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勵志人物

勵志人物簡介:李開復

勵志人物簡介:李開復

出生年月:1961.12.3
國籍:中國
畢業院校: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系)(曾就讀於法學院)
就職單位:創新工場
職位:總裁
經歷:
1961年生於中國台灣。
曾就讀於卡耐基梅隆大學,獲計算機學博士學位,後擔任副教授;
在蘋果公司工作了六年,主管該公司的多媒體部門;
曾擔任SGI公司的多媒體軟體子公司———Cosmo Software的總裁;
1998年7月加盟微軟公司,並於11月出任微軟中國研究院(現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
2000年升任公司副總裁,調回總部負責自然界面部。李開復是國際知名的語音識別技術專家,原為卡耐基梅隆大學副教授,曾獲《商業周刊》1988年“年度最重要的科學創新”稱號。
2009年9月4日,從谷歌離職。
現在手機上用到的語音撥號功能就是李博士的在卡內基梅隆大學研發出來的。
李開復是一位信息產業的執行官和計算機科學的研究者。曾任微軟公司全球副總裁兼微軟亞洲研究院(舊稱微軟中國研究院)院長、前任大中華區總裁兼Google公司全球副總裁。他因過去的僱主微軟和Google在2005年的法律糾紛而成為公眾的焦點。李開復生於台灣台北市,祖籍四川省。目前李開復居住於北京市。

人生經歷
現與妻子(謝先鈴)女兒(李德寧、李德亭)居住美國西雅圖
1966 - 1972 台灣就讀國小
1972 - 1979 美國田納西州就讀國中、高中
1979 - 1983 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系學士
1983 - 1988 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系博士
1988 - 1990 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系助理教授
1990 - 1996 美國蘋果電腦公司(語音組經理、多媒體實驗室主任、
互動多媒體部全球副總裁)
1996 - 1998 美國SGI電腦公司(網路產品部全球副總裁、Cosmo 子公司總裁)
1998 - 2004 美國微軟公司(微軟中國研究院院長、自然互動部全球副總裁)
1988 美國商業周刊最重要發明獎(語音識別)
1989 世界Othello對弈冠軍
1991 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最佳論文獎
1998年7月加盟微軟公司,並於11月出任微軟中國研究院(現微軟亞洲研究院)李開復博士曾任微軟公司副總裁,負責公司的自然互動服務部,致力於開發使用戶界面變得更加簡便自然的技術和服務。
2000 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院士
2005年7月,李開復離開微軟,閃電加盟Google。並擔任Google中國區總裁。
前谷歌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李開復於2009年9月4日正式辭職,自我創業,將創立一隻風投基金,支持中國青年創業者。Google公司未說明離職原因.
2009年9月,李開復離開GOOGLE(離職)。
2009年9月李開復博士於在中國北京創立創新工場

成就
1、在位於匹茨堡的卡內基梅隆大學任助教期間,他以精深的、創造性的研究成果享譽全球。就在這裡,他開創性地運用統計學原理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個“非特定人連續語音識別系統”,被“商業周刊”授予當年“最重要科學創新獎”,確立了他在信息技術研究領域的泰斗地位。
2、1988年,《商業周刊》授予該系統“最重要科學創新獎”。在校期間,李開復還開發了“奧賽羅”人機對弈系統,因為1988年擊敗了人類的黑白棋世界冠軍而名噪一時。李博士曾以最高榮譽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獲計算機學士學位。李開復同時還是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協會的院士。
3、擔任SGI公司的多媒體軟體子公司Cosmo Software的總裁,負責多平台、網際網路三維圖形和多媒體軟體的研發工作。
4、在加盟Google之前,李開復博士任微軟公司自然互動式軟體及服務部門副總裁,負責研發各種先進的技術和服務使得人機界面更加簡便和自然。該部門負責開發的技術和產品包括語音、自然語言、全新的搜尋和線上服務等技術。自然互動式軟體及服務部門的使命就是要讓所有這些技術能夠更好地服務於微軟的客戶。
5、1998年7月加盟微軟公司,並於11月出任微軟中國研究院(現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李開復在語音識別、人工智慧、三維圖形及網路多媒體等領域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他的帶領下,微軟中國研究院以新一代多媒體、新一代用戶界面和新一代信息處理技術為主要方向開展基礎研究。

