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青木瓜之味影評

青木瓜之味影評(一)

和陳英雄在威尼斯捧下金獅的《三輪車夫》相比,我更喜愛他的《青木瓜之味》,「越南三部曲」,以這個首篇最為清新,也最具詩情畫意。

電影圍繞著一個叫梅的小女孩展開,小時候,她被送到一個有錢的大戶去當傭人。因為她為人沉靜乖巧,又秀氣可愛,像極了女主人已經去世的女兒,因此深受其喜愛。梅的到來,為這個破碎的家庭增加了一層溫馨和甜蜜的色調。許多年後,梅成了一個出落的美人少女,而這個人家,卻慢慢家道中落,衰敗了下去。女主人忍痛將梅送給了另一戶有錢的人家,家裡的男主人是一個音樂家。梅的到來,為男主人和他的女友帶來了更多舒適體貼的照顧。漸漸的,男主人被梅的那份古典氣質以及其無微不至的照顧所打動,最終選擇娶其為妻。梅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陳英雄曾經花費了許多精力研究過小津安二郎的作品,他的電影,也因此帶上了濃烈的小津的風氣,很好的繼承了一種東方式的電影詩歌風格。《青木瓜之味》這個名字,也許也正是因此而向小津的幾部著名作品(《秋刀魚之味》,《茶泡飯之味》)致敬吧。用幾個詞語來概括,那就是「內斂」、「沉靜」、「婉約」、「平和」、「清新」。如同東方傳統的寫意畫一樣,淡淡的筆觸,寥寥數筆,就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個極具鄉土魅力、安靜而蔥鬱的越南,一個樸素親和、一塵不染的少女,一段簡約美好的人生和溫婉細膩的愛情

相比於美國電影裡那個戰火紛爭,貧窮破敗的越南。陳英雄所描摹出來的越南,是一個唯美清新的世界。東方美成了整部電影最大的魅力所在。一系列的長鏡頭、空鏡頭、自然物象的寫意、蒙太奇的交錯,將整部電影講述的充滿了詩意,如同散文一樣,「形散神聚」,以優美的渲染繪製出一個個乾淨安詳的鏡頭,打破了故事的情節,來推動電影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青木瓜之味》就是一個理想的越南,是陳英雄夢中的故土致美的那一面。

意象,是東方美學裡一個十分重要的元素。陳英雄將各種具有濃烈越南美的意象構建進了影像之中,以此來表現電影那股濃烈的東方詩意。

青木瓜是最重要的一個意象,青木瓜是越南最有代表的植物了,傳統安靜的越南人家小院和街道邊,隨處可見的都是青木瓜樹。青木瓜的枝葉的茂盛濃綠,相對於濕熱的越南,就充滿了清新的美感,清涼舒爽。電影中,一方面,青木瓜到處融入了越南人的生活,從精緻的菜點,到日常的解暑水果,再到房屋的裝飾,無不體現了青木瓜的美。另一方面,電影主人公梅和青木瓜,也有著不解的情緣,梅經常和青木瓜同時出現,尤其許多蒙太奇的運用——將青木瓜和梅反覆的交疊——賦予了梅青木瓜的特點,青木瓜之味,就是梅之味。梅的存在,給周圍的人,帶來了舒心,帶來了體貼,也帶來了清新。特別的濾鏡和光線的效果下,青木瓜那潔白純淨光滑細膩而放著光澤的籽,如同珍珠一樣燦爛。青木瓜青色的外衣內,是如此珠玉的純淨之心。這何嘗不是梅的真實寫照?梅外在的青澀羞怯,內在對美的嚮往和沉靜,就是青木瓜的甜美滋味啊。青木瓜——梅——青木瓜——梅……導演反覆如此的切換鏡頭或者讓兩者同處,就是在不斷強化這樣一個概念。交疊的蒙太奇效果,既賦予了青木瓜最清新的滋味,也賦予了梅最溫婉的形象。兩者的互相交疊,形成了「1+1>2"的感染力。

