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為奴十二年觀後感

一個誠實的、正直的人,相信政府和社會是公正與正義的一個人,被誘騙進入一個暗無天日的境地,在親身經歷了一件又一件的充滿血腥暴力的事件,而且被鞭撻了一次又一次後,卻始終未有真正地被現實與黑暗滅卻自己的信念之火,為的可能不是重獲過往的美好的物質生活,而更多的是為了得到家人的音信與團圓時的欣慰。

先看看時代的背景:在十九世紀中期,美國雖然已經經歷了獨立戰爭的洗禮,美國的每一塊土地無不浸透著清教徒對上帝的虔誠,開拓者的精神無不鼓勵著每一個公民對美堅利共和國的發掘與貢獻。工業革命已經掀開了第二次帷幕,人類的文明無疑已經進入了另一個境界。美國為代表的國家成為世界的模範代表,無論是從制度方面還是人文方面都體現了時代的先驅。民主、平等也在這個國家得到了認可與普及。然而,卻由於資本家的罪與惡、貪婪與憎恨,竟然在這片大陸出現了奴隸制,這不禁令人扼腕長嘆。

主人公所羅門(Soloman)雖然以自由人的身份生活在美國這片被譽為自由與勇敢的大陸,自己也對政府制定的制度所包含的公正與正義無比信任,踏實地生活著、工作著,雖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免經常會被白人歧視,但是他還是熱愛著家人,熱愛著生命。然而,有一天,一次「機會」來了,兩個年輕的音樂人進入了他的生命,從此改變了他的生命軌跡和人生觀念。兩個自稱音樂家的人邀請主人公至華盛頓進行一次有關音樂舞會的工作,並承諾給予他豐厚的薪水作為回報。並在舞會舉辦前的一天晚上在一家餐館熱情地招待著主人公,最後把他灌醉。故事的轉折點來了,當所羅門從睡夢中醒來時,卻發現了自己衣衫襤褸地躺在了一個密室中,手腳被枷鎖限制了自由,在這種情況下,他大聲求救,卻無人回響。這時,來了兩個黑奴販,他們在交談的過程中無不充滿著蔑視黑人的神情。

無論主人公怎麼申訴自己的經歷和身世,都無人理會。在這裡,我們能看到一個細節,就是第二次來的人販子在「好言相勸」地說服主人公脫下剛剛在被鞭撻時弄壞了的衣服時的友好神情與得到手後的另一幅令人厭惡的嘴臉,我不能說應該怎樣批判那個萬惡的資本主義社會,但是我在這裡看到的,是人性的貪婪與為了得到一樣東西時的不擇手段。

鏡頭轉到我們的主人公所羅門到達奴隸交易市場的場景,這時,又換了一批人,在人販子讀名字點人數的時候,叫到了普萊特的名字時無人反應的場景。這時,主人公面臨的不僅是自己自由權利的失去,更不得不面對自己姓名的被剝奪。但是,他仍然在尋找機會,尋找著自由。

在蒸汽船的場景中,充滿著明顯的分化態度。一撥是已經認命了的人,已經無力反抗了的人,他們祈求的不再是自由,而是生存,一個對於人來講最為基本的要素;而另外一撥人是不服命運的厄運,試圖翻身的、不認輸的人。而主人公此時,屬於後者。而在行船的過程中,他結識了另外一個黑人,而他無不在安撫每個黑人不安、焦慮的感覺。並告訴主人公,想要是生存,就必須要服從,及即使是偽裝出來的。而與此同時,他發現了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一個比他表現得更外露的人,被囚禁了,枷鎖,面罩,一個和自己相似的人,卻在此刻顯得令人心寒與憐憫,原來是他過度的表示自己作為自由人而被白人販子進行了酷刑並囚禁著。雖然被脫下了枷鎖,但仍然堅持著自己的正義,為了同樣身為黑人的婦女抱打不平時,被殺害了。這對主人公的心態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從此,一個想法在他的腦海里徘徊:活著!活著!為了重新見到家人們!

而另外一個場景就更為諷刺了,主人公被趕下船到達一個中轉站時,剛才的一個對自己在這個充滿著怨恨、憤怒的船中密室不斷做安撫工作並告訴自己不要張揚甚至表現出自己會寫字彈琴等能力的黑人,居然在接他的主人面前喪失了自己原本的面貌,表現得溫順、乖巧、服從。這又再一次震撼了主人公的心靈:黑人與黑奴只是一線之隔。

