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書筆記

教育漫話讀書筆記

一、洛克印象:

洛克的全名是約翰洛克,是有名的英國資產積極思想家和教育家。1632年出生於一個小地主家庭。父親是一個嚴格的清教徒,內戰中站在議會一邊,他們父子關係極好,父親對他的政治態度和教育思想很有影響。1644年他入偉士敏士特學校受中學教育,那裡的經院主義教育使他十分反感。他在《教育漫話》中反對機械的學習、反對靠文法學語文,就出自他的切身體驗。1659年入劍橋大學攻讀哲學、自然科學,深受培根和笛卡兒著作的影響,一度愛好化學和氣象學實驗。他喜神學,因無真正的職業性神職機會,轉而習醫,打算以醫為業。1661年畢業後留校任教。

洛克的著作有《文官論》《論自然的法則》《論寬容》《政府論》《人類理解論》《教育漫話》《論基督教的合理性》《關於理解的指導》《自然哲學基礎》。此外,他還為工業和殖民地事務委員會擬了一份《工作學校草案》。

洛克的教育思想除散見於《人類理解論》和《工作學校草案》以外,集中在他的《教育漫話》一書中。《教育漫話》先後譯為法、荷、瑞典、德、意等國文字,在這部著作中,他詳細審定了紳士教育的性質、目的、內容和方法。這部著作,反映了新興的資產階級的要求,批判了當時英國的傳統教育,提倡較廣泛的、切合實用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並在體育、德育和智育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價值的建議。他的教育思想主流是進步的,但也有反人民的因素,他提出的許多具體措施有很多正確的成分。

二、健康的身體:健全的精神和知識的載體 (摘錄)

有健康的身體方有健全的精神,這是對於人生的一個簡短而充分的描繪。

身體和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有了別的種種,也是徒然。不善於用心的人,決不能遵循正當的途徑;身體孱弱的人,即使有了正當的途徑也決不能獲得進展。

我敢說我們日常所見的人,他們之所以或好或壞,或有用或無用,十分之九都是他們的教育所決定的。人類之所以有千差萬別,便是由於教育之故。

我們要工作,要有幸福,必須先有健康;我們能忍耐勞苦,要在世界上做個人物,也必須先有強健的體格。

第一件當心事,是兒童無論冬夏春秋,衣著都不可太暖。初生時,人的面孔同其他部位一樣嬌嫩,因為長期袒露,所以比其他部位更經受得起風寒了。

只有睡眠是兒童可以充分享受的,只有睡眠最能增進兒童的生長與健康。

早起頂有益於健康。

多吸新鮮空氣,多運動,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類或烈性的飲料不可喝,藥物要用得極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過暖過緊,尤其是頭部和足部要涼爽,腳習慣冷水,應與水接觸。

孩子年齡增長,自由便隨之而來,無須永遠受人監護。這時,學校家長最要緊的是給孩子良好的原則與牢固的好習慣,這是最要緊和最可靠的。一切告誡與規勸及原則的重申,無論如何反覆叮嚀,除非形成了習慣,全是不中用的。

孩子的飲食宜極清淡簡單,兩三歲前,應該禁止肉食。三四歲以前完全禁止肉食,一切疾病定可以大大避免,而健康與強壯的體制基礎也一定可以確切地奠定下來。

三、良好強健的心理素質:人生海洋中衝浪的堅船(摘錄)

心理強健的主要標準:能克制自己的欲望,能不顧自己的好惡傾向而嚴格順從正確的理性指導。能在理性航標的指引下,毅然與願望背道而馳。

我們在教養子女中的一個重大錯誤,就是沒有注意到這一點:精神在最孱弱,可塑性最強的時候,沒有讓他們習慣於約束,服從於理智,沒有按應該形成的樣子去塑造。對子女本能的愛常常成為溺愛,沒有規則的約束,形成了不良習慣,以後便成為一塊變形磚,沒法子派用場。幼兒要母親的奶頭,兒童要糖果,青年要愛人……人的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欲望,這不是錯處。錯的是欲望脫開理智,產生不適當的欲望,或對正確的欲望產生不適當的度。如兒童就要愛人,便不適當;要把所有的糖果都歸自己,便不適度。不適當和不適度放縱下去,就成習慣,遺害無窮。

從搖籃中開始,就要培養孩子這樣一種習慣:去爭取自己該得到的東西,不是爭取自己想得到而不該得到的東西。不要因為孩子的哭鬧而違原則屈從,他們就會學會得不到也能心理平衡,他們就不會有非分之想,以及為達到非分之想而哭鬧,正象他們不會哭著要月亮一樣。

