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成功勵志

從此,寒門再難出驕子?

前段時間看了一位銀行資深HR的長文《寒門再難出貴子》,大意接待了幾波來自知識分子、鄉村小城鎮、經商、公務員家庭的孩子,得出的結論是是寒門再難出驕子。

這個問題其實我自己也一直比較感興趣,我常常在思考,一個人成年後在社會中的表現,即所謂的成功與否和他的孩童時代、讀書表現、以及家庭出生的種種關係。未成年人的成長與保護話題也一直是我關注的重點。

恰好,暑假,老公的侄子侄女們來我家住了20天,我得以近距離的觀察來自現今來自農村的孩子,是怎樣的一個生活狀態以及在這種狀態之下他們的特點以及和城市孩子的一些具體差異,當然,來自個體的觀察,和據此得出的結論一樣,難免有不嚴謹之處以及帶有較為主觀的色彩,所以以下觀點僅作參考。

老公的老家在湖南邵陽的一個縣,家的位置還在這個縣的某個鎮上某鄉村里,是不折不扣的正宗農村,家裡周圍的環境以不太密集的丘陵為主,近年「村村通」政策讓村里基本上通了水泥路,和鄰居們住的還相對密集,不是那種十幾里山路一戶人家的深山,距離鎮上也不太遠,機車大約10來分鐘就到了。老公的弟弟一家和母親住,種少量糧食和菜,夫妻倆以打短工為主。都離家不遠,所以還好,老公弟弟的兩個孩子還不是最悲催的留守兒童,總有爸爸或是媽媽在家裡。兩個孩子一個10歲一個7歲,都就近上學。長到這麼大,基本沒出過遠門,沒離開過家鄉。兩年前我們回老家時,看到的是他們基本沒有課餘文娛活動的,沒有一本課外讀物,基本沒有玩具,也沒有專門供寫作業讀書的書桌,甚至沒有自己的專用水杯。唯一的娛樂就是電視。這是他們的基本生活情況。我想他們這種生活現狀是可以代表這部分地帶農村孩子生活的。

這次他們來到家裡,我的的初步觀察是,身體發育比城裡孩子是要遲緩一些,這兩個孩子在老家還算好的了,但是身高體重比城裡的基本水平還是要低,頭髮都較細、黃。尤其是換牙很晚,男孩九歲才開始換,女孩7歲了牙齒還沒鬆動,這當然和日常飲食狀況息息相關的。基本上農村的孩子斷奶後就和大人一起吃,很難的給單做,而且因為勞作的原因,飲食上大多比較隨意,營養不良的狀況因地區不同而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在換牙這個問題上城市的一些孩子仿佛又在走向另一個極端,很多孩子甚至不到5歲就開始換牙了,這和城市裡食品添加劑、催熟劑、反季食品的食用以及家庭飲食不均衡是不無關係的。不過就飲食營養而言,農村孩子的普通水平確實是落後城市平均水平的,程度因地區而異。

另外一個比較明顯的差別是語言表達能力,可能因為生活環境相對較為閉塞,課餘活動也比較單調,外加上在不同場合玩樂、遊戲、交友、旅遊的機會都很少甚至沒有,所以這一點在城市農村孩子身上表現得差別很明顯,曾有調查顯示,學齡前的農村兒童在認知、表達、溝通等方面的能力僅能達到城市孩子平均水平的60%甚至更低。對與學齡前的孩子,城裡家長是忙著早教忙著這樣開發那樣開發,遊樂園動物園博物館,不管這些活動是否開啟了智慧,不過讓孩子壯了膽,長了見識這個作用多少是達到了的。而農村裡的孩子基本就是在吃喝拉撒外加電視的生活里循環,閉塞和單調是很難避免的。

第三是禮儀的欠缺,可能因為生活環境相對單調,父母祖輩忙著幹活,沒有刻意在這方面有所體現,學前教育即幼稚園在農村的覆蓋率也相當有限,即使有,也是充當一個簡單看護的作用,沒有太多的教育內容。「你好、對不起、謝謝、尊老愛幼等等等基本禮儀我看來有點欠缺,與人進一步交流求助等有時也顯得手足無措,主動交流表達的意識比較淡漠。這個結論基於在家的這兩個孩子20天來的表現,當然這不是一開始孩子剛到家還不太熟悉的情況下得出的,而是與他們實實在在相處20天後,基本熟識了後得出的。比如,哥哥與我們以及其他小朋友交流時只習慣說自己的家鄉話,而不是大家都能聽懂的國語。不過妹妹做的就比哥哥好些,有時候意識到了大家聽不懂她的家鄉話會主動說一些國語。雖然不是很標準,不過卻能做到大家聽得懂,交流能繼續下去。當然交流的能力和意識和個人性格也有關,不過我個人覺得這和家庭家長的意識和培養多少也有關係。這一點也和網路上那位銀行HR結論有點一致,知識分子家庭孩子偏清高,小鄉鎮孩子偏木訥,經商家庭孩子出生的就比較會說話處事,較為圓滑。這種所謂情商以及與人溝通打交道的能力,其實與家庭的氛圍和培養關係很大。實際上,這種能力在走入社會後會是一種很重要的素質。

