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白夜行讀後感

  白夜行讀後感(一)

東野奎吾的推理小說堪稱部部經典,《放學後》,《幻夜》,《嫌疑人X的獻身》……對於推理小說的愛好者來說都是不可不讀的作品。花了很多個晚上和周末的時間終於把《白夜行》讀完,在合上最後一頁的時候,我渾身近乎顫抖,又一次被日本小說那種對人性的深刻揭示給震撼到了。

讀完《白夜行》,鬧好中第一個跳出的意象是希臘神話中的Sisyphus,他領受了諸神的懲罰,必須無休止地將沉重巨石推向陡峭山頂,再默默望著它滾落回原點。這個動作帶不來絲毫希望,而終將永遠重複,直到生命為之消磨殆盡那一刻。這個意象雖然通俗,但也精準。絕望而綿延良久的無謂掙扎,恰如桐原亮司十九年來所做的一切,每一次犯案,就像是巨石再一回徒勞地滾落。基於這個理由,讀者甚至無法埋怨作者將整部作品寫得太過冗長。只因篇幅拖延越久,這絕望就越加深重。

或許很多人始終無法諒解雪穗,但在塵埃落定後,很少有人完全不同情亮司的遭遇。十九年來,他犧牲了太多東西,得到的卻又太少。在他死後,甚至無法換來雪穗的一次回顧,而這竟正是他希望的結局。聰明如雪穗,又怎能不懂得他最後的苦心。所以她也只能不回頭,無論她心中對他究竟是怎樣的感情。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到《嫌疑人X的獻身》。如果說《白夜行》是一部不那麼令人親近的艱澀書籍,《X》則無疑是它通俗簡化之後的版本。《X》更像一本純粹通透的推理小說,主線單一,懸念集中,主人公間的互動也更加直白,至少我們可以確信那是出於愛情。而《白夜行》中,一切都透不過茫茫迷霧。主人公聽不到表白,甚至無法從童年時光的追述中得到日久生情的證據。它不是合謀,又不是單純的陪伴,共生兩個字,同樣不足以描述出背後那些人情味的存在。

在第一章結束後,故事就偏離了本格推理的謀篇軌道,反而變成無數破碎片斷的羅列。作者精心選擇繁雜的視點,在恰當時機拋出一個個令主人公露出馬腳的細節,讀者反而比書中偵探更早得到真相。這些碎片彼此勾連,分散在看似獨立的案件內,互相印證而又推翻,一步步顛覆或證實既有的疑惑。在整個格局之內,「兇手是誰」早就昭然若揭,在老辣推理小說讀者眼中,連「手法如何做到」或「核心線索何在」都無需爭論。對作品的閱讀快感,純粹寄托在一種超然觀賞的格局上,——讀者們已不是華生,而是法官,只需靜靜地等待罪人自白,「為什麼這麼做」。

每晚日落之刻,都會有短暫的時分,太陽剛剛以一個微小的角度沒入地平線,西方天空中依然泛著青白色的微光。那是大氣層對日光的最後折射,也正是所謂的「白夜」。在臨近結尾之際,雪穗有過一番難得一見的坦白:「我的天空裡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並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麼明亮,但對我來說已經足夠。憑藉著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這似乎是對全文主旨的闡述,但其實什麼都沒有說清楚。對她來說,與其相信亮司照亮了世界,還不如說他們是在聯手抵擋黑夜的降臨。他們都是心存恐懼的孩子,只懂得掠奪他人光熱,來燃燒自己天空一角,仿佛向無底洞中傾瀉水流,妄圖將它填滿。讀者冷眼旁觀之時,似乎能夠親眼看見他們肩頭的擔子越來越沉重,攫取光熱的源泉也幾近枯竭。直到亮司鬆手而去,太陽才終於轟然墜落。這樣一場鋼絲上的舞蹈,憑著兩個人過早的成熟,居然堅持了十九年之久。如果不是事出湊巧,或許亮司永遠都能繼續他異想天開的守護,不必面臨法律的威脅。可他們犧牲了太多無辜者手中的幸福,就算能瞞過警察和旁人的耳目,畢竟還是逃不出天譴。平心而論,結局對於「為什麼這麼做」的解釋,並不能令所有人坦然信服。再怎麼青梅竹馬的深厚感情,也未必值得整個後半生的犧牲,更無法抵消旁人們為此而遭受的傷害。哪怕東野一貫擅長結尾翻盤,在此也不得不遭遇到尷尬困境,使他無法給予兩人一個光明圓滿的結尾。然而,至少亮司的願望終究是實現了,這一點上他比石神老師幸運許多。用死亡得到解脫,比起永無休止地推動巨石,或許已是一種另類的仁慈。

