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我與地壇讀後感400字

我與地壇讀後感400字(一)

地壇它不僅僅是地壇,那裡是作者重生的地方;那裡埋藏著母親的愛;那裡擁有著許許多多人的故事。

與其說《我與地壇》是一本書還不如說這是作者的一生是作者發自內心的對生命、母愛與這個世界的種種感慨。

地壇——重生在作者最痛苦的時期是地壇陪著作者度過的。作者常覺得這中間有著宿命的味道:仿佛這古園就是為了等我,而歷盡滄桑在那兒等待了四百多年。這又何嘗不是宿命呢,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一個地方與生命緊緊相連而地壇就是屬於作者的那個地方,它溶於作者的血肉里。

重生——母愛古往今來許許多多的人都歌頌過母愛。而在這篇文章里作者並沒有用過多的辭彙描寫母愛卻讓人感受到了母愛。母親看著兒子因為失去雙腿了而痛苦萬分卻無能為力,如果可以他寧願受傷的是自己。從古代的「臨行密密縫」到現代「兒子的一切苦難,在母親那裡都是加倍的」母愛無處不在。我們要珍惜母愛享受母愛的同時不要忘了感恩,不要像作者一樣失去後才懂得珍惜。

重生——不放棄我們要學習作者即使失去了雙腿;即使曾迷茫過;即使曾想放棄過生命。可他終是堅持了下來。人生總有許許多多的挫折無法避免,但生活還是要繼續。所以,孩子請你一直堅持到最後。不為別人只為你自己你的家人,你要對得起為你日夜操勞的父母;你要對得起那些期待的眼神;你要對得起你自己。

我與地壇讀後感400字(二)

「十五年前的一個下午,我搖著輪椅進入園中。」這是《我與地壇》的開始。這本書是史鐵生的著作,講述了史鐵生在那園子裡(地壇)所發生的事、所想的東西,以及對生活的感悟……

「歷史的每一瞬間,都有無數的歷史蔓展,都有無限的時間延伸,我們生來孤單,無數的歷史和無限的時間國破碎面成片斷。「這又是一句《我與地壇》裡的話,在輕輕的、淡淡的筆墨中,它似乎輕如鴻毛,又似乎重於泰山。這一句句普通、簡短的話語,好像不值得一提,可它們訴說了一個人的故事,一個悲傷中透著歡樂的故事,把它們串在一起就成了一個人的一生,一個人簡單卻艱難的一生。

「晚上,朋友們走了,在小檯燈幽寂而又喧囂的光線里,我開始想寫點什麼……」,孤獨,這裡有孤獨,也有希望,史鐵生也幻想過有一個健美的軀體,和我們一樣有不可完成的心愿,就像一個癱瘓了的人突然站起來,開始跑步那樣荒謬。但這個心愿從來沒有破滅過,史鐵生用自己的著作「走路」,他的成就足以讓他「飛」上藍天,看著人間的一事、一物。

「我希望即有一個健美的軀體,又有一個了悟人生意義的靈魂,前者可以祈望上帝的恩賜,後者卻必須在千難萬苦中靠自己去獲取……,因為人活著必要有一個最美的夢想。」你的夢想是什麼?這是簡單又樸素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的答案永遠不一,我的夢想和史鐵生一樣當一個作家,感悟人生,為孩子們寫出最美的故事,領著他們走上成功的道路。對於有些人來說,夢想是一個不足一提的事,在他們眼裡夢想只是一個夢,一個不會實現的虛幻的夢。你們可曾想過,沒有目標是一個多麼可怕的事?在它身後努力、奮鬥,即使夢想最終沒有實現,但你也成功了,回過頭看去,在你流過的汗水、灑下血痕的地方,是否有你的成就?

《我與地壇》講述了一個人的一生,一個不平凡的人生。在字裡行間中透著憂傷,在憂傷中有著另一種感情——歡樂。在它的指引下我們會向著夢想前行,過我們這簡單而複雜的一生。

我與地壇讀後感400字(三)

我按照老師的的要求讀了我與地壇,讓我難忘的是第五章的小女孩,那個美麗但智障的小女孩,誰又能把這世界想個明白呢?世上的很多事是不堪說的。你可以抱怨上帝何以要降請多苦難給這人間,你也可以為消滅種種苦難而奮鬥,並為此享有崇高與驕傲,但只要你再多想一步你就會墜人深深的迷茫了:假如世界上沒有了苦難,世界還能夠存在麼?要是沒有愚鈍,機智還有什麼光榮呢?要是沒了醜陋,漂亮又怎麼維繫自己的幸運?要是沒有了惡劣和卑下,善良與高尚又將如何界定自己又如何成為美德呢?要是沒有了殘疾,健全會否因其司空見慣而變得膩煩和乏味呢?我常夢想著在人間徹底消滅殘疾,但可以相信,那時將由患病者代替殘疾人去承擔同樣的苦難。如果能夠把疾病也全數消滅,那麼這份苦難又將由(比如說)像貌醜陋的人去承擔了。就算我們連醜陋,連愚昧和卑鄙和一切我們所不喜歡的事物和行為,也都可以統統消滅掉,所有的人都一樣健康、漂亮、聰慧、高尚,結果會怎樣呢?怕是人間的劇目就全要收場了,一個失去差別的世界將是一條死水,是一塊沒有感覺沒有肥力的沙漠。史鐵生說的不對嗎?

上帝不可能把把漂亮和智慧這兩樣東西都給了這個小姑娘的。

我與地壇讀後感400字(四)

「我常覺得這中間有著宿命的味道,仿佛這古園就是為了等我,而歷經滄桑在那兒等待了四百多年。」帶著一種淡淡的惆悵,《我與地壇》拉開了序幕。它沒有華麗的詞藻,也沒有家破人亡般的悲哀,但卻如此震撼我。或許這個殘廢一生的人躲在和他一樣的孤獨的古園是那麼偏執又平凡,但細讀過文章,才會明白,這是一個已進中年的人對年少時故作悲傷的慚愧,是對這個不幸卻也幸運的人生的豁然接納。

我感觸最深的是「快樂在細微處萌生」。在狂妄之年忽然殘廢的作者雖然無力看見波濤洶湧,但處在寂靜的地壇,他看見了循者亙古不變的路途到來的太陽,飛的悠然自得昆蟲,甚至被太陽照的金燦燦的空氣。這些是多麼平常的啊!平常到它們就靜靜的待在我們的身邊,而我們卻無暇瞧他們一眼它們有多美好。()我們總在抱怨著成績不夠好,零花錢不如別人的多,我們的父母為什麼那麼古板,生活的節奏怎麼那麼快,還有,我為什麼不快樂。

合上書,我靜靜想,有多久沒有獨自在自然中慢慢走。還記得上一次是在初二,我放學一個人沿車的線路走回了家,那次,我驚訝地發現原來路邊有賣風箏、布鞋的小店,有古色古香的店面,還有一抬頭能看見的片片綠蔭。平時我大概不是在車上發獃,就是和同學談天說地,有那麼多美好的事物,在車窗外一閃即逝,我從未發覺,也無心去尋找,自然也不會懂得更廣的快樂。

快樂在細微處萌生。我想這世界上並不乏美好,只是我們那雙本會發現美的眼睛閉上了,是太累了或是再也不願睜開了,那麼,沉下心讀讀石鐵生的《我與地壇》吧,他雖然身有殘疾,卻因此更有暇在細微處體會到自然的樂趣,還有深沉的母愛,最後悟出了人生的真諦。讀後在感動的同時也去郊外走走吧,沐浴在乾淨的陽光里,好好地微笑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