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第九區影評

第九區影評(一)

今天是9月18日,78年前的今天日本發動了侵華戰爭,繼而在中國犯下滔天罪行。在這國恥日中不想談論9.18本身,而是想所以說大洋彼岸的一部新的電影《第九區》,這部電影和9.18事件沒有任何關係,而電影本身又外星人的故事。那為何還要將他們牽扯到一起呢。首先還得從這部電影想表述的意義上說起,那就是對人類本性的描繪和剖析上。

在這裡首先不得不由衷的對電影導演表示敬意,因為開始的時候覺得他花了3000萬美元竟然把一部科幻電影拍成了一部偽新聞紀錄片,並且還把鏡頭晃得那么厲害、那么沒有任何鏡頭切換技巧是不是在浪費銀子。但隨著劇情的深入,我開始逐漸體會到該片立意了。我們在約翰內斯堡這個城市,看到黑人和白人之間的百年恩怨還沒有消融完全的時候,又偏偏插進來上百萬的外星人,他們不去紐約、不去北京,偏偏選擇了約翰內斯堡。在接下來我們看到了這些形似蝗蟲的卵生動物們,就算他們的技術曾經多先進,但是在許多人的眼睛中也不過是一群蟲子。既然是一群蟲子,那么對他們的殺戮(白人)或者吃他們的肉(黑人)也就無關緊要了,看到片中主角放火燒掉外星人育嬰室時笑著說“這些卵劈劈啪啪爆炸的聲音真像爆米花”時,我想起那些當年被侵華日軍笑著用刺刀挑起中國的孩童。接下來的劇情中我們還看到了人們在實驗室中用外星人做靶子進行射擊試驗、還有把為了研究把外星人解剖成一堆一堆屍塊,這一切又何曾不像那些被日軍當作活人靶子刺殺掉的中國百姓?

片中的男主角因為接觸到外星物質,結果像卡夫卡《變形記》中那個推銷員一樣慢慢的成了一個和外星人一樣的“蟲子”,當在他變形的過程中竟然發生了那么大的轉變!他逐漸理解外星人的艱難和困苦,他知道了這些卵生的甲蟲們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生物,他們中雖然有些淪落其它星球再也不思進取,靠著垃圾果腹混日,但也有一些還在艱難向著理想而執著努力的,即便過了20年地球年,他們甚至願意為了理想在關鍵時刻犧牲自己的生命。漸漸的男主角開始了他的轉變,最終他選擇了寧願自己死去也要讓哪對外星人父子返回母船,進而回到他們的星球。

我想我們有時候不能只談論日軍的殺戮和暴行,繼而生出那么多的仇恨,而要想一想為何我們人類之間會有這么多的殺戮和那么大仇恨?是我們的本性決定還是另有其因?當然這部電影它也不能解釋這個問題,但是我們是不是能從中獲得一些感悟?

最後我還想問那些看過這部電影的朋友,當你看到自己那些野蠻的人類在外星武器下那種血肉橫飛的鏡頭後,是不是有一種快意?呵呵,看看都快把自己當外星人了!

第九區影評(二)

我並不偉大,從沒有想過如美式英雄般炸隕石拯救地球;我只想如一葉鴻毛那樣留存於世上,這樣我就可以重新將我那如天使般的妻抱緊,從她的唇上感受到那愛人的溫情。但為了實現對一位外星人的承諾,一個回家的請求,我與全世界為敵。人類的美德通通匯聚於我一身,可我已經不再屬於人類的一員。

當愛一部電影的時候,需要拋棄所謂影評的種種規範,全身心地讚美它,《第九區》又一次讓我感受到了這種熱烈的欲望。電影披著科幻的外衣,其實不過是製片人一個小小的噱頭。片中除了有外星人和巨大飛船兩種形而下的實物而外,完全看不到過往那些涉及到地球人和外星人之間的情愫。什麼情愫?例如《ET》里的惺惺相惜的朋友之間的珍重;《世界大戰》里的毫無情面的殺戮。過往的電影中,外星人要不就偷偷摸摸,在各類隱蔽措施的掩護下,從事著非法的或合法的行為;要不就光明正大充當地獄煞星的角色,為了某種資源或者懲罰人類的低等諸如此類的各種藉口大開殺戒。

無論哪一種,外星人一定比地球人高級,因為邏輯就是如果外星人比地球人低級的話,那肯定是地球人的飛船先飛到外星人的老窩裡。《第九區》利用了其中一個小小漏洞,讓外星人來到地球,並淪為地球上的最混亂最骯髒的貧民窟的居民。

