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讀紅樓夢有感3000字

夢隨雲散,花飛逐水流;寄言眾兒女,何必覓閒愁。

閱畢,竟無言以對,沒了想法。欲哭無泣,實感空虛,好似被人將靈掏了去。

曹雪芹究竟是何許人也,竟能寫出此千古絕唱?

“還淚”之說,引出此風流孽帳。不知多少痴男怨女,夢斷紅樓,淚灑黃泉。

曲盡人散,曲中所唱之人,又有誰逃出這宿命的安排?

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紅樓夢》實是夢一場,噩夢一場。

看完《紅樓夢》心中有一絲悲哀,忽覺秦氏對鳳姐說的一番言語,實是有理:“月圓則虧,水滿則溢。”世上無事可“永保無虞”。就像這朝朝代代,總是從初期到全盛再到衰敗,從春秋戰國時期,秦始皇統一六國,漢,三國,晉,南北朝,隋……無一倖免。身邊的小事亦是如此,一生中總有順心與陰暗的時期,所以人生給予的感覺就饒有滋味……有人時常覺得人生悽苦,可沒有這苦,那怎會感受到成功到來時的快樂?若紈絝子弟只知玩樂,終老一生,死前才去遺憾,“人生何其短,吾還碌碌無為終老此生。”。家道中落,未嘗不是好事,死前至少可以說,“因曾度此落魄生活,故吾此生沒有白活。”

說到碌碌無為,終老此生。就不得不題,功名利祿。記得第一回中,士隱所解注的《好了歌》。“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甚切,就好像功名,不是得了功名,就不用死,到頭來還是得死。下一世,誰理你是秦始皇,還是漢武帝。更別提其他人,“問古今將相可還存?也只是虛名兒與後人欽敬。”若不提,欽敬,從古至今,那些著名的貪官奸臣,呂不韋、秦檜、吳三桂、鰲拜……也是萬古留名。其實他們的才智,膽識,以及那種不畏懼命運的膽魄,也有可取之處。命運最終給他們的安排終究是殘酷的,死訊換來了呼天搶地的歡呼聲,死後還招人惡罵,這是他們的悲哀,也是那個社會的悲哀。難道這就是正義與邪惡的標準嗎?

其實,正義與邪惡的標準還是很模糊的。我可以說,“人各有志,只能說他們樹立了不科學的人生觀。”他們的所作所為不一定像我們想像中那么可恥,也許他們像楚莊王,三年沉迷於酒色,是別有用心,我們也許只是讓歷史蒙蔽了雙眼,雖然可能性極小,但我們不能排除這種想法,畢竟這些都已成過去,無從考證……

我甚是欣賞他們對於神說以及命運的無所畏懼,即使是現今社會,又有何人能真正做到不滿命運的安排,能挑戰命運。想想社會之中,大多數人們還希望聖人、神仙的出現,從苦惱將他們解救,以此說來似乎還不及這些貪官奸臣。

那這些貪官奸臣錯在哪兒?失敗在那兒?--我想應該是,想得不夠長遠。就好似呂不韋,得到了皇位又怎樣?也許會更覺空虛,到頭來終免不了一死。“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那如此說來豈不是什麼都別做,做什麼終究都還是在替別人做嫁衣裳。

其實不能這么想,人這一輩子,很多事是無可奈何的。我個人覺得,人這一生,概括起來就三字“活下去”。什麼都不做怎生活下去?什麼都是需要代價的,你學習,換來好的工作;你工作,換來生活需要的錢。錢讓人過好日子,沒有錢是活不下去的。突然想到,有些人自命清高的認為前乃污濁之物,即是污濁之物,為何還要用他?即是污濁之物,為何還需靠他活?我不覺得錢是什麼污濁之物,錢只是一件物品,用它之人不堪,所以才讓它蒙羞。“功名利祿”,只是換取錢的手段罷了。人生在世,只要賺錢是為了讓自己活下去,而貪污就是以不正當的手段將別人用代價應換來的東西據為己有。若是用正當方式,讓自己活得更好,沒什麼不對,即使在別人眼裡顯得奢華,又怎樣,這是用代價換來的,是付出過後得來的,是一點點賺來的,本就為了讓自己活得更舒坦,奢華點也是自願的,沒什麼不可以的。所以為了活下去,要賺錢。如果總想著是為他人作嫁衣,索性都別活了。畢竟只有少數人能享受看破紅塵的生活。既然有許多事都放不下,就別放下,糟踏了光陰。“聖人”也需“凡人”襯。

