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忐忑的中國人讀後感

忐忑的中國人讀後感(一)

《忐忑的中國人》剛出版的時候,一度銷售很火爆,那天打開當當網準備買幾本書,習慣性地瀏覽了一下網頁推薦的書,一下子就瞅到了這本《忐忑的中國人》,沒有過多地去思考,就毫不猶豫地添加到購物車,其實不僅僅是因為它銷售火爆被推薦,也不僅僅是因為它是梁曉聲老師的新作,更多的是因為它的名稱和簡介吸引了我。「人類的歷史上似乎還沒出現過這樣的情況——多於五分之一的人口都生活在一個國家,叫中國人;而在這個國家的國力變得空前強大的二十一世紀的初葉,中國人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農村和城市,不分貧富,不分官民……總而言之,幾乎集體陷入了一個終於崛起後的大國的焦慮、忐忑年代。這種焦慮和忐忑不同於任何動盪年代,包括戰爭年代的焦慮和忐忑——因為那種年代人心尚有盼頭:動盪總會結束的。這種焦慮和忐忑卻似乎是」太平盛世「光景之中的,人心介於有盼頭與放棄了盼頭的無為的焦慮與忐忑之中。忐忑,多麼形象地說明了當代人的焦慮和不安。

書收到後,因為沒那麼多的時間專心靜坐下來讀,隨手房在客廳的茶几上,每天下班回家吃完飯後便會拿起來翻上幾頁,斷斷續續的終於讀完了,感觸頗多。

首先是使我對作者梁曉聲有了更多的了解。讀大學的時候,一個讀中文的朋友就推薦過我看他的作品,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也就讀過那麼幾部,所以還不敢說對之有多深的了解,但是通過《忐忑的中國人》,我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真誠的而執著的人,為了文學為了良知,他奉獻了一切。他用自己的行動去踐行著他所認為對的東西,他真誠地對待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面對社會不公正不陽光現象,他敢於指出、反抗和鬥爭。

其次是使我對於作家這個職業有了更深的思考。很多人都會覺得,寫作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提起筆來,我們都可以隨手寫上幾篇散文、雜文,或者是小說,但是要真正做一個作家,並一如既往地堅持自己的信仰去寫作卻是不容易的。一個真正的作家,除了需要具備較強的文字駕馭能力之外,還要時刻保持思考的頭腦,且思想必須要有深度,這就要求豐富知識的積澱和經驗的積累。此外,作家還需要一顆執著、勇敢的心,要敢於正視現實社會存在的種種問題,敢於直面一切黑暗,還要勇敢地去揭露和抨擊,並最終按照自己的活法活下來。

此外,它引發了我們對社會上的很多現實問題的思考。焦慮一直是人類文化要解決的精神問題。神話」西西弗「就隱喻了這種生命衝突的永恆性。精神分析學派心理學代表人物榮格說,二十世紀中葉以後,人類會」造成了許多潛在的焦慮「。我們在海明威、艾略特等著名作家的的文學作品中,也隨處看得見那種對人生、世界和社會都表現出了迷茫、彷徨和焦慮,生命的焦慮感已是一種普遍性的時代心情。焦慮,已然是我們人類常見的一種心理情緒、精神狀態,也是人類的文學常常表現的一個文學母題。

在《忐忑的中國人》中,作者描寫的當下我們面臨的生存狀態,向我們闡釋的仍是人類普遍的焦慮和不安。在書中,他分析了當下中國人的生活現狀以及普遍焦慮的社會現狀,其中」鬱悶「、」忐忑「、」彷徨「、」不安「等成為很多人的心理態勢,使現如今的很多中國人出現種種自我分裂和心靈危機,造成國人普遍精神貧困現象,即」中國人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農村和城市,不分貧富,不分官民,總而言之集體陷入了一個終於崛起後的大國的焦慮、忐忑年代「。因此,作者呼籲頂層設計改革,並希望從」中國文化「的深層次緣由中尋找答案,來找到這種拯救之途,通過個人問題、社會問題的解答,解決我們內心的衝突。對於這一點,我們只能期待著作者能夠在日後的作品中繼續深入地為我們解析。

忐忑的中國人讀後感(二)

斷斷續續的終於讀完了梁曉聲的《忐忑的中國人》,有幾點感受。

首先是對梁曉聲其人有了更多的了解,從其文章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真誠的人,為了寫作或者是說為了文學為了良知,他奉獻了他的一切。他骨子裡有一種執著的精神,他用自己的行動去踐行著他所認為對的東西,他用真心誠懇的對待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面對社會不公正不陽光現象,他敢於指出,他敢於反抗,敢於鬥爭。正如其文章所說,他是這個世界的戰士,而不是這個世界的貴客或者嘉賓。他看待事物是從一定高度一定深度看的,他往往將自己置身於一個觀察者的角度(即使本身是參與者),他從一代人,整個社會或者說歷史的角度看問題。他往往跳出來看問題,不管自身的,還是社會的,這剛好與易經中的卦(掛起來看)道理想通。

