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搏擊俱樂部影評

搏擊俱樂部影評(一)

可以肯定的說,這樣的影片是不會被中國人拍出來,因為我們有幾千年的文化傳統,底蘊深厚,對於人存在的意義到底是為什麼?這是一個在國外永恆的哲學問題,我們早就不屑一顧,因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正統思想已然把一切都做了合理而又勿庸質疑的解釋,無論是“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還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或者說書人口中的“學好文武藝,貨賣帝王家”,都為個人的發展方向作出了整齊劃一的標準,那就是——“事君”。“事君”的思想是孔聖人反覆陳述的觀點,也是極受統治者歡迎並不斷強化的“人生準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賓,莫非王臣”,古聖先賢的話都是亘古的真理,一代代小民的頭腦只是用來服從,不必有思考的功能,否則腦袋就有可能搬家。面對如此系統的人生規劃和深厚的文化理論,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去思考什麼“存在的意義”?還需要追求什麼個性?我們要做的只是認認真真的裝孫子。

不過時代的發展超出了我們聖賢的控制範圍,曾經無比輝煌的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中華文明被PK掉了,出了局,不能代表先進文化的方向,而PK它的是曾經被我們一代代天朝大國稱之為蠻夷的小徒弟、土包子、半人半獸。於是乎思想的盛殿開始搖晃,理論的圖騰開始崩塌,曾被孔老聖人唾棄的商人,成了時代的主角,生活在21世紀的華夏兒女、炎黃子孫,可能不知道《論語》,但絕對知道麥當勞和好萊塢大片。真不知道曾在春秋時代感嘆“禮崩樂壞”的聖人,對於今天這種局面,會發出什麼感慨。不過老聖人還是有一點可以欣慰的,那就是無論時代如何風雲變幻,泱泱大國的億萬小民,還是非常習慣於裝孫子的!

話說了很多,似乎離題萬里,不過一種思想方式的改變是非常困難的,在影片《搏擊俱樂部》里,一批被現代生活方式麻木了內心的人認為自己是失掉了人性和感覺的社會的犧牲品,他們痛恨物慾橫流的社會現實,但同時又無能為力,這是歐美人的困惑,也是我們的困惑,而我們在有這種困惑的同時,還要加上中國傳統文化的一些負面影響的——缺少獨立思考的能力,習慣於裝孫子。影片的主旨告訴我們,在當今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我們的靈魂已被肉體俘獲、禁固,只有拋開一切,才能迎來靈魂重獲自由的那一刻。而對於我們來說,這其中還要先有打破傳統思維定勢的勇氣與努力,否則,連基本的思考能力都沒有,何談精神的自由。

說說電影:傑克(愛德華諾頓飾演)是一個充滿中年危機意識的人,他非常憎恨自己的生活及一切,再加上他患有嚴重的失眠症,所以他常常參加各種團體諮詢會,只為了能接觸人群。在某一個團體諮詢會上,傑克遇上了一個跟他同樣理由來參加的女煙槍,瑪拉(海倫娜寶漢卡特飾演),在莫名激素的影響下,傑克和瑪拉一起逃離了諮詢會,兩人的情愫因而滋生……在一個街頭大戰中,傑克遇到了賣肥皂的商人泰勒(布萊德皮特飾演),兩人因緣際會地成了好友,並開始創建了“搏擊俱樂部”:一個讓彼此不戴護具而互毆的聚會,宗旨在發泄情緒。“搏擊俱樂部”也成了全國性的地下大組織,所有成員都將泰勒視為教父。為了辨識起見,成員還都剃了光頭。傑克對於“搏擊俱樂部”的現況及泰勒的瘋狂模樣越來越無法忍受,所以他決定疏遠泰勒。但是,此時的“搏擊俱樂部”成員卻發起全國性的暴動,他們炸毀了不少建築物,一切的局勢都是傑克始料未及的,他該如何解決這混亂的現狀?原來傑克與泰勒其實是一個人,一個人格分裂的雙重人,所有的一切都是他一手製造,而這一切也只有他自己擺平。