為了配合這種東方式的古典美感,除了青木瓜,導演還搭配了更多優美的意象,來襯托這份美。青蛙的鳴奏、知了的聒噪、木瓜樹上緩緩流下的乳白汁液、濕熱里忙碌搬東西的螞蟻、還有那個微笑的佛頭,都將這種東方式的內斂和沉靜,自然而含蓄的美深深淺淺、或明或暗的表達了出來。還有藉助傳統審美的大量留白——空鏡頭的使用,以一些綠蔭覆蓋的街道、光影斑駁的變換等,塗抹了一層更加神秘而似有似無的詩意氛圍,如同霧氣一樣。

相比於許多依靠情節取勝的電影,《青木瓜之味》確實做到了「形散神聚」的散文詩意境。整部電影顯得波瀾不驚,沒有什麼大起大落,以一個又一個意象的單鏡頭將情節輕輕推過。核心是梅的成長和愛情,除了幾個重要場景稍作停留之外,大體的情節都是一帶而過。梅的純淨開朗,永遠都不帶一絲陰鬱,無論生活怎麼變化、怎麼辛苦,她臉上的沉靜內斂的微笑永遠不變,如同那個佛頭一樣。梅是一個具有典型東方古典魅力的美人,鋼琴師在豐滿妖艷的女友和清秀脫俗的梅之間,最終以心的選擇,娶了梅。真正打動人心的,是氣質而不是外表。

更深層次的美感,則來源於電影對東方情愫的把握,尤其是愛情——東方式的愛情。

梅的敏感和純淨,讓她雖然渴望愛情,卻不敢表露出來,她也愛美,也喜歡打扮,卻都是悄悄的。無意看見半支口紅,她忍不住悄悄試了試,穿著前女主人送的衣服首飾,站在鏡前打量自己,鋼琴師一回來,就急忙逃走躲起來,怕被看見。這個細節就體現出了一種傳統的東方少女的內心,渴望只能深深埋在心底,孤芳自賞,寂寞而美好。

對於那個終身為年輕便逝去的丈夫守節念經的老太太,對於那個深愛著這個老太太而不忍心打擾其生活而一直默默注視著她的老爺爺,我們除了感動別無它話。這也是東方傳統愛情觀的另一面——隱忍和忠貞。她為那個模糊的他守了一輩子,他為那個夢中的她默默看了一輩子而未娶。這平平淡淡的一幕,就是越南人,東方文化里最美最感人的情懷。

電影的畫面十分精緻,雖然從顏色上來說,有許多互補的鮮明的顏色,但是朦朧的模糊處理,顯得雖然鮮艷卻並不刺眼。鮮亮的紅色,明艷的黃色,氤氳十足的綠色,都被一層淡淡的白給沖淡了那份刺目的鮮艷,而成為了詩意的又一個載體。這也是陳英雄記憶里越南的鮮活而唯美。配樂,同樣採取了大量越南傳統樂器的加入糅合西方樂器的精妙,鋪陳了高雅婉轉的聲效,月琴、竹笛的樸素,鋼琴的靈巧,也充分詮釋了越南的意境是東西交融的。它的東方底蘊,它的殖民歷史,都成了如今越南的往事記憶。

《青木瓜之味》的成功,可以說它是一副大量使用東方技巧寫意留白的西方油畫,也可以說它是借鑑了油畫光影透視的東方水墨。沒有任何的逢迎,沒有任何的媚俗,沉靜內斂的將一個清新優美的故事,一份敏感純淨的少女情懷悄悄展現在世人面前。

青木瓜之味影評(二)

我在看陳英雄的《青木瓜之味》,這是一個劇情簡單的電影,講述一個叫梅的女傭成長的故事。陳英雄以一系列的長鏡頭,描繪了越南女子清新、質樸、善良、溫婉的特質,梅,在主人家日夜勞作,冥冥中等待著她美好的結局。是的,她是幸運且美好的,她的結局如剝開的青木瓜籽一般地晶瑩通透、美麗無比。

真的很抱歉,我從來都覺得越南是一個落後的國家,常常會小覷這個鄰國,他們的語言是那麼難聽——古怪的音調。可是這個陳英雄,讓我不由得對越南重新審視起來,其實,不單單是我,在這個世界上,因為陳英雄,世界電影人都對越南刮目相看。

越南話,是我從小就熟悉的一種語言,這種熟悉來自於那個收聽廣播的時代。越戰後,只要打開收音機,就會聽到那種音調古怪的聲音,大人說:這是反動言論,是敵台,不能收聽。可能是逆反心理吧,大人越不允許的東西,孩子越是喜歡!

