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職場勵志

清華碩士講述在中移動總部的日子:大企業里的小職員

接連著兩周,王林沒有一天能在晚上十一點之前離開辦公室。周末也總被加班占據。生活像一輛塞滿了貨物的桑塔納,踏實地奔跑著,“司機”王林覺得有點失落。剛步入社會時,他期待登上的是一輛沃爾沃。

“從小到大,自己一直覺得自己是人群中的那百分之十。但工作四年,越來越現實,覺得之前很多想法都不可能實現。現在就想著房子、車子,實際的問題。你要問我還有什麼理想,其實挺可悲的,沒有了。”他低頭看著桌上的杯子,沉默了一會兒,“當然,我並不後悔進入中移動。”

2007年,清華碩士畢業生王林手頭放著幾份offer.畢業之前,他對人生的自我控制力都表現得比同齡人更出色一些。他中學就開始學習大學的物理課程,大學學習的是英語物理課程,從來沒有在學習上有過挫敗感。他是學生幹部,會出色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但絕不會費心去主動策劃一個活動。總之,他承認自己是傳統的好學生,不太喜歡冒險。

中學時,他想當個物理學家。但在大學畢業前夕,他明白如果在中國當一個學者,恐怕缺乏一個好的環境和待遇。畢業時,他還曾一閃念想到過自己去創造一個偉大的公司,某天甚至可以上市。可是他最後承認,他很優秀,但和李彥宏、張朝陽這些人相比,他的簡歷上缺點什麼,還是進入企業的好。

畢業前,水木清華論壇上一個招聘信息受到熱議。中國移動通信集團要來清華校園宣講招聘了。他投了簡歷,隨後收到面試的通知。

國企招聘一般時間偏晚,早在中移動面試通知寄來之前,NEC中國研究院和浪潮電腦等公司的要約已經整齊地擺在王林的桌台上。前者是名列財富世界500強的日企,後者是國內著名的電腦公司。

王林並沒有左右為難,他迅速上網查資料。談起當初的選擇,他像答考卷一樣,邏輯嚴密。“中國有在國企里工作四十年的例子,但是還沒有在外企里待那么長的人。外企在中國的發展,不確定性太多,晉升層級也太慢。如果是去外企的公司總部,我還願意考慮,但是如果是中國分公司,no.”第一步,他把外企淘汰了。

任何民營企業,比起中移動公司的規模來,都顯得蒼白。中移動公司上市香港,2007年利潤達870億元人民幣,在電信領域,即便是當時四個壟斷國企中,也是規模最大的企業。

更讓王林心動的是,“中移動從電信局分拆而來,肯分拆來的,很多都是膽子大的年輕人,這樣的企業相對老國企而言負擔輕,應該更有衝勁。”

後來,國家開發銀行也看中了他,他抱歉地告訴對方,自己已經有了選擇。

年輕的畢業生王林尋找到了一棵大樹,他不想只是來乘涼的,他想和這棵大樹一起成長,做一番事業。

那年夏天,北京的知了叫個沒完,王林脫下了牛仔褲,換上商務休閒褲和新買的襯衣開始來中移動上班。

上班的第二天,領導把部門的新員工集合在一起,介紹部門情況。幻燈片寫了70頁。“當時震撼了,念書時覺得20頁的幻燈片已經夠長了,沒想到在國企里,這么龐大。”

位於金融街的中移動大廈,由兩棟樓組成。初入職,他根本分不清誰是中移動的員工。總部五六百人之外,還有和中移動有業務關係的廠商直接派駐的人員。他驚訝地發現,所在的一層樓,百分之六十的工位是留給“外援”的。只要有新項目,總有合作廠商收費或者免費上門來為他們服務。有些人和他朝夕相處了一年。

國企的“大”,“眾星捧月”的感覺,在他工作的第一年,感受頗深。

工作後第一次出差,王林和部門領導飛到了南方某城市。剛入公司,第一次出差,新奇之外難免有些緊張。飛機落地後,當地市公司的領導,省會公司的領導和省級分公司的領導都出現在機場。他和領導被專車接走,整個出差過程被照顧得很好。國企系統有時會發出電磁爐一般的溫度,你可以感覺到“組織”強大帶來的溫暖。

後來,王林發現,其實系統內平級接待,根本算不上興師動眾。如果你是部門領導級別,會有廠商去機場接送,全程接待。如果是市場部出差,接送的可能是公關公司;如果是財務部,接待的可能是諮詢公司。中移動作為行業領域內的老大,總能讓員工感受到大公司的威儀。

更多時候,王林待在總部。每天早上,一頓免費的豐盛早餐在中移動的食堂等著他。中午花2元錢品嘗自助餐廳的美食。現在他已經習慣了,但工作第一年覺得吃得不錯。

工作之餘,國企也為員工提供了多彩的娛樂活動。工會,這個在各大企業已經萎縮的名詞已經偏向裝飾作用。但是在中移動這樣的國企,它發揮了不小的作用。每個職工給工會一年繳納兩三百元的會費。工會成立了若干個組織,如桌球協會、羽毛球協會、游泳協會……定期組織活動,提供場地、器材。

還有不少相關廠商等著贊助他們的活動。比如冠名一個他們內部的籃球賽。

每月發工資的時候,那張長長的工資條上,基本工資“不好意思說”,但還好,收入在他手上的,有補貼:每個月除住房公積金外,還有2000元的房補,還有車補,勞保,等等,年收入十多萬元。

