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讀雷雨有感

讀雷雨有感(一)

猶記得,三年前讀完《雷雨》時的那種心情,那是抑鬱的,那是心痛的,那更是慶幸的,我慶幸我不是生在那個年代,不是生在那箇舊社會的資本家的家庭。

故事的開始似乎就預示著故事結局的悲劇。而這個悲劇的造成者便是故事的男主人公:元錫公館的大少爺——周朴園。周朴園,故事的源頭,作為一個舊社會的資本家,言行所表現出來的都是商人唯利是圖和陰險狡詐。假如當初他沒有拋棄魯侍萍,那魯四鳳、繁漪就不會出現,那麼周萍的兩段戀情就不會發生,那麼慘劇也不會發生。可這只是個假設,事實上因為他的貪婪,他的無情,使他做出了一切,導致悲劇的發生,但是到了最後,魯四鳳、周沖、周萍死了,魯侍萍、繁漪瘋了,魯大海不見了,唯獨他完整無缺。當到這裡,或許有人會說他不是很可恨嗎,不是最該死的人不是他嗎,可他卻沒事。但是,我們知道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是的,當他身邊的人都離他而去時,他就剩孤家寡人一個,他只得自己孤獨終老,這不是很可憐嗎?是的,失去了一切的周朴園最終得到了他應有的懲罰。繁漪這個角色,作者沒有刻意美化她。她的發瘋是她唯一的下場,因為她的性格和當時的社會格格不入。一個占有欲如此強烈的女人在失去一切希望後,她只能瘋。我也很可憐她,兩個男人都拋棄了她。而她只是在自以為是的愛情中毫無頭緒地磕碰,也許她只有這個下場,也是因為作者憐惜她,確實她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可憐的女人!

是啊,那個驚心動魄的雷雨之夜啊,愛與恨的廝殺滲透出的血腥之氣讓我不寒而粟,當一切又回歸平靜,啜泣的問不再幽幽慨嘆,我們早應該明白,愛與恨終究不能長久,邊緣的問,兩個瘋子的女人,一個憂愁的老人,還在苦苦掙扎……

而這樣一段揪心的人生怎不讓人心痛?怎能不讓人同情故事中的人物呢?但,歷史上這樣的故事幾乎是久演不衰,在類似故事下的犧牲者不在少數,我想,這並不是簡單的故事而已,社會的真實情況應該是故事的原型。這與當時人民的道德準則、思想觀念密不可分。在現今社會,人思想的改變,女人變得堅強、勇敢,絕不會無聲無息受命運的壓制,必會反抗。除了科技發達以外,人文思想的進步也是時代進步的一大標誌。人們常常在知道過去的不幸後,暗自慶幸自己生活在這樣美好的時代。然而,我不但要感謝新時代,新中國給予我們的幸福生活,而更應感激麗時代給我們的覺悟。沒有過去的悽慘,哪來現在的幸福甜美?

那個驚心動魄的雷雨之夜的風雨之聲又再一次在我耳邊響起,我不禁想到:那個雨夜,那雷雨聲驚醒了多少中國人的沉睡的心靈啊……

讀雷雨有感(二)

如果說,魯迅的《吶喊》是中國現代小說的開山之作,郭沫若的《女神》代表了新詩的輝煌,那麼曹禺的《雷雨》可說是中國話劇創作第一次成熟而優美的收穫。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劇,是命運對人殘忍的作弄。專制、偽善的家長,熱情、單純的青年,被情愛燒瘋了心的魅惑的女人,痛恨著罪孽卻又不自知的犯下更大罪孽的公子哥,還有家族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這一切在一個雷雨夜爆發。有罪的,無辜的人一起走向毀滅。曹禺以極端的雷雨般狂飆恣肆的方式,發洩被抑壓的憤懣,毀謗中國的家庭和社會。

《雷雨》的戲劇衝突具有夏日雷雨的徵候。開始是鬱悶燠熱,烏雲聚合,繼而有隱隱的雷聲,有詭譎的閃電煽動著漸趨緊張的空氣,忽地,天地間萬物止息,紋風不動,靜極了,就在人剛剛覺察到異樣還來不急思忖,當頭響起一個炸雷,電閃雷鳴,雨橫風狂,宇宙發怒了。達到此種戲劇效果全憑劇作家牽動劇中人物之間「危險」關係。比如周萍,對父親是欺騙與罪孽感,對蘩漪是悔恨與懼膽怯,對周沖是歉意,對四鳳是希望振作,對侍萍是難逃宿命。

《雷雨》確是才華橫溢之作,在戲劇藝術上臻於完美之境。《雷雨》成功塑造了劇中人物。如果一齣戲沒有令人難忘的人物,那麼無論它的劇情衝突多麼緊張激烈都不過是一時的熱鬧。《雷雨》中的人物是豐滿而複雜的。即如周朴園,曹禺將他歸於偽善卻仍然還要為他分辨出剎那間幻出的一點真誠顏色。而對周沖,曹禺也細心區分著單純與痴憨,讓現實的鐵錘一次次敲醒他的夢。

當然,在《雷雨》中最獨特最耀眼的人物是蘩漪。她是一個最「雷雨的」性格。她的熱情是澆不滅的火。上帝偏罰她乾枯地生長在砂上,她的美麗的心靈被環境窒息變成了乖戾。她有一顆強悍的心,她滿蓄著受壓抑的陰鷙的力,她不是所謂的「可愛的」女性,她是辛辣的,尖銳的,她有她的「魔」,她的魅惑性。