現在,我看著越南電影,聽著越南話,回到了回不去的童年時代。是啊,有多少歲月是回不去的,包括我那些由一部部電影所組成的日子,寫下的這些文字,為的是紀念看過並喜歡過的電影。

青木瓜之味影評(三)

第一次注意到陳英雄的名字是早在2009年初,聽說村上終於同意某人來拍攝他的成名長篇大作《挪威的森林》,覺著,村上自己看上的劇本與導演,那應該是部令人期待的。

個人很喜歡村上的原著小說《挪威的森林》,也看了兩三遍,2010年這部片子上映後,似乎導演陳英雄的呼聲並不是很高,不少人認為陳完全脫離了裡面人物的多個重要細節,人物的形象顯得多有單薄。個人認為陳的難度便在於原著小說所樹立的豐碑,在這個已有的高度上跨過去,且要在已有的高度上具有新的解讀那就難上加難。所以我覺得關於《挪威的森林》,既然是村上這麼些年唯一認同的一個導演來拍攝,那就是有其可取之處,更何況電影語言與小說語言的表達方式是不一樣的,不可能將小說的原樣照搬熒幕。

最近看了不少陳英雄的電影,個人對其第一部長片處女作《青木瓜之味》青睞有加,據說此片的所有投資來自法國,在法國搭設的攝影棚進行拍攝的,竟把越南西貢的熱帶雨林的景致表現的淋漓盡致,電影畫面的精緻度讓你完全無法意識到這是發生在戰爭年代下的故事。

本片最讓我感觸的是導演對每個鏡頭畫面的處理及每個劇情所配的音樂。人物的語言顯得微不足道,看畫面,聽音樂,加之人物的表情,如此寥寥幾筆,便把情節向觀眾訴說的十分明白。怎麼說呢,這事一個無聲的境界,導演讓每個鏡頭說話,而不是靠人物的語言與對話。

關於這兩個,從影片的多個細節可以看出。如梅來城裡做女傭第一次醒來,青木瓜第一次在影片中出現,那是透過簾帳延伸到窗外的,這似乎有種隱喻,一種少女朦朧的甜美的情懷。如青綠的蚊香的青煙幽然地向上升騰。如導演多次拍攝到的院子裡的情形會等,最讓我贊的是,每個鏡頭下導演對光線的處理,總是富有詩意與情調。

本片裡所配的音樂。如影片剛開始不久後,少爺與大兒子之間的民樂演奏,可以感受到這個家庭的某些信息與這對父子之間微妙的相似性。老爺是沉浸在自己的音樂是與世界裡,且對家裡表現的漠不關心,暗示了老爺離家不顧家的可能性與大兒子的將來也會這樣。如梅在十年後離開家去浩仁少爺那天,少奶奶失落悲痛的心情,這背景音樂所表現的人物的心理是相當的足的。如少爺的三兒子搗亂的時候,那俏皮的音樂十分具有喜劇效果。如搬到浩仁少爺家後,浩仁少爺迷戀德彪西的音樂,尤其是月光曲,且每次都在只有二人的時候演奏,月光曲下的梅的身影在屋裡頻繁的穿梭著,輕巧到讓人感受不到她人的存在。我認為導演是要用這月光曲來讚美梅的,一個如月光般皎潔,純樸,美麗的少女。

對於此片裡的幾對愛情線路,我也頗感興趣。

首先,讓我最感動的是奶奶與唐先生的關係。網上有人評議說:奶奶這形象正說明了封建女性的奴性與對死去丈夫的盲目的愚忠,錯過了唐先生美好的愛情。這似乎也是有道理的,但是我卻寧願相信自己的判斷,這不是對死去丈夫的愚忠,而是此生只有這一個讓她滿足了,奶奶對於死去的丈夫傾注的是一生的愛,或者說是她的心實在是容不下另一個了,況且在承受了丈夫與小孫女的逝去,奶奶似乎是看清抑或看透了這世間的情愛,選擇了餘生與青燈古佛相伴。唐先生呢,這份愛也是讓人相當的敬佩的,他一輩子只等一個人,大愛到只要在她的附近生活著,人生怎樣都可以無所謂,她搬去哪裡,哪裡就是他的歸宿。我認為導演是要有意讚揚這樣的情感的,雖然此生兩人各有各的大遺憾,但是如此的感情甚至可以用高尚,偉大這樣的詞來形容,如此的感人肺腑,不正是今天以物慾為名義的愛情所缺的麼?