平凡的都市白領,一份工作,一份薪水,帶來的是,一份無聊,一份空虛。生命在無目地的忙碌中慢慢被消耗。拚命的工作,小心的處理與人的關係,小心的談著沒有目的的戀愛。日復一日的做著自認為有意義的工作。這可以說是我們生活在如今社會的很多人的“標準照”,也是我們裝孫子的“基本條件”。傑克,一個現代都市的典型角色,一個標準的孫子:對老闆唯唯諾諾、絕對服從而喪失自我,喜歡追求物慾享受而精神虛空,生活枯燥乏味卻也無驚無險。周而復始的刻板絲毫沒有為他帶來快樂,痛苦的失眠折磨,更使他長期處於“沒法子安眠,也不能清醒”的恍惚狀態。參加閹割者聚會是他唯一的心靈寄託,一個生理沒有被閹割但心理已經喪失做男人勇氣的人。看著傑克在閹割者聚會的樣子,我覺得這傢伙真是一條社會中的蛆蟲,過著對於自己來說毫無意義的生活,也突然想到自己,難道自己的生活足以嘲笑這個孫子嗎?我不敢回答。泰勒,表面一個賣肥皂的商販,暗地裡拉幫結社,組織“搏擊俱樂部”、籌劃“大破壞行動”,尋求對身心和社會的摧殘和搗毀,使兩者達到“破舊立新,獲取自由”的目的。他在積極的反抗,但破壞之後會如何,泰勒並沒有想到,有破而無立,所以這種反抗也是一種逃避。但當我自問,對於不甘於現狀的你,是積極的反抗還是積極的逃避時,我又一次不敢回答,當我想說“來日方長,要從長計議”這類的話是,仿佛感覺到電影中的泰勒沖我詭異的一笑,說“裝吧,你真他媽的孫子”。

正是太多的被包裝粉飾的和我們自欺欺人的劣習和惰性,讓我們逐漸失去了思考的勇氣和能力,逐漸的不自信,不自信的人往往都非常“他信”,如同填鴨般被灌輸各種思想,並當成自己的一部分,甚至是主宰。在商品經濟社會,各種消費觀念和生活理念經過包裝之後被堂而皇之的奉為金科律例、人間指南。我們不知不覺也無處可逃,逐漸的習慣、逐漸的上癮,上癮就意味著被自己之外的東西、被自己的欲望和要求所控制,成為它們的奴隸,就意味著生活的自主權被閹割。直到某天夜深人靜的時候,感到的卻是一陣陣空虛,感到生命的無意義,我們才發覺,上當了,但卻積重難反,因為已經適應了這種生活,對物的依賴超過對精神自由的嚮往,所以只能過著“失眠而又不清醒”的生活。

改變是痛苦的,但也是必須的,影片雖然充滿了暴力和血腥甚至毀滅,但我認為可以換個角度理解,也就是說改變並不一定非要毀滅,可以是重構,歷史告訴我們,推翻舊秩序的目的不是為了毀滅而是為了建立新秩序,思想的改變同樣可以遵循這個規律。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重構思想,探詢活著的意義,給自己一個解釋,在當今這個物質世界裡,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去證實自己的存在,如何讓自己生活得快樂?是否只有權、錢、色,才是我們的最愛,才能夠找到靈魂的自由?或許我們都應該反省一下,如何在理性與瘋狂中,找到生命的價值。

搏擊俱樂部影評(二)

愛德華諾頓的片子。看看老美的憤青是啥樣吧,一個物質極其發達的社會,一個人被物淹沒的生存環境,導致了各種現代城市病,雙重人格,失眠焦慮,強迫症,妄想狂。想到了朱德庸的漫畫《大家都有病》,不管是有東方傳統的台灣社會還是看起來自由民主的美國紐約,人們都在逼仄的空間中慢慢的趨同,看似信息越來越多,越來越多元和複雜,其實人們的行為模式已經變得全世界都一樣了,所謂幸福的定義也狹窄到只能容下各種廣告商和白痴偶像劇的引領。