《雷雨》具有一種詩意之美。這不單單得自文辭的優美,許多段落被人們反覆背誦,也不僅是得自劇中人物詩意的性格,或者也可以說,是所有這一切,包括舞台提示、角色分析,匯總而後升發出的一種形而上的氣質和品位。

讀雷雨有感(三)

說起《雷雨》我覺得我和它還是頗有緣分的。不僅在中學的時候學過,上大學後進了學校的戲劇隊的入門戲就是《雷雨》。為了演好這部經典的話劇我還花了不少心思來揣摩主人公的個性特點和思想活動,真可謂是絞盡腦汁。當然到最後我的努力還是沒有白費,我們的表演雖算不上精彩但對我們而言還算是成功的收到了大家的好評。不然現在我也不好意思再提起這件事了。

以我個人對《雷雨》的了解和理解我並不認為在這個故事裡誰有絕對的錯,誰有絕對的對。()我認為在當時這麼一個大背景下只把故事的結局歸咎到一人身上的話那就太武斷太不公平了。

讓我們再來回憶一下故事的情節。30年前的周朴園與女僕梅侍萍相愛,並且生了兩個兒子。後來,周家為了與一位門當戶對的小姐(繁漪)結親,在大年三十晚上趕走了梅侍萍,強迫她留下了長子(周萍),並且帶走剛剛出生三天,病重的次子(魯大海)。侍萍被逼投河,幸而被救。此後她嫁給了魯貴,又生了女兒四鳳,自己改名魯侍萍,兒子也改名魯大海。後來,魯大海來到周朴園手下做工,四鳳則在周家館做使女。

周朴園與後妻繁漪有了兒子周沖,而周萍與繁漪早在3年前就有了亂倫的關係,周萍清醒後十分害怕,急於擺脫繁漪,而愛上並且追求四鳳。繁漪吃醋,就叫來了四鳳的母親是侍萍要辭退四鳳。侍萍來後發現這裡的主人便是周朴園,於是她在二人獨處的時候用無錫口音引起他的注意,並認出了她。周朴園想用金錢買通侍萍被一口拒絕,侍萍提出他想見見周萍,作為恩斷義絕的條件,周朴園答應了。這個時候,工人代表魯大海來找周朴園談判,後來周朴園辭退了魯貴和四鳳,魯貴在家裡罵罵咧咧的,魯大海與其發生了爭吵,周沖奉父親的命令給魯家送來100元錢,魯貴厚著臉皮收下,並且要殷勤的款待周沖,而大海得知後卻退還了那100塊,並且把周沖趕了出去。魯侍萍決定第二天就帶四鳳離開,而此時周萍卻找了過來。被魯大海發現,魯大海要攻擊周萍,被侍萍救下,後來,周沖,周萍,周朴園,繁漪在周家客廳發生矛盾,繁漪低聲下氣的求周萍帶她走,卻被周萍回絕。繁漪撕掉侍萍的照片,魯貴和魯大海先後從外面走了進來,魯大海跟周萍單獨在客廳發生激烈衝突。魯侍萍找尋四鳳而來,卻得知四鳳和周萍已經有了身孕。魯侍萍叫周萍帶四鳳走,從此再無關係。

這個時候繁漪帶著周衝過來,當面公開周萍與四鳳的關係,因為周沖也喜歡四鳳。周萍與繁漪發生衝突,繁漣漪在絕望中叫來周朴園,公開了自己和周萍的關係,周朴園以為繁漪知道了侍萍的身份,便叫周萍叩頭認母。在場的人都呆若木雞,四鳳承受不住打擊,跑到花園裡,周沖為救她,兩人雙雙觸電身亡,魯侍萍痛苦的哭不出來,繁漪又哭又笑,周萍在書房開槍自殺,繁漪和周朴園跑進書房,魯侍萍暈倒在地上。

多麼機緣巧合的一家,多麼殘酷的現實,多麼悲劇的愛情,多麼黑暗的社會呀!造成這樣悲慘的結局是誰呢?誰的錯呢?是狠心的,冷血的,痳木的周朴園的錯嗎?是樸實的,勤勞的但卻艱辛的魯侍萍的錯嗎?還是同樣可憐的生活著,但卻同樣時時掙扎在悲痛中的周萍,四鳳,周沖……的人的錯嗎?我想不是的,在那樣一個黑暗的被吃人的禮教籠罩下的社會他們都是受害者,是這個不公的社會,動盪的社會,充滿罪惡的社會的受害者。則這樣的悲劇也是這個社會產下的惡果。

我想肯定會有很多人認為《雷雨》只不過是一部藝術創作而已,即使作者想通過它來反映當時的社會那也只能折射出當時社會的一部分,他只不過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特例,一個偶然……我想說《雷雨》絕不是當時那麼黑暗的社會下的一個特例,一個偶然。它代表的絕不只是當時社會的一小部分。應該是當時的大部分人的處境,不,可能是更多或者是全部。作者正是想通過《雷雨》這一個小小的例子來反映,諷刺整個混沌的痳木的社會,來批判那吃人的禮教,來抨擊那不公的現象,來喚醒痳木的人們。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