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幸福人生讀後感

暑假裡拜讀了台灣人蔡禮旭的《幸福人生》講座稿, 蔡老師就如何學習《弟子規》成就幸福人生做了全面而又深刻的剖析,其中提到我們家長和老師最應該先學習《弟子規》,我十分認同。

我們學校從去年就開始全面組織學生學習、頌揚弟子規精神,可是我們的家長甚至是老師對《弟子規》的內容要求都還不清楚,如何能配合孩子學以致用,所以我認為最該學習的是作為父母的和作為老師的我們。正所謂身教重於言傳,身不正怎叫孩子正,蔡禮旭老師在講座中提到的一個例子,一個好戰國的領袖走進孩子的課堂,告訴大家要學會友善,不要跟別人打架,想想看哪個孩子會聽,他的話在自己的行動面前是多么的蒼白無力。

在生活中我們時常會聽到大家的互相“傾訴和抱怨”,說自己的孩子這一點不好,那一點不好,幾乎就沒有好的地方。這和那句老話 “孩子都是自己的好”是天壤之別,為什麼?我們不禁會問現在的家長是怎么了?個個望子成龍,個個都要讓孩子變成自己,讓孩子成為實現家長理想的“木偶”。

我們不應該用自己的思想去壓制別人,包括我們的孩子,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更何況是人。我們都在想讓孩子圓我們的夢,可孩子就得放棄自己的夢,等他們長大做了父母,也會讓他們的孩子去圓他們的夢,這樣下去越往後的孩子越可憐,而我們是“罪魁禍首”。()

我們應該去尊重孩子的思想,多看到自己孩子的優點。好孩子是鼓勵出來的,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可是真正做到的卻不多,這需要我們發自內心的愛和鼓勵。如果是違心的,孩子是會感覺到的,這樣的褒獎不如不獎。教育孩子要給他正面的積極的肯定,咱們只看孩子的好,天天說他的優點,孩子就一直按著“好”的暗示發展,越來越好。而相反的,你整天說他的缺點,“啊,你看你這不如誰誰誰,那做的不好……' 那孩子就在你整天的這些“不好”的暗示下生活,孩子心理得到的是“我這也不好,那也不好,我就是不好”,就這樣一直不好下去。

蔡禮旭 老師在講座中還提到了分數教育問題。我們家長和老師經常會說這樣一句話“ 你給我好好寫作業,你給我好好聽課” ,家長和老師告訴孩子認真寫作業、認真聽課是對的,可是為什麼加上“ 給我” 兩個字呢?難道孩子學習的根本原因是為了老師和家長嗎?孩子是很容易受到語言影響的,你的話會在無形中影響孩子的意識。父母是孩子一生的榜樣,孩子每時每刻都在模仿著大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孩子是父母不折不扣地複製品,孩子也是父母的影子,隨時隨刻都會把父母的形象、品質、習慣倒影下來。如果當有一天在孩子身上發現了這些不良的言行時,我想大多數的父母都會嚴厲的批評孩子,說孩子不學好。可是大人們有沒有想過,這些缺點都是從何而來。

“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 “ 上所施,下所效” , 作為父母老師我們真應該先來學習、頌揚弟子規的精神,這樣才能好的精神代代相傳下去。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