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為人處世

不要上岸後嘲笑還在水裡的人

不要上岸後嘲笑還在水裡的人

我特別反感愛抱怨的人。倒不是因為讀過威爾·鮑溫那本《不抱怨的世界》,才有這種強烈心理。我就是覺得,人在抱怨的時候,表情特別難看,很容易不講理。

很遺憾,這個世界處處都有抱怨的聲音。我聽過最多的,就是抱怨單位有多不公平,領導做人做事有多爛。在市場類單位,就抱怨加班很苦,福利太差;在體制內單位,就抱怨人際複雜,環境壓抑。

不是說那些抱怨都沒道理,也不是說有情緒不可以渲泄。問題是,抱怨真的有用嗎?除了令人生厭,多是於事無補。所以,我認為,一個人不滿情緒占居心靈,就必須警醒了,要么自己去改變心態,要么就是改變單位。

有人會說,在單位組織面前,特別是強大體制面前,自己力量太瀕小了,根本無力改變。這有一定道理。但是,我想強調的是,一個掉到水裡的人,首先想到是如何上岸,絕對沒有人連一點掙扎的動作都沒有,要是選擇那樣死法,不只是太弔詭,也太可悲了。

最近,朋友圈還在流傳諸如“你所謂的穩定,不過是在浪費生命”“保持能隨時離開體制的能力”之類的文章。雞湯文能成為最有傳播性的文體,有其深刻的道理。這類文章很有煸動性,能撩撥或者刺激人的心靈。讀這類文章,你會發現,很多在市場上打拚出一番天地的人,在一臉鄙夷地嘲諷那些在體制內憂傷的人們是寄生蟲;很多享受著體制內穩定優渥待遇的人,又在自以為是地對那些在市場風雨中奔突的人們表達著廉價的同情。

在那一刻,這兩類人都暗自慶幸,覺得他們在這個充滿不確定的時代,已經成功上岸了。對此,我想說的,此岸和彼岸,其實都有各自美好的風景。任何一個人,都不要在上岸之後嘲笑那些還在水中的人。

我一直都不認同那種所謂的“體制內外”劃分是客觀理性的。大學畢業後,我被分到體制內單位,幹了七年,然後到純粹的市場類公司又幹了七年,這兩年重新回到體制內單位。經驗告訴我,無論走到哪裡,只要你擁有一顆熱烈的心,每天都堅持不懈努力,始終專注於專業和能力,都一樣能夠獲得價值認同。我還認為,即便是市場類公司,遇上一個權欲很重心機很深的領導,那個環境可能比衙門更糟糕;現在一些所謂的體制內單位,其開放程度和專業追求值得致敬,體制內也有陽光明媚的春光。

必須清醒了,有時一個人就是一種體制,一個小環境也是一種體制。改變一個人,改變一種小環境,都需要從自己做起,當越來越多的人們放下抱怨,選擇改變,最後改變的可能就是所謂的強大體制。要具備這種改變能力,就要讓自己具備獨立人格,具備自我實現的能力。這樣,才能保持隨時離開體制的能力,也能擁有留在體制內的能力。

“人的每一種身份都是自我綁架,唯失去是通往自由之途。” 在今天,不管你是否能夠走出體制內外的身份錯覺,如果你真的覺得自己已經上岸,那么就不要嘲笑還在水裡的人。鼓勵和幫助他們爬上自己認定的彼岸,才是美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