李開復與中國大學生的情結
李開復與中國大學生的近距離接觸始於1990年,那時他受聯合國邀請來華演講兩周。他到了很多高校,每次演講結束時,滿屋子的學生都不願離去。他們不停地拋出問題,想知道怎樣才能成為一個被微軟這樣世界頂級公司認可的人才。“一定要幫幫他們。”李開復說,自己被大學生渴望成才的熱情感動了。之後,只要學生們給他寫信,或者邀請他做演講,他能做的,都會不遺餘力。
李開復還為中國學生創辦了開復學生網,已經改為我學網。現在活躍在網站社區各版和學生交流的不僅有開復、社區最有價值專家,還有很多熱心的各界專家學者。在網站論壇里,開復長期堅持在網上和學生交流、回答學生的問題,正如他所說的:
”我希望能以這個網站為平台,為中國的學生們提供多方面的幫助成長的資源,包括相關的教育文章和網站學習資源、各地高校學生們的經驗介紹和心得交流,從而幫助中國學生的成長。
我也希望通過這個網站,和中國的學生們建立友誼,和大家一起交流成長的經歷和心得、探討人生規劃和發展。當你遇到挫折時,能以度量、勇氣和智慧幫助你渡過難關。”
1、李開復曾有多封給中國學生的信
2000年4月,李開復結束在中國的任職回微軟總部做全球副總裁。他突然萌發衝動,在網上給中國大學生寫了《我的人才觀》及《給中國學生的一封信》。不久,兩篇文章在網際網路上和中國高校中廣為流傳。
詳細閱讀: 《給中國學生的一封信:從誠信談起》 2003年12月,李開復在寫了《給中國學生的一封信》之後,又寫了《給中國學生的第二封信》,這封信側重於談領導者的重要品質。
詳細閱讀:《給中國學生的第二封信:從優秀到卓越》2004年5月,李開復在知道了雲南大學發生的馬加爵事件後,寫了《給中國學生的第三封信》,這封信“寫給那些渴望成功但又覺得成功遙不可及,渴望自信卻又總是自怨自艾,渴望快樂但又不知快樂為何物的學生看的”。
詳細閱讀:《給中國學生的第三封信:成功、自信、快樂》
2005年2月,李開復回復了“開復學生網”開通以來的第1000個問題,其中一位即將畢業學生的信讓開復有了寫第四封信的想法。這第四封信“是寫給那些希望早些從懵懂中清醒過來的大學生,那些從未貪睡並希望把握自己的前途和命運的大學生以及那些即將邁進大學門檻的未來大學生們的。”
詳細閱讀:《給中國學生的第四封信:大學四年應是這樣度過》 還有《給中國學生的第五封信:你有選擇的權利》和《給中國學生的第六封信:選擇的智慧》 寫給中國學生的其他信件
2005年2月,李開復在《給中國學生的第七封信——21世紀最需要的7種人才》中敘述了“就讀大學時,你應當掌握七項學習,包括自修之道、基礎知識、實踐貫通、培養興趣、積極主動、掌控時間、為人處世。”
詳細閱讀:《給中國學生的第七封信——21世紀最需要的7種人才》
2005年7月,李開復離開微軟,加入Google,成為媒體和大眾關注和評論的焦點。我們來看看李開復自己是如何談這次“跳槽事件”的。
詳細閱讀:《Google和中國--追隨我心的選擇》相關資料:2008年12月“金融海嘯中的商機--IT推動商業變革”論壇,李開復先生髮表演講:《谷歌靠雲計算成就最好搜尋引擎》名人姓名:李開復
2、李開復部落格透露大學生活 曾做過很多無聊事
破滅的哈佛、法律、數學夢
上大學前,我的夢想是做一個哈佛人。我有這樣一個夢想,一是因為那個籠罩著哈佛大學的光環,也因為我一直把學習法律當做我的目標,並把學習數學當做我的“後備”,而哈佛的這兩個專業都是全美最好的。1979年的四月,一封拒信打破我的這個夢想。至於原因,我估計是因為我的SAT英語成績太差了,只有550分。
在申請大學的時候,我清楚地知道自身條件有不足,不能保證一定能上哪所大學,所以我一共申請了12所學校,這樣,我覺得才能把主動掌握在自己手裡。回想當時,我的老師們可能都快恨死我了,因為申請大學的材料中需要老師給學生寫的推薦信,而對我,他們要一下子寫那么多份(當時沒有電腦,每封推薦信都需要老師親手寫成)。
最後,我進入了哥倫比亞大學,這是一所很好的學校,法律系和數學系也很有名。哥大給學生很大的發展空間,允許學生學習的課程範圍很廣。我在大一的時候,大部分時間都在學美術、歷史、音樂、哲學等專業的課程,接觸了很多東西,我覺得這是找到自己興趣的機會。直到今天,我還記得哲學系的一個老教授說的話:“知道什麼是make a difference嗎?想像有兩個世界,一個世界中有你,一個世界中沒有你,讓兩者的difference最大,這就是你一生的意義。”
再來說說我的哥大法律夢。當時,我主要學的是“政治科學(political science)”,屬於一種“法學博士預科(pre-law)”的專業。但是,上了幾門“政治科學”的課後,我發現自己對此毫無興趣,每天都打不起精神來上課,十分苦惱。其中一門課實在太枯燥,我基本上每堂課都在睡覺,惟一的選擇只是在教室里睡還是在宿舍里睡。睡到學期過半後,我的平均成績勉強夠得一個C,我趕在限期的前一天把這門課退掉,才避免了因為平均分不到3.0導致助學金被取消的災難。
我向家人提起學習法律的苦悶時,他們都鼓勵我轉系。姐姐說:“你不是高中時就把大二的數學讀完了,還得了全州數學冠軍嗎,怎么不轉數學系?”但是,這又讓我碰到了我的第二個苦惱。進入大學後,學校就安排我加入了一個 “數學天才班”,那裡集中了哥大所有的數學尖子,一個班只有七個人。但很快,我就發現我的數學突然由“最好的”變成“最差的”了。這時,我才意識到,我雖然是“全州冠軍”,但是我所在的州是被稱為“鄉下”的田納西州,而當我遇到了這些來自加州或紐約州的真正的“數學天才”,我不但技不如人,連問問題時都膽怯了,生怕我的同學們看出我這個“全州冠軍”的真正水平並不怎么樣。這么一來,我就越來越落後,到今天我對這門課還是“半懂不懂”(這又是一個“沉默不是金”的證明)。當我上完這門課後,我深深地體會到那些“數學天才”都是因為“數學之美”而為它痴迷,但我卻並非如此。一方面,我羨慕他們找到了最愛;另一方面,我遺憾地發現,自己既不是一個數學天才,也不會為了它的“美”而痴迷,因為我不希望我一生的意義就是為了理解數學之美。
