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夢溪筆談讀後感

夢溪筆談讀後感(一)

《夢溪筆談》是一部嚴謹的學術著作,這部書真實地記錄了當時發生的許多重大歷史事件,比如公元993年,不堪北宋王朝的壓迫,爆發了王小波,李順領導的農民起義。這些農名起義領袖,在正史里,都以“劇賊”之稱,且任意篡改歷史,歪曲事實真相,但在《夢溪筆談》中,沈括言語之間,無不有敬慕之意,真實地評價了這次農民起義的正義性。

這部著作詳細地記載了當時取得的科技成果,反映當時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沈括記錄了平民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的使用情況。這是迄今為止所能獲得的這方面的唯一資料,介紹了指南針的裝置及使用方法,談及了名匠喻潔精湛的技藝與成熟的經驗,而且提到了何工高超的三節抗壓方法堵住黃河的決堤,所有的這些人物,都是一些名不見經轉的下層勞動者,正史中都不屑一顧,而唯有在《夢溪筆談》中出現,這也正是此書吸引我閱讀的緣由。

我看了這本書,發現裡面記錄了沈括自己的科研成果,並有許多試驗,從書中可以看出,研究範圍非常廣泛,不愧是學術性名著,書中可以看出沈括對天文,物理,數學,化學,地理,冶金等都有研究,比如他提到的“月本無光,猶如丸,日耀之乃光耳如一彈丸,以粉塗其半,側視之則如鉤,對視之則之圓,此有以知其如丸也。”用了最簡單的方法推測出月亮是圓球形的,“凡立冬姿影與立春之影相若者也”,他就能提出對以前立法上誤差的修正,能夠在當時沒有現代儀器的北宋王朝提出這樣的研究成果,我真的很佩服,此外他能夠用簡單的方法測出節氣變化,還提出了黃道 赤道的概念等等。

總之閱讀了這本名著,最大的感觸就是能夠放空自己,放佛回到當時那個年代,體會如同身臨其境。在一個知識的天地,見識作者的妙筆,處處能見其功力。感覺學習知識是種享受,使自己的智慧能夠得到提升,閱讀的心境也在升華。最後再站在作者的角度,能察覺當時科學發展的動態,一種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油然而生。

歷史雖已逝去,但其留下的豐富的文化遺產,不因其的消亡而沉寂下去,反而愈久而彌珍,越發顯出來永久的生命力,所謂覓古而思今,即便到了今天,這些傳統文化遺產仍然是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與借鑑意義,而沈括的《夢溪筆談》正能給我們帶來這些價值。

夢溪筆談讀後感(二)

國中或高中時學過一篇《活字印刷術》的文章,從此記住了沈括的《夢溪筆談》。

一直以來,未識此書真面目,某日在華師大打完球,閒逛書店,順手買了一本。讀完果然大開眼界,感觸很深,沈括博聞強識,文史理哲,天文地理,奇聞軼事幾乎無所不包,個人學識修養真是佩服。尤其是在中國古代自然科學幾乎是空白的基礎上,懂得這么多,真是不容易。

怎么學的呢,跟誰學的呢,是我特別好奇的地方。

如果說,故事、官政、權智等篇算是他為官期間聽到的野史的話,那么樂律、藝文、書畫則表現了沈括極高的文學藝術修養,技藝、器用、神奇則完全是自然科學的範疇了。當然還有數學、氣象、地理方面的知識。雖然被西方學者稱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這個說法我覺得還是有點誇張,百科全書至少得有幾百萬字吧。但《夢溪筆談》能以區區數十萬字,記載這么多的蕪雜的內容,也是一大奇觀。

據《百度百科》全書共六百零九條(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內容涉及天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質、地理、氣象、醫藥、農學、工程技術、文學、史事、音樂和美術等。在這些條目中,屬於人文科學例如人類學、考古學、語言學、音樂等方面的,約占全部條目的18% ;自然科學方面,約占總數的36% ,其餘的則為人事資料、軍事、法律及雜聞軼事等約占全書的46% 。

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幾乎就是儒學的歷史,自然科學幾乎沒有地位和市場,官場、科舉、私塾等,舉凡與讀書占邊的,都是儒學或者由儒學延伸出的歷史、詩詞文學等人文社會科學,其他學術成果尤其是自然科學登不上大雅之堂,成果更是 寥若晨星,即使是今天,科學家沒有政治家待遇高,走技術范的依然不如走行政路線的吃香。自然科學不被重視,這是中國的知識界、科學界的悲哀之處。

因此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評價《夢溪筆談》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這本《夢溪筆談》被世人稱為“中國科學史上里程碑”也是名至實歸。

夢溪筆談讀後感(三)

合上《夢溪筆談》,腦海里浮現四個字:博大精深。

天文、曆法、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質、醫學、文學、農業、水利、建築,薄薄的一本書,卻涵蓋了多個學科領域的知識,實在不能不佩服沈括的學識淵博。

能寫出這么一本古代科技名著,與沈括的豐富而曲折的人生經歷不無關係。沈括出生在宦官之家,祖父和父親沈周都曾任大理寺丞,外曾祖父曾任刑部尚書,外公許仲容曾任太子洗馬,二舅許洞是進士,而他自己在十四歲的時候就在母親的指導下讀完家中藏書。成年後他曾先後擔任東海縣令、寧國縣令,平定過海州之亂,整治沭水,主持修歷工作,參與過王安石變法,擔任過軍事將領,卻在52來歲的時候因永樂城之敗開始他的謫居生活。“築室於京口之陲,巨木蓊然,水出峽中,()停縈杳繞,環地之一偏者,目之‘夢溪”,沈括在這地方定居下來並撰寫出了《夢溪筆談》。

在《夢溪筆談》中記載了沈括在自然科學方面的研究成果。天文學方面,他大膽的改造了天文觀測儀器——混儀,漏壺,日晷,使他們的精確度大大超過前代;他明確指出了一年為365天多一點;他提出了日月的形狀和月球發光的原理;他描寫了一次暴雷襲擊現象,在雷擊中,金屬器具融為液體而非金屬器具卻完好無損;他記敘了他所觀察到的彩虹,並引用孫彥先先生的話解釋虹的形成原因;他記載了海市蜃樓現象,並對“蛟蜃之氣所為”之說提出質疑。在地理方面,他考察了雁盪山的特殊地貌,並把考察結果與陝北的土柱相類比,從而認識到水對地表的侵蝕作用;他考察了延州當地人採集石油的情形並命名石油。在物理學方面,他觀察了磁針的構造,發現了磁偏角;他注意到陽燧成像道理問題和總結了凸面鏡大小與曲率成反比例的關係。在發明創造方面,他詳細的記載了雌黃粉塗字,鍛鋼法,神臂弓,弩機,;他是唯一記載了作為我國四大發明之一的活字印刷術的人,使活字印刷術能夠被後世所認知。,在文學方面,他記載了樂鍾、杖鼓、《廣陵散》……

《夢溪筆談》是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成果的資料庫,反映了我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自然科學取得的輝煌成就,為我們研究古代科技提供了便利。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