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觀心靈捕手有感

觀心靈捕手有感(一)

這個假期,有機會看了幾部電影,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美國的《心靈捕手》。一個在學校做清潔工的數學天才,一個聲名顯赫的數學家,一個出色的心理醫生,外加一個個平淡卻很真實的故事情節,構成了這部精彩的電影。

兩個小時的電影,就這樣獨自一人靜靜地看完。呆呆地躺在床上,心情卻一直平靜不下來。很久,已經有很多年沒有電影再能讓我這樣感慨,感動。

《心靈捕手》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位年輕的清潔工威爾輕鬆地解開了一位痲省理工學院教授在公布欄上寫下的兩道十分困難的題目。教授發現了這個天才,欣喜萬分,希望把他培養成自己心目中的天才。然而,威爾聰明絕頂,卻叛逆不羈,心靈似乎上了鎖,教授無法走進他的世界。教授請來了許多心理學家為威爾做心理輔導,都被這個頑固小子羞辱,紛紛宣告他已經「無藥可救」。直到遇到了尚恩,才使威爾正視自己的人生,逐漸地自我揭露,走出童年陰影。在影片中,威爾與心理學家尚恩細膩地展開了一場「心靈角力戰爭」,威爾的選擇與未來,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最終,這位心理學教授啟迪威爾拒人於千里之外的心,捕捉他的脆弱,打開了他的心扉,釋放了他積壓多年的心靈壓抑,幫他正確的走上更好的路。

我欽佩尚恩這位教授,這位教授的耐心值得每一位教學工作者學習,也值得我們每位家長學習。這是一個願意「導」,卻不願意「逼」的心理醫生,好的老師。

尚恩與老友藍勃曾有過一段極簡單的對話,這是網路熱傳的經典對話中所沒有的,大意是,我希望是輔導,而不是糾正。可我們今天的教育中,無論是親職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都沒能弄清一個問題,我們如何去引導學生,不要去逼迫孩子,哪怕是出於最最正當的理由最最高尚的理由。

尚恩的教育、輔導過程,在當下的中國,雖被認可,但不是主流的。可這部電影要宣揚的,恰好是尚恩的行動。當下的中國,無論是學校的教育,還是家庭的教育,少了一個「逼」,還能成行?中國兩千多年前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就在告誡人們,要「導」,可如今,卻只剩下一下牽引了,不知道就著孩子的天性去引導他,指導他。只要引導得好,循循善誘,多給一點包容,多給一點耐心,多給一點愛,多給一點包容,都可以被感化。

將心比心,用心感化,這是最重要的。作為教師,我將謹記這句話,在教育生涯中自警!

觀心靈捕手有感(二)

一個人的暮年和嬰兒,都好像一張白紙,但里外所經歷的驚濤駭浪,自然不可等量齊觀。生命就像一個圓圈,從起點到終點完成一次對接,而嬰兒和暮年中間,則是伴隨著年歲成長而不間斷的困惑,面對未知的命運,你永遠不知它有多高亦多低,多幸福亦多不幸…當浪尖起起付付,困惑也就油然而生,人生有許多解不開的謎,很多時候,自己不願,拒絕接受答案。

每個人的成長都有所不同,可是我們能不能真正地敢克服自己的不足,特別是自己的心理障礙,去追求自己的真愛,放下一切包祔然後去放手一博呢?

《心靈捕手》的最後,Will做到了,他內心曾有不可抹滅的童年陰影,因此,他變得叛逆不羈,他總在心靈上迴避任何人,包括他女朋友,他常與幾和死黨到處打架斗歐而被關進少年看護所,而他又是一個天才,一個超越哈佛才子的天才,所以藍博教授不忍心看到這麼個天才被埋滅,先後找來五位心理學家對他進行心理治療。後來尚恩教授以自己和妻子的相儒以沫的感情突破他最後的心理防線,使Will打開心扉,將心裡的童年噩夢傾訴出來。最終,他終於忘記過去的傷痛,重新開始生活,並得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這時,他發現自己最想得到的並不是豐厚的收入,而是去找他心愛的女朋友,在他給尚恩教授的最後一封信里,他引用教授之前告訴他的句子「我要去找一個女孩」。影片最後,Will拒絕了藍博教授給他安排的人生規劃,自己開車上路…Will的車最終開向哪裡?這已經不重要了,因為他已經有能力去選擇他的人生道路,並在自己選擇的人生路上堅定前行。