對於《紅樓夢》的結局,我有甚多不滿,可有人對我說,“既然你不滿,林黛玉最終抱憾而亡,賈寶玉出家為僧,那你覺得,什麼樣的結局是完美的。”的確,我對甚為不滿顰兒之死,顰兒素日也是叛逆角色,終日只想一展才華,違反了古時“女兒無才便是德”之說。顰兒在文中的才華是不容置疑的,我實是欽佩,也為她那種叛逆而佩服。可她為何不能叛逆至底?賈母素日疼她,更疼寶玉,他倆二人想要結為連理枝,賈母也未必反對,她竟不去爭取,偏自尋苦惱,氣死了。可細細思量,她素日多疑,即使嫁於寶玉,也難免會被氣死。她又不似鳳姐會借酒撒潑,怎生向賈母開得了這口?她的力量是如此微薄,在賈府她畢竟不像寶釵那樣得人心。寶釵為人圓滑,討人喜歡,她最終也是無法無法擺脫父母之命嫁於寶玉,最終獨守空房,也不免令人覺得有些惋惜,“金簪雪裡埋。”再說寶玉,最後看破紅塵,做了和尚。難道做和尚真是最好的結局嗎?若是如此,世人都改為僧。我的想法太極端了。“你死了,我去做和尚。”預示著這一切,好似一切皆前定,無法改變。我不滿的是寶、黛二人最終仍是無法逃出命運的束縛。那人又對我說,“寶玉,做和尚已不是為黛玉而做。寶玉不做和尚,還能做什麼?去追求功名利祿嗎?”是啊,細度之,對於寶玉而言,這不失為最好的結局。他已淡薄名利,對他而言此皆身外物。追逐名利,讓歷史重演,看著自己的後代再來上演這“紅樓夢”嗎?他看似沒有擺脫命運的束縛,但命運業已不能束縛住他了,他既不是為顰兒去做和尚,那就是為自己,他也不像世人為了“得道成仙”,而是了無牽掛,看盡紅塵。那人還對我說,“做和尚的有兩種,一種是為了逃避,還有一種就是為了面對。”我想逃避的那些就是“看錯紅塵”的,而面對的才是真正“看破紅塵”的。

現在才發現,看完《紅樓夢》最大的感覺不是空虛,也不是茫然,而是前所未有的平靜,心的平靜。這才深刻體會“心如止水”的感覺第一篇:看紅樓,含笑的悲劇

我不得不感謝續者高鄂,儘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讓黛玉死了,管她登仙還是辭世,至少她別了寶玉,很好很好。

不是說我天生殘忍喜歡看別人的悲劇,但是,不是有句話說嗎?塞翁失馬,焉之非福?對於黛玉這樣一個脆弱的封建少女來說,死,是她的解脫,是她所有悲劇的終結,是她的幸福。當她在地下安靜的沉眠時,看著寶玉仍在凡世尋找出路,不得不說,她還是幸福的。

或許兩個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該相遇,因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會將浪漫消磨得一乾二淨,最終,紅玫瑰變成了牆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著的白米飯。所以,就讓浪漫在最美的時候畫上句號,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憶。

可是也許你會說,黛玉死的很悲慘,一點也不浪漫,關於這點,我是不贊成高鄂的續書的,也許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許黛玉確實應該淚盡證前緣,這樣不是更好嗎?她牽掛著寶玉,用她全部的熱情為這一知己痛哭,懷著深深的思念,這樣的死,何嘗不是高貴神聖的,然而高鄂沒有這樣寫,他最終讓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憤恨,氣極而亡。這不象我們認識的那個高傲自賞的黛玉,反而象個情場失意的一般女子。

儘管如此,她最終是在賈府垮倒前離開這是非之地的,否則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寶玉是個紈絝子弟,他不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他能給予黛玉的其實很少,談不上保護與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別人保護的弱者,所以在他身邊,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所以能帶著回憶離開他,是一種幸福。寶玉自己能給予黛玉的只是幾句好話,他連痴情都談不上,看看寶釵的下場,不得不說黛玉是幸福的,當然有人說寶釵需要的只是寶二奶奶的寶座,她並不在乎寶玉,是這樣嗎?難道有一個天生喜歡孤獨的女子嗎,不管怎么說,寂寞的獨守空房總是悲慘的。何況所謂寶二奶奶的寶座她是不是坐上了還是個問題。

如果賈府不倒台,至少寶釵還有容身之地,至少沒了丈夫還有富貴,但是不是這樣呢?最終賈府淪落到了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地步,那寶二奶奶的頭銜之於寶釵還有何等意義呢?沒有幸福的生活,沒有丈夫的關愛,寂寞的獨自生,獨自死,難道不是更大的悲劇嗎?