就這樣,我與我嚮往的哈佛、選擇的法律、自豪的數學一一揮別。
因為懂計算機成了校園裡的牛人
失去了哈佛、法律、數學,我的未來之路將往何方?幸好還有計算機。
其實,我在高中時就對計算機有很濃厚的興趣。高中時我很幸運,學校就有一台古董的IBM機器,當時是1977年,計算機還需要靠打卡片的方式使用(就是先在一張一張的卡片上打洞,然後再把這一疊打了洞的卡片輸入電腦)。有一個周末,我寫了一個程式,讓它去解一個複雜的數學方程式,然後把結果列印出來。因為機器運行速度非常慢,寫完程式後我就回家了。周一回到學校,我突然被老師叫去罵了一通說:“你知不知道我們所有的紙都被你列印光了!”原來,這個數學方程式有無數的解,周五我走後程式一直在運行,也就一直源源不斷地在列印結果。當時的列印紙都是每張連在一起的厚厚一疊,而這樣一箱紙可能要花掉學校幾十美金,結果被我一個程式全部打光了,老師當然很生氣。
大一時,我很驚訝不用打卡片也可以使用計算機,而令我更驚訝的是這么好玩的東西也可以作為一個“專業”。於是我選修了一門計算機課程,得到了我進入大學後的第一個“A+”。除了贏得老師、同學的讚揚,我還感覺到一種震撼:未來這種技術能夠思考嗎?能夠讓人類更有效率嗎?計算機可能有一天會取代人腦嗎?解決這樣的問題才是一生的意義呀!
大一期末,我找到一份工作,是在計算機中心打工,他們會按時間付點錢給我作為酬勞,雖然不多,但也是一種鼓勵。同學們有什麼計算機方面問題都會來找我解決,而且當時“會計算機”在學校里是一件很時髦的事情,大家都覺得這個人太COOL了。甚至那時候我的ID都跟別人不一樣:一般人的ID都是“院系名+姓名”,比如學計算機的就是“cs.kaifulee”,學政治的就是 “ps.kaifulee”,而我的是“cu.kaifulee”,cu代表哥倫比亞大學,哥倫比亞+李開復,和校長一樣,多牛啊!
當然,我也做了很多無聊的事情,比如做程式去猜別人的密碼。那個時候,大家還不知道密碼是可以被破譯的,當我“黑掉”別人的帳戶以後,就用他的名義發一些惡作劇的信。有一次,我用一位男同學的賬號在BBS上發了一個“單身女郎徵友”的啟事,害他莫名其妙地收了一堆情書。這位同學現在也在北京工作,估計他到今天還不知情,下次見到他我一定要記得告訴他,那個啟事是我發的。
當時,哥大法律系在全美排名第三,而計算機系只是新設的一個專業,如果我選擇計算機這個基礎不是很厚重的專業,前途看起來並不很明朗。如果選擇法律系,我的前途大概可以預測到:做法官、律師、參選議員等等。因為在我之前有很多範本,我可以照著規劃。而選擇計算機專業,我甚至連將來要做什麼都想不出來,當時也沒有軟體工程師這種職業。但是,我想的更多的是“人生的意義”和“我的興趣”(做一個不喜歡的工作多無聊、多沮喪啊!),並沒有讓這些現實就業的問題影響我。於是大二時,我從“政治科學”轉到“計算機科學”。當時,一個物理系的同學開玩笑說:“任何一個學科要加‘科學’做後綴,就肯定不是真的科學。看看你,從一個‘假科學’跳到另一個‘假科學’,跳來跳去還是成不了科學家。”
給中國學生的第七封信——21世紀最需要的7種人才
引言
曾三次獲得“普利茲獎”的托馬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新近推出了一本名為《世界是平坦的:二十一世紀簡史》的書。中國在這本書中占有相當大的分量,其中幾頁還特別提到了我和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傳奇。該書出版才幾周就一躍成為了排行榜上的第一名。在書中,弗里德曼高度評價了中國人的天分和毅力。他還認為:“經過科技革命和世界性的合作,歷史的潮流已將世界各地間的隔閡消除殆盡,如果你不努力趕上時代的潮流,你終將會被歷史所遺棄。”
我決定回到中國時,曾經與托馬斯?弗里德曼有過一次深入的交談。我提出:我非常讚賞他的“平坦的世界”的看法,其實,“平坦的世界”需要的是同樣的人才,無論你在美國、中國、印度。我同意他提出美國青年需要進步,才能不被時代遺棄。但是,我提出他的書裡面談到的問題似乎把中國與印度的教育過於完美化了。我認為中國的教育和青年也需要同樣的激勵與進步,才能成為21世紀頂天立地的人才。同時,他也同意他可能為了喚醒美國青年與教育家,特彆強調和加深了問題的嚴重性。
因此,我寫給中國學生的第七封信的內容主要就是圍繞“21世紀最需要的是什麼樣的人才”展開的。我們正身處一個“平坦的世界”——在21世紀裡,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需要的最優秀的人才都應該具備國際化、現代化的特點;21世紀裡成功的跨國企業需要的也正是來自世界各地,雖然文化背景不同,但在個人素質和滿足時代要求方面同樣出色的人才群體。因此,這封信不僅僅是寫給中國青年的,也同樣是寫給世界青年的,是寫給任何一個希望在21世紀裡獲得成功的人才的。
人才的標準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東方的戰國時代和西方的騎士時代里,最受器重的是力敵萬夫的勇士和巧舌善辯的謀臣;在中國的科舉時代里,靠著“死記硬背”和“八股文章”而金榜題名的書生最容易出人頭地;在西方工業革命風起雲湧的日子裡,善於用機器的力量改變世界的發明家以及那些精通專業、埋頭苦幹的工程師成了所有人才中的佼佼者;即便是在剛剛過去的20世紀中,大多數企業對人才的要求還停留在專注、勤奮、誠實、服從等個體層面……
但時光荏苒,21世紀已經悄然來到了我們的身邊。在今天這個機遇稍縱即逝,環境瞬息萬變的世界裡,更多的人擁有了選擇和決策的權利,更多的人需要在不斷學習和不斷創新中完善自己,也有更多的人擁有了足夠自己施展才能和抱負的空間……大多數人的工作不再是重複的機械勞動,也不再是單打獨鬥式的發明與創造。人們需要更多的獨立思考、自主決策,人們也需要更加緊密地與他人溝通、合作。