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總是會不經意遇到哪些暗焦,如何去避開或碰到後如何修復才是最重要的,這樣我們才能夠繼續前行,正所謂心病還需心藥醫,我們要學會怎樣卸下心靈的枷鎖,正視我們的過去,未來,正視我們的生活,使自己保持樂觀健康的心態!與愛我們的人和我們愛的人攜手前進!

觀心靈捕手有感(三)

每次寫這種類型的文章標題就讓我想到我的學生時代,從國小到高中,這類型的作文不知道寫了多少篇。但簡單直接還是最好的表達方式

這個電影不知道什麼時候出的,是我在找關於數學天才電影時找到的,我第一次認識馬特達蒙是動作片,諜影重重,很有名了,我的確更喜歡動作片。在心靈捕手中,我看到他,好年輕。有時看演員從年輕到老去,多少還是有點傷感的。心靈捕手的另一男主角,如果沒記錯,是喜劇明星,大鬍子挺能改變面相的,我只看過他的兩部非喜劇片,都超級喜歡,其中一部就是今天才看的這部《心靈捕手》。有時候覺得很奇怪,有時候讓我們很喜歡很感動的演員作品都是和他們被貼的標籤不同的。就象這部電影表現的,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多標籤,別人給的,我們自己給的,其實到底是什麼樣的,我們想要什麼,我們開不開心,痛不痛,多痛?多開心?只有自己真正一個人,安靜下來,想一想,才知道。一般情況下,我們被生活現實的壓力,別人的唾沫,他人的眼神,一堆標籤,搞得迷茫,消失,害怕,痛苦。

這部電影看到最後,讓我很感動很愛很深入思考的其實是人和人的關係,人和人的關係總是很微妙,無論是親人朋友之間,還是同事陌生人之間。

入社會後,還和所有人都掏心窩子的人,會被掛上「白痴」或「傻」的標籤吧。我記得我剛入社會的時候,同事或者老闆,()甚至第一次見面的人問我問題,不管什麼問題,我會本能的很真實的回答,很厭惡撒謊,因為這樣,常會被家裡人說單純,傻。到現在,我還是特別討厭說謊,只是回答多了,覺得對於不重要不了解不喜歡的人,不用說這麼清楚。因為不喜歡說謊,所以我一般都用「不告訴你」,「不知道」,「是嗎」,「喔」來回答。

因為很多利益牽扯,人和人之間總是不能很簡單很直接的相處,信任是個很大的問題,而這部電影讓我覺得內心的平等才是最大的問題。比如這部電影裡面表現的,得獎的教授和失落的心理學家,哈佛學生和生活的受難者,教授和學生,心理醫生和病人。因為各種標籤,總會有人很傲慢,有人很偏見;總會有人很嫉妒,有人很害怕。我們都很難平等的看待不同的思想,觀念,態度,生活。總有人喜歡高高在上,炫耀自己控制別人,也總有人喜歡自憐自愛,貶低自己嫉妒別人。電影裡面因為愛和理解,他們都快樂了,和好了。

而現實中,有很多人因為標籤彼此仇視,傷害,或者被消滅,或者自毀。比如專家和業餘愛好者,成功者和失敗者,教授和學生,父母和孩子,政府和人民,大國和小國,強國和弱國。

全部名詞或者形容詞都是標籤,也全都是因為這些標籤,我們互相防備,互相傷害,互相憎恨。

現實很複雜,人很複雜,相親相愛很複雜。

最後希望世界和平,充滿真愛,天天快樂!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