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勵志人物

徐小平:做給俞敏洪看看

徐小平:做給俞敏洪看看

「一個要網上賣豬肉,一個是要做電影。兩個想法都……其妙無比。」徐小平一掃晚睡的疲憊,開始興奮起來,身子靠到椅背上,不時發出響亮的笑聲。他前一天見投資者,一共見了三個,當場就拍板兩個,並且兩個項目讓他興奮如此。

眼前的徐小平看不出任何變化,似乎還是在新東方做簽證諮詢的那個徐老師,容易興奮和激動,談理想和志向。但他已經不再談出國、簽證、職業規劃,而是談創業和投資。

這樣的徐小平放到整個投資圈,都是個異數。沒有獨立創業的背景,出身離目前最火爆的創業行業萬里之遙,他還公然宣稱自己缺少投資理性。可也就是這個人,在2011年年初,宣布成立了「真格」基金,要在未來十年投出四五十家上市公司。

被俞敏洪召喚回國,和王強、俞敏洪並稱「三駕馬車」,支撐起新東方發展的最關鍵時期,個人也達到事業的高峰,但隨之他們像共患難不共富貴的夫妻一樣,分崩離析。徐小平在隨後幾年做了很多事:演講、寫書、投資拍電影和話劇……投資和這些一樣,只是尋求讓突然失去重心的自己重新充實起來的一種方式。現在,55歲的他大張旗鼓地宣布成立投資基金,看起來要將天使投資當成自己最終職業選擇?

答案不是這樣。

從盲投到動「真格」

在他談定兩個項目的同一天,他還見了第三個人。「我一直拖著不見,感覺就不靠譜。」他說。可是最終耐不住對方的執著,見了面,「我還沒聽半小時,腦袋就冰涼,」腦袋溫度高低,是徐小平決定投錢的重要和唯一標準。「別的投資人聽到這裡會立馬很客氣地終止談話,我沒辦法。」在接下來一個半小時裡,徐小平教這個創業者如何回答問題,如何把自己的商業戰略講清楚,甚至還答應對方幫助引薦其他投資人,談話一直到凌晨四點才結束。

作為一個天使投資人,這也算不上什麼離譜的行為。其實,他離譜的事還很多。幾個月前,他和雷軍等人一起投資了電子書「多看」,徐小平擔任董事長。今年2月,多看召開新品上市發布會。作為董事長,他是看了雷軍的微博才得知這一訊息,「雷軍說產品還不夠完善,否則發布會就要請我出席。據說很轟動。」說這話時,是甩手掌柜的那種愜意和開心。

也有的投資項目已經改變方向,並且新模式都有雛形之後他才得知的。他也曾主動關心過項目。有一次他想起一個幾十萬美金的投資項目都將近一年半了還毫無音訊,就主動打電話過去詢問,結果對方的項目很艱難。通完電話後,徐小平很難過,覺得這樣是給了創業者太大壓力。自此,管的少,就成了徐小平投資的重要原則之一。

「管的少,投的快,投的松」是徐小平自我總結的投資三大特點。只要談的徐小平頭腦發熱,很多項目都會立刻拍板。頭腦發熱是他的投資聖條。徐小平再度仰天大笑:徐小平的大腦是什麼?是非凡的大腦。我就是能感染別人的人,如果別人能讓我頭暈,在精神層面都打動我,他的思維、語言肯定不可多得。是個人才,值得投。

在這個圈子裡,不熟不投幾乎是鐵律。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必須選擇自己熟悉的行業,更有苛刻者如雷軍,要求必須是熟悉行業內的熟人,或熟人引薦的項目。這些大佬,在他們各自的行業早有了修道成仙的地位,判斷項目的前景對他們算不得難事,甚至可以通過所投資項目連點成線,形成規模宏大的帝國版圖,這是他們熟悉的商業遊戲。徐小平公開表達過欣賞雷軍,但他又明確說自己不會變成一個雷軍式的投資者,「我學音樂出身,我是靠直覺活著的人。」

另闢蹊徑一定要經歷痛苦。再有「非凡大腦」的徐小平,也有經歷投資學徒期。過去五年,他投了大小四十多個項目,尤其是剛剛涉足投資時,來找他的項目幾乎他都做了投資,結果可想而知,現在留給他的後遺症是,他談論自己做天使投資成績時,使用回報率而不是成功率,「最重要的是有個代表作」。(  )這幾年,他都在偷偷看太太的臉色,而太太,大概黑臉的時候比較多。所以每到春節,立誓不再做投資也成了他的保留節目。但過完春節,他又耐不住寂寞偷偷試水。畢竟沒有一個成功項目,他也不好對外宣稱是個天使投資人。

這也能解釋徐小平突然開始高調的原因了,現在他的投資名單上有蘭亭集勢、世紀佳緣、賽龍……「今年已經有項目拿到三輪融資,有項目會上市,以後每年可能我都會有項目上市。只要上市我所有的投資都能得到回報,我作為天使投資的第二人生階段已經成功了。」他說。他有那種文人對形式感的熱衷。在過去的職業生涯中,他總會用某種形式對一個時段作別,大多是寫書。過去一年,他又著手寫另一本書。