片子裡的諾頓本身是一個大公司的小職員,每天複製同樣的生活,看上級臉色,對下屬和客戶敷衍,沉迷於各種電視購物,並且患上重度的失眠,常常茫然若失。他去各種教會舉辦的互助團體尋找慰藉。偶然的機會他遇到一個和他性格完全不同的人,布拉德皮特演的,一個非常叛逆,有趣,嗜血,暴力,自大狂妄又風流瀟灑的傢伙,這個傢伙的職業是:以人體脂肪做肥皂。晚上從抽脂診所的垃圾堆里偷脂肪,做好的肥皂買給大商場,銷路很好。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們發現互相毆打對方,直到打出血有一種非常爽的快感,於是慢慢的他們發展了一個地下組織,叫搏擊俱樂部,這個組織只乾一件事兒,就是有規矩的互相單挑,讓每一個加入進來的會員都能得到宣洩的機會。後來發展到全國各地,皮特也被人們像神一樣的崇拜。可是諾頓有一天突然發現其實皮特是不存在的,是他自己臆想中的人格,完成了在他這個人格里無法完成的事情。看吧,典型的城市病。其實最古老的人類天性里就有喜歡錶演他人的天性,當人類發展到白熱化的文明程度的時候,這種天性卻以病態的形式不斷被人們認識。

俱樂部的成員來自各行各業,有著普通的各種各樣的正常的職業,白天他們彬彬有禮非常有職業精神的對待每一個顧客,身邊的每一個人,晚上他們在地下酒吧的黑暗倉庫里像一群困獸一樣互相撕打。

記得早在百年前就有一個先鋒話劇,劇情很簡單,一個人搬家,不斷的搬上來各種家具,最終把舞台全部占滿,人被困在家具堆里無法抽身。這是最早的關於人類和物質的預言。

在中國人還追求名牌,小資,中產的時候,西方先富起來的人們已然強烈得感受到物質的壓迫。人類最終的矛盾大概就是極度豐富的物質和極度貧乏的選擇權之間的矛盾吧。當中國的憤青還在糾結於社會不夠文明,衣食住行不夠有保障,言論不夠自由的時候,美國的憤青已然不知道自己的憤怒來自哪裡,甚至於不把自己看起來舒適美好安穩的家直接炸毀不算完。

身邊的每一個明碼標價的看起來明淨美妙的物品,其實都帶有強大的欺騙性。人類現在的文明就是人為的製造出種種需要,然後強迫自己加快腳步去追逐,最後得到好處的只是一些策劃了這一場盛大需求幻像的設計師—-既得利益者。世界上百分之80的愚蠢的人,被百分之20的騙子帶領著,迅速得往前狂奔,奔到最後其實發現,只不過是披著一層幻想的外衣,丟掉了所有靈魂的實質,其實在裸奔而已。

難道人們不可以真正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模式,而非得要以物質的擁有來歸順主流,閹割自我嗎。現在中國人以有房有車有存款為幸福的基本目標,人人都在為這點東西奔命,一邊抱怨房價高一邊賤兮兮的拿著大把票子去餵給銀行,和某個無本萬利的組織。鑽石要大顆的,房子要大片的,衣服要大牌的,鈔票紙要多多益善的。其實鑽石不過是一種由碳(C)元素組成的單質晶體,鑽石的化學成份有99.98%的碳,衣服的大牌則意味著買衣服的錢里大多數都買了那個杜撰出來的牌子,擁有再多的房子,死後只需要一隻小木盒,甚至啥也不用。但是不斷有人鼓吹消費,甚至不斷而超前的消費著,人們爭相把子孫後代的錢都借來買了些多餘的東西,仿佛唯此才不枉活一世。