我一直疑心寶玉並不是因為黛玉而離開賈府的,否則他不會娶寶釵。他最終的出世是因為他的世界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他的象牙塔坍塌了,他終於明白他的鬥爭,他的思想其實全部是依附著家庭,他的家倒了,他的一切也完了,什麼思想啊,鬥爭啊,統統沒了,他不得不離家出走,也許是為了避禍。

可以試想一下,你能想像黛玉洗手下廚做羹湯的場景嗎?穿著破衣爛裙,甚至是要依靠襲人的救濟,然後她當然無法再刻薄人,說閒話,只能獨自垂淚,不關愛情,而是生活。當生活給寶黛的愛情畫上巨大的問號時,黛玉能一如既往的愛著寶玉嗎?我想不會,恐怕是要大水狂淹龍王廟的。然後寶玉最終受不了家庭的壓力,還是一走了之,這是很有可能的,他沒有照顧好寶釵,負擔不起生活,同樣對於黛玉,他也不過如此。

另一種可能,萬一賈府能重整旗鼓,蘭桂齊芳,黛玉和寶玉依舊過著他們幸福的日子,多少年以後,寶玉也許會突然發現黛玉皺紋滿面,然後會發現身邊的襲人竟如同當年的趙姨娘,然後愛情就在歲月中流逝,然後寶玉會回憶那個珠圓玉潤的寶姐姐。

其實愛情就是很短暫的,至少這橫刀截斷的愛情給了我們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就象傑克之於羅絲,他是她生命中最美的回憶,卻不是唯一。

第二篇:我不得不感謝續者高鄂,儘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讓黛玉死了,管她登仙還是辭世,至少她別了寶玉,很好很好。

不是說我天生殘忍喜歡看別人的悲劇,但是,不是有句話說嗎?塞翁失馬,焉之非福?對於黛玉這樣一個脆弱的封建少女來說,死,是她的解脫,是她所有悲劇的終結,是她的幸福。當她在地下安靜的沉眠時,看著寶玉仍在凡世尋找出路,不得不說,她還是幸福的。

或許兩個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該相遇,因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會將浪漫消磨得一乾二淨,最終,紅玫瑰變成了牆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著的白米飯。所以,就讓浪漫在最美的時候畫上句號,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憶。

可是也許你會說,黛玉死的很悲慘,一點也不浪漫,關於這點,我是不贊成高鄂的續書的,也許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許黛玉確實應該淚盡證前緣,這樣不是更好嗎?她牽掛著寶玉,用她全部的熱情為這一知己痛哭,懷著深深的思念,這樣的死,何嘗不是高貴神聖的,然而高鄂沒有這樣寫,他最終讓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憤恨,氣極而亡。這不象我們認識的那個高傲自賞的黛玉,反而象個情場失意的一般女子。

儘管如此,她最終是在賈府垮倒前離開這是非之地的,否則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寶玉是個紈絝子弟,他不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他能給予黛玉的其實很少,談不上保護與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別人保護的弱者,所以在他身邊,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所以能帶著回憶離開他,是一種幸福。寶玉自己能給予黛玉的只是幾句好話,他連痴情都談不上,看看寶釵的下場,不得不說黛玉是幸福的,當然有人說寶釵需要的只是寶二奶奶的寶座,她並不在乎寶玉,是這樣嗎?難道有一個天生喜歡孤獨的女子嗎,不管怎么說,寂寞的獨守空房總是悲慘的。()何況所謂寶二奶奶的寶座她是不是坐上了還是個問題。

如果賈府不倒台,至少寶釵還有容身之地,至少沒了丈夫還有富貴,但是不是這樣呢?最終賈府淪落到了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地步,那寶二奶奶的頭銜之於寶釵還有何等意義呢?沒有幸福的生活,沒有丈夫的關愛,寂寞的獨自生,獨自死,難道不是更大的悲劇嗎?

我一直疑心寶玉並不是因為黛玉而離開賈府的,否則他不會娶寶釵。他最終的出世是因為他的世界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他的象牙塔坍塌了,他終於明白他的鬥爭,他的思想其實全部是依附著家庭,他的家倒了,他的一切也完了,什麼思想啊,鬥爭啊,統統沒了,他不得不離家出走,也許是為了避禍。

可以試想一下,你能想像黛玉洗手下廚做羹湯的場景嗎?穿著破衣爛裙,甚至是要依靠襲人的救濟,然後她當然無法再刻薄人,說閒話,只能獨自垂淚,不關愛情,而是生活。當生活給寶黛的愛情畫上巨大的問號時,黛玉能一如既往的愛著寶玉嗎?我想不會,恐怕是要大水狂淹龍王廟的。然後寶玉最終受不了家庭的壓力,還是一走了之,這是很有可能的,他沒有照顧好寶釵,負擔不起生活,同樣對於黛玉,他也不過如此。

另一種可能,萬一賈府能重整旗鼓,蘭桂齊芳,黛玉和寶玉依舊過著他們幸福的日子,多少年以後,寶玉也許會突然發現黛玉皺紋滿面,然後會發現身邊的襲人竟如同當年的趙姨娘,然後愛情就在歲月中流逝,然後寶玉會回憶那個珠圓玉潤的寶姐姐。

其實愛情就是很短暫的,至少這橫刀截斷的愛情給了我們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就象傑克之於羅絲,他是她生命中最美的回憶,卻不是唯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