日系作家往往具有細膩的人生體悟,在字裡行間緩緩流露出感傷悲憫的情調。不論《白夜行》還是《嫌疑人X的獻身》,都充滿了東野內心深處噴薄欲出的表達欲望,因而更不可能用圓滿結局去沖淡整部作品的現實力量。——你們看吧,人性中的確存在某種成份,是可以讓人做到如此地步而依然義無反顧的。它會帶來不容於世的罪行,或達致個人的悲劇,卻仍可具有榮光與尊嚴。

通過私家偵探今枝的口,作者告訴所有人,唐澤雪穗最愛的人並不是她的丈夫。終其一書,同樣不曾聽到她親口表白,承認這個人就是今枝所猜測的筱冢一成。這是《白夜行》書中遺留於世的最後懸念。我們不妨相信,雪穗心中的名字其實是桐原亮司,而不是其他任何一個人。這只是私心中無法忽略的一種可能,卻微妙地被作者交待過的所有線索容忍和默許。綿延無盡的白夜之行,終將不可避免地走到終點。雪穗和亮司的一生,從沒得到過救贖的希望。一點出於同情的溫暖揣測,已是讀者所能做到的唯一寬恕了。

有些人的作品讀來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在那裡你會感到閱讀的歡愉,好像凍的融化,花的盛開,會感受到愛與美,希望,比如那些精緻淡雅的散文,周作人,冰心,梁實秋,余秋雨,席慕容與張曉風。我想大多數作家都是如此吧。然而,另外一些人的作品就是截然不同的,魯迅的犀利黑暗痛苦,李承鵬,王小波,杜甫屈原,雖然冷峻,嘔心瀝血,也自有其偉大與令人敬佩之處。這次是我第一次接觸東野圭吾的作品。

早年雖然也看過羅生門和第五十一條龍,對日本作家這種幽暗的風格有所接觸,但我也知道,這樣陰冷的風格不會是我所喜歡的,包括源氏物語那種的風格。諸如紅樓夢,它前半部分還是洋溢著青春,愛與關懷,即使全篇也從未失去過對那種美好的讚頌。

但是白夜行,這本書給我帶給我的是全然不同的閱讀體驗,也是因為一篇評論《黑夜之長,豈知白晝之光》,去看了全書。

全書的基調陰森灰暗,間或會閃現一抹亮色,但隨後更大更重的陰霾便壓上來,給我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與對人性的思考。

但是仍然不得不說東野是大師,它寫出了社會現實的黑暗與無情。寫出了低層市民階層的生存狀態(雖然不是重點),它也寫出了兩個孩童到成人最悲劇的生存狀態,當然也有周圍一干人的生存狀態,這樣的狀態離到達和諧社會很遠很遠,也有著遠非柯南這樣的卡通片能夠反應出的社會真實。

