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人生感悟

人生頓悟

1、真正喜歡的事不需要堅持。整天嚷嚷著要努力,要奮鬥,其實多半不是真心喜歡眼下自己做的事。你覺得梵谷會覺得畫畫是需要給自己打雞血告訴自己咬牙堅持的嗎?你會告訴自己堅持天天吃飯嗎,堅持玩兒嗎?這條是看克里希那穆提的書時領悟的。

2、每個人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只是這箇中心的半徑大小不同。仔細觀察人際交往的過程,就不難發現人們最感興趣的話題永遠是自己。有句話說的好,你生活中發生的99.9%的事別人根本不關心。所以,很多時候的人際交往都是自說自話。另一個啟示就是和人交往時,多聊對方更容易獲得信任與親近感。

3、人是由他做的事定義的,而不是他知道的道理定義的。就像我寫下了這麼多條,也完全說明不了我是什麼樣的人。這世界根本不在乎我是誰,我知道什麼,只在乎我做了什麼,我能做什麼。

4、強者不一定有罪,弱者不一定無辜。強弱,貧富跟道德不掛鈎。當下,不少人一有事發生就把自己打扮成弱者的形態,迅速占領道德制高點。比如碰瓷。

5、喜歡古典樂的沒資格歧視喜歡口水歌的(舉個笠子而已,可以替換成任何東西)。因為大家都是消費者,古典樂和口水歌的確在藝術價值上有區別,生產者的水平也有區別,但消費者終歸只是消費者,因為自己消費的東西比別人高就產生優越感就跟拿別人的東西炫耀一般,很可恥也很幼稚。只有你自己產出的東西才可以添加做為自己的價值。這一段話可以回答任何鄙視鏈的問題。

6、人遠比自己想像得自由,後面,還得加一句,但大多數人害怕自由,逃避自由,因此不自由。前半句貌似是福柯說的,也是《月亮河六便士》和《源泉》的主題,也是我多年來深信不疑的東西。後半句是我從村上的小說中提煉出的,大部分人說喜歡自由不過是說說罷了。君不見有幾個人成了洛克,有幾個人成了斯克里特蘭德?自由意味著責任和勇氣。

7、很多人憤怒的不是不公平,而是自己沒有分到一杯羹。不妨看看周圍整天罵不公平又削尖腦袋想擠進既得利益群體的人吧。有的人痛恨的不是腐敗,而是為什麼自己不是受益的人。這個區別很微妙但很大。看《妖言水滸》時楊志在開封那段想到的。

8、如果你認為你看了這個問題下的頓悟自己就能頓悟,那你永遠頓悟不了了。如果你覺得看了這些就比沒看更好,那還是不要看了,知道,做不到,等於不知道。

9、有些人通過貶低、批評他人來減輕對自己處境的焦慮和不滿。不管你說什麼,他們都是負能量滿滿地大發議論。遇到這樣的人,一定要儘早遠離。

10、想做一件事的時候,直接努力去做就行了,不用去聽別人說有多難之類的抱怨。他說難是對他自己難,多半也是怕你成功讓他難堪。如果你真的想做,那就做,大力出奇蹟,夠吊才會贏。

11、我們每個人都不是自己想像得那麼與眾不同。以前看到個有趣的調查,70%的司機認為自己技術高於平均水平。大家仔細揣摩一下其中的意味吧。

12、成王敗寇絕對是真理,少時看了不少成功學書籍,比如書裡說要有主見要堅持,我常想那堅持的東西是錯的呢?豈不是冥頑不靈?後來我想通了,堅持主見也好從善如流也好,這都不重要,關鍵還在於最後的結果。你成功了,堅持主見就是有魄力,失敗了,就是冥頑不靈。沒什麼好解釋的。趙括如果成功了,那就是英雄出少年,天縱奇才,未出茅廬而知天下事。既然失敗了,那就是紙上談兵,那就是白起的背景板。而成功學基本上就是你成功了,你說什麼都有人聽。

13、『我』其實是個第二人稱。自我的定義,來源於他人。司湯達說過:「一個離群索居的人可以得到一切,唯獨沒有個性。『我們通過周圍的人對我們行為的反應不停修正著對自己的定義。阿蘭德波頓的比喻就是」自我就像個變形蟲,它的外殼可以靈活收縮,從而適應環境。'

14、人生中的重大問題(諸如愛情,理想,信念)是沒有標準答案的,甚至可以說沒有答案。但絕對有必要思考,因為只有思考了這些問題,你才能擁有一套自己的作業系統(三觀),然後在面對人生中的小問題時才能少些疑惑。

15、喜歡獨處與否跟性格無關。愛好獨處的人完全可能樂觀活潑,外向達觀。對於某些人,獨處是一種內在整合機制,甚至是建立強大內心的必需品。能不能忍受獨處其實就是看你有沒有自我。沒有自我的人,內心極其空虛,需要過上熱鬧的生活,片刻的獨處都會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貧乏,因此想方設法逃避,再無聊的消遣也比獨處美好。而有些人能用這段獨處時間發掘自己,發掘平凡生活中細小的美好,把小日子過得風生水起,跟人相處時又能綻放萬丈光芒。這條主要是看叔本華的書時悟出來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