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一個人的村莊讀後感

一個人的村莊讀後感(一)

這本書寫的是詩化的鄉村生活。在如今這樣一個工業和城市文明高度發達的時代裡,作者依然固執地把鄉村作為他靈魂和文筆的棲息之地。他懷著極大的熱情,以史官的姿態記錄下他的村莊和生活里瑣細的點點滴滴。那樣人間煙火的樸素溫暖,被包裹在不事雕琢的平實語言裡在讀者面前流淌開來,不知不覺間已是沉浸其中而不自知。

包括這本書在內,作者的所有作品都在構建著一個作為世外桃源的鄉村。書中他竭力建設的黃沙梁村並非純淨無瑕的完美樂土,但是其純樸自然的美卻令人心驚。在那裡人與其他生物有著奇特的、近乎平等的和諧,每個生命都有機會在陽光里自由地揮灑,即使它們之間照樣要有曠日持久的爭奪,有對這個貧瘠世界不滿足的索求。作者筆下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係都是略顯原始的乾淨簡單,他並不諱言村莊生活中的陰暗與欲望,然而他的文字卻讓人依然有能力懷抱對溫暖的信仰。

對於自然,作者的視角是謙卑的。他的文字仿佛就從中生長出來,還帶著陽光和泥土的味道。但是在這些文字的平靜下掩藏著不著痕跡的悲傷,或許它源自作者內省的態度和安靜的孤獨。以《一個人的村莊》為題,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孤獨瀰漫全書,然而正是這樣的孤獨,註定了這本書的深度。孤獨時人們往往耽于思考,同時,進行思考的必要條件就是遠離塵囂的孤獨。在如今這個城市化與工業化一往無前的時代,作者的鄉村就是這滾滾洪流中的微小孤島,守候著這種罕見的、空白而清醒的堅持

書中的「我」,即全書的貫穿者和敘述者,一直以一個孤獨者的形象出現,試圖真正融入自然卻從未成功。這也難怪,畢竟每個生命都有著屬於自己的、不可理解不可抵達的悲喜。全書中「我」始終是一個閒散的遊蕩者、村落生活的旁觀者,無為而又無奈,無畏而又無聊,淡看生活的無常。「我」並非通達智慧的哲人,只是時常思考的凡人。然而正是這樣的一個凡人引領起了整本書中對生命、對村莊、對許多哲學本原的終極思考,作者的敘事角度令人玩味。

「我」與文中的敘述雖密不可分卻始終存在著某種疏離感,這種疏離感就像「我」與自然界之間的疏離感,雖無限接近卻始終無法抵達。體現在閱讀過程中就是似乎站在雲端之上看人間風雨變遷,雖痛可切膚但實際咫尺天涯,不能完全實現讀者與文本的融合。這也許是作者旁觀者的身份以及潔淨而有節制的敘述風格所造成的,卻也賦予了本書分外深厚的人文底蘊與思考空間,令讀者閱讀時感覺意猶未盡,掩卷後卻又感懷良久、恍如隔世,其興亡之感,令人一唱而三嘆。

關於村莊與傳統生活方式的生存狀況的作品近年來並不少見,同其他作者一樣,本書作者所能夠預想的村莊的未來是流散,是生與死永不停息的更替,是整體的遺忘與湮沒,在這一點上他並沒有盲目地樂觀。可是他依然不遺餘力地完成著對於黃沙梁這個在他筆下重建的村莊的架構,也許他的建構就是為了拆散,他的尋找就是為了告別。本書最後部分以「家園荒蕪」為題,村落依稀,人事已非,草木背井離鄉,故土荒涼。在農村的未來走向尚不可知的今天,作者的村莊不過是萬木叢中一具遠年風乾的標本,通過它,我們看見了那些草長蟲鳴的歲月,也聽盡了他這曲既是呼喚又是告別的輓歌。

讀《一個人的村莊》,需要安靜。

一個人的村莊讀後感(二)

日光隨意落,河水任清流。

對於一般人來說,黃沙梁只是一片沒有歷史、無人問津的荒野,而對於劉亮程來說,這是一個世外桃源,一片安謐的淨土,一個屬於他的村莊。

翻開清新淡雅的扉頁,映入眼帘的是乾淨、純粹的文字。在劉亮程的眼中,一切的花草樹木、風雷雨電,大到整個村莊,小到一隻小蟲都是有靈性的存在,在他的筆下,一隻狗不求回報的為人服務,一隻鳥孤獨沙啞地鳴叫然後盤旋離去,仿佛世間萬物都是有生命的,他們在人所不知道的領域,慢慢滋長起來。

