族,關注著我們民族精神的偉大作家。作為旗人中一員的作者,通過自己這個角色來帶著廣大讀者走進旗人家庭的生活,時而諷刺的筆調讓我們看到了那個社會,那是時代的縮影。也許這本小說只稍稍開了個頭,但無論其中的人物刻畫還是場景描寫還是所禦寒的深意,我想都足以是這本書成為中國近代小說的經典之作。

曾看過對老舍先生著作的品論:他的每一部作品,好像都是從生活大樹上撕下來的。沒錯,貼近生活,貼近大眾,老百姓的生活,用最樸實的語言抒寫出我們這個民族。也許這就是老舍作品的成功之處。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