寫作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但一位作家卻是不容易的。要想成為一位真正的作家,要時刻保持思考的頭腦,時刻抓住思維的尾巴,因為靈感稍縱即逝。思考必須要深刻,這要求有知識的積澱和經驗的積累。當然,文字功底的要求那是自然的了。還需要一顆執著的心,勇敢的心,勇於揭開時代的面紗,勇於剖開人性的偽裝,勇於直面一切黑暗,還要勇敢的按照自己的活法活下來。

關於城市。梁曉聲對大城市似乎沒多少好感,在他眼中高樓不過是金錢的立體結構,他說深圳太新缺少文化的傳統和氛圍,而無法養育文學,小說家在這樣的城市生活會感到窒息。他抵禦深圳的誘惑猶如抵禦脂粉氣太重的女子可能對他產生的誘惑。人的靈魂需要溫馨,而現代文明卻糾纏住了現代人,讓他們匆匆忙忙,靈魂無處遁形。這不是時代跟著人的感覺在走,而是人跟著時代的感覺走,這樣的人是可悲的,他們只是時代的奴隸而已。

關於就業。科技的發展帶來產業化,產業化必將摧毀傳統的工業模式,這就將導致失業。而在科技產業代替傳統產業的轉型期,必將導致失業,這種失業是面積式失業,而就業是點式就業。點式就業者必須有大學畢業這一入場券,然後還得有對應的專業。這是現在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有其時代的原因。

關於理想主義。現實導致他告別了理想主義。現實,我們了解的現實或者我們所認為的現實,在多大程度上真的是現實呢?

關於忐忑。理想主義的破滅,讓人心介於有盼頭與放棄了盼頭的無為的焦慮與忐忑之中。變態的房價與高漲的物價無疑是讓人們放棄盼頭的原因,()而如若這些盼頭都得以滿足之後,人們又將陷入怎樣的一種狀態呢?安逸、舒適、享樂?那如若他們放棄盼頭,似乎現在就可以過上安逸、舒適、享樂的生活。我們能說他們不對嗎?

他們在整肅房地產開發熱、股票熱、特區開發熱之前狠狠的撈上一筆,然後去過」好日子「,我們又能拿他們怎麼樣呢?難道他們不是用知識正確把握形勢後所作出的於個人為理性的抉擇嗎?

忐忑的中國人讀後感(三)

讀完梁曉聲的新作《忐忑的中國人》,掩卷沉思,書中的那種感懷社會,那種對人性的挖掘、以及對中國階層的分析,不禁讓人感慨,不由得想起梁漱溟的那句話,這個社會會變得更好嗎?對社會問題、頂層建築、人性劣根而言,中國有很多」專家「,而梁曉聲絕對算是一位有良知的作家。有些評論,說他代表了最底層的」百姓「,而從這本新作里,我們可以看到,他似乎無意代表為數眾多的勞苦大眾,而只是為了說出內心的」真話「。梁曉聲曾經在一次」兩會「上發言時說:」中國讓人說真話的圈子越來越小,說假話已經變成一種風氣。「我們可以書中看到一個孤傲的敢於抗爭猥瑣的現實的鬥士形象。

在書中,梁曉聲曾為」兩會「上的發言讓記錄者為難,也曾讓活在」頂層建築「的人群為難,也可能讓他自己為難,但是唯一不用為難的便是他代表的人群,為平民階層代言,思考國家責任,呼喚社會良知!梁曉聲曾說現在有三個中國:一個是數字中國:高速、高鐵、高樓、GDP、國家實力、外匯儲備、富豪榜;一個是網路中國,很多人不快樂,鬱悶、憤怒、罵娘,嚷著」撕毀一切「;第三個是身邊的中國,也就是每個人每天過的日子。身邊的中國是一個被熟視無睹的中國,是一個被掩蓋起來的中國。而被夾在中間的人群只是一群被」游離「的分子,動若浮萍,游移不定。

掀開外面積壓的陰霾、灰塵,被覆蓋住的真實已經滿目瘡痍,樣貌不堪。梁曉聲在書裡告訴讀者,要去學會和承受抵禦時代的污濁和浮躁,靜下心來,去尋找那份來之不易的真實。對於老百姓而言,腳踏實地的活著,遠離有毒的食品,吃上安全的晚餐,看到一位跌倒的老人,可以毫無負擔地去伸手扶起……這才是實實在在的真實。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