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被解救的姜戈影評

被解救的姜戈影評(一)

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姜戈》的劇情確實很一般,節奏很慢,前面近一個半小時的鋪墊,讓人不自覺的認為那一定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導演卻讓姜戈解救妻子的過程顯得那麼輕鬆。而失敗的原因以及導致血腥混戰的理由也顯得那麼簡單和不可思議!也因此讓我對整部影片的評價直線下跌!當然,也不排除一種可能,導演這樣的設計是意有所指,只是,還不夠聰明的我無法體會而已。

回歸主題,且不論該影片拍攝的成功與否,作者或者導演究竟想要表達什麼?他希望我們從中體會怎樣的領域和境界?

影片反覆給觀眾灌輸一個概念:白人是紳士,是社會的上層,是社會的主宰。而黑人不過是和人長得很像人的動物而已,他們沒有思想,不認識代表文明的文字,甚至不會說話(白人使用的交流語言)。作為奴隸的姜戈受盡以前主人殘暴而冷酷的虐待。因為他認識兇殘的布利特爾兄弟,因此而結實了賞金獵人金·舒爾茨,只要他肯協助抓到逃犯,無論死活,他都會讓他擺脫奴隸身份,獲得真正的自由。當然,如我們所料,他們成功擊殺了逃犯,他也獲得了自由。兩個人並沒有分道揚鑣,相反,舒爾茨帶姜戈去搜捕南部一夥罪孽深重的通緝犯。學習至關重要的抓捕和追蹤技巧的同時,姜戈一直沒有忘記自己真正的目的,那就是找到並解救他失散的妻子布魯達姆希達。姜戈和舒爾茨的搜尋最終集中在加爾文·坎迪身上,他是一個臭名昭著的種植園「糖果農場」的所有者。經一番合謀和推演,他們假借高價購買搏擊黑奴的名義進入農場,並確認了希達的所在。在他們的計畫即將成功的時候卻被坎迪最忠誠的家奴識破,因而本來只花300美金的生意瞬間變成生與死的抉擇。我原本以為他們失敗後花費一萬二千美元購買來希達的自由後影片就結束了。導演卻設計了高傲的坎迪向內心同樣高傲的舒爾茨握手的要求,而計畫失敗、花費巨資就將達成的目的,就在舒爾茨高傲的且莽撞的行為下宣布報廢。坎迪和舒爾茨都為自己的高傲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而姜戈經過一番血腥的戰鬥後,為了妻子,為了愛情放棄了生存的機會,再次淪為奴隸,再次接受主人非人的虐待。我想最後的一段才是導演隱含深意的設計吧。再次淪為奴隸的姜戈沒有選擇被動接受被買賣和虐待,而是用舒爾茨潛移默化中教給他的思維和生存技巧重獲自由,並殺回農場救出妻子希達。

故事很平淡無奇地描述著,正如導演昆汀·塔倫蒂諾所說,這是一部用義大利式西部片的西部電影4手法拍攝的美國南部的奴隸史。慢節奏的敘述,血腥、性感、火辣、暴力等刺激眼球的鏡頭讓影片又不至於淪為催夢片。

看完這部影片,這幾天我忍不住去想,什麼是紳士,什麼是邪惡?言談舉止中處處注意細節、講究禮儀的坎迪,對待黑奴的逃跑卻是讓人和狗將他現場活活地撕裂!而他,卻滿臉享受的欣賞整個過程!外表紳士、彬彬有禮的他內心卻充滿了邪惡!這讓我不自主地想,我們現實生活中不也如此嗎?有調查顯示,做導遊兩年及以上者多數都會有心理疾病,他們對社會的認識往往都是非常消極和黑暗的。當然我們不否認為社會中存在黑暗,但當你的眼裡心裡充滿了黑暗,那我相信你的生活質量也好不到哪裡去!為什麼會導致這樣的現象?因為往往在一個地方是上層、紳士的人,在本地,他們處處展示他們紳士、成功、儒雅的一面,然而,到了外地後,多半都會展示他們「最真實」的一面:行為舉止不再彬彬有禮而是非常噁心失禮的,為幾塊錢爭得面紅耳赤的,語言低俗惡趣味的……在這樣長期見識人性的醜陋之後,又有幾個人能保持當初那份對生活的熱忱與期望呢?或許更多的是痳木吧。是的,見多了也就痳木了。電影裡坎迪的家奴史蒂芬同樣是黑人,他似乎已經完全忘記自己也是黑人,他對待黑奴的殘暴程度不必白人差!而長期被剝奪生存權的黑奴們更是忘記了反抗!正如坎迪在餐桌上所言,他的老家奴伺候了他家三代人,他每天拿著剃鬚刀給主人刮鬍子,卻從沒有想到過他只需要割破主人的喉嚨就不需要再接受作為奴隸的命運,是的,他沒有那樣做,他和其他長期淪為黑奴的黑人一樣,因為恐懼那失敗後令人恐懼的懲罰而選擇了忍受,慢慢的也就忘記了反抗。影片最後姜戈再次被淪為奴隸,押送他們的只有幾個帶著炸藥和槍枝的弱小的白人,一路上沒有人想到要逃跑或反抗,直到姜戈運用他在舒爾茨那裡學來的智慧和口才,騙得幾人的信任而逃脫時,那幾個黑人在被打開的牢籠里,用著羨慕、崇拜的眼光看著姜戈時,才意識到他們是可以通過智慧來選擇擺脫命運的!他們需要的不僅是身體的解救,更需要的是思想和心靈上的救贖!我想這才是導演想要表達的深層次的含義吧!