李開復先生2009年做客《詠樂匯》!
 與百度各走各路 不一定你死我活
作為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博士畢業生,李開復的職業生涯可以說是令人相當“羨慕”,從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助教到蘋果電腦公司互動媒體業務副總裁,從SGI公司的副總裁兼總經理到微軟全球副總裁及微軟中國研究院首任院長,如今擔任谷歌全球副總裁的李開復依然是IT行業的明星。
“我覺得加入谷歌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也是一個價值觀的考驗。特別是在其他網際網路公司在中國逐漸消失的時候,谷歌能不能占有一席之地?”面對著過去4年的職業生涯,李開復向記者發出如此感慨。
好在,經過4年的盤整,谷歌在中國的發展也日漸起色,來自第三方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谷歌在中國搜尋市場的份額占比已經接近30%,

李開復谷歌四年大事盤點
1、2005-2006:加盟Google 惹官司
2005年9月13日,美國金縣高等法院就李開復違反競業禁止協定案做出裁決:李開復可以立即為Google工作,但工作範圍將受到限制。這一限制在2006年1月的庭審之前一直有效。12月22日,微軟公司終止了對Google以及李開復的訴訟。
2、2006-2007:大舉招聘 推進人才本地化
2006年4月12日,“谷歌”——Google的全球中文名稱在北京正式發布。2006年9月4日,谷歌正式入駐清華高科技園谷歌大樓。這一年裡李開大力推進人才本地化的工作,通過高校招聘工作贏得了Google總部的信任,並在中國獲取了巨大的聲譽。從2005年9月開始,李開復就在全國各大高校宣講,最後在中國招聘了70多名員工。這些員工於2006年7、8月陸續開始上班。
3、2007-2008:發力研發 結盟合作夥伴
從2007年上半年起,谷歌開始頻繁地發布新產品及搜尋的整合功能,陸續發布了地圖、圖書、熱榜、生活、輸入法、金融Onebox等10多種新產品,還有若干諸如搜尋建議、相關搜尋等等一些搜尋功能的最佳化。與此同時,谷歌陣線聯盟還在不斷擴大,聯盟中的成員越多就越能讓谷歌擺脫輿論一邊倒的劣勢。正因為如此,李開復反覆在各種場合說的四步論:人才、技術、流量、收益,終於將走到最後一步。
4、2008-2009:防守反擊 運營本地化
截至2008年底,谷歌中國針對中小企業的行銷論壇一共舉辦了26場。在這一年裡,百度遭遇央視曝光,讓許多原百度的代理商和客戶轉投正努力開拓市場並標榜“不作惡”的谷歌中國,也使得谷歌中國業績突飛猛進。根據艾瑞諮詢的數據,2008年穀歌中國營收達到14.32億元,同比提高6%,谷歌和百度的市場份額差距縮短了幾近8%。

