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書筆記

讀書心得1500字

我拜讀了李開復先生的《做最好的自己》,我覺得這是一本與眾不同的勵志書,讀完後回味悠長,感慨頗深。

《做最好的自己》一書是李開復先生結合了自己的人生經歷和事業成功的經驗所撰寫出來的,在書中李開復先生不僅提出了「成功同心圓」的理論,而且運用了發生在他身邊的大量故事來闡釋成功的秘訣,值得我們深思和借鑑。

首先吸引我的是書名,當書到手時我懷著好奇的心情去讀這本書。讀完後不禁覺得神清氣爽,以前也曾讀過一些書,讀後似乎感覺都是一些空話,僅僅留給我一些無謂的說教,沒什麼實質性的幫助。看了這本書後,感覺與眾不同,如何才能做最好的自己?這需要我們每個人進行思考。是的,更多的時候,大家都在審評對方,研究對手,卻很少有時間靜下心來了解自己。李博士用平實的語言為我打開了一扇了解自己、重新審視自己的心門。他告訴人們:做人不是只有自省才能更完美,但是不時的自省卻能讓自己更加的清醒;做人不是簡單的樹立理想就可以輕鬆實現,但是沒有理想的人卻一定無所適從;做人一定要有廣闊的胸懷,真正做到嚴於律已,寬以待人才有容天下之大量的非凡氣度;做人要有勇氣,真正敢於追逐自己夢想的人才能讓更多的機會停留在自己身邊……他不僅提出了淺顯易懂的「成功同心圓」說,而且運用了發生在他身邊的大量故事來闡述成功的秘訣。這些故事很值得我學習和品味,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指導我走向成功之路。

李開復先生作為少數幾位在大洋兩岸都取得過傑出成就的華人科學家之一,他提出的「成功同心圓」理論,就是以正確的價值觀為核心,輔以積極、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氣、胸懷六種重要的人生態度作為同心圓的第二層,再以追尋理想、發現興趣、有效執行、努力學習、人際交流、合作溝通六種行為方式構成同心圓的最外面的一層。

確實,價值觀是人生的基石,是成功的前提,是指導所有態度和行為的根本因素。而態度是行動的前提,態度受價值觀的指導,態度是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首先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如果價值觀不正確,一個人無論怎樣努力,都會像南轅北轍的趕車人那樣離成功越來越遠。有了正確價值觀的指引,就可以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端正自己的人生態度。只有按照這樣的邏輯順序尋找通往成功的道路,每個人才有可能真正做最好的自己,真正取得多元化的成功。

同時,李開復先生還提到成功的幾個要素:積極、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氣、胸懷,其實就是一個人高尚品質和修為的表現。「有容德乃大,無求品自高」,我們應當寬容地對待所有人和所有事。努力做事,誠懇待人,高調做事,低調做人,與人為善,成人之美,助人為樂,讓自己的胸懷更加寬廣,快樂的工作,開心的生活,寬以待人,嚴以律已,常懷一顆感恩的心,真誠的心,善待身邊每一個人。

每個人對成功的理解不同。相信許多人和我一樣,或許經常有這樣的感覺: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成功,怎樣才能得到成功,搞不清真正的人生價值是什麼,如何實現。現在看了李老師的「成功」學後,體會到:人和人之間千差萬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不能用同一個模式去衡量所有人的成功,無論是所處地位與名望的高與低,擁有財富的多與少,只有發揮了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又對社會快樂,這就是成功,做到了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

不是每個登山者都能到達頂峰,不是每個人都能獲得成功,但我們不能因此放棄努力,放棄奮鬥。人生苦短,我們何不敞開胸懷去面對一切,享受快樂的人生呢!做最好的自己並不是做最完美的自己。但只要選擇做真正的自己,堅守自己的信念,選擇堅持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即為成功。

相信自己,作最好的自己。

讀書心得1500字(二)

炎炎暑日,再次讀《論語》,也許是因為帶著任務,感覺比以往每次都讀得更加沉入。每逢讀到令自己感覺或醍醐灌頂或豁然開朗或心有戚戚然的語句時,心靈之弦總是被怦然撥動,整個身心都仿佛被浸潤在溫潤、清爽的泉水中,感受著撲面而來涼爽的風。孔子及其門徒這些智者們衝破2500年的歷史塵埃向我走來,在他們的思想和言行舉止讓我感受到了溫度和力量,帶給我了心智的啟迪和靈魂的洗禮。整個暑假,都仿佛生活在被這些智者的包圍之中,收穫頗多。

