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羅拉快跑影評

羅拉快跑影評(一)

第一次寫影評,頗具挑戰性。就象影片裡所描述那樣,有無數的疑問需要尋找答案。如果這樣的影評也算作是一個問題,那么我與羅拉就有一些默契了。如若所評的影片是一部國產片,有些許背景與生活作為材料,可能要輕鬆許多。不想是一部德國電影,還好年代相襯,環境似乎並不陌生。老實說電影的評作標準,並不十分熟知。但我想無非是自己的觀感與體會罷了。這自然離不開現實生活的諸多體驗,這樣也就好辦多了。

故事並不複雜,主人翁的男友曼尼也接受了類似的挑戰,在一次毒品交易後,因為粗心將交易所得遺忘在捷運里,被一位流浪漢拾得。這之後便有了更大的挑戰。中午十二點是向老闆交差的時間,在短短二十分鐘裡,曼尼要籌得十萬馬克,不然很有可能被老闆”繩之於法”,並有了搶劫超市的衝動想法。羅拉接到了這樣的求助電話,經過短暫的思考,她決定向做銀行家的父親求助。故事就這樣展開。

很奇怪,羅拉會選擇跑來執行她的方案。跑在生活中並不少見,許多事情我們都會用跑來解決,有時候是逃,有時候是急。但是內心的起伏是不可避免的。就連運動員也難免受到心理因素的干擾。很少有人能夠記得自己在跑時所有過的思想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對將要發生事件的影響。好象時間並不允許!

生活在這樣的一個時代,許多人習慣了快節奏的生活。能夠心平氣和地來解決問題有些困難。工業化的時代賦予人的是機器使命。每一個人都會在這樣或者那樣的遭遇前面臨諸多的選擇與解決方式。人被困在這樣的圈套裡面沐浴其身。理性並不是時刻都在左右人的思想與行為。人們似乎都在跑著生活,得到這一項又跑向另一項。時間會因為人而變老,空間也會因為人而變小。

我很留意羅拉那紅色的頭髮,在跑動中自由的飛舞,紅色的象徵在她那裡還有年輕與未來的隱喻。生活並不總是紅色的,需要象軍人一樣,穿著不同的迷彩以適應不同的外在環境。當兵的時候我可能會經常出現去球場上,而做門衛時也可以隨身佩帶著槍枝。

情節很單一,在這樣的前提下,劇作者的原意顯得比故事更加隱深。用三段不同的情節變化來改變人物的的行為與取捨。使觀眾,尤其是要寫影評的觀眾不得不增加難得而有的細心並多看幾遍。可這又有何益呢?麻煩,困難,問題,愛與恨,甚至生與死都接踵而來!

動畫中的狗與人,中年婦女的反應,父親辦公室里與女董事的對白,修女,賣畫人,梅耶先生的車禍現場,電話亭里曼尼的表現,與採購物什的流浪漢的編排,銀行門衛的話,還有許多陌生人的遭遇。甚至連跑過街區的方式,還有救護車與玻璃,搶劫事後男女主人翁有關愛情問題時的不同立場等等。

對於觀眾來說,影片充滿著麻煩與意外,有一種被愚弄的感覺。有很多複雜的情緒與猜想會隨之而來。哪一幕更加現實,哪一幕更加理想,哪一幕又更加符合事實呢?其實我們都知道這並不重要。但沒有人會否認會有這樣的疑問。因為每一個觀眾都是客群,處在一個間接的交流當中。影片一開始的讀白中已經說的很清楚了。問題的產生與解決辦法並不正相關,每一個細節的變化都會影響人的行為並產生不同的結果。隱射與隱喻是最值得我們去觀注的。

片子開頭的讀白中提了幾個問題,很哲學,也很俗套!但是它透露了劇作者的心思。那就是人的問題,或人與問題的關係。在片中的一些與情節不太關聯的小人物的快照當中,我們知覺到了人生,知覺到了自我。有中彩的,有變性的,有終老一生的,有成就生活的,還有車禍,死亡等等不同人生結局。我們究竟與這個世界,與這個世界中的人之間要保持什麼樣的關係?對於人生,對於我們自己又要保持什麼樣的關係?