可能因為習慣,喜歡在安靜中寫作思考,我還是不能在嘈雜中寫作。

東野圭吾的作品白夜行,人生如在白夜中行走,唐澤雪穗和桐原亮司,雖然一個在陽光上,一個在黑夜裡,卻感覺都在白夜中行走,生命黑暗沒有陽光,只有自己製作的人造光。

日本真的是一個值得尊敬的民族。能夠這樣真實地反映真實,可能是在譏刺社會,但是書中又何嘗不是包含著一種對正義平等的弘揚與追求。

我很慶幸我是先看了書再去看的電影。我們語文老師讓我們只要記住兩句話,莊子的「夏蟲不可以喻冰矣」和「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我想我們很多人也是這樣一種夏蟲吧,蟬過了夏天就死了,當然無法理解寒冰是什麼,我們生活在這個看似安逸幸福的生活里又怎麼會知道那樣一種黑暗的社會現實。象牙塔里的我們要過多久才能成熟與成長,粉飾太平的思想空間裡又何處能誕生自由的火花。

可是雪穗與亮司卻被迫用一個童年,用一個瞬間去長大,去成熟,這是一個悲哀。我感動的還有東野圭吾寫的愛情,以前從未看過能夠如此不著一字,未有一次直接描寫兩名主角相知相識與相處,連絕別都顯的那麼無情,然而這卻是一段最深刻與感人的感情,一段持續20多年,一段相互犧牲,保護慰藉的愛情,一段都將對方融入到自己的生命與骨髓的愛情,原來童年時的竹馬青梅的純真美好,青春年華的美好,在這段愛情看來都只是不可觸碰的水晶,支離破碎的倒影。

原來,還有這樣一種愛。毀滅性的愛與悲哀,這讓我想到了張愛玲與魯迅,然而張愛玲的冷峻灰色卻從來寫的不是愛情,只是人士炎涼與滄桑,人性悲哀。從這一點上,我認為東野高明,這不啻於一段驚天地泣鬼神的愛,猶如梁祝苦命的生死相依,羅密歐與朱麗葉還有神父與信童為他們送信,梁山伯與祝英台還有四九與銀杏幫他們傳情,張生鶯鶯還有紅娘,寶黛還有紫鵑晴雯,還有那麼一些人去理解,去同情幫助他們和他們不為世俗所容的愛情,然而雪穗與亮司呢,就像兩個連載一起的與世人的絕緣體,周圍的人與父母同學,似乎都是仇敵,這是一對被孤立的人,處在一個缺少愛的環境的兩人。悲劇的開始或許只是偶然,但悲劇的持續總是有著令人深思的社會根源。

愛在他們這裡是自私的,亮司和雪穗為了愛情,為了生存,殺害了一個又一個人,罪惡一旦開始,不再源頭上制止,便會像病菌疫情一樣蔓延,他們被人傷害,過早承擔了無法想像的痛苦,這樣的經歷使他們具有攻擊性,進而報復那些敵人,可是並不止於是,他們還傷害了那些無關的,善良的生命。

聽美國舞蹈家鄧肯說過,一個孩子在他童年的時候認識到了什麼是美,他以後就會用一生去追尋美。那是童年的一片段預告海,那是真善美。而白夜行就是這句話的反面證明,看完之後,誰又能不為之感嘆惋惜呢?

絕望的念想,悲慟的守望!

一如這本書的文案一樣,「只希望能手牽手在太陽下散步」,這個象徵故事核心的絕望念頭,有如一個美麗的幌子,隨著無數凌亂、壓抑、悲涼的故事片段像紀錄片一樣一一還原:沒有痴痴相思,沒有海枯石爛,只剩下一個冰冷絕望的軌跡,最後一絲溫情也被完全拋棄,萬千讀者在一曲救贖罪惡的悽苦愛情悲切動容。

這就是故事已給的介紹。

467頁的一本厚厚的書,看完後,能感覺到的的確就是凌亂、壓抑、悲涼。

作者獨特的筆法,在開頭的平淡無奇慢慢鋪墊,但後頭的跌宕起伏,讓人抑制住呼吸與忐忑的刺激感一頁頁的閱讀,最後,只留下嘆息的轉折。

很神奇,很像鴉片,讓人上癮的自虐。

蓋上書,重新回想書內容,理清思路,的確讓人回味萬千。

一開始,書就介紹了這不是兩個單純的孩子,但誰會想到故事竟拉長了二十年;