因此,導演很聰明地大量運用了新聞紀實鏡頭,顯著的運鏡手法就是採取大量的中遠鏡頭的手持拍攝,《貧民窟的百萬富翁》里也用到了很多手持,尤其是兩兄弟遭遇宗教暴亂一段尤為明顯。這種手法讓故事的真實性大大提高,也讓電影開篇的氣氛甚為壓抑。媒體現場直播下的暴力驅趕,讓我想到了在英國殖民下的香港,曾經關押過大量偷渡的越南人,其性質是相似的:媒體發揮自己的傳播力量大肆渲染,暴力機構在“相關法律”的支持下對這些非法入境的難民進行執法。《第九區》里,外星人難民與地球人混住在一起,每日並不是《異型》需要提心弔膽的事兒,而是地球上其他無數個貧民窟的事情:黑市交易、拾荒、肆意殺戮。這裡衛生條件惡劣,幾乎就是生活在垃圾堆上面。威庫斯,暴力機構的形象代言人,也注定是犧牲品,親手將外星嬰兒扼殺於胚胎階段。原來他也不過是個視外星人為畜生的一人,他那輕輕一拔氧氣管,竟好似捏緊了觀眾的喉嚨一般,呼吸不暢,讓人窒息,沒有人對他會產生好感。

正是這種先貶後抑,電影的氣氛也是從低潮走到高峰,節奏也一步步加快。但伴隨始終的訪問鏡頭卻沒有變化,這讓電影后半段的紀實性鏡頭減少了,但依然保持和全片一致的高度的事件真實感。回到威庫斯,其實變異前的威庫斯並不僅僅視外星人為畜生,他是將貧民窟里所有的一切都是微不足道的東西,不管是地球人還是外星人,都必須從這個約翰內斯堡的都市中被除名。這就是社會達爾文主義,法西斯的立本之道,人有高貴低劣之分,因此對於窮人,沒用的人,即使不能全部人間蒸發,也得讓他們從人類的都市世界中消失。這樣的排外思想難道不是多多少少都存在於你我心中。電影並沒有超越地球視野,也沒有超越我們的想像力,它僅僅扣住我們內心的死穴,不斷地向我們灌輸著貧民影像。至於之後威庫斯和外星人克里斯托弗開始聯手奪取黑色液體,就真的回到了的感覺了。逃亡,找尋出路,犧牲。最耐人尋味的地方就是,最慘烈的戰鬥都發生在人類和人類之間,無論是已經被外星基因感染的威庫斯對抗MNU,還是區裡的奈及利亞幫派和MNU的火拚,都是粉碎性的爆漿槍戰。這一切是因為外星人的巨大飛船來到約翰內斯堡所引起的嗎?也許這是個表面原因,但內在的驅動力還是人類群體的內部矛盾,階級間的差異,造就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價值觀,飛船的到來不過是一個導火索。威庫斯的作用也正是從犧牲品開始轉變為催化劑,一劑引發未來的人類思考的催化劑。這種意義不像末日救地球那樣明顯,那種犧牲過於張揚,過於直白,所承受的責任和光榮都大得無法光榮。然而威庫斯的人類身份的犧牲,難道對地球沒有一點兒好處嗎?人類除了能夠學會應對外在的災難之外,是不是更應該看看我們自己是否正在給自己製造社會性的定時炸彈呢?

我們總是忽視著身邊的矛盾,忙於為金錢和權利所奔波,甚至早已忘卻了一些信念一點誓言。家在哪?情在哪?我們要回家,回到我們最初的家,於是,有了克里斯托弗這個“大蝦”形態的外星人的回家的訴求。電影裡雖然他是個外星人,其實在情感上與人類無異,因此的確又是一個不屬於過往科幻片的範疇,這裡克里斯托弗可以被替換為地球人,或者海底人之類的,不同在於形態,同樣擁有的是二十年不變的歸家心切的遊子之情。威庫斯在變異前是無法領會這樣的情感的,只有當他成了被家所拋棄的人之後,他才能深刻地接受這樣的情感,並決心犧牲自我完成外星人父子歸家的心愿。最後的決戰,甚為慘烈,更是讓觀眾不忍心觀看,那種撕心裂肺的與敵人決裂,誓死捍衛自己的尊嚴的強烈欲望,伴隨著血漿、斷肢,而緩緩升起的小飛船卻讓整個貧民窟洋溢著溫情。也許最後鏡頭中的“大蝦”外星人,正是威庫斯變異後的外星形態。他擺弄著一個廢棄的罐子掰成的鐵花,在一個已經無法容納他的人類世界裡,繼續著他對妻子的純真愛情

第九區影評(三)

已經太久沒有看到一部震撼內心的商業片了,尤其在今夏以柱子哥領軍的商業大軍的狂轟亂炸下,我們對《勇敢的心》《角鬥士》《指環王》此類渾厚商業片懷抱期待的小心靈迅速的土崩瓦解,一片殘垣。而《第九區》這樣一部借著虛構的人類虐待壓迫外星人的情節來震撼人性的片子,則是在廢墟上的首度重建。