下一對,少爺與少奶奶。家裡所有的事情幾乎由少奶奶一手操辦,少爺就只是自我沉醉於音樂,且多次不顧家庭生計拿走家裡所有的積蓄遊走四方,花沒了再回來,以至錯過了小女兒桃的最後一面。原本我也信了老女傭說的老爺對於小女兒的事多有愧疚而再不出家門,但老爺的再次出走,讓我有些懷疑,顯然不僅僅是因為這個而長時間不出門,還是另有原因的。()覺得老爺是一個浪子,他的人生不屬於家庭或愛人,他只屬於他自己,那種自己怎樣痛快了就怎樣來,帶點些許的遊人的坦蕩,帶點些許的藝術家的浪漫,或許還有點點的明哲保身的隱士的傲慢和無奈在裡頭,畢竟國難當頭,他作為男人什麼也做不了,還是有苦悶在心裡的。這些你無法說這是他個人的過錯,只是慘了少奶奶,也是為了這個男人傾注了一生的辛淚,我特別感概的是她的心胸,對於丈夫如此不顧家人性命安慰拿走家裡所有積蓄,丈夫回到家來沒有任何責備卻是滿心的激動而淚流滿面,若換成是我,估計很難做到。導演是在讚揚這樣的女性所擁有的品性,少奶奶也應該是很典型的東方女性,那種傳統的東方女性的隱忍,寬容,賢惠與精幹在少奶奶身上是有所體現的。

下一對,浩仁少爺與富家小姐的浪漫,開放,熱情的一段西式愛情。女主角漂亮,高學歷硬背景,行為開放,思想開放,男主角帥氣,較高的才氣與背景,兩人在人開來那是門當戶對,男才女貌,然而卻不歡而散。我覺得,導演是要通過這麼一個女性來表現東西方的不同,以此來突出梅身上那美好的東方女性的美,不是那麼熱烈,不是那麼霸道,相反的是一種含蓄的,寧靜的,溫婉的特質。

最主要的這對,浩仁少爺與梅的愛情。有人說梅的愛情,尤其在影片的結尾是一個佛像的鏡頭,這有一種苦盡甘來的意味在裡頭,這說法我贊同吧。梅身上最美好的特性在我看來不是她的美貌而是她的內心。她有一顆天真,自然,純淨的心,這讓外人看她的世界始終是那麼美好與輕鬆,對平日再多的累活也不曾有過報怨,總是自己默默的做著自己的事情,先是照料老爺一家子,後是照料浩仁少爺,動靜輕盈到你根本忽略了她的存在。正是這樣的,才讓浩仁少爺最終放棄了富家小姐而選擇了梅。梅在第二次拋開青木瓜的時候,拿出其中的一顆籽兒,然後放進了盆里,從這裡我們可看出梅懷孕了,因此片名之所以為青木瓜,應該是指代女性吧。

最後,我還想說說影片的台詞與節奏,台詞並不是很多,導演並沒有給人物過多的對話,人物說話的語速也是很慢的,讓人乍耳一聽,頓挫有序,像是詩歌朗誦,竟讓人覺得越南話是如此的悅耳。影片的節奏也是緩緩的進行著的,緩緩的如流水般,讓我很喜歡,導演創造的是一個充滿詩意的環境。也發現導演對詩歌的偏愛了,本片的最後是梅朗誦詩歌,還有電影三輪車夫中也有這樣的一段,那是每個人都是閉著眼睛,那一幅幅畫面的剪輯額很震撼,再配之以詩歌,情感的表達便更富有深意了。

青木瓜之味,真的很贊,不少導演在拍了多部長篇之後才會確立自己的明確的風格,然陳英雄的第一部,卻讓人發現了較為成熟與獨特的陳英雄式的敘事方法,難得。有人說,陳英雄之於越南,就好比阿巴斯之於伊朗電影,侯孝賢之於台灣電影,他是越南電影的一面旗幟,贊同。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