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白銀帝國影評

白銀帝國影評(一)

飛回中國的飛機上,偶然在一本雜誌上看到介紹電影《白銀帝國》拍攝的前後經過。昨日偷閒,和妻一起在皎潔的月色下,欣賞這部我們曾經認為不錯的電影。說實在的,看完以後多少有些失落,不是想像的那個樣子。

首先是音樂的選配,我覺得和故事的情節吻合不夠嫻熟完美。影片故事的曲折由於即沒有施展提琴的表現力又沒有啟用二胡的厚重沉凝,故事非但沒有感動觀眾,反而有些故能玄虛,矯揉造作。那種人生的晦澀以及兩代人的衝突,家族的矛盾無論在故事情節還是在音樂上都沒得到充分的陳述和表現。

其次是攝影的處理,應該說攝影總體是及格的,但也僅此而已。花費如此高昂的一部影片,在色彩的處理上很多地方不夠飽和,用光的技術是無懈可擊的,但是對光色的理解,尤其是對色溫冷暖的控制和調子的平衡,只能令人感到平凡。拍攝的角度平平,比如當老三騎著馬帶著他爹的妻子,也是他的情人的鏡頭,竟然把焦點聚集在老三拳頭捶打樹木上的傷痕和戒指上,其實剛剛擊打樹木應該是鮮血凝結,而不是青紫的色彩,這個細節的處理和影片前一個情節的呼應完全多餘,而且造作。當然,大部分觀眾不會關注這樣一個細微的焦點轉變。當邱老大串通土匪搶劫白銀,這個扣人心弦的動作,完全可以拍攝出動靜之間的轉換,遺憾的是整個拍攝完全沒有把控動感和殺戮的血腥,也沒展示出人物內心世界的變化和矛盾。影片使用了六十年代拍攝英雄的傳統手法,使用了雨水作為鏡頭的背景,既然是山里下雨,就完全可以利用烏雲壓頂的晦明變換來映襯人物內心世界的複雜變換,其實在華山就可以拍攝到如此優美的變換,也可以再九寨溝拍攝。這些地方我都親自拍攝過,效果非常美。老三和他老爺子關於運送白銀的對話穿插在劫匪屠殺和鏢局老大掙扎的情節之間幾乎可以說是失敗的,沒有能夠準確地把台詞和情節結合起來,所以顯得異常平淡。

說到台詞,只能用40分來形容,因為故事似乎要描述商界的沉浮背後是一個大國的盛衰滄桑,但是台詞沒有扣緊這箇中心思想,比如老三的言語,可以說既沒儒家的底蘊,也沒有紅樓夢中寶玉的“痴”,女主人公形象氣質的平庸本身就給觀眾一個疑問,如此平淡的女人何以讓白銀帝國老大父子兩代人如此痴情?如果說一個女人僅僅因為一個男人曾經給她講述一個故事就如此鍾情,可以理解,那么兩個男人究竟又是為了什麼呢?按照白銀帝國的財力,康老爺子應該不乏紅塵青樓的情緣,找個女人生個孩子不過是再簡單的事情了,但是為什麼又糾結到自己的家庭教師,兒子的情人呢?這一切都沒有在台詞中得到展現。弄得整個故事講得一塌糊塗,簡直是一行白鷺上青天——焉知所向!老四的發瘋,老大的才能都沒交待,老三“有殺氣”這個台詞,也沒有證明。電影如果能夠借鑑《教父》中克里昂家族第二代當家人台詞,也許會把故事陳述的更為精彩。但是《白銀帝國》這部電影花費的拍攝成本,最終如同康家埋在地下的銀子一樣,既沒有拯救康家的帝國,也沒拯救中華的大義,在民族危難關頭,你莫說是三十萬兩,就是三千萬兩白銀,發放給那些窮苦的老百姓,也絲毫改變不了普通人的命運。老三的這種“義舉”可謂“損己而不利人”——當然從小的層面上講,是對那些瀕臨絕望邊緣的老百姓有些微的安慰。

所以,借用康家的故事,希望展示商家理念的電影《白銀帝國》多少顯得孩子的稚氣。在清末那個時代,商人的儒雅和正義難道可以救治民族和國家嗎?如果沒有達到主人的目的,這部影片就應該拍攝成悲劇,遺憾的是導演和攝影似乎都沒有借鑑莎士比亞的悲劇,估計也沒有吸收老舍和曹禺的劇本。