一開始,書就是圍繞著一場命案開始,千迴百轉後又回到這場命案中,早已物是人非;

一開始,書就暗示他們的不單純的情感,書本的大段大段的文字卻未著墨,但是那份感情就這樣進入我們心中的理直氣壯;

一開始,書就坦承這不是一個喜劇,只是悲傷的形式竟是這樣表現,迂迴得讓人措手不及卻是意料之中的點頭默然;

一開始,書就隱藏著無數伏筆,一個個轉折,殘忍的片段,卻將那個愛情寫得讓人潸然淚下,敘事之美的極致。

白夜行,書中給了這樣的解讀:

【我的天空裡沒有太陽,總是黑暗,但並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麼明亮,但對我來說已經足夠。憑藉著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

當雪穗說出這段話的時候,也許就是在這本書中她最真實的形象表現了吧。

那個早熟的女孩,那個經歷滄桑的女孩,那個把自己靈魂隱藏起來,留下美麗與優雅,只剩下那雙不變的寫著無數卻讓人讀不透的貓眼的女孩,那個擁有白天明亮的女孩。

幸福嗎?不幸嗎。

在「MUGEN」的慶祝會上,問及了桐原的願望的時候,他只是回答:

【在白天走路】

因為他是這麼解釋的:

【我的人生就像在白夜裡走路。】

那個默然的男孩,那個擁有黑暗的男孩,那個把自己隱藏在深處,不留下真實姓名,仿佛只有不良相伴的男孩,那個其實剪紙很厲害的男孩。

書中提及多次他的剪紙記憶,其實全能的他會的不止這個,可是多次提起,其實只是想證明他還是那個單純的男孩,因為單純,所以才會義無反顧的墮落。

是吧?對吧。

雪穗與桐原,就像是兩條平行線,一個在明亮,一個在黑暗。

只是,明亮的背後的大片黑暗,就是兩人的交際,亦如槍蝦和蝦虎魚,共生的兩人,逃不了的依然是當初想逃離的命運。

除去那些不堪,其實這本書寫的就只是一份很單純的愛情,一份無怨無悔付出的感情,一份經得起所有代價,甚至不求所謂的圓滿的的天長地久的感情,除了奢望的短暫的光明正大,

但那不也是對自己命運的一種悲哀的默認和人皆有之的期盼嗎?

就我個人的立場,我心疼那個躲在暗處,成為雪穗光明的桐原,關於桐原說的那兩句話,我甚至想理解成是他想離開的希望,是他想擁有自己光明的權力,不止是成為別人的太陽,而是尋找屬於自己的太陽。但是,不就是因為做不到,所以才選擇繼續守候嗎,愛情啊,盲目得無力殘酷。

不可否認,雪穗的光明其實對她也是一種痛苦,因她還是失去了她的光明。窮極一生的隱忍偽裝,最後,仍還是一場戲,只是,是她不能喊卡,不能NG,不能重來的一場戲。她只能繼續,不管再痛苦,她也只能繼續,因為這就是她的人生,無奈的人生。那個沒有回頭的背影,也許就是這樣的含義吧。

那些繡有R&Y的拼布袋子,那個名叫R&Y的店名。

不多的線索,已給這份從不明亮的感情一個溫馨的註腳了,不能再強求了,因為這本來就是沒有幸福存在的黑夜。

社會上有很多種人,那些生活在黑暗角落得不到救贖只能出賣靈魂的人們,絕對不在少數,看了這樣的關於那些的文字,除了唏噓,我們也的確不能做些什麼。

只是記住,快樂不要建立在別人身上,這樣簡單的一句話,就夠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