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歌德談話錄》讀後感

《歌德談話錄》讀後感(一)

《歌德談話錄》是一本讓人受益無窮的好書。在書中,你會了解到精彩的論述和對白,還可以聽到歌德對莎士比亞、拜倫、雨果、司湯達等著名詩人、作家的細緻評價,以及他對政治、文藝、哲學、自然科學、宗教等多方面的獨到見解。人們應該感謝作者愛克曼的辛苦勞動,他用謙遜的獻身精神給世人記錄下了歌德這位偉大人物的一言一行。

讀這本談話錄,有一種“體味智者之言”的愉快和滿足。歌德那些閃耀著智慧與學理之光的話語,雖說並非句句都是真理,但能時時給我們以精神的啟迪、解放、洗禮和提升。

歌德的智慧與學理之中有三種眼光,即:人道的眼光、藝術的眼光、世界的眼光。這三束眼光交相輝映,構成了歌德老人的智者之言。

歌德的人道眼光是與他的藝術眼光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當他強調文藝的崇高目的時,是想讓人們充分注意到文學藝術對豐富、淨化、提升人的精神、智慧的重要意義。

歌德不僅用世界眼光把握文化的開放性,而且用世界眼光預視全球地理文明的發展。就在1827年,他發下了三大誓願:一、開鑿巴拿馬運河,打通從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最近航道;二、把歐洲的兩大河流多瑙河與萊茵河連線起來;三、開通蘇伊士運河,大大縮短從西歐到印度洋的航程。他說:“我想經歷這三大事件,所以為了它們值得再活幾個五十年。”

歌德1832年辭世,未能見到這三大誓願的實現。但在他去世三十七年後的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通了;又過了四十五年(1914年),巴拿馬運河也通航了;就在這期間,多瑙河與萊茵河也由一條運河連線起來。

歌德,這位大藝術家、大思想家,他具有穿透百年的預見性,這預見性又正是他那宏大、開闊的世界眼光的表現。

歌德臨終時對身邊的人說:“打開窗戶,讓更多的光進來!”我們正處在一個“打開窗戶”的時代。我想,認真讀過《歌德談話錄》的朋友,都會感到有一束精神的光照進了腦海里。

《歌德談話錄》讀後感(二)

《歌德談話錄》一書,感觸頗深。之前曾聽說這本書被挑剔的尼采譽為用德文寫出的最重要的散文。它記錄下了歌德晚年最成熟的思想和實踐經驗,涉及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字裡行間透露出歌德對於實踐、藝術以及世界的眼光,構成了歌德的智者之言,給人以精神的啟迪和提高。讀了這本談話錄,會有一種從內心生出的愉悅感和滿足感。作為一名國小教師,我對於談話錄的形式並不了解,讀了《歌德談話錄後》,發現談話錄的方式是比較好的,能夠進入生活,深入淺出地表達事物,能夠吸引讀者。對於歌德的了解,我同樣只是模糊不清的,有將近二百年的時間距離,但是他的話語中閃耀著的智慧和學理之光,總給人以跨越時空,穿透歷史的感覺。“對於任何理論來說,實踐是試金石。”歌德借浮士德之口說出了“理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常青”的警句,他厭倦脫離實際的一切學問,告誡世人“人必須每天每日去爭取生活與自由,才配有自由與生活的享受”;“真理並不是‘上帝’恩賜給你的,而是靠你自己去獨立地發現的。”;他同時指出:“所有時代的科學家都有一種心向,即認識生氣勃勃的形成物,在聯繫中把握它們外在的、可見的和可以觸摸的部分,把它們作為內在的東西的預兆加以接受,這樣就能通過觀察在一定的程度上掌握整體。”這些一系列的話語儘管我仍然無法透徹了解領悟,但言語中吐露的是一個偉大的人對於世界的評價。歌德的實踐和他藝術的眼光也是密不可分的。他強調藝術應以自然和現實生活為基矗“詩人要做的事,是根據由現實生活提供的動機,把有待表現的要點組織成為一個優美的、生氣勃勃的整體。”,還特彆強調“精靈只顯現於完全積極的活動力中。”從中我們可以明白:天才只有在積極的創作活動中才能發揮作用,否則無異於平凡人。對於文化傳承,前赴後繼歌德同樣予以重視。“莎士比亞給我們的是用銀盤裝的金蘋果。我們通過學習他的作品得到了他的銀盤,但我們裝入銀盤的只是土豆,這太糟糕了!”這個生動形象的比喻使得歌德領略了太多的人生與藝術生命的問題,同時也讓我們這些讀者去慢慢品位。“作家本人的人格較之他的藝術才能對讀者要起更大的影響。”;“一些個別的研究者和作者人格上的欠缺,是我們當今文學界一切弊病的根源。”從中還了解到歌德對於人格的要求也十分重視。另外,用真正偉大和純潔的東西影響教育到讀者。“凡是病態的、萎靡的、哭哭啼啼的、多愁善感的,以及恐怖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傷風敗俗的東西,都一概排除。”歌德這些平凡而有深意的話,許多至今還困擾著我們的問題,似乎早就被他一一回答了。