如今社會總是不斷追逐成功,追逐金錢和欲望的滿足…在些這追逐的過程中,有多少人會停下匆忙的腳步,用心思考活著的意義呢?他們出賣身體換來的虛榮和滿足對他們究竟意義何在?還是只是為了活著而活著?有時候,我不禁想,我們猶如影片裡的黑奴,被生活的皮鞭鞭笞著前行,在社會的壓力下艱難的生存,已經忘記了曾經的夢想,忘記了要反抗,而是隨波逐流地服從!姜戈因為有理想有機遇而獲得了救贖,而其他的黑奴還在繼續艱難的生存著。那麼,我們呢?

被解救的姜戈影評(二)

電影講述了,1859年在美國有個好心腸的德國賞金獵人金救了黑人姜戈,要他幫忙指認犯人以獲得賞金。成功殺掉犯人後他們兩個開始了合作,來年春天他們去了南方密西西比的糖果莊園,醞釀了一個計謀去救姜戈的在莊園裡當性奴的妻子,無奈計謀被識破,奴隸主坎爾文逼迫他們簽下了高額的贖身契贖回姜戈的妻子。一切本可完滿畫上句號,奴隸主要求要和金握手才放他們走。獵人拒絕並殺了奴隸主,隨後引發槍戰,獵人被射死,姜戈投降。他們把姜戈賣給了煤炭公司。在送往煤炭公司的途中,姜戈逆襲並血洗了糖果莊園,重新救回了妻子。

在影片中看到了很多平常生活中看不到的比較殘忍的畫面。四處飛濺的血,被狗撕咬的黑人,兩個互相搏鬥的黑人,但是故事我不是很喜歡。人不是單純的黑與白,是有很多複雜成分在裡面,當這部電影強調白人給黑人帶來的痛苦時,《飄》寫的卻是奴隸制瓦解給南方白人奴隸主帶來的經濟兼心靈上的痛苦。當姜戈在不停殺人的時候,他有沒有想過白人的妻兒。當他那樣做的時候,不知不覺他就成為了那群虐待別人的人當中的一個。但是,新秩序的建立必定要流血,整個人群的素質沒有高到可以用理說服的程度,只有使用武力要他們服從。這也是動物世界中的生存法則。當然,我們反對暴力,我們堅持人人平等。

前半部拍的很動人,後半部成了黑人姜戈的英雄主義表演。當然不否認姜戈的帥氣。自信讓男人帥氣,讓女人美麗。另外,結局有必要拍的那麼帥嗎,姜戈都忘了自己殺了人要被通緝了吧。

被解救的姜戈影評(三)

電影類別的劃分標準太多了,如果真要讓怕痲煩的人(如我)說的話,以「乾淨」與否下結論好了——「乾淨」的電影在當下越來越難少見,縱然它們早已成為時空迴廊的古董,卻在漫漫悠悠的光影歷程中叱吒一時。它們是藝術,更是工具;它們服務於政治、思想的一統、冰冷的國家機器,成為某個族群團結一致或侵毀生命的指導書和教科書。()這樣的代表作數不勝數,即使到了現在,有些地方依然擁有自己一套完備的生產工具和清潔工具。「乾淨」的電影,有相當一部份是「滅人慾」的——若真如朱熹所說的,「存天理」在先,倒能扳回一些分數,然這裡所說的「滅人慾」實際上是基於這樣的目的:真正的把人去人格化;甚或最可怖的情況,是它以一種人慾壓倒其他人慾,還能找來不少冠冕堂皇的道德旗幟插在墳地上,昭示其萬年正確論的勝利。

站在對立面的,則是「不乾淨」甚至「骯髒」的電影,《Django Unchained》算是一個。Django、Dr.King Schultz、Calvin、Stephen等各式人等輪番出場,在地面冒著蒸騰熱氣的荒漠和小鎮上,標桿著各自一套獨特的生存論調和處世之道。他們仿佛被通心粉電影架空的美國南部暑熱氣候純煉出來,每人持有一種人性哲學,甘之如飴:有人以愛情之名扞衛自由,有人以賞金獵人為生逍遙過活,有人以家奴之位卑微活著,有人以專製毒辣臭名昭著……當銀幕裡面彈出有點好笑的「Django Unchained」字樣時,還真有點它會跳出來砸死人的感覺,六七十年代的手法毫無違和感,倒是黯黑的影院被Django他們變成了一個任何人都能進出的公共場所——不需要冠冕堂皇的穿戴,不需要矯揉造作的道德邀請函,不需要累死人的繁文縟節,你進來了,坐下了,它就有辦法啟動你全身感官,讓你嗅到濃腥血汗味,棉花莊園上的艷陽灼燒你的雙手,獵狗撕扯黑奴肌骨時脆裂的聲響。一場腥風血雨過後,正義必勝,你不能說這是一部乾淨的電影,卻如出污泥不染的蓮花般保住了一顆「心」。

所以,這部電影,就是一個人。「他」生來就有著許多相互矛盾的性格,有Django的狂放和野性,有Dr.King的傲骨和快活,有Calvin的暴躁和自以為是,有Stephen乃至曼丁果的黑奴們的無奈和屈服;還有Django的愛人Broomhilda、Calvin的寡婦姐姐Rara、有過正面側面背面甚至連個面都沒有露就被幹掉的通緝犯、那群夜襲Django和Dr.King的傻帽白人……真正的人,不是乾淨到只剩下「高尚」的情感,而是在濁世中打拚,拚命掙扎,在最後抉擇時,依然選擇了善之道,以飽滿的人生記憶走向生命終點。

而在通往終點的路途上,希望能經過南方滿是泥濘的不知名小鎮,走進鎮上的木屋小酒吧,遇上個Dr.King Schultz,倒上一大杯新鮮生啤,優雅地拿出戒尺撇掉滿溢的啤酒泡,請翁入座,邀你坐上他的戰車。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