在2011年初成立真格基金也有此意味。

這隻基金的成立,一方面意味著徐小平過去五年學徒性質的天使投資有了完美句點。同時他想脫身了。「我正在找一個創業投資合伙人,找了三次了,對方還沒有同意。合伙人是僅次於找對象的大事。」他不肯透露姓名的這個人,是投資界的老手,是他多年的朋友,他能確信即使自己不插手日常事物之後,這隻基金的投資風格依然是徐小平式的。

儘管還保留著盲投風格,但他有了更好的挑選種子的方法。2010年10月,他到斯坦福等美國名校進行「中國創業故事和天使投資機會」的系列演講,邀請留學生回國創業,通過提交計畫書可獲得真格基金的投資,還有百名有意向的學生將回國參加他在今年5月舉辦的「留學生創業論壇」。

事實上,不管項目和商業模式,只投人,是徐小平在結識雷軍、薛蠻子等投資大佬之後更堅定的一個理念,由於完全沒有行業背景,他對人的觀察和選擇反而更純粹。經歷五年學徒期的徐小平,自認在這個階段還積累了不少投資經驗。

在徐小平的預想中,這隻基金要用未來十年時間,平均每年投20家公司,每年投500萬美元。在十年里,大概創造四五十家上市公司。徐小平說,「我也能成為偉大的投資家。」

名聲、財富以及下一站

如果生命的軌道不分叉,徐小平的人生本來只該有兩部分,新東方之前和新東方。他一度認為新東方是他事業的頂點,是珠穆朗瑪。但隨著新東方發展,和俞敏洪之間的分歧日益嚴重。「新東方很偉大,但我們認為以某種方式可以讓它更偉大。對俞敏洪,我有英雄崇拜情結,是帶著獨立思想和批判精神的崇拜。」2006年新東方上市,徐小平全面退出新東方。

這是一種英雄惜英雄的決裂,到今日徐小平提起俞敏洪仍然認定他是「知己、兄弟」。形容俞是「具有鋼鐵般堅強意志,在惡劣環境中不但生存還能茂盛成長的企業家」,回憶起剛回國他還住在俞敏洪家裡,把白天吃飯的剩菜當夜宵,吃完回辦公室加班,睡在地板上的那段時光時,他喜悅、暢快。

如果沒有離開新東方,他對俞敏洪可能會是單純的崇拜,也不會想著要超過他。「王強剛回國時開玩笑說,老俞,將來我們要是超過你怎麼辦。我沒有這樣想過。」但離開新東方,讓他對俞敏洪的感情變得複雜。以至於提到建立基金,打造品牌的原因時,他脫口而出:出名,讓俞敏洪看看,徐小平還能把另外一件事做漂亮。「如果我能在商業影響力和文化影響力上超過他,我能成為更好的我,俞敏洪也會為有我這樣的朋友驕傲和自豪。即使不能超過他,只是不斷接近他,對他也是鞭策,也能讓他成為更好的自己。」

接著他又說,關於做基金得名聲的說法,是三分之一的玩笑話。做天使投資,在其中感到歡樂和驕傲,感到充實,但最重要的是得到「他媽的財富」。不像有些人認為金錢只是成功的附屬品,財富在徐小平的人生大部分時刻都是重要目標,這大抵是出國的經歷形成的觀念。如果沒有出國,他可能會是中國傳統的知識分子,安貧樂道,感受財富衝擊時就吟誦《陋室銘》。過上端盤子掙錢的艱苦留學生生涯之後,他才意識到金錢的重要性。他有記日記的習慣,一次在日記里寫道:「原來人生需要專門有段時間用來賺錢」。1994年,徐小平曾經回國創業做一家唱片公司,唱片錄製時他已經在憧憬有錢後的生活。即使極度渴望金錢,這個故事的藍本仍然是一個知識分子的創業嘗試。失敗後他只好再度回到加拿大。「中國傳統知識分子是被閹割了商業意識的一群人。任何人都不會拒絕金錢,只是有人拒絕賺錢的過程。」徐小平說。

新東方上市,持有10%股份的徐小平有了金錢成為富翁,滿足生活的需求之後,他反而更發現了財富的重要性。「我給中央音樂學院(徐小平的母校)捐贈了1200萬,如果我更有錢,我可以捐贈1億2千萬。馬雲、李彥宏他們以後大抵也會做這樣的事,但是他們不會想到去捐贈中央音樂學院。」

聚財再散財,這可能是他認為真格基金的最重要作用。所以,創業者「不要以為我是散財童子,如果要散財我會做創業集中營,我散財只會通過慈善的方式。」

當投資一有成效,達到放大財富的目的,他立馬就上正軌,尋找合伙人打理,設法脫身。對於投資,他直言,只是一個人生階段,並沒有真正的激情。他曾嘗試做過企業家,但失敗了,然後碰巧做了投資,卻絲毫不期待成為投資家。「只有一件事,會一直持續做下去,你看我的微博會明白。」徐小平從2009年9月開始在新浪開微博,到現在已經發布微博4500多條,冬粉168萬人。在微博上他關注熱點社會事件,關注青年人和弱勢群體的生活,「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之一」。

「如果我的人生分為三個階段,新東方時期算一個階段,到55歲的投資生涯算一個階段,都很圓滿,到70歲之前,還有第三個階段,它很宏大,我不清楚是什麼,大概和寫作有關,一定是有創造性的事情,它在召喚我。」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