還是門衛當兵的時候說得好:球是圓的,比賽90分鐘之後就會結束,這是不容置疑的,其他的一切純屬理論!這就是我們所要尋找的答案嗎?導演,或者各位?在中國,球場上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唯獨看不到未來。在人生當中也是如此!問題並不可怕,只是要謹慎選擇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也許我們都願意看到故事向第三段那樣發展,可我們應當捫心自問,現實中我們有羅拉那樣的嘯聲與幸運嗎?我們會有在救護車上握住父親的手的溫情時刻嗎?我會選擇與一位毒犯交朋友嗎?我們會寧可去搶劫也不敢得罪黑勢力嗎?賣車人為什麼會向流浪漢出價70馬克?你願意為一個相對好的結局而讓父親遭遇一次車禍嗎?可能我們需要自已來裁剪一下,看看會有什麼樣的結果。藉機描述一下所在的社會,了解一下自我。

存在是哲學的一個命題,也是所有活著的人的最終命題。我們不應該忘記片中的一些鏡頭。在車禍中你是願意與人對撞,或者被撞,或者撞人呢?女董事說她已經懷孕,或者準備生一個,再或者哪怕這個孩子不是面前這個男人的。曼尼打電話後砸門,或者砸電話機,或者直接走出來。快跑中穿過一個廣場,你會從中間跑過,還是斜著跑過?那輛車會不會真的是偷來的?我們不象羅拉,我們有的是時間來選擇。我們會很認真的來選擇,不象導演與劇作者,他們其實沒做什麼選擇,他們的選擇可能就是難為這些觀眾。他們會在紅燈的時候讓曼尼穿過馬路,他們會讓一個不相干的人出現在車禍現場並讓他不省人事橫在車窗前。他們會讓一個流浪漢來隱射我們這些平常的老百姓。我們可能會在衝動的情境下去搶劫,也可能在某個關鍵時刻被一袋錢所吸引而開出不恰當的一槍。還有可能在人逢喜事時採購大包小包的物什來充斥我們的心靈。更有可能問一些愚蠢的愛情問題。

羅拉快跑影評(二)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決定都會改變你的一生。這是片尾的結束語。影片中羅拉經過三次快跑,最終救回了她的男友,並且成為富人。中間隨著羅拉行為的改變,她周圍人的結果也不同。正是生活中一件一件的事情,一個一個秒鐘湊成了一個人生。正是因為你的一個一個行為,促成了後面的事情。

人類的生活是神秘的,充滿著疑團的奧秘,誰也不知道下一秒鐘會發生什麼,一個一個秒鐘促成了下一秒鐘。一個問題解決了,另一個問題又來了,但最終還是會回歸成一個答案:你的每個行為,促使著後面情形的發展。

我們現在的生活中,一件件事件迎面而來,隨著我們選擇的不同,事情的結果的改變,使得我們最終的態度也不同。所以我們在做每一件事情時應該經過思考而並非不假思索,做事情時應該考慮後果。面對人生的每一秒鐘,都套用心去面對,用力去創造。

所以在我們的生活中,每件事情好似都被安排了三個結局,第一個是你完了,第二個是他完了,第三個則是雙贏。在面對一個個擦肩而過的事情時,你不同的行為不僅決定了自己的人生,更有可能更改他人的人生。世界都是繞著一個永恆的真理運作的,只有你了解了真理的過程,才能書寫出真善美。

這個影片大概是一個哲學類電影,但我們也不難從中得出細小的道理:細節決定成敗。你只有關注一個個細節,才能促使你最後的成功。這就像遊戲一樣,你只有移開了所有障礙,製造了需要的條件,你才能達到真正的成功,或者說是個頂峰。

