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小時代電影影評

小時代電影影評(一)

首先,在很久以前,郭敬明就說過:我不負責提供一種價值觀。我現在還這麼年輕,閱歷還不是那麼豐富,我對什麼官場啊,政治啊之類的東西也不敢興趣,又沒有經驗,所以我是不會在現在寫一些時事類的雜文和評論什麼的。說不定你現在認為是正確的東西,沒過一會兒就變成了錯誤的荒謬的結論。

同樣,《小時代》也是一樣,郭敬明並沒有強調一種生活質量上的認同感。他自己從家鄉四川自貢來到大都市打拚,他當然知道其中的艱難,並且很認同自己一路上的辛酸和苦楚。因為抄襲事件,他反覆在訪談中強調:我就是要證明自己。也許抄襲可以使人紅個一兩年,可到現在,已經有十年了,這麼長的時間,本身就能證明很多事情。

所以,我覺得很多人根本就沒有弄清楚這部電影的性質。《小時代》只是一部簡簡單單的電影。電影是什麼?電影提供給我們什麼東西?很多人看電影雜誌,看網上一位又一位影評人對一部部電影的解讀和剖析…可是我相信,這只是中國觀影群體中很小的一部分吧。事實上,大多數人不過是把電影當作餐後的休閒活動,或者逛完商場的休憩時間,他們根本就不是很在乎電影的品質。或者說,只要一部電影滿足了他們個人某一方面的需求,無論電影好壞,他們都會選則。比如《小時代》,有些是因為裡面有喜歡的帥哥或者美女明星,有些想真實的看見書中奢侈而華麗的場景,甚至有些是抱著玩的心態,想看一看郭敬明第一次當導演會拍的有多麼難,還有的,僅僅是會因為,《小時代》會是那個時段最流行的話題,所以就去看了。

一句話,宣傳是有它的作用的。吸引路人,是暢銷書改編電影尋求票房佳績的必要手段。有些人會覺得,在這類人面前,那些針針見血的評論真是不值得,因為這些人根本就看不懂這裡面的暗喻,諷刺,類比…或者說,這些人根本就不在乎。大眾和影評人的差別(而不是差距),有時候就是這麼大。

《小時代》只是一場夢啊,一場華麗到極致的美夢。兩個小時,影終,人散,每個人都還是會回到各自的現實生活中去。為什麼這麼多人要抓著「電影不現實,價值觀不正確」不放?在一開始我們就很清楚,這樣的生活,在現實中本不存在。四個女孩的物質條件是如此懸殊,本就沒有什麼可能做真正的閨蜜,你給我找一個身價億元的,時時刻刻幫助你,「包養」你的,無比美艷的女生看看?你找不到的。郭敬明在顧里和崇光身上放大了自己的脆弱和孤獨,因為,他是這種人,現在他很有錢,可他總希望熱熱鬧鬧的,希望身邊有很多,真真的朋友。可是他真正了解,他的最世文化的朋友,他的商場上的夥伴對他的看法嗎?我想他曾經在心裡預想過很多次。

從無數冬粉和非粉的觀後感來看,電影本身將會是一部節奏感強,畫面精緻,劇本並不差的佳作。是不是佳作我還不知道,哪怕上映了以後我也沒有評判的權利。因為有人把它弄的太複雜了,這真的只是一部電影而已。看網上的評論越多,你也就對你本身的認知越加模糊了。但起碼,《小時代1》不會有很多人最初預想的那樣差。

沒有價值觀,純粹的兩個小時的純美幻象,從這部電影裡,你得到不了什麼,也改變不了自己。要知道,電影的力量,遠遠沒有想像中的大。

小時代電影影評(二)

昨天在北京某影院看《小時代》,上座率一般,沒有密密痲痲的人頭,我很平靜。過程倒是挺歡樂,身邊的觀眾,大多是小女生,笑聲此起彼伏。片尾群魔亂舞后,仍然能夠看到小女生們暗香殘留的花痴臉上,透出的笑容。我們看電影,各取所需,我相信她們是帶著滿足的心情離開影院,這樣就挺好的。

看片前,我注意到了目前網路上關於影片三觀的激烈對抗。就此而言,我首先想表達的是,電影是無辜的,它承載了太多原本不屬於它的使命。《小時代》電影只不過還原了小說,把文字轉化成光影投射在大銀幕上。如果要批判,小說才是罪魁禍首。從五年前「小時代1.0」面世,繼而有了後來的青木、虛銅、鋒銀、刺金時代,我作為讀者之一,並不覺得那時的批判聲有多麼刺耳。(電影在短時間內被集中消費,釋放出的能量較之其它載體,果然更加恐怖——電影從業人員們,這是雙刃劍,請自行偷笑一下。)

