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普羅米修斯影評

普羅米修斯影評(一)

人在做某些自己期盼已久的事情前,都會用一些小的形式,來表示自己對這件事情的重視。古人祭祀前要焚香沐浴,香港人開公司前要拜關公切烤乳豬,《低俗小說》的殺手開槍前會讀聖經,我在看《普羅米修斯》之前,用一個沒有打擾的時間,完整回顧了《異形》系列全4集和異形外傳《異形大戰鐵血戰士》的全2集。這樣的準備花了一些時間,但我知道,這部電影值得這樣的等待。

我等它,已經等了20年。從1992年的某天從家鄉小縣城的一個錄像館出來後,那個橢圓腦袋,流著口水的“大蛇”就經常在我的噩夢裡出現。至今我都記得看到異形破肚而出的震撼,那是一種基因層面的恐懼。

但其實《普羅米修斯》,和《異形》系列並沒有直接的關係。或者說,解答《異形》系列留下的懸念和疑問,並不是導演萊德利·斯科特的目標。相反,他這次製造了一個更大的懸念。在《銀翼殺手》、《角鬥士》和《浮生一日》之後,一次又一次自我突破的萊德利,應該不只是滿足於講述一個單獨的、完美的故事,而是要像那些屈指可數的科幻領域的天才們做的那樣,創造一個自成體系的、精緻的世界。這應該才是《普羅米修斯》的真實目標。這個以希臘神話中盜火者為名的故事,實際上才剛剛開始。

如果《異形》只是一部普通的未來人類與外星人作戰求生的科幻電影,那么它絕對不會獲得現在這么高的影史地位。讓《異形》系列散發出另類的持久魅力的因素有很多,比如H·R·吉格爾的經典概念設計,比如源自西方哲學體系的“他人即地獄”的觀念,但其中特別明顯的,應該是整個系列中的宗教因素。

《異形1》中那艘像是大教堂般的採礦船,異世界的太空騎士(SpaceJokey)遺骸(就是《普羅米修斯》中最後啟動飛船的那個“工程師”),一群船員仿佛最後晚餐那樣安詳地吃著飯,突然被異形寄生的船員痛苦地倒在桌上,異形幼蟲破肚而出。重看《異形1》時我不停感慨:這群創作者是有多么牛逼,才能在30多年前拍出這樣的場景和橋段?

《異形3》同樣具有宗教氣質,而執導的導演大衛·芬奇後面自己拍了部同樣與宗教有關的《七宗罪》,萬事萬物亦有聯繫。

《普羅米修斯》中,宗教的探索與救贖貫穿全片。倖存的女博士肖恩並不能生育,但卻無意中成為章魚異形的降生者。她有信仰尋找自己的造物主,但卻因為生化人大衛的影響(大衛說,人類創造他,是因為他們能),開始質疑造物主的最初目的。且不用說這部電影背後的主線,是關於人類如何探求自己的起源的。

說到這裡,忽然想起《三體》里的一段描述,童年末期的人類文明,一直想要尋找外星的文明,他就像是一個孩子,在黑暗森林裡點起了一堆火,呼喊著試圖找到自己的夥伴。當知道這個宇宙的黑暗森林法則時,他立即踩滅了火堆,蜷著身子躲進黑暗,瑟瑟發抖。

原先,我以為看《普羅米修斯》時會有強烈的宿命感:大凡前傳都會有這樣的觀影感覺。因為最終的結局其實你已知道,而在觀影時,你會看著主角自覺或是不自覺地與命運抗爭,最終仍然滑向命運的深淵。這種感覺也會給觀眾帶來強烈的震撼:比如在看《星戰前傳3》時,最讓我激動的情節就是阿那金最後戴上黑武士呼吸面具的那一刻,因為我知道,這個面具對於他和觀眾來說,一戴就是二十多年。

但《普羅米修斯》並不是一部想要圓《異形1》的場的電影,它反而揭露了一個更宏大的世界,一個更加冷酷的世界。我雖然不知道《普羅米修斯》的續集會如何發展,但可以知道,《普羅米修斯》的世界,將是一個嚴格遵循物理和生物規律,貫徹著宇宙精緻卻冷酷平衡法則的世界。這個有著外星文明的世界絕不會像《阿凡達》那樣,帥哥騎著帥龍一腔熱血就可以拯救世界。相反,甚至是擁有能力創造世界的造物者,也不得不面對更加強大的法則。這個世界不浪漫,不感性,卻會有著一種冷靜到冷酷的迷人魅力。對了,就像《2001太空漫遊》和《三體》中營造的那種世界。