谷歌中國總裁李開復離職創業
訊息人士透露,谷歌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李開復將於今天正式辭職,結束其為期四年的任期。谷歌中國官方和全球均尚未對此訊息發表評論。
最新訊息顯示,谷歌中國將於今天上午或午間宣布李開復離職的訊息。在過去四年中,曾多次傳出李開復離職的訊息,但最終均被否認。此次離職訊息也已在業內流傳數日。
據悉,李開復離職後或將自行創業。目前尚無法得知其離開對谷歌中國的影響。2005年7月時任微軟副總裁的李開復跳槽谷歌,出任谷歌中國區總裁。隨後,微軟起訴李開復,阻止其跳槽。但最終雙方達成和解。李開復於2005年12月加盟谷歌。
李開復回到中國後,四處演講組建團隊,並表示將帶領谷歌在中國推出更好的產品。四年來,谷歌中國遭遇多次危機。目前尚不清楚其誰會接替其職位。(騰訊科技隨後獲悉,谷歌全球副總裁劉允將暫接谷歌大中華區總裁一職)
2009年9月4日,正式宣布從谷歌離職。
2009年9月4日 19:41:54 來源: 網易科技報導專訪李開復:新公司下周成立 做青年創業平台

李開復先生宣布新公司為“創新工場”
2009年9月7日,李開復在部落格內首度公布了新公司的名字“創新工場”,並對新公司做了簡短的介紹,稱“創新工場”是一種新的天使投資和創新產品的整合,最後很有自信地展望了公司的前景——一個嶄新的模式,是一條未選之路。
"創新工場"是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是天使投資+企業孵化器+創業指導的混合.