有一種聲音說此片會給90後,甚至蛋蛋後負能量,我是無法苟同的。也許電影會影響極小一部分人的觀念,但不至於讓這些花朵,全面凋謝。如今的90後,最大的年紀,也已經23歲。當我23歲的時候,已經開始工作,已經擁有了自己的人生規劃,我並不認為如今的90後會比當時的我差。我甚至認為,90後的思想更加前衛、更加開放、更加包容、更加西方化,更有利於在共性中釋放個性。他們個性中的弊端不是與生俱來的,倚老賣老不是我們批判這個群體的理由。大環境中泥沙俱下,電影亦是如此。這些觀眾,不過是在郭敬明、楊冪、柯震東等人的誘惑下,進入電影院和他們私奔了一回,沒有任何過錯。電影人請記住我的一句話,你可以看低觀眾的欣賞水平,但永遠不要批評觀眾的選擇。

還有觀點說,電影《小時代》目前取得優異的票房,是源於定位準確。定位準確,這四個字放在這裡和脫褲子放屁沒有區別。小說決定了電影的客群,而所謂的電影客群,在先天受限的情況下,在宣傳上屬於不得已而為之,沒有任何必要說成是行銷的成功。當然,宣傳態度和執行力方面,還是要給敬業的郭敬明和他的團隊打個高分。就事說事,這點而言,主創團隊值得表揚。

我們常說自由之地,電影是需要自由的,雖然目前中國電影還只是受限的自由。一段時間以來,我們進入影院,能看到的國產電影,大都是常年活躍在國內影壇的導演們的作品。作為電影藝術家,他們有功力,但不夠與時俱進,與市場俱進。從《失戀33天》開始,時不時會有國產電影給我們的市場以震撼,去年徐崢的《泰囧》達到一個暫難逾越的高峰,再到今年薛曉路的《北西》,還有趙薇的《致青春》,我們的市場,在文化大繁榮的背景中,在這些新生導演的橫空出世下,悄然發生著變化。我們要看到,年輕的力量進入市場,給這些影壇前輩們帶來的衝擊。馮小剛、張藝謀、陳凱歌等導演,已無法躺在功勞簿上,抽著小煙喝著小酒吃著老本。電影市場被一幫除了上述等片的導演們,也包括姜文、管虎、寧浩在內等「導演晚輩們」給瓜分,他們能不著急麼?他們絕不認同「XX老矣,尚能導否」這樣的懷疑。我可以很肯定的說,馮小剛在和自己的《私人定製》較勁,張藝謀在加入樂視後也在磨刀霍霍,他們要感謝徐崢趙薇郭敬明們。

在電影類型尚不能百花齊放的當下,讓新老導演百家爭鳴也是中國電影的幸事。——這才是大賣的《小時代》和類《小時代》電影的最大貢獻。——我們尚處稚嫩的國產電影,全靠新導演是不現實也不健康的。

還有「爛片」《富春山居圖》《不二神探》等等,其實事到如今,並不需要為它們或憤怒或悲傷。清水裡哪能沒有些爛魚爛蝦?我們可愛的人民民眾,對於非民生類事件,其包容性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強大的多。連中國足球輸泰國1比5都沒見到大規模示威遊行,那麼國產電影,即使一個月出一兩部大爛片,在整體處於集中向好的大環境下,又有什麼可擔心的呢?

至於「爛片」為什麼會有高票房,我想說的是,之前的微博上,我在好幾篇文章里都寫過,自從電影重新成為朝陽產業以來,已經有一群人,一群年輕人,正在逐漸培養起良好的走進電影院觀影的習慣。當看電影成為人們的生活方式之一,成為一種習慣時,我們作為電影人當感到無比幸福,電影市場的春天才會真正到來。所以當《富春山居圖》在一片罵聲中大賣時,我一點也不意外。因為那時的市場,《中國合伙人》和《星際迷航》已經勢微,《超人》要十數日之後才上映,電影院已經「放無可放」,我們的這群已經養成觀影習慣的觀眾,已經足夠撐起當時沒有太多選擇的影院。也許你會問,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論?當我們有機會研究影院會員卡的消費情況,研究團購電影票的消費情況,並結合一定的抽樣調查時,得出這樣的結論並不是什麼難事。