《異形1》帶來的恐懼,源自每個人內心的“他人即地獄”的意識——其實片名“Alien”也是多種含義(在片中的異形,按照維基的注釋,學名叫Xenomorph)。而對於真正看懂了《普羅米修斯》的人來說,這是一部有著商業的外殼,卻沉重得近乎絕望的片子。但你明白了那種絕對無法超越的“法則”甚至連造物主都無法改變時,很難不感到絕望。幸好,這部電影有著商業大片的軀殼,雖然其核心是那么尖銳。其實這部電影本身也像是一隻異形:在商業大片的溫良軀殼下,卻會有著殘酷主題的異形穿透而出,帶來絕望的震撼。

這是一部質疑上帝和造物主的電影,而萊德利就像是一位計算中的上帝,努力營造出一個充滿疑團,卻讓人值得信服的片子。甚至也許,最終直到繼集和系列都拍完,很多疑團都不會得到解釋,因為根本就沒有答案,就像話劇《等待戈多》那樣。而本片那真實且完美的特效,堪稱目前好萊塢的最高水準(上一個高峰是《阿凡達》)。最後我只希望萊德利能夠身體健康,完美地帶給我們《普羅米修斯》的續集,讓我們繼續看到肖博士和大衛的冒險。

普羅米修斯影評(二)

有一尊神,與人亦師亦友,他教化人類,用心良苦,凡人所求,無不盡力而為。他藐視神主,竊取火種,照亮人間。他就是普羅米修斯。神主宙斯無法忍受同類如此墮落與“人”平起平坐,破壞造物主與被造者本應保持的氣氛和距離,便將普羅米修斯鎖在高加索山脈的岩石上,令其飽受磨難。就這樣,普羅米修斯在西方人眼中凝固成了一種品質:成全他人,犧牲自己。

神想樹立威嚴,但人類遠遠沒有神想的那般“安分”,2091年,“普羅米修斯勘探艦”登入神秘星球,開始了尋“神”之旅,這是一段“合理”卻違背“規則”的旅程。沒有人會否定人類對“造物主”的好奇和為之義無反顧的決心。可這段旅程又實實在在的超越了“神”的諭旨,做出與神抗拒、甚至謀求對話的“出軌”行為。

違背規則就要接受懲罰。意料之中,普羅米修斯艦尋“神”未果,艦員相繼斃命,艦長在最後一刻也與“敵人”共赴黃泉。這種結果,或許是“人類對造物主求索衝動”最好的詮釋。而另一方面,普羅米修斯艦“棄小我保大家”的壯舉,也讓“普羅米修斯精神”實至名歸了。

我們的神,也許未曾想過:在浩瀚的宇宙中,在彈丸之地,一天,一群生靈開著他們造出的艦船,飛離地球,前來對話。

神不經意的疏忽,卻讓人類從誕生那刻便背負了一個課題:是誰為我們創造了水、空氣、食物……以至生命

祖先們陷入思考,他們開始關注頭頂上方,開始仰望日月,卻無法洞悉日月背後深邃的太空。漸漸的,祖先流露出對宇宙的極度好奇和無上崇敬,最終,竟養成了“仰望”的姿態,奈何無法觸摸到太空,經過一番冥思苦想的洗禮,祖先們又開始確信“造物主”像人一樣隱藏在天底下某一個角落。於是,祖先們逐日、渡海,歷盡千難萬險,只為在天的盡頭,海的盡頭找到我們的造物主。很可惜的是,他們卻不肯低下頭,仔細看看手中的木棒、利器,和那圈中馴養的野狼、鹿羊,承認自己就是神。

現在,我們知道了地球是圓的,神似乎也不在地球上常駐,想知道答案,我們很有必要向太空乃至外太空探索。這時,我們回望一下祖先,他們都做了什麼:祖先們先是自己提出了問題,然後開始去尋找答案,在這顆並不太大的球體上橫衝直撞、交織纏繞,會不會讓人覺著有點悲哀的味道?但是,這“悲哀”的背面,是人類越來愈清晰的思路。就像《普羅米修斯》里絢麗的紅外探測繪圖儀一樣,它無孔不入,無隙不過,非常漂亮的繪製了“地下宮殿”全息影像。祖先們何嘗不是如此,他們無所畏懼、無所不往,在並不短的時間裡,穿山入林、鑿地潛水,終於將地球“看”的越來越清,“構建”的越來越完整。