捧讀《論語》,整體感覺《論語》是簡單的,也是樸素的。但它更是深刻的,全面的。《論語》帶我的啟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總結:

一、關於為師

孔子作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一生重教,記錄其與弟子思想言行的《論語》無疑為我們從事教育工作的當代教師提供了很多可供借鑑的經驗。關於教育指導思想,孔子主張「有教無類」,至今提醒著我們真誠平等關愛每一個孩子,不因他們的父母地位、家庭背景或親眼有加或冷眼相待。關於教育的基本方法。孔子主張「因材施教」,講究對待不同的學生區別運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比如冉求辦事畏怯,所以要鼓勵他;子路膽大過人,自以為是,所以要故意抑制他。即:「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當孟懿子、孟武伯、子游、子夏問孝時,孔子則根據不同人的不同情況給予不同的答案。孔子特彆強調「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學生不到苦苦思索而想不通時,不去啟發他,學生不到他想講而講不明白時,不去開導他。這些教育思想在講究素質教育的今天也無疑也是非常先進的。

孔子「身教重於言教」的思想和做法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啟示我們,作為教師,面對學生,在形象上,不應有架子,但應該有樣子。「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聞其言也厲。」「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即要遠處看端莊嚴肅,但與你接觸卻如浴春風,感到你溫和,但聽著你說話語言準確,邏輯性強。在班級管理方面,孔子告訴我們,老師作為班級管理者,管理的實質是管人,管人的實質是管心,管心的實質要以仁為本,教師要具有仁愛的思想,以一顆關愛之心對待學生,才能真正的使學生心悅誠服,心嚮往之。

孔子作為一名教育家,他對學生深深的師愛也同樣打動我們的心。孔子的弟子得了傳染性很強的痲風病,一人在屋,不敢出門,身體和心靈都受著摧殘。孔子毅然去問候,隔著窗戶拉著弟子的手說:「好人呀,怎麼也得這樣的病!」這是怎樣的一種心靈震撼呀,多麼偉大的師愛!還有不被這種愛感動的學生嗎?(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正是孔子對學生的愛和教育方式,換得了弟子們對他深深的尊重與愛戴。讀論語,孔子在如何做好一名教師這一方面給我們留下了無限的思考與啟示。

二、關於治學

作為一名教師,在教學方面孜孜以求,不斷進取是必須的,如何引導學生更好的學習也是應當經常思考的。《論語》中關於治學的思想和方法讓我深感受益。比如關於學習的態度。孔子認為,追求學問首先在於愛學、樂學,這是關鍵。「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想讓學生真正愛好學習,應當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默而識之,學而不厭」。即學習要有踏踏實實的精神,默默地記住學到的知識,努力學習而不滿足。「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顏回好學樂觀、不對物質條件做過多的追求的精神和境界讓我無限神往。「朝聞道,夕死可矣」。作為大教育家的孔子尚如此如饑似渴的追求真理,相比之下,深感自己面對學習時的懶惰和膚淺。

三、關於做人

《論語》有許多篇幅談及如何做人和與周圍人的相處,表現了孔子高遠的人格的追求。認真品味這些篇幅,感覺猶如一位長者正在自己的耳畔諄諄教誨。他的「三戒」「三畏」「九思」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提示我如何提高自身道德修養。追求高遠的人生境界。孔子諸多關於「君子」的論述也給我在為人處世方面帶來了很多的啟示。他認為道德高遠的人和道德水平低的人之間的差別就在於具有不同的生活態度和不同的人生追求。「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人與人的之間的交往應該做到「周而不比」與「和而不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矜而不爭,群而不黨」,強調了人與人之間相處要追求和諧共生的關係。

以上是我在閱讀《論語》之後一些粗淺的認識和體會。俗話說,朝陽蓬勃;中升輝煌,夕照溫和。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把握自己就是把握自己的命運。如何才能準確的把握自己人生的放向,閱讀經典,聆聽智者,無疑是最好的選擇。今後,我願繼續在聖人先哲的指引下,一路前行,尋找心靈絢麗迷人的桃花源。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