高票房的國產電影也不必自吹自擂,因為我們還極少和好萊塢影片自由搏擊、正面交鋒。不過那一天終將到來,因此,努力讓自己愈發強大,才是我們應該堅持的工作。

再說回電影《小時代》本身。客觀來看,影片劇情的推進莫名其妙,大部分的鏡頭運用亂七八糟,演員的表演一塌糊塗。責任在誰?導演和監製首當其衝。所以郭敬明最該被批評的,不是電影反映出的思想內涵,而是他自負的拋棄那麼多幕後推手和電影大咖們,不知天高地厚的親自上陣。想要成為電影人,請別忘了電影是一門學問、一門藝術,就這點而言,《小時代》的製片方應該深刻反思。讓郭敬明親自執導,在宣傳噱頭上在票房上取得了成功,但我們可以構想一下,換個導演,也許不一定能夠原汁原味的還原小說,但就電影本身,不至於一敗塗地。

於是我為什麼第一次最簡短的評論了四個字,說「感謝韓寒」?韓寒最聰明的地方,在於當他售出《一座城池》電影改編著作權時,沒有被投資方誘惑,一不編二不導三不演。人貴在有自知之明,韓寒明白自己在電影圈無法做到他在寫字、賽車那般成績,不願荼毒我們尚處稚嫩的市場。我敢斷言,《一座城池》的票房較之《小時代》一定差得很遠,且就此片的導演、主演來看,影片質量也無法讓人期待。但我們必須對沒有被浮華綁架,沒有不自量力的人們表示敬意。

關於《小時代》引發的爭論和糾結還會繼續一段時間。有些事情是需要天賦的,沒有天賦就得靠後期的不斷努力,郭敬明是編劇是導演已是既成事實。所以如果他真有心長時間入行,應該勇敢面對影片本身的不足,在結束「小時代」之後,靜下心來研修幾年。對於影片主創們更重要的是,不用太過在意何患無辭的欲加之罪,讓那些需要「小時代」的觀眾,在《青木時代》,甚至以後的其它「時代」中看到進步。

不斷進步,才是這個時代最難,卻又最彌足珍貴、值得欣喜的事情。

小時代電影影評(三)

散場後已經很晚了,突然想迷路。有些我們曾經走過的路是永遠找不回來了,就像青春,那時候我們可以肆無忌憚的玩耍,童言無忌在一起開著各種玩笑,可以執意去追求我們心中的那份愛戀,然後海誓山盟的對她說;「我們要一輩子都在一起」。當每份理想駐紮在心中,觸動著我們的心弦,目標就在眼前,閉上眼全是笑,但是抓不住,時鐘卻滴答滴答無情的帶走了歲月的遺失,仰天長嘆時我們哭了,為了曾經的感動,為了曾經的迷失,為了一起的時光,為了我們寄託更加美好的未來。夜深人靜,繁星璀璨,每個人每一個故事都化作星星,照亮了漆黑的夜,只是那些曾經的美好似乎都披上了虛偽的面紗,真的不是它變質了,而是時代不同了!我們的青春就這樣悄悄的逝去了。

期望很久的電影突遇首映的售罄,於是改在今晚,雖然小說沒看過,極力的去理解劇中的情節卻一點都不困難。談到《小時代》就要先說這部電影的氣質,符合當下所有時尚元素的潮流,美女和帥男被裝扮的亮麗、青春、激情四射,加上攝像機的鏡頭特寫,長鏡頭的多次運用,使得每個主人公的靚麗形象得以充分表現,似乎導演要營造出一種極品薈萃的無敵偶像派組合,看的少男少女們一陣陣的驚呼雀躍。從F4到小時代,從四個男人到四個女人的故事,歷史成就了一批追星夢,時代告訴我們,似乎那樣痴狂的追星年代已經過世,不能再一味的去追求外表,那顆赤誠之心在當代看來更需要的是平靜和淡定。女孩們服飾的不斷變化,帥男們擺著各種POSE,各種裝酷的表現,貌似在告訴我們這是一部時尚派青春偶像電影。