當地球被熟知的再也無法藏匿“神”的蹤跡,而人類又不願意承認自己就是“神”,我們只好飛離地球,一廂情願的以為這是“神意”。

事實上,對於神的追尋和本源的探究,人類還以另一種姿態呈現——尋求肉體的長生不老——這種終極幻想和探索活動一直在東西方“文明世界”中上演。而我們強調“文明世界”,是因為,在看似食腐不化的野蠻世界中,是不存在這種“永生”的幻想的。這種幻想專屬於人類金字塔頂端——那些有著至高權力和絕對財富的人。只有他們不能像人類中的“智者”和“無力者”那般平靜的接受“生命終於死亡”。“怕死者”不以為然,但在“智者”眼中,那些驚恐死亡的人是因為對貪婪的執著,在“無力者”眼裡,則源於享用社會資源的優先權。

這個渴求永生的“精英群體”,著實影響人類的步伐,或阻礙或推進。為了說明這一點,《普羅米修斯》精心安排了騙局:當神學家因為能夠目睹“真神”容顏而興奮,當地質學家因為能夠採到外空地質樣本而開心,當艦長因為能夠駕馭和保衛普羅米修斯號而倍感驕傲時——支撐整個遠航計畫的“財團巨佬”出現了,他似乎比任何人更加有求於“神”,他的目的單純而粗俗——求“生”——實在大煞風景。可是,求生乃生命的本能,他有錯么?就像本劇重要人物伊莉莎白。蕭,當她發現懷了鬼胎危急生命時,她的求生意志被徹底激發了,連機器人都驚嘆不已。伊莉莎白。蕭和財團巨佬有本質區別么?都是為了活下去,無外乎一個自救,一個求救。

很諷刺,財團巨佬最終因“希望”而客死他鄉。看來神並沒有把他當成貴客。但願他臨死前明白了女兒的勸告:死亡是自然法則,誰也無法改變。

既然人不能永生,一部分人便移情別戀,寄情於機器人。機器人就能永生么?《普羅米修斯》嘗試著回答了我們:機器人大衛,一度自感優越於人而想凌駕於人。儘管它遵循了機器人法則聽從造物主(財團巨佬)的指令,但傲慢使讓它在善惡之間搖擺不定,更甚想操控全局。直到它被巨人扭斷了脖頸,身首異處,當造它的“神”也不幸斃命的時候,它第一次感覺到害怕,那種“通過學習經驗便可獲得真實感受”的優秀特質,在這一刻,讓其產生了恐懼感。這是機器人的驕傲還是恥辱?它終於意識到自身並不完美,離開了“神”(商業巨佬)的操控,它——機器人——一樣無法永生。由此,不難看到,那些企圖與神平等對話、與神交易的衝動,最終都加速了探求者的滅亡。

然而,人類的靈動往往表現的執拗:只要不是親眼所見,就會繼續義無反顧。

所以,當普羅米修斯號艦毀人亡之後,伊莉莎白。蕭卻背著肢體破碎的大衛,駕敵之艦,載著“普羅米修斯號”的使命繼續前行。

茫茫宇宙,沒有哪個“神”會留意人類在這前行中做出了多少犧牲,何況是主動犧牲。但是,當艦長堅定捍衛家園的信念,自求殞命的一刻,他的犧牲又是那么恰到好處、死得其所。這個時候,對西方英雄主義報以鄙夷的冷眼看客,還會說什麼呢!

《普羅米修斯》把我們的窺探欲望帶到了深邃的太空,好像我們離“神”越來越近。又有沒有可能是越來越遠呢?

如果有一天人類真的找到了造物主,我們將理所當然先問:為什麼造我們?

神會怎樣回答呢?

神說:“因為我們能。”人類會怎樣想?原來我們在神眼裡並沒有那么重要,會不會感到失落?當然,這還算較好的情況,畢竟神認領了我們。

如果神反問我們:“你們怎么跑這來了?”面對神並沒有要認領的意思,我們還會淡定么?我們是要哭喊著求她認領,還是自討沒趣的離開。那個時候,我們會不會質疑存在的理由。如果我們發現自己不過是神手中玩物的時候,我們還有延續下去的必要么?