在黑奴交易所進行販賣奴隸時,一個溫文雅爾的紳士出現了他的眼前,而且在面對黑人母親和兒女的痛苦分離,他表現出了同情,雖然曾經嘗試出價買走他們,但是在金錢面前,還是屈服了。而主人公也看出了他的善心,更加願意跟他走了。以為自己可以通過新主人的救助,自己可以重獲自由了的時候,然而又有情況出現了狀況,一個工頭由於主人公的聰明,並在他面前實踐了自己的假設,把木做的木筏做好了並成功渡河,令工頭無地自容,決意除掉這個眼中釘時,主人公又認識到了現實,有時候是殘酷的。自己以前是多麼的幸福快樂,從未想過身為同類的黑人會有如此的經歷,痛苦、折磨令他認識到了現實。而在自己垂死邊緣時,懇求救了他一命的主人時,卻被無情地拒絕為他證明身份,因為那個主人是奴隸主,自己也負債中,不可能為了黑人,即使是個原本自由的人而犧牲對其的利用價值。而我以為,這個農場主之所以會這樣做,是因為對黑人的慣性思維,認為黑人不可能會有很多錢來贖回自己,()側面透視著這個社會存在著的不信任和彼此猜疑,在那個時候,信任只屬於白人之間,種族歧視的毒瘤在美國的南部片地開花。

在農奴主轉讓了對主人公的所有權後,如果說第一個農場主是一個懦弱的惡人,那麼,第二個農場主,就是一個容易暴怒的喜歡暴力的惡到骨子裡的人。我們從一些細節就能看出這個人代表著當時美國南方農場所有奴隸主的醜陋面貌,自私、無情、冷血、嫉妒等心理都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的表現,所以該片把主人公的經歷敘述得最長而且也占據影片三分之一的播放。可謂道破了當時所有蓄奴者的心態與面貌。通過殘酷的體罰、生存條件、食物的控制、甚至是掌握生死決定的權利來剝削黑人的勞動,並暗地裡滿足自己的私慾和嫉妒。對礙眼的或者比自己優秀的黑人恨不得出之而後快,工作上處處針對,可謂把人性劣質的一面表現得淋漓盡致。對能幹,漂亮的女奴也經常進行猥褻,而且貪心厭舊、喜怒無常,令觀眾無不為主人公的遭遇捏一把汗。而即使面對著這一切,主人公所羅門都仍然堅定地朝著看不見的希望前進,堅持。

在一次蟲荒的危機下,奴隸們被趕往了其他地方幹活,而主人公結識了另外一個白人主人,並相處的很愉快,事後也靠著自己拉小提琴的技藝得到了讚賞和報酬。在回到農場後,他的信念更濃了,必須打破這個局面!這是來了一個當過監工的新雇員,在一次談話中,主人公確信了他是自己重獲身份的貴人,於是把所有的積蓄交給了這個素未謀面而卻倍感親切的人。而事實是,他被貪婪的雇員舉報了,於是,主人公不得不放棄以往的正氣,為自己撒了謊,說這是那個雇員為了得到監工的位置而故意陷害自己。事後,他把自己視之為生命的小提琴砸碎了,碎得很徹底,與小提琴粉碎的,包括主人公的心,一顆堅定的,嚮往自由的心。

故事的最大轉折點是另外一個自由的加拿大籍白人,他與農場主不同,也不同於其他白人,在與其他黑人的交流中的眼神無不透露出對弱者的關懷,透過談話,得知他是當時少數真心贊成廢除奴隸制這個邪惡的制度的自由人。主人公曾經被冰凍透了的心開始鼓動,最後,在解釋了一番自己的身世後,加拿大籍白人答應了為他鋌而走險,為他討回公道。

故事的結尾當然是皆大歡喜了,主人公回到了家,家人也安然無恙,女兒出嫁,兒子長大成人,妻子雖然滿頭白髮,但這不就是那他期待已久的場景,那夢寐以求的幸福嗎?

但是,我們不要忘記,主人公恢復了自由,而背後的其他黑人呢?只能說,他們被時代的巨浪吞噬了。這,也是歷史的殘酷,人類文明進步的必經階段。

即使在近代的美國,通過大型的遊行示威、公布演講,黑人的地位得到了逐漸的提高。而在曾經存在過的白人黑人地位不平等的歷史背景下,黑人都儘量會在白人面前低調、謹慎,否則就會招惹一些不必要的衝突。而現代的美國,儘管黑人已經得到了解放並享有與白人平等的公民權利,可以享受一切的醫療衛生保障、教育支持,但是白人還是會對黑人心存芥蒂。只是取而代之的是表面的恭敬與暗地裡的鄙視。

而作為生在中國的我們,雖然沒有這種體驗,但是,換個角度看,不也差不多嗎?中國處於高速發展期,每個人都身不由己,不進則退、弱肉強食,我們不得不掩埋自己的善良,為了生存而乾一些自己不願意幹的事情。官員腐敗、食物問題、住房問題、醫療教育養老問題正在折磨著每一個當代的社會人。我們大部分人也淪為了金錢的奴隸。

然而,我們可否也像主人公一樣,磨槍十年,只為一戰呢?忍辱負重地堅持不懈、堅定信仰,並坦然接受這人生的考驗?即使不公,我們也可以改變自己一點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