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讀白鹿原有感

寒假裡讀了《白鹿原》一書,頗有感觸,下面發表一下自己的拙見。

早在幾年前有朋友推薦我讀一讀《白鹿原》,可當時迫於升學壓力,沒能實現。不過大衣的寒假這個機會我可沒錯過,利用這段時間讀了此書,感觸頗深。

先談談本書作者。陳忠實,可謂一位地地道道的鄉土作家,《白鹿原》可比《暴風驟雨》《紅旗譜》,同時寫農村農民運動,也寫階級和階級鬥爭,但陳忠實給人以不落俗套,耳目一新的震撼。

書中有一些被人們不恥的有關「性」的描寫。我本人認為,這並不能說明作者低俗,而恰恰體現了作者對待生活的誠實態度,對於自己思想毫不避諱的頭名。文學與下流有著明顯的區別,如果某些人以這種態度審視文學,那麼它才是最低俗的。

最令我深思的要算主人公白嘉軒。白嘉軒在作品中始終是一個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形象。「播種性格,收穫命運」。當我一次次品味這句話時,總能得到一次深似一次的啟示。或許命運只是一個個偶然的機緣,但縱然完全相同的際遇,在不同的人,總能幻化出相異的結局。

像白嘉軒和鹿子霖,同樣出身,同樣的年齡,同樣歷經風雲變換,去似兩條平行直線,相視相望,似乎近在咫尺,去永遠進不了同一個世界。

白嘉軒面對黑娃帶回的媳婦小娥冷若冰霜;面對女兒跳躍的青春眉頭緊皺。他是一塊磁鐵,浸透千年的紅銹;它是一塊石頭,承襲千年的風霜。

但世界總是在變化,國共合作,農協當權,田福賢復辟,白狼出沒,白鹿原上紛紛擾擾的變故讓白嘉軒達而復貧,貧而復貴,但內心沒有絲毫傷痛。

農協把祠堂砸碎砸爛了,他泰然處之。風浪稍平之後,又召集起能工巧匠,修復鄉約碑文,石碑參差不齊,碑文殘缺不全,白嘉軒召集全族人做祭奠,無論世事如何變化,家族在它眼中,永恆而永恆。

白嘉軒也許是封建制度的衛道者,但它同樣是個「改革專家」,制相約,身體力行,懲亂治惡,是謂天地氣運。

他跪地求人,解鄉鄰之困,救尷尬之眾。無論從哪個角度講,他又都是一個人道主義者。只要是在「道」允許的範圍之內,()他願意付出自己的仁、義、情、愛,成就別人的幸福。對鹿三,對失地寡婦,對村民,白嘉軒是一個巍巍長者,是一個謙謙君子。然而,他只是「封建」這塊貧瘠土地上的一個行將沒落的殉道者。他同樣是個智者,對別人有意無意的拉攏,一再拒絕;亂世中既不聯此,亦不附彼;他不當官,不入匪,只鄉情清靜靜的做他的族長。在思想深處,他討厭雜亂塵世,渴望簡單、安寧、古樸的日子。

這樣,白嘉軒便有了一種飄然出塵的味道。然而,他終究還是個農民,他身上不可避免地融入某些世俗的特徵。也就有人持另一種態度,認為白嘉軒是一個偽君子,偽善使他的仁、義都成了假仁假義。這些可以從與鹿子霖調換土地,暗中較勁兒看出。但我們要想一想,這世上有哪會有向佛一樣的真人。其實,他還是個農民,保守、枯澀、厚重。像原上的大多數一樣。

白嘉軒以他獨特的性格走完了他的一生。

書中朱先生也是一個鮮活的人物,但也是最令我感到茅盾的一個人。同時,不可否認的事,對朱先生的描寫的確帶有「神話」色彩,這可能是作品的牽強之處吧。

朱先生是白鹿原上地位最特殊的人,學問自然沒得說,可封建那時肯定的。他雖不是什麼「官」,什麼「長」,可卻受所有人擁護。他隻身勸退30萬軍隊,以及一次又一次對未來社會的預言,證明它已近乎聖人。可他謙遜、固執的性格也為他本人添彩不少。本書對其他人物刻畫也相當成功,如白孝文,鹿兆鵬,白靈,白孝武,黑娃等。凸現了那個動盪年代不安的農村社會和農民的生活,以其獨到的筆風和思路為大家描繪了渭河平原幾十年的變遷,可謂驚世之作,並獲得了茅盾文學獎。

書中人物盡顯那個年代的典型農民及地主的形象。既真實似觸手可及又不感誇大。《白鹿原》也是在作者的天命之年完成的,這也說明陳忠實用其多年的積累為我們換取了一部優秀的小說,不僅充實我們的生活,更讓我們得到啟示,從中學到一些東西,這才是真正的讀書的意義,也似作者最大的願望。

以上是我的拙見,不一定符合眾多人的看法,不過就我的水平也就這些,以後還會再多讀一些作品,增強自己的鑑賞能力,同時豐富自己的一些情感和知識,為今後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最熟悉的可能不是自己而是他們的土地吧」,作者陳忠實這樣描寫書中主人公,其實他何嘗不是如此呢。從作者形象可以看出:蒼勁的臉體現了一個秦嶺山下,渭河流域原上一條真正的漢子。他熱愛這片土地,字裡行間浸透了他對這裡的人民無限眷戀的情感。

祝福這裡的人民,他們有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好兒子;祝福中國文壇,它是這方厚天熱土上的一頭白鹿。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