李開復-與谷歌
從知春路的微軟中國研發中心至五道口的谷歌公司車程不過二十分鐘,李開復卻用了半年以上的時間走完這段路程。為了阻止李開復加盟谷歌,微軟一紙訴狀將李開復告上法庭,官司雖然最終以和解結束,但是卻將李開復加盟谷歌的日程推遲了近半年左右。
結束官司後的李開復於2005年12月正式履行谷歌大中華區總裁的職務,當時他對谷歌提出了兩大使命:一是僱傭最好的人才;二是使最多的中國用戶對谷歌的產品滿意。
中國網際網路的特別之處在於:與傳統行業相比,中國公司在網際網路上更容易擊敗國外公司,谷歌宣布進入前,雅虎、eBay均在中國市場遭遇滑鐵盧。
為此,李開復為谷歌總部開出了“本地化”的解決方案。首先,眾多前去谷歌應聘的人員發現主考官並非人力資源總監而是李開複本人,其次他宣布在中國招收50名關門弟子的訊息迅速引起媒體對谷歌公司的關注,這些舉動為剛剛進入中國市場的谷歌節省了絕大部分的廣告支出並增加了媒體曝光度。
2006年4月12日李開復帶領下的中國團隊迎來了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的視察,當日施密特親自宣布了google的中文名稱"谷歌",儘管中文名稱宣布後當時曾引來了業內的部分非議,但這一名稱還是在隨後的幾年內迅速取代了google。
2006年6月的一件小事成為業內第一次傳出李開復離職的離職傳聞,當時有外電報導稱呼谷歌創始人Sergey Brin表示將重估中國。隨後即有國內媒體猜測並撰寫報導稱谷歌將退出中國市場,李開複本人也將離職。
這一事件的真實情況是Brin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谷歌正在全球各地進行政策評估,中國也不離開,這一言論被媒體誤讀為谷歌將重估中國市場。
據日前《PCWorld》披露的數據顯示,谷歌和百度合計占中國網際網路搜尋市場的95%份額,在移動搜尋領域,谷歌和百度在其中分別占26.6%和26%的份額。此外,儘管百度與谷歌的市場份額之比仍然是接近3:1,但收入上的差距卻相差不多,谷歌雖然沒有擴大戰果,但已通過多年的努力拿下雅虎推出中國市場後被競爭對手吞噬的部分市場。

李開復-個人影響
李開復1998年7月加盟微軟公司,並於11月出任微軟中國研究院(現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李開復在語音識別、人工智慧、三維圖形及網路多媒體等領域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他的帶領下,微軟中國研究院以新一代多媒體、新一代用戶界面和新一代信息處理技術為主要方向開展基礎研究。
加盟微軟公司前,李開復曾擔任SGI公司的多媒體軟體子公司――Cosmo Software的總裁。此前他還曾在蘋果公司工作了六年,主管該公司的多媒體部門。李博士在Cosmo任職期間,負責多平台、網際網路三維圖形和多媒體軟體方面的研發工作。在此之前,他曾擔任SGI公司網路產品部門的副總裁和總經理,負責多個產品系列的發展方向和公司網路產品策略的制定。李開復在蘋果公司任職六年中的最後一個職務是其互動式多媒體部門的副總裁,他們後來開發出QuickTime,QuickDraw 3D,QuickTime VR,PlainTalk等產品。
在加入蘋果公司之前,李開復曾就讀於卡內基梅隆大學,獲計算機學博士學位。後擔任副教授,並開發出了世界上第一個“非特定人連續語音識別系統”。1988年,《商業周刊》授予該系統“最重要科學創新獎”。在校期間,李開復還開發了“奧賽羅”人機對弈系統,因為1988年擊敗了人類的西洋棋世界冠軍而名噪一時。李博士曾以最高榮譽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獲計算機學士學位。李開復同時還是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協會的院士。

推薦閱讀: [李開復:再見,谷歌]  [勵志人物——李彥宏]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