在家裡的觀察,我看到這兩孩子最大的優點是吃飯不用反覆催、叫,想想自然也是,在老家大人忙著幹活到點就吃了,誰有多餘精力三催四請啊。另外,因為家裡大人精力有限、又是兩個孩子所以沒有過度被關注,孩子們磕碰一下都沒那麼嬌氣,比較皮實。女兒相對於這對堂哥堂姐而言,就顯得有點獨生子女特點明顯,愛撒嬌、比較自我,習慣了以自己為中心(也許城市家庭過渡關注和精細式餵養不無關係),另外我的體會是,農村孩子的情感體驗和滿足都不是進行得很好,除了表達有限,這兩個孩子不太習慣於表達內在的需求和情感。我在想,這固然和經濟發展水平有關,家長主要都在奔肚皮和生活瑣事而去了,還有多少精力來關注孩子的情感呢?這兩個孩子至今都沒有獨睡,不是沒有條件,而是還沒有情感斷奶,10歲的哥哥還和奶奶睡,7歲的妹妹還和父母睡,因為都還是孩子,都怕黑,也沒人給解釋為什麼天會黑,自己面對黑夜可以怎麼辦,孩子只能用自己的執拗的方式來抗拒大人安排的獨睡。並且兩兄妹發生衝突大都是靠肢體語言在表達和解決,可能這方面沒被引導過發生類似事件,還可以通過哪些渠道解決。在兒童情感方面我相信一句話,吃飽了才會放下筷子;孩子情感得到滿足了,有足夠的安全感了,才能勇敢的走出去。這體現在外在事物上我的觀察就是情感滿足的比較好的孩子比較勇於嘗試,對於新事物,新奇樂的玩意和新朋友。

綜上,就我個人的觀察而言,現今的農村孩子,除了以上細微的差別,我覺得相對於他們的父輩,他們生活的這個時代和環境,更讓他們失去了父輩曾有的主要優勢,更主在於其下幾點:

1、完全自然、天然的童年成長。

雖然農村生活的現狀讓他們不必像城裡孩子一樣很早就開始所謂早教甚至趕場學習,但是他們的成長也不可能如父輩一樣純屬自然毫無外力侵襲的長大了。電視機的普及讓他們這一代的童年在幾乎伴著電視長大,電視節目和現實世界的脫節以及電視的讓人無痛苦消磨時光的特點,對於孩子在心性、靈性、想像力方面都有不可抗拒的干擾。但是他們的父輩呢,他們的童年可以稱作是純天然和大自然為一體的,雖然他們的物質很匱乏,也沒有玩具和課外書,但是那時的成長可以說是與大自然最貼近的。那時污染沒這麼嚴重,夏天下河摸魚摸蝦,望星空,秋天和田野、冬天和柴堆,春天上山林采蘑菇、物質雖然艱苦,但是充滿了原生態的樂趣。來自大自然天然的玩樂簡單卻無形中開啟了心智。這些經歷是這樣一代農村孩子無法體驗的。家長們也頭痛於孩子沉溺電視,但是也許因為精力、生活閱歷以及重視程度等原因,沒能給孩子們提供進一步的有益娛樂,家裡沒有一本課外書,沒有任何的體育器材,叫孩子們又怎麼渡過課餘的漫漫時光呢?

2、艱苦生活對心性和性格的磨練

這一代農村孩子和他們的父輩,物質生活那不知要提升幾個台階了,他們的父輩那時兄弟姐妹眾多,飯都吃不飽,稍微有點力氣就要幫家裡乾力所能及的農活,最熱的季節,農村的雙槍那個強度,可不是人人都能承擔的,超常的艱苦的生活鍛鍊了體能,也磨練了心智,這可能是他們父輩們寶貴的財富,但是這種財富這一代的農村孩子不可能在再擁有了,溫飽即已解決,誰又捨得孩子們去吃苦?甚至在農村物質條件仍然有限的條件下,孩子們仍然滋生了和城市孩子一樣不懂珍惜挑三揀四的毛病。

3、教育資源兩極化以及信息的閉塞。

早些年在學業上,農村孩子憑藉的聰穎和勤奮,獲得出類拔萃的位置的現象比比皆是,但是現在在教育產業化、教育資源分布嚴重兩極化的現狀下,很多東西一開始就落後了,光憑勤奮獲得領先不是那麼容易。如果推行所謂綜合素質考核,那可以說對於眾多的農村孩子更不啻於一個噩耗。光是分數的競爭因為信息的閉塞就已是落後了。從近年高考來看獲得名校垂青的寒門學子比例走勢式微就是一個明證。同時現今情況下要想成長為驕子,光靠學業的優秀那也是遠遠不夠的。所以社會上才有了」拼爹「一說呢。而且因為近年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農村(指非城市近郊的農村)的孩子能讀到高中畢業已經是少數了,大多數讀到國中就外出打工了,女孩持續讀書的比例則更低。雖說讀書學習好並不能代表一個幸福人生,但是該受教育的年紀過早進入社會也未見的是個好事。

綜上,寒門學子尤其是較為偏遠的農村學子們,要想再成長為天之驕子,難度確實大大增大了。

怎樣愛孩子?孩子怎樣才能成才?有些東西看似毫無關聯,有時有些事情又充滿了必然。愛有時真的會蒙蔽了我們的雙眼,孩子吃苦未必能成才,但是不吃必要的苦,不獲得必要的身體、心性的歷練肯定無法獲得真正的成長與鍛鍊。

個人觀點,一家之言難免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僅供參考

  1. 中國寒門改變命運的十二條軍規
  2. 即使寒門難出貴子,也要擁抱命運
  3. 如果你是大學生,且是農村的,請你花三分鐘看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