雖然本片不像現代啟示錄那么有內容,看起來就是一些人活的太舒服瞭然後開始找茬發泄情緒。有人甚至直接說這個片子就是個情緒發泄的大爛片,毫無意義。可是卻也直接而感性的批判了欲望膨脹的現代文明給人類心靈帶來的負面影響,並把這些影響在一個人身上集中展示出來,產生頗為震撼的效果。

誠然人類不可能脫離對物質的渴望,這些渴望促使人類進步,讓人類在強大的自然面前毫無懼色。人類區別於動物的顯著特點就是會追求滿足自身溫飽和安全以外的所有可有可無的東西。因為人類的貪婪天性,絕大多數的人都會自覺自愿的為人類文明的這架戰車添加動力。自從資本主義工業化生產以來,人們的欲望開始被無限制的擴張,人們在貧富的差距中認識自我,在社會主流的標準中迷失自我。從近幾十年世界史看來,在基礎科學已經發展到非常完善的程度之後,似乎我們活著的唯一目的就是去追逐那些多餘的我們並不真正迫切需要的東西。我們生活的人類世界已經達到伸手即可摘星下海即可撈月的物質與能力的極大自由了,卻仍然無法解決自身靈魂日趨蒼白空洞的問題。而我們又不能停止文明繁衍的腳步,或許這種種的病態就是我們人類自身為文明發展所必須要付出的代價吧。

我也沒能超脫那點眼前利益,每天盡琢磨著怎么賺錢怎么過的體面。不知怎么的活著活著就整齊劃一了,在人堆里已然找不到自己。

看到搏擊俱樂部的時候,才猛然記得自己當初有著諾頓一樣的憤怒和皮特一樣的浪漫叛逆的情懷。現在卻這樣渾渾噩噩,不免有一些傷感。而且自從王小波死了之後,連最後的一種有趣也隨風而逝了。

搏擊俱樂部影評(三)

不斷的自我反省,對人生價值的懷疑思考和探索是電影的主旋律。編劇藉助一個患嚴重失眠症的主角來表現對日常生活中的價值觀念進行思考。失眠的人要比常人想得多,比如“我為什麼老是睡不著”“我和別人有什麼區別”“我腦子裡到底在想什麼”…我有時也會失眠,所以理解編劇的這個用心很方便。()我相信所有的心理性失眠都不是偶然,不論是導致失眠的原因,還是失眠後的症狀,都是一個整體,一個和性格密切相關,和人格思索不可分割的系統。電影的主人公最終找到了歸宿,搏擊俱樂部,通過赤手空拳和別人搏擊,得以發泄,得以緩壓。

與這類似的現象還有一個著名的例子:足球流氓。我對足球比賽和足球流氓的報導向來感興趣。尤其是臭名昭著的英格蘭足球流氓。別國的球迷看到了英格蘭的球迷都感到膽寒,因為英格蘭人似乎流氓起來不要命。這是人格分裂的典型。白天,他們是彬彬有禮的上班族,是公司的業務主管,是政府的部門要員,晚上,他們就變成了徹頭徹尾的鬧事者,縱火犯,鬥毆人員。白天壓力越大,晚上越是瘋狂。

國內這類情況隨著經濟發展也在快速攀升,只是不僅僅是搏擊或者是足球流氓這兩種形式。或者換句話說,這樣一個高要求快節奏的時代,使我們每個人的骨子裡有了雙重性格的影子。我們需要偽裝,我們需要發泄。生活不能總是一口枯井,得有生趣,得有調味品,發泄就是一種調料,類似辣椒,類似芥末。當一個人需要發泄時,其實他更需要愛,需要理解,需要關懷。

當然,人格是一個永恆的話題,討論不完,只有不間斷的思考,不斷的認識自己以及自己的周遭,就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每天能有滿足,能有快樂。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