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人生讀後感1500字

人生讀後感1500字(一)

說實話,第一次讀此類型的書,因為書中的年代離我們較遠,那一代的人的生活使我無法去深了解的,只是,讀完了後,發現有很多畫面還是熟悉的,這可能因為我小時候在姥姥家呆過兩年吧。同樣是在農村,只是姥姥家是比書中更遠離城市的山裡。

在書中,山坳里樸實的民眾羨慕並且尊敬有文化的讀書人,即使他們的學歷並不那麼高,就如後來再次回老家時,聽見山村裡的老人談起考上學的孩子,口氣是羨慕的,覺得那些孩子為家裡爭了氣之類的,只是,那時,我還比較小。當去年回老家高考時,才明白,那些考上學的,即使是些大專院校,不需要是名牌大學,也是能令人高興的。那時,或許我能明白當聽說我考上了一本時,姥爺和爺爺他們為何那樣高興。

在書中,樸實的村民把村官都看的那樣大,讓我想起了古裝劇里的七品縣太爺,雖被稱為芝痲官,可在那老百姓眼裡的大老爺,分明就是這一方土地的最大的。書中的村官為自己謀些小利,村民見了,也只是敢怒不敢言,畏懼的成分多些,那高加林的父母在高加林的教師工作被村長的兒子三星取代,高加林怒不可遏,說要寫狀子告的時候,可是他父母說了這樣一段話:「好我的老小子哩!你可千萬不要闖這亂子呀!人家通天著哩!你告他,除了什麼事業不頂,往後可把咱們扣掐死呀!我老了,爭不得這口氣了;你還嫩,招架不住人家打擊報復,可千萬不能做這種事啊」之後還要高加林不要抱有怨恨,見面要好好說話,又送了好多東西給村官。即使他們心裡有怨氣,也不能明著來。這種情況其實是一個縮影,如今依舊存在著,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地方依舊上演著。就像我們社會中存在著這種以權謀私的事,民眾即使有怒,卻也不敢怎樣,只得屈服和妥協於權利。書中的的例子只是工作被換掉了,如今,我們也會聽到在公務員考試中某成績優異者被某高幹子弟替掉云云。亦或是其他方面,世事百態,不同的場景上演著,實質卻驚人的相似!

在書中,高加林在失意時遇上了淳樸善良的巧珍,巧珍為了心上人在改變著,用真誠的心的心對高加林好,關心著他,把他漸漸帶出了失意。在他準備在農村紮根,與劉巧珍生活一輩子時,又一下子迎來了自己在縣勞動局當局長的二叔,最後被馬占勝走後門安排到了縣委當了一名通訊幹事,你看,人生處處充滿抉擇與考驗,我們面臨各種誘惑,而高加林在愛情面前也做出了選擇,他放棄了淳樸的巧珍,選擇了黃雅萍,深深的傷害了巧珍這個對他一心付出的善良女孩。即使黃雅萍也愛著他,可是他們之間的愛情到底不如與巧珍之間的純潔乾淨,摻雜了他將因為和黃雅萍在一起而會得到的利益;摻雜了一些或多或少的世俗的東西,變得不再純粹。愛情的美好在於它的純潔無暇,容不得瑕疵。所以,當你想利用愛情達到自己的目的時,愛情往往會拒你於千里之外。所以對待愛情,我們千萬別因抱什麼非分之想而去破壞了它的純潔和美好。不得不說,有時候命運的安排是如此的神奇,就在他在縣委宣傳部里幹得紅紅火火,準備和黃亞萍一家去南京,追逐自己的夢想時,又一下子被張克南的母親揭發,不得不回到農村,老老實實的當一名社員。這種巨大的人生起伏,讓我想起了一種刺激的遊戲——過山車。巨大的落差起伏,真是考驗心臟的承受力啊!好像人生總是存在著太多的「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親身也有體會,有時候當我太想做成一件事時,往往它的結果不如人意,而有時以平常心去做某件事時,卻又有意想不到的收穫。不知道是不是太想做成的事抱的期望太太,所以常常會失望。人生就走在一條多彎道的盤山公路上一般,每一個彎道後都有不同的風景,而我們永遠不知道在下一個彎道過後映入我們眼帘的是亂石雜草還是綠茵鮮花。

人生讀後感1500字(二)

這是我讀路遙的《人生》以後的感覺,但以下內容並不只針對這本書。《人生》是我在圖書批發市場跟著其它幾本書一起買回去的,在我十九歲時候我最愛看的書就是如同這本書名的一類。看完《人生》以後我沒有立馬思考什麼,我知道思考是一件費腦的事,並且需要時間;然而我下午有課,馬上又要去吃午飯,於是決定下午時候再思考,而我一般是邊思考邊寫,因為這樣一來我才會覺得是真正思考過。我和小張一起去吃飯,邊走邊講話,這是當然的事,內容隨意和平常;比如今天天氣,比如看見蜻蜓而各講小時候關於蜻蜓的一些事,或者問起對方的男友。什麼都聊,卻又似什麼都沒聊。談話讓我們認識朋友而讓我們的人生得以繼續,談話也同樣以一種特殊的方式串聯起我們的人生,難道不是這樣嗎?談話包括了回憶,八卦,感嘆,疑問和解答等等。到了教室以後,在手機上百度了《人生》看了關於此書的一篇讀後感,我摘抄了裡面一句話:如何在作出選擇後承擔起所選擇的責任,則是我們需要學習的。這也是我讀後的感覺!也許是我不懂如何讀書,或者是我思之膚淺,看了《人生》以後,並不想去說主人公加林哪裡對,哪裡錯。我的腦袋一片混亂,於是我得對自己講一些話:書本是能寫出時代、社會的縮影,典型的人物和故事;但是它畢竟不是真實的生活。誰也不是書裡的誰,只能說相似而已。裡面的人物讓人喜愛,裡面的故事讓人嚮往,但那是經過加工的,不復自然。於是書裡書外,不能較真的去對比,去相信。我們只能看,可別入了書裡去,而我以前可是栽了進去。書裡加林的那半截人生,是當時社會背景下的產物;他只能代表一種人生而不是所有。