在這些原生純樸的文字裡,你可以讀到一種特別的寂寞。是走或留、是喜或愁,年復一年,落不盡的風沙殘酷的刮著,摸摸自己粗糙的臉龐,是這世界改變了我還是我改變了這世界?抑或是我們都在兜兜轉轉中忘了初衷仍舊停留在原地?沒有答案,短暫的一生學不會世界上的一切道理。誰曾意氣風發地走出去,誰又曾猶猶豫豫的留了下來,誰曾想要擋住時間的流逝,誰的堅硬的心卻被鐮刀磨臼得長出了一道道柔軟的皺紋,是劉亮程,是我,也是這世上的所有人。

「狗一老,再無人謀它脫毛的皮,更無人敢問津它多病的肉體,這時的狗很像一位歷經滄桑的老人,世界已拿它沒有辦法,只好撒手,交給時間和命。」「許多事情都一樣,開始乾的人很多,到了最後,便成了某一個人的。」「所謂永恆,就是消磨一件事物的時間完了,但這件事物還在。時間再沒有時間。」

劉亮程的文字吸引人的地方不僅僅在於他那原生態到近乎飄渺的描寫風格,還在於它所透露出的對大自然深邃的思考和深刻的領悟。()是的,生活在如此偏僻的一片荒地上的人無疑是寂寞的,可是他卻沒因此自暴自棄,而是用自己細膩寬廣的胸襟包容和發現大自然的千變萬化並樂在其中,寂寞對於他是一種享受,是萬物的饋贈。

在他一個人的村莊中,一切都是平等的。改變一隻痲雀的方向可能是一件大事情,人有時候也可以稍稍通一點驢性。樹的一生本來就要比人遭受更多的風雨,一條路也擁有生命的伊始與終結,甚至連被這個村莊呼進呼出的空氣,也都是有生命的。人生活在這裡,不單單是一個索取者,還要全身心地融入其中,做整個大的輪迴中的一小環,不奢求什麼,也不抱怨什麼,欣賞著這個因自己而改變了些許的村莊,也欣賞著村莊改變了自己的地方。

他的村莊,就好像就是濃濃濃濃的陽光下,一個小土房,幾條看家的狗,幾個老鄰居,自家的畜牲,門前的路,路旁的花,花旁的樹……連帶上自己也是這個村莊的一部分,然後把它們寫下來,關於這個村莊的生生死死,幸福與不幸。

享受這種寂寞是專屬於劉亮程的幸福。讀完他的文字後,在我的心底里的某個安靜的角落,貌似有什麼東西,正在默默地生長,成熟,衰老,甚至死亡。在那裡,我仿佛聽見了流水的聲音,風吹過的聲音還有落葉的聲音。那像是一段悠揚綿長的音樂,緩緩地演奏著,很纏綿,耐人尋味;那又像是一段人生的音樂,明明很長卻又仿佛很短很短。如黑暗永恆的鎮魂歌,繞樑三日不絕如縷;又如蟄伏一冬破土而出的生命,在經歷了死亡的黑夜後展開了希望的羽翼。

一個人的村莊讀後感(三)

最近,我讀了一本新書,名叫《一個人的村莊》。它是一本具有80篇美文的散文集。作者劉亮程通過細膩的筆觸向我們展現了他兒時生活在黃沙梁的許多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大多是村裡的人和牲口,花草樹木,甚至幾隻小蟲與老鼠間,也走進了我們的視野。儼然一個多彩的鄉村大世界。

劉亮程的那麼文章,並不那麼華麗,也沒有過多的修飾,散發著濃濃的鄉土氣息。簡簡單單的文字裡還透著各種各樣的人生哲理。我的心仿佛也跟著作者,來到了黃沙梁,隨他一起看那裡的生老病死、春耕秋收;隨他一起聽鳥的耳語、蟲的呢喃。他告訴我們,懷著感激之心看這萬物,你會發現這世界的美麗。

《一個人的村莊》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這一句:「靠近我的兩朵(花),一朵面朝我張開薄薄的粉紅花瓣,似有吟吟笑聲入耳。另一朵則扭頭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顏。我也禁不住笑了起來,先是微笑,繼而哈哈大笑。」是啊,對一朵花露出笑容,為一片新葉歡欣激動,這是多麼美好的事。

《一個人的村莊》沒有華麗的彩衣,沒有絢爛的外表,只有樸素的語言和濃濃的戀鄉情緒,卻打動了我的心靈。雙手捧著這本書,心情享受它。仿佛有一抹麥香,由遠而近緩緩送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