管教兒童,要從極小時開始。你要在孩子長大後服從你,首先要他在兒童時服從你。隨著孩子的長大,你就要以理服人,假以詞色。如果再強力迫脅,則必然招致失敗。方法正確,小時孩子是你的「僕人」,大了成為你的朋友;方法不當,大了以後會成為你的「敵人」,會厭惡你,可能心裡會暗暗划算:「爸爸,你什麼時候才死呢?」

對兒童獎勵與懲罰都要慎用。懲罰的目的是為了知錯改錯,這主要體現在心理的認知上,如果不能觸及心理,這種懲罰便是無用的,如果使被懲罰者不但未感羞愧,而且產生反感,那就是一種徹底的失敗。

四、知識和技能教育

讀書、寫字和學問,是必要的,但卻不應該成為首要的事物。如果有人不把一個有德行的人或者有智慧的人看得遠比一個大學者更為可貴,那麼他是一個非常愚蠢的傢伙。

學問當然得有,但應該放在第二位,只能作為輔助更重要的品質之用。

對本質良好的人來說,學問對於德行與智慧都是大有幫助的,然而我們也得承認,對本質不良的人來說,學問就只會促使他們變得更加愚蠢,或者變成更壞的人。

其實教師應該考慮到,自己的責任是讓兒童養成習慣,而不是怒氣沖沖地向兒童灌輸規則,規則對人生的指導是沒有多大用處的,至少對兒童沒有用處,因為兒童根本記不住規則。

在兒童年紀還很小的時候,兒童所學習的東西本身都很困難,教師的重大作用和技巧就在於儘可能讓一切事情變得容易,而尤其是在語言的學習上,最沒有理由為難兒童。

兒童的心智是狹窄與脆弱的,通常一次只能容納一種思想。一個兒童的頭腦里一旦有了什麼想法,馬上就會被這種想法填滿,尤其是在帶有情緒的時候。

兒童的心智天生就是散漫不定的。只要是新奇的東西,都會吸引他們;無論看到什麼新奇的東西,他們都急於要去嘗試,過後卻很快就膩了。

要想讓兒童的心靈接受你的教導,增長知識,就應該食使之保持安以平靜。你不可能在一個戰慄的心靈上寫上美觀平整的文字,正如你不可能在一張震動的紙上寫上美觀平整的文字。

不在意、不經心、不穩定、易走神,那都是兒童本身固有的缺陷,因此,只要沒有發現他們是故意所為,便應溫和地予以提醒,假以時日逐漸地克服。

兒童對導師具有的敬畏心理,應該經常通過導師對兒童表現出來的慈愛與善意來得到緩和,這種關愛之情能夠激發他們去儘自己的責任,使他們樂於服從導師的指令。這樣,兒童與導師相處的時候才會感到輕鬆自在,而惟有這樣的心態之下,心靈才能接收新的信息,接納那些印象。

洛克在外語學習、寫作、人文教育課程、語言表達能力、自然科學、出國學習等方面都進行了一定的探討論述,閱讀之後都會有一定的啟發。

五、賞識教育讀書

當今學生不缺溝通不乏激勵少的是管教,我認為有一定的道理。如何管教好學生,把握不好尺度,則「寬嚴皆誤」。這的確是一門學問。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認為,在提倡表揚、獎勵、賞識的同時,不應該忽視「懲罰」在教育中的積極作用。()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懂得為自己的過失負責,感到一種責任。一個能承擔責任的人,才是現代人。他認為,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藝,表揚批評獎勵懲罰,什麼都應該有。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一種虛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負責任的教育。

此言甚善。這很容易令人想起家長和老師紛紛效仿的「賞識教育」。其實,賞識教育並不能包治百病。

即使孩子是各方面表現都優異的「好孩子」,過度地誇獎和賞識他們,可能會帶來以下不良的影響:一是增加孩子的依賴性。越是誇獎,孩子就越依賴大人們的選擇來決定什麼是對什麼是錯,而不是形成自己的判斷;二是會剝奪孩子的自豪感。兒童教育專家瑪莉琳?古特曼認為,那些小時候經常受到父母表揚的孩子,在他們步入生活後很可能會遇到更多的失望。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不再會很容易地接受父母那種表面上的誇獎。過分「賞識」你的孩子,必然滑向溺愛的沼澤,對孩子有百害無一益,結果會害了孩子。

因此,教師和家長應該根據不同的性格特點,實施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孩子犯了錯誤,在不傷害其自尊的前提下實施「懲罰」,嚴格管教,是必要的。如果孩子性格孤僻,就應該鼓勵他多參加集體活動;如果孩子動手能力不強,就應該鼓勵他乾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等。

實際上,「懲罰」教育也好,賞識教育也好,只是若干教育方法中的一種,還要與嚴格教育、挫折教育等並行,沒有一種方法適用於所有孩子。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