在這本書中,歌德對於世界的眼光也是耀眼奪目。“世界文學”的概念被多次提及,在他的心目中,他不僅主張歐洲兩種對立的流派,即古典派和浪漫派之間的結合,而且十分關心東西方文學的結合。當時許多西方人把中國人看成“另類”之人,而歌德在談到中國的一部長篇小說時卻說:“中國人在思想、行為和情感方面幾乎和我們一樣,使我們很快感到他們和我們是同類人,只是在他們那裡一切都比我們這裡更明朗、更純潔,也更合乎道德。”在他看來,善、高尚和美是超出地域和國度的。“我愈來愈相信,詩是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民族文學在現在算不了什麼,世界文學的時代已快來臨了。”歌德的這番話為後人也留下了深刻的意義。他以世界的眼光審視人類文化開放交流。歌德對世界的別樣眼光,給老一代的文學家和藝術家以極大的精神力量,由給後代的文人義士們留下巨大的財富。無論是青少年,中年人,亦或是成年人,在閱讀了這本書後,都將從內心深處萌發出對歌德的敬意。

《歌德談話錄》讀後感(三)

讀完《歌德談話錄》,頗受感動,使我全身心的受到一次洗禮,讓我的對人生有了一個更新的認識,使我更深切的感悟到愛國、人類自然、人生榮辱、宗教——信仰、道德——情操、個人——集體、志向——成才、讀書——學習、文學——藝術的真正內涵,其中,最讓我震撼的部分有愛國、人生、信仰、文學、藝術。

《歌德談話錄》中提到“還有一點,什麼叫做愛國,什麼才是愛國行為呢?一個詩人只要能畢生和有害的偏見進行鬥爭,排斥狹隘觀點,啟發人民的心智,使他們有純潔的鑑賞力和高尚的思想情感,此外他還能做出什麼更好的事嗎?還有比這更好的愛國行動嗎?向一位詩人提出這樣白費力的不恰當的要求,正像要求一個軍團的統帥為著真正愛國,就要放棄他的專門職責,去捲入政治糾紛。一個統帥的愛國就是他統帥的那個軍團。他只要管直接與他那個軍團有關的政治,此外一切都不管,專心致志地去領導他那個軍團,訓練士兵養成好的秩序和紀律,以便在祖國處於危險時成為英勇的戰士,那么,他就是一個卓越的愛國者了。”他敘述了一位詩人所持的愛國觀點,直接而又鏗鏘地表明了他對愛國思想的理解。

歌德說“在人類的天性中,存在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即使在我幾乎絕望的時候,這股不可思議的力量也會為我們準備退路,在我的生命旅途中,曾經數次含淚入夢,屆時,夢中會浮現善良的一面,安慰我、鼓舞我,使我在第二天早上又朝氣蓬勃、神氣活現地再度快樂起來”使我感觸很深,他運用那優美的語言,相詩一樣的流露到我的心靈深處,他其中的哲理,讓我有像啃骨頭那樣的感覺,越嚼越有味道,是啊,人生自然何嘗不是這樣。

它不變的速度,吸引人類貪婪的眼睛,但自然往往又展示一種可望不可攀的魅力,而並不是自然的一切表現的都是美的,自然的意圖固然總是好的,但是使自然能完全展示出來的條件卻不儘是好的。

同時,歌德的思想也存在一些偏頗之處,他說:“探測宇宙的活動,非人類的能力所及,理解萬物的奧妙,也非人類在小小的空間內所能完成,只是徒浪費努力。因為人的理性與神的理性,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東西,人根本無法左右神的理性”。他認為人不可能探測認識宇宙,世間存在著神,人無法左右神,這是一種唯心思想,他的這種思想使我認識到“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的真正內涵。每個人都有缺點,歌德也不例外,現在流行這樣一句話:你的不足就是你沒有缺點。我覺得這很能說明歌德是偉人,但又是常人。

我很崇拜歌德,不僅僅因為他的話語大半都使用的是優美的字眼來修飾,我更愛他的思想。他曾說:“世界是寬廣、美麗的,但是我卻由衷地高興自己擁有一個小庭園,這個庭園雖小,卻是自己的庭園,它的土地更不需要園丁的灌溉。傾心於自己庭園的人,擁有名譽、快樂與喜悅”。他這簡單的百來字卻是我一生的追求,我是個容易滿足的人,很多時候就在那裡想“我不要太多的金錢,不要太高的地位,因為那樣也不一定能快樂,同時,人是貪婪的動物,再多的錢和再高的地位也滿足不了人的欲望,我只要一個美麗舒適的小庭園,它裡面有著喜悅快樂就夠了,他的那段話幾乎說出了我的心聲。

在人的世界裡,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常卻有希奇古怪,他們渴望美好乞求神的保佑,但當現實與他們想像相背馳時,一切的一切就會顯得那么虛無縹緲、蒼白無力。歌德說:“人真是深不可測,他們希望神對待他們如同自己同輩一樣,得到最高的存在。如果不如他們所願,神、愛神、善良之神等等,一概不再招呼。此時,神對人類,尤其是對每日讚美神的聖職人員而言,知識一句空話,徒具其名而已;即使口中仍然讚美神,心中卻毫無敬仰之心。但是,如果能真正深切的感受到神的偉大力量,而嘴巴卻不能說話時,()也無法以敬畏的口吻稱呼神的聖名。”神---不在於人語言與否,而在於人的內心,它是一種虛幻的形象,是處於迷途中人兒的精神支柱,一種信仰而已。是由心去感悟的。

我總覺得歌德他的一生是由無數個精美的人生警世語組成的,每一句話都會導出一個人生哲理,他說:“光有願望是不夠的,還要行動”、“孤立自己並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孤立無法完成的事情,任何一個人想完成一件事,協力和刺激都是必要的”他從頭至尾的給我們指明了一條成功的道路,他說人需要思想、行動和團結,時至今日的我們,要通向成功,有怎么能少的了其一呢?

一本好書值得用一輩子的時間去品味,《歌德談話錄》就是我生命中的這本書。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