書裡的他們形象明顯清楚,故事脈絡清晰,對話少而重要。書外的我們卻正好相反,而且更為瑣碎。為新衣服破了口子而鬱悶,得了感冒而精神不振…

《人生》一書,裡面加林的曲折坎坷,都是沒有對錯的,不該以簡單的對或不對來加以評價。發展至今,沒有誰拿刀逼他。只是不得已,比如教師職位被下;只是自己跟著內心走,比如放棄巧珍。這是選擇,選擇必定有失有得,是否得不償失,是否後悔,或者會慶幸,誰又會事先知道呢?就像你要送一件衣服給你不認識的人,你選擇的結果是否會得到別人的滿意而讓你滿意,誰又知道呢。一切都不是偶然,加林的得意與失意,難道不正是我們正在體會著的酸甜苦辣嗎?

加林就像我們的朋友,我們站在他的生活之外俯視他,也許是能清楚的做著局外人而對著他指手劃腳,儘管他聽不見,我們還是會為他違背了我們的意願而批評他,說他活該!其實一個人怎樣做是不需要別人來指揮的,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的想法,那麼,他最後的結果,我們同樣也只能默然。看完《人生》心生悵然或者欣慰,因為我們總是會在看書的同時把自己想成是裡面的人。真的,好像他是另一個自己,活了一種我們無法活的生活,然後我們從中可以總結出經驗,知道怎樣做會更好,會不覺太遺憾。也思考了人生可能面臨的各種可能,當在我們真實的生活中遇到時,便能從容,甚至對生活感到更有信心和把握。加林所面對選擇時的內心的矛盾,同樣時是大多人的難題,如果是我,我也會選擇和巧珍分手和亞萍在一起,不是我忘恩負義貪幕虛榮,而是當時我以為那樣會更好,是為了實現夢想。我無法知道最後的結果,但是有機會誰又會甘心放棄。加林和巧珍越來越無話可談,面對她的知識匱乏不足和她溫柔的性格美麗的臉龐時的掙扎;面對亞萍的滔滔不絕和自己的共同之處;再把兩個人一對比,加上對未知的渴望,我想大多數人都會做出和他一樣的選擇。()他沒有錯,為什麼要說他拋棄了現實?難道僅僅是時代的關係他就顯得不切實際嗎?不是的,他是勇敢的,他的人生還沒完,他的才能,他的嚮往,他的抱負都在促使他走出大山,只是他沒有學會一樣東西,所以才讓這一切看起來就是時代的錯!

那就是,他沒有學會勇敢的承擔起選擇後的結果,他雖然沒有逃避,但是他沒有仔細問過自己的內心,他只是在接受著社會給他的不公,不幸。而他的愛情,絕對不是用理性可以分析的,誰的愛情都不可以。他的結局不是結局,因為他才二十幾歲。小說最後的他一無所有,但這時卻正是他開始得到的時候。他在故事結尾為何是這樣呢?是他的個性,價值觀,所遭所遇和時代背景下的結果,沒有為什麼,就像此時為什麼你在看我的文章而還不是在吃西瓜是一樣的道理。

看似有解,其實無解,這種為什麼是沒有必要問的。他的選擇並非是拋棄現實。如果他不和亞萍在一起,就代表他不是一個渴望實現夢想的人,而他是一個勤奮,多才多藝,渴望城市,不甘做土地的奴隸的人,那麼他的選擇就是必然的。

最後是他放棄亞萍的,其實他可以走的,不管幸福不幸福,他可以跟著亞萍走,因為當時的亞萍也是真心希望他走的,可是他沒有,不代表他留下來就是正確的,他愛著的珍巧已經嫁人,他也許能繼續當老師,但是他不一定就心甘情願,如果還有機會也許這一切又會重演,誰又知道呢?可是最後他聽了順德大叔的話,好似頓悟到了什麼,於是像下定決心要留在這山里,但他內心,從此大概是有了遺憾的吧。這個結局,就是因為他沒有仔細想過怎樣去承擔選擇後的責任。也因為這是作者的安排,也許當時的社會確實是那樣,讓人覺得不知是自己開了生活一個玩笑,還是生活開了自己的玩笑。只是,我認為他不會放棄夢想,他會調整好夢想和現實的距離,他會讓自己幸福,我也是這樣希望的。那麼在我以後遇到這樣的問題,我就知道我會怎樣做了。你怎樣希望他的?你也就知道如果你和他有同樣的難題時該怎麼做了。人生就是這樣,從不會斷,接受著上帝給你的安排。這就是我看後的感想,也許很混亂,也許沒有意義,但是我的感想,用不著誰管。可以在更高一點的看這個故事,其實很多時候,都用不著去抱怨,而應該學會從容處之,跟著自己的心走,所得所事都是必然,都是一個緣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