影片中,羅拉陰差陽錯中一次次更新了事件,她完成了一個個通往成功的必有條件,最終才獲得了成功。在我們做的事情中總有一些看似不值得關注的東西,而往往正是他們決定了一件事情的最終結果。在那一個個細節中都導致了最後的成與敗。

人生就像一場遊戲,但只不過不能復活罷了。你能不能贏得這場遊戲在於你是不是完美的控制了每一個細節。電影中的羅拉成功復活了兩次,但人世間絕沒有復活之說,所以我們更應該珍惜每一次機會,做出正確的選擇。人生只有一次,你的選擇將致使你的後果。人生中再不起眼的東西都會作為一個後果的零件。只有你重視了一切,了解了一切,做好了一切,任何一步都是必不可少的。

正像片頭所言“除了足球是圓的,一場比賽90分鐘,其他的都是理論”。正是這一個個看似神秘的理論影響了我們,組成了我們,攜持著我們。人生看似沒有多大意義,人生其實就是上帝安排的一場遊戲,你只有保證完美無缺,才能贏得這場大的遊戲。

人類的生活存在著一個個理論,人們為著各自的理論奔波奮鬥。正是如此,理論的現實性也促成了人生的意義。

羅拉快跑影評(三)

《羅拉快跑》是1998是德國導演湯姆·提克威拍攝,法蘭卡·波滕、莫里滋·布雷多和赫伯克·納多主演的一部表現方式新穎獨特卻不標新立異、故做姿態,思想內容深刻含蓄卻不矯柔造作、強顏歡笑的優秀影片。

故事情節簡單地可以用一句不含標點的話語來概述:羅拉為曼尼三次籌錢的三次不同經歷所造成的三次不同的結局。如此而已。

然而導演所要闡述的思想、表達的情感都在這微乎其微的“三次”上面體現的淋漓盡致。我們還是從頭說起……

電影的主題從題目便可看出——“跑”。整部電影都在羅拉的奔跑節奏當中進行一點點勾描、誇大。染著紅髮的羅拉像一位追風少女跑出房門,跑下樓梯,跑過大街小巷,跑過人群車輛。在緊湊的音樂節拍下,輪迴般的追趕時間、追趕生命,過程不同,結局不同,但目的相同——在強大而且殘忍的時間面前,渺小的人類正在不懈地努力著去擺脫在這輪迴中所纏繞的宿命。

在電影當中,羅拉的跑給人一種原始的生命的衝動。在奔跑之中,你會感覺到自己的血脈與羅拉一起賁張,你會感覺到自己的雙腿與羅拉一起伸展,在運動當中,尤其在跑步當中,年輕人的激情與活力在一頭紅髮下張弛有力,後勁十足。我一直喜歡用奔跑去詮釋時間的存在。按現實的角度來看,羅拉完全可以租車或用其他方式在12點鐘趕到曼尼說給她的地址。然而,導演選擇了跑。我曾一度沾沾自喜自己與導演的不謀而合:他一定與我一樣,喜歡頂著一頭顯眼的紅髮,想一團火焰一樣冷眼穿過街道、穿過人群,與時間PK。

這裡有一個關鍵性的問題:人生在一次微妙的選擇中便會有一種迥然不同的結局,羅拉選擇了三次,過程與結局也隨之變化了三次,這種生命的不確定性以及命運的不安定性引領著電影的主題。也許我們根本不需要在此無病呻吟,精明的導演只將它作為一個遊戲,從一開始到結束,只是包裝了一層玄學的東西使我們深陷其中,或許我們也是這個遊戲中的一粒棋子?無從談起。只是依舊記得只有在電玩、小說、夢境等一切不切實際的領域中才會出現人物命運隨機改變的情境。