如果神看了看我們,發現我們違背了造物主造我們的初衷,甚至威脅到宇宙規則的維繫。神直接舉拳揮來,我們會不會因為自尋死路而感到後悔……

可惜,縱然是忐忑,在聽到回答之前,人類還是毫無畏懼之心,熱衷於先尋覓到神的蹤跡。

好吧,我們期待著《普羅米修斯》能夠再次著陸,遙祝她能找到我們的“造物主”,希望她與他能有一場心平氣和的正式對話。

不管怎樣,有個答案也好。我們不想成為“造物主”在地球上培育的試驗品,更不想承認我們是一群無所事事的猴子,在無意中沾染了外星人的DNA而演化,最不想的就是一群被“造物主”創造、遺忘、丟棄的生靈。

普羅米修斯影評(三)

關於異形電影,已經有不少電影大蝦們在網路上貢獻了很多盤點總結,從異形的文化起源,到關於電影中出現過的各類異形品種,對異形知識進行科普歸納,妙趣橫生。()今年的這部《普羅米修斯》是正宗《異形》電影系列第五彈,又名《異形前傳》,故事重新回歸到了1979年的《異形》,斯科特先生22年後重拾此話題,將異形之緣起再次以新視角搬上大銀幕,確實令全球的異形迷們振奮不已,而我個人也比較偏好思考“我們從哪裡來,又將何去何從”這一類型的科幻電影,宇宙無窮之大,想像力取代了一切判斷,你,有信仰嗎?

異形鼻祖丹。歐班農在原著小說中描繪的“人類在太空中孤獨無助”的故事被斯科特在1979年第一次以電影的形式展示給世人,影片已是無可複製的經典,今年的《普羅米修斯》則在歐班農原著故事的基礎上,由美劇《迷失》的著名編劇達蒙。林德洛夫對故事重新進行再創作,《異形》故事背後一個更大的故事格局被建立了起來,以往的四部《異形》中反覆提到的“公司”真面目也在《普羅米修斯》中得到大曝光。繞了20多年圈圈的《異形》秘密被一點點撥開雲霧,影片中人類之起源直接推翻了達爾文的猴子自然進化論:我們地球人是一群比我們高級和完美的生物(影片中個頭高大的“工程師”)直接創造出來滴。

雖然人類社會發展變化了上萬年,科技進步服務了人類生活,改造了世界,但千萬年來,人的本性並沒有得到任何實質性的進化,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必將陷入巨大困境,而當面對比我們更完美的生物時,我們又顯得不堪一擊。當年歐班農原著故事裡要反映的思潮就是這個東西,在這樣的思潮影響下,《異形》的科幻故事孕育而生。而《普羅米修斯》則更具體地表達了“人類是上帝遺棄的孤兒”一說,既然上帝對有缺陷的地球人早已失望,作為人類自己,我們只能積極自救。

於是在影片結尾我們看到,女主角“伊莉莎白”決定帶上機器人一起飛往“造人工程師們”所在星球討個公道:“他們創造了我們,然後他們又想殺死我們,我有權知道這是為什麼”,對於女主角的這一行為動機,用程式製造出來的機器人認為這樣做毫無意義,認為這個答案並不重要,而女主角則以“這就是機器人和我們人類不同之處”作為回敬,影片在經歷濃重悲觀主義色彩渲染之後,最終還是表達了積極的一面,編劇和導演對我們人類自己依舊保留有希望之光。

說到電影本身,從其誕生至今,很多導演認為他們已經用盡了所有能用到的拍攝方法,幸而科技的進步推動了技術的革新,文字描述的情景可以通過CG特效、3D技術來完美呈現,《普羅米修斯》中營造的神秘異星場景非常出色,視覺衝擊力十足,作為一部科幻電影的前傳,它的故事任務算是基本合格,包括異形原體的誕生過程也做了交待。但這個前傳故事有故意宰成幾截分期拍攝上映的嫌疑的,畢竟,在如今全球化的電影市場下,拍電影這件事比過去任何時候的商業利益訴求都要濃重許多。

在有限的故事框架內,斯科特的電影功力雖發揮受限,但其在控制表演,故事節奏轉換銜接和整體感覺的把握方面還是做得很好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