談到劇情其實不複雜,似乎還比較簡單,原本我是衝着愛情大片去欣賞的,到頭來影片中的愛情沒有給我留下任何的記憶,倒是友情的可貴深刻的埋藏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讓觀影人找到劇情的共鳴,促使觀眾們聯想起了學生時代與閨蜜一起上下鋪生活的情景。但是總體上感覺劇情和故事比較薄弱,沒有深度,很膚淺,看過後也沒有什麼耐人尋味和發人深思的地方,完全是娛樂性體現。對影片中四個女生的感情世界只做了輕描淡寫,無論是相戀還是分手,都成了過眼煙雲、並沒有細緻的去體現。至於友誼的歌頌,我想也是唯一這部影片相對積極的地方,但是似乎並沒有刻畫的細膩和深刻,倒像是給中學生們上了一堂有趣的教育課,而且非常的牽強。回憶我們每個人的年輕時代,無論是80後還是90後,回顧自己的青春有酸甜,也有諸多的收穫和遺憾,但是我們他們的青春也絕對不會像電影中那樣的華麗而奢侈,各種國際名牌的奢侈品時刻伴隨著周圍,那些也許是我們心底的奢望罷了,所以電影用了相對誇張的手法描繪了一代青年人的華麗青春,這點從視覺上來欣賞沒有問題,但是與現實生活結合就相差的比較遠了。所以一部小說改編為電影,通常不能把小說的精髓全部體現出來,這部也不例外。對於影片中價值觀體現也值得商榷,炫富,拜金,霸權領導等等,關鍵在於如何引導我們青年一代人去面對當今的社會現實,如何用積極的心態去審視它,這點體現的不夠。

談到演員,感覺所有演員都不像專業的,特別是楊冪,無論是動作還是語言表現,感覺非常不自然,很像是在演一個小品,我真的不知道這樣的一個演員能把電視劇演好已經很不容易了,為何導演們喜歡選擇她拍電影?太做作,太假,不自然,根本就融不到電影當中去,如果一味的認為整容後的美麗可以吸引到一批觀眾的話,我想還不如直接去當車模,也許關注度會更高,我們觀影看演員不僅僅是對外形的欣賞,更多的是對演員演技的關注。這點讓我想起了前不久剛看的一部電影《萬箭穿心》,我知道上映的時候影院排映非常少,很少有人看過,但是顏丙燕的表演真的是讓我們的心都跟著演員和劇情發展一起波動,人物刻畫的非常到位。()再說那個HOLD住姐,所有的搞笑感覺很牽強,雖然樂了,但是也許是在電影院這麼一個特別的環境和氣場下的條件反射罷了,如果你一個人在家看肯定樂不出來。總體看女演員的表現勝過男演員,《小時代》是一部純粹給女生們準備的一部特定的模型電影。

對於一部電影無論好壞,票房如何還是要和宣傳行銷有很大的關係,這部電影雖然很一般,但是也將會不斷的創造票房奇蹟,為啥呢?就是電影的宣傳做的非常到位,無論是廣播裡,電視裡,各娛樂性節目裡,以及報紙上,網路里到處都是關於《小時代》的宣傳,就連我去電影院買票都不放過我,會有專門的策劃員在門口發即時貼和明信片,可見這部電影宣傳的力度之大了。這樣的負效應一定會支持該片的票房成績。電影被行銷赤裸裸的捆綁應該引起我們電影人的反思才對。口碑的極好和極壞,都是對沒有看過電影的人最大的吸引,以至於我去了電影院,連第一排都坐滿了,這樣的情形我只在看《畫皮2》和《鐵達尼號》時遇到過,要是說我們就是喜歡看帥哥,靚女,搞笑的話,那沒有問題,這部電影完全符合你的口味。就像我在看電影過程中,聽見女生們一陣陣的「啊」,「哇塞」,「好帥」,「喔」等等感嘆詞,這在影院裡會此起彼伏。

我們的心靈是純粹的,每個人的心裡也都有自己的那份奢侈,無論是自己的目標,自己的理想,自己要找的另一半,都在心裡有了自己的規劃,在這個飛速節奏的社會裡,我們可以放肆,可以瘋狂,可以無理,可以肆虐,但是我們也同樣擁有著執著,冷靜,理智和淡定。廝守著心底的那份堅持,用奮鬥來爭取我們的美好未來,過去的失敗和遺憾給了我們更多的動力,青春一生只有一次,但是我們追逐青春的腳步,永遠保持一顆年輕的心態卻是永恆的,就讓青春的美麗、快樂、浪漫和陽光永遠彌散在我們城市的上空。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