導演和演員本身底蘊似乎缺少厚度,演員演技平平,導致了整個影片的失敗。當然在當今如此浮躁的社會中,能有這樣一部作品,已經不錯了,畢竟導演本人已經開始尋找商業的正義,影片似乎也警示著人們。

雖然我寫了這篇多少有些負面的影評,但是我對電影希望陳述的主題和講解的故事本身非常有興趣,我希望中國能夠有自己好的電影,也希望中國早日度過文化洪荒的歲月,希望影視領域出現一些真正可以流芳千古的作品。

白銀帝國影評(二)

有人說,一部好的作品可以讓你思考。我卻覺著一部好的作品能迷得我神魂顛倒罔顧其他,一部不那么好的作品才會使我動腦。後者如《白銀帝國》,白天看了信手塗抹幾行感想,猶感不足,夜裡找原作來看,第二天不由自主想了一個上午。

想的是兩件事,不包括昨天議論的影片的精彩程度:起初懷抱的對晉商事跡的興趣,在讀《白銀谷》的過程中得到滿足;又越發關注書中用心良苦的布局在影片中如何展現。前一部分里票號的功能、“股”的意義等背景資料,為理解晉商故事所必需;後一部分我的觀點頗為主觀,實在是由於影片與原著差異太大,想多談一點。

第一部分中,如“票”、“折”、“股”等的名詞的含義是中國古代社會固有的,異於我們通常理解的自西方引入的概念。首先,清代產生的票號,其作用與銀行有相似之處。書中提到了票號的兩種主要業務,其一的憑據姑且稱之為“票”,將銀兩存入此地票號,便可持出具的“票”在有辦事機構的彼地取得銀兩,類似於異地匯款,正是晉商最早開展這一業務,並因此產生了“票號”產業。其二的憑據或可叫做“折”,同樣是向票號存入銀兩,但數額較前一種少,商鋪出具不記名的“折”,持折人既可以憑“折”向票號支取銀兩,也可以將“折”饋贈他人。票號業務多樣,但電影中涉及的主要是以上兩項。其次,票號的經營理念和行業規範。東家出資,掌柜經營;出資者取得“財股”,有一定資歷和成績的經營者取得“身股”;在分配盈利時,“財股”和“身股”的享有者都可以取得分紅,在分擔風險上,出資者要負擔虧損的風險,經營者則不必承擔損失;掌柜通常由票號培訓的學徒擔任,優秀者能取得“身股”、身家豐厚,但掌柜一旦被辭退,取得的“身股”不能帶走,即使能被其他票號錄用,也很難再取得新東家的信任和高額的報酬。

白銀帝國影評(三)

本來是衝著郭富城去看的,他入行做演員這些年,也有一些佳作的,選戲也不至於太差。沒想到全片看下來,不但沉悶,而且沒有新意。

這種新意首先是源於劇本性的,一部電影的誕生,應該是有一個表達的故事,這個故事可能是簡單的,可能是複雜的。()白銀帝國這個故事無疑是複雜的,但是劇本只寫了簡單的故事——男歡女愛,父子愛上同一個女人,橫刀奪愛。此類故事,放在小說裡面或許還可以賺一番熱淚,偏偏,白銀帝國還要扯上什麼家族生意,父親的教育,這些種種,又力求神秘感,戲劇感,最後表達不足,存在與不存在都不影響劇情的發展。對,在我看來,故事的要點只在於三角戀,其他的只是一個襯托,換成其他的元素,也是一樣的,絲毫不影響故事的走向。

事實上,白銀帝國是以晉商為背景來展開的,歷史上的確存在這么一群人,在封閉的環境裡,做出先鋒行為——流通。這是一個很值得述說的年代、一群人、一種精神,白銀帝國裡面有一些提及,但是太正面了,幾乎不存在什麼掙扎面的描寫,顯得最後出現的“精神”,很蒼白,很照本宣科。

導演方面,由於演員陣容還是有保證的,人物的鮮明性不成問題。閃回式的運用,不是很成功,這種歷史性故事,將閃回用在了情場上,重點都傾倒了,且將這一段簡單的感情,顯得曖昧不清、模糊——可能這就那對年輕男女的感情基調?在我看來,用鏡頭的語言用於歷史的恢弘感上,人物的心路過程中,更好,感情故事,不說也行。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