遊戲,僅僅是遊戲而已。只是……我跳進了那個虛擬的世界,卻不願出來,像《阿飛正傳》裡面的張國榮一樣,明明知道自己活在那個虛幻的童話世界裡卻不敢出來面對現實,直到死之前還在呢喃:我聽別人說這世界上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它只能一直飛呀飛呀,飛累了就在風裡面睡覺,這種鳥一輩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的時候……我想說,我喜歡這部電影,我寧願被導演這樣“遊戲”。因為我被感動了。不因羅拉為曼尼辛苦奔跑而感動,也不因羅拉與曼尼在第三次選擇中結局完美而感動、也不因導演所設定的所有情節、故事架構、人物形象而感動。感動我的是電影本身所營造的氣氛,散發的魅力。那種在別人看來行而上的東西將我征服。

其實與其說是感動不如說是征服。感動一詞用的太曖昧,給人一種多情濫情的感覺,尤其是出自男人之口。而且太濫,隨處可見的詞並不會給自己給別人留下深刻的富有內涵的印象。

影片《羅拉快跑》融合了動漫這一元素,也許從另一個視角來反映羅拉在時間的空間中不斷越過障礙會顯非凡的效果。但淺薄的我沒有看出來。我只能感覺到導演把動漫引入電影當中,其實並無什麼新意,僅僅是融合而已,至於紛繁的效果,恕我愚鈍,真沒看出多少,或者說感受到多少震撼的東西。不僅如此,而且我還覺得挺生硬,儘管它的插入讓我看第一次時眼前一亮,印象挺好。但在第四、第五次看乃至寫這影評時,這種感覺蕩然無存,一種平淡、媚俗的感覺開始滋長。

《羅拉快跑》充分利用了電玩的理論。“遊戲之後也就是遊戲之前”。生命終結後還可以“Restart”或是“PLAYAGAIN”。像在圓形跑道上開始生命的孕育與終結,恰好終結點與起始點僅一步之遙。在這種生死輪迴的思辨中“我們不放棄探索。探索的終點將是它的起點。讓我們重新認識探索吧。”我們應該探索生命的起源還是因該探索事物的終結,抑或我們真應當如鄭智化所唱的“不如遊戲人間”?()反正不是這種結局就是那種結局,誰又能有權評判遊戲終結的意義呢。有人在快樂中“GAMEOVER”,有人在無聊中“YOUWIN”,將這個理論延伸出來,將這個理論的觸角探到生命中來,我們不禁問自己:生命終結的場景的定格能否代表整個戲劇的情感基調?顯然不能,所以導演說“遊戲只有90分鐘,其他一切均屬理論”。90分鐘是生命的全部意義,也就是說過程即結局,其他的僅是穴洞裡保存完好的魚骨。

談到這裡,我突然想起《羅拉快跑》的三次選擇竟與《大話西遊》中的至尊寶拿著月光寶盒做的三次選擇有驚人的相似之處:都是對宿命的反抗,對新生活的期盼。

通過電影,我們能夠看到羅拉在奔跑過程中遇到的每個人的極速人生軌跡膠片,這是我喜歡這部電影的一個方面,三次奔跑,是羅拉改變了他們的命運,還是時空改變了他們的命運,或者又是導演“故弄玄虛”來證實生命的不確定性?我不知道。這個問題讓我頭痛,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不可預知地與某些人取得聯繫,也許你不在意這些微妙的東西,然而看完這部電影后,你會發現你在操縱著什麼。

我一直覺得它是一部法國片,這絕對是我影庫資源奇缺的情況下擅斷的。我淺薄地以為只有法國人才會拍這種文藝片,也許我根本就沒看過幾部德國片。

導演用不同角度,不同的機位拍攝羅拉奔跑的線路,內容豐滿,形象生動,很熟練的拍攝技巧而且運用了多畫面分割的蒙太奇手法,這種手法常見於動漫片,諸如《灌藍高手》。這種多畫面分割手法的經典畫面就是曼尼失望轉身拔槍,羅拉轉過街角,時間一秒一秒過去,三個畫面分割在螢幕上,沒有一點零碎,反而讓觀眾在幾秒鐘感受事物同時間的競爭,很精彩,扣人心扉。

總之,我那囊中羞澀的影庫中,它是一部我推薦給你的一部經典。希望你能喜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