2011年,距離王林進入中移動已經四年。四年中,中移動利潤翻倍。“中國最賺錢的中央企業”、“財富全球500強”等名號,王林早就爛熟於耳。

中移動公司總部分為各大部門,大部門裡面各下轄著各處。王林還處於中移動生物鏈的較低端,作為一名普通員工,漸漸感覺到大公司的微妙。

他要寫一份材料,需要部門幾個處之間的互相協作。關係好的部門,材料兩天就能給你。關係不好的,陪上笑臉,一個禮拜也給不了你。

“你能怎么辦呢?不能生氣,只能找你的領導,讓他找他的領導。”有一次,一個簡單的任務,由於別的部門之間不配合,從處長之間的溝通上升到了部門主管之間的溝通。王林很費解,也很沉默。

這似乎是成長到一定規模公司的通病。華為在其內刊上刊登了一篇文章《華為十大內耗問題淺析》,列舉了“本位主義”、“各自為政”、“站隊”等內耗的問題。王林和同事們一邊看一邊笑,把“華為”換成“中移動”就行,裡面描寫的問題,“簡直一模一樣”.

有一段時間,他幾乎半個月朝九晚十一的工作就是為了寫匯報。通通都按照70頁以上的標準來寫。“國企里,部門多,層級多,比較多。大家做的事情非常相似,你怎么能突出你的成績來呢?只有拚命往裡面填細節,事無巨細地寫。其實挺煩人的。沒什麼價值。但就要這樣。”

匯報用的幻燈片,一個主題,王林最多改過50次。翻來覆去地改,斟酌每一個用詞。每一次都被領導打回來再改。直到把每一條成績說得更具體,把每一個牢騷寫得更委婉,“你不用那么直白,領導都是聰明人,一看就知道有什麼問題。”

王林曾是個理想主義的青年。他的朋友說,在學校時,王林喜歡談論的是人生和理想,工作以後也會談,“但漸漸認識到現實,有些無可奈何。”

王林現在已經不大談理想,“只要在中國就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沒什麼好談的。”

他會和朋友討論整個公司的戰略和方向。有的理解,有的不解。作為普通的員工,贊同與質疑,其實都不重要。

王林曾很有激情,很執著。四年前,他面試的時候,對方問他性格有什麼缺點。他說,他太執著,認準的事情非要做下去。上大學期間,導師明明告訴他一個研究方向行不通,但是他還是要試試,不撞南牆不回頭。

“這樣的性格有好有壞,但是在國企,你最好改。”對方說。

剛進入國企的時候,他雄心壯志地想“升官”.按照規定,進入公司五年就有提拔為副處的機會。

四年後他說,“和我一樣工作了四年的人太多了,大家都做管理工作,結果很難量化,如何能分出誰做得更好一些呢?”

他內心仍有希望,但現在看起來更平和。

“有個剛提拔的副處長,聽說,他的爸爸是某中央媒體的總編輯。”他喝了口水,慢慢說,“中國有句老話,龍生龍鳳生鳳。這是有道理的,家庭背景從各個方面都會影響子女的未來。當然,這些二代很優秀,即使只看簡歷也不輸給任何人。”

漸漸地,很多東西,他之前厭惡或者批判的,他開始接受。“可能是因為我的立場不同了,也確實是看到了新的東西。”

“念書時,所有替運營商說好話的觀點,我都能找到一一反駁的理由。但是現在,我又能逐一反駁我以前的觀點。中移動的成本為什麼這么高?比如美國,在鄉野和隧道可能沒有信號,對美國運營商而言,這是不具備商業價值的投入。但是對中移動而言,儘可能的覆蓋,這是國企責任問題。”

回頭來看,王林進入國企確實是運氣。但是這樣的運氣並不能幫助他完全規避生活中的壓力。

他眼下最緊要的就是房子問題。在單位附近,他看了好幾處房子,價格逼近四萬。如果沒有家人幫助,他無論如何也付不了首付。

王林覺得委屈,中移動號稱是最賺錢的公司,但是收入並不是最好的。“因為中移動直接從百姓口袋裡收費,社會上的情緒很大。金融行業的利潤不如中移動,但是他們收入是我們的數倍。這公平嗎?”

他這樣看問題的根源,普通百姓難以從國有企業的巨額利潤中分享收益,這是體制問題。但作為普通員工,承擔這樣的後果,王林想不通。

由於“社會議論”太多,2007年以後,新入職的中移動員工收入和老員工拉開了距離。他在等待和老員工同等的收入水平。現在看來,形勢並不明朗。靠個人收入輕鬆買房,已經越來越遙遠。

這幾年,中移動總公司也不是鐵板一塊了,開始有人員外流。那些等不到升職加薪的年輕人,開始失去耐心。“每年有十幾人辭職去那些收入更高的公司。我認識一個人,工作四年,每年都比別人做更多工作。但是升不了職,走了。”

但更多的人留下來,“擠破頭想進來”.

每年各省公司翹首以盼的就是總部的一個機會。那些你見到在中移動大廈里工作了幾年,仍然沒有等到正式的編制的同齡人,熱切渴望一個編制上的空缺。

這裡不完美,但是王林知道,相對別的地方,他所在的仍然是一個極具魅力的堡壘。

  1. 清華高材生北漂七年沒有家
  2. 清華差生10年奮 斗經歷 
  3. 清華校長送給畢業生的五段勵志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