人太喜歡排除異己,少數總要服從多數,黑人總要受到歧視,同性戀總要遭到唾棄。這一定是因為人總是喜歡情況盡在掌握之中,不能掌控不能了解的事物總會讓人無端感到不安,所以我們幾千年來才不滿神創造下的伊甸,而是在孜孜求知探索中塑造了文明、破壞了環境、毀壞了家園、踐踏著樂土。

我們不以自己為恥,反對別的生命充滿敵意,所以外星人才會被冠以“alien”的名號,既是外星來客,又是異己的意思。當異己alien到來,大多都是為毀滅地球云云,殊不知地球已經在人類的作為下千瘡百孔,但是在大多數美帝堂皇地宣揚大國正義、英雄主義的電影中,外星人還是扮演了無端入侵、冷血殺手的邪惡角色,所以當本片中毫無敵意的外星人光顧我們的世界,人們還是先妄自不安一番,然後將外星人安置到南非的貧民窟,隔離而監控,伺機而反攻,限制外星人的自由,研究外星人的武器,甚至欺騙拉外星人去做活體實驗。

男主角Wikus曾是手握權利、摒棄異己的一員,直到他感染了外星基因,逐漸變為異己中的一員,作為一個個體人,作為電影的第一視角,我們才感受到人們對待異己是多么的殘忍殘酷非人道不堪想像。首先不消說了,男主角一定也會被拉去做實驗,當他來到第九區,身為異己的身份才促使他看到之前爭眼無視的事實,異己們居住條件惡劣,拾荒為生,被軍隊虐囚都是家常便飯。不止於此,連同是住在貧民窟同為異己的黑人恐怖分子都要對其虎視眈眈,因為即便同是異己,也有更異己的異己,即便是弱勢群體,也有更弱勢的弱勢群體,這就是人,只會欺榨異己,不會感同身受。

但是如果這樣下去,這整部影片就會成為一部徹頭徹尾反人類反人性的片子,可以說最後三十分鐘,既是特效和火力迭起的高潮,也是情感和主題磅礴的升華,尤其這其中更激盪著一股浪漫壯麗深郁動容的情感主導。當Wikus經過艱難的內心掙扎,他做出了選擇,當他駕駛機器人抵擋瘋狂火力,掩護他曾不屑一顧的異己和兒子團聚回家的時候,並且一遍遍的站起來,堅強堅持的時候,那不是通常意義上的英雄主義,而是《勇敢的心》裡面華萊士喊出“自由”的那番盪氣迴腸。Wikus在最後一瞬的狀態,就像異己機器人內部還是個人,異化的是外表,內里的是人心,這是人類最高尚純潔的情感,是一個人的悲歌,卻是整個人性的頌歌。

這是一部風格雜糅的影片,劇情作主竿,風格掛樹梢,首當其衝的肯定是那個仿紀錄片手法,但它並沒有像之前《死亡錄像》《科洛佛檔案》那樣把仿紀錄作為貫穿始終的唯一類型,而只是把它作為一種技巧與手法融入整部電影雜糅的幾種類型之中,是劇情和仿記錄的交替整合,也就是說,以個人為主體的戲劇衝突,這部分類型是劇情,而給出背景信息的部分則是紀錄,用於增加情感的真實性,方便觀眾帶入情感。()這就好像在一部難以置信精彩紛呈的科幻電影播放過程中不時提醒你,全片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那些訪談和視頻都是鐵證如山。既然偽紀錄片已經是偽的,那就完全沒有必要用它限制住整個電影的視聽刺激,所以把它只作為一種類型雜糅進來,它就不會像偽紀錄片一樣因為過於專注紀錄片的時間合理性而缺乏劇情的節奏,也不會因為過於專注紀錄片的視覺真實性而放棄關鍵時刻的特效細節展示。

另一個明顯的雜糅風格,就是在整部電影中越來越甚的B級風格,這個跟製片彼得傑克遜和他徒弟就是導演脫不了干係,誰都知道,大師成為魔戒大師前就是B級的忠實愛好者,本片中基本也不放過每一次挑戰觀眾神經的機會,人類中彈時的血肉模糊濺得攝影機上都是,發展到最後基本就是在用西紅柿砸攝影機么,這是視覺考驗,還有挑戰人類心理承受極限的,老黑頭目居然要把男主的變異手臂切下來吃掉,還有異形的設計也邪典到可以媲美吉爾莫德托羅這個黑色異形專業戶,異形語就更令人汗顏了,夠邪也夠經典!

至於影片本身,我不想再用更多的語言描述它的精彩,因為這真的是一部需要你去親自觀看親自體驗的片子,是商業電影中少有的劇情跌宕,更是商業電影中失去的盪氣迴腸,是科幻電影老套的外星異形,更是科幻電影大膽創新的異己,更更更是科幻電影少有的情感傾軋,當男主角最後變成徹底的異己,站在第九區里孤獨拿著那朵花的時候,我的心肝腸寸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