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狗鎮影評

狗鎮影評(一)

這不是真實的人性,這至多只是反映了人性中最醜惡的一部份。可是「狗鎮」這部電影給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視覺衝擊和對人性最陰暗一面的反思。

「狗鎮」上的人們是卑鄙下流,恩將仇報,見風駛舵的一群人。女主人公為了逃離黑幫的追擊,來到狗鎮,她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換取在這裡自由的生活,可是我們看到的是狗鎮上無恥的一群人的回應。我們姑且稱女人主人公為A,從居民對A在勞動中犯一點兒小錯不夠寬容,到有意刁難A不許她走別人都走得路,到責怪A原本一片好心的幫助行為,到小孩子有意得罪A來滿足自己受虐的心裡,後來又告發自己受到A的體罰,再到小孩的母親有意要把A最心愛積攢的瓷人兒一一摔碎,這些都是人性小丑惡一面的揭露;隨著故事的發展,由於警察的告示給居民帶來了心裡上的壓力,鎮上的居民一致要求增加一倍A的工作量卻減少她的工資,到鎮上的一些男人尋找機會占A的便宜,利用到警察抓捕的威脅強暴A,直到最後把A淪為性工具來發洩,甚至到送貨司機在幫助A逃離狗鎮的過程中,拿了A的錢,又乘機占了A的便宜,卻還是把A送回狗鎮的無恥,再到小鎮居民統一把送貨司機送回來的A帶上沉重的鐵鏈和鐵環限制其行動,到最後A深愛的那個男主人公把A出賣交給了黑方老大,居然還為自己做出賣的辯護。這一切都是對人性醜陋的最深刻揭露,而這些醜陋竟集中到一部片子裡來了。

在這裡要談談男主人工B,表面上他和A相愛,實際上他是居民中最醜陋的一個,他對居民無情的剝削A的勞動力不聞不問,他為了使A留下,誣陷她有偷東西的嫌疑,使她帶上重重的鐵枷鎖,後來還對A說了一句:這個鎮上只剩下我還沒有占有過你了這樣的話。由此看出他在對A態度上和那些強暴A的人的心態是差不多的,而恰是A提點了B「愛是需要順其自然而不是脅迫」。最後B出賣了A給黑幫老大,或許因此可以拿一大筆酬金,揭露了他所做一切都是為了財。

可是黑幫老大居然就是A的父親,他的一句話點醒了A:「他們做得足夠好嗎?如果在這種情況下,你還諒解他們,那才是你最大的「傲慢」,人犯了錯誤是應該需要得到懲罰的」,後來A想明白了,讓狗鎮永遠消失,並親自殺死了B。可是這樣的「狗鎮」還有很多很多,他們的影子也時常在我們自己或者周圍人身上看到,我們要做的就是知道「醜陋」的代價,用這部片子的狗鎮上居民悲慘的結局來時刻鞭策自己的品性。

狗鎮影評(二)

先說《狗鎮》這部電影的場面處理手法吧。因為我相信導演竟然把布景設定得極其簡約,在一個籃球場大小的地方用粉筆畫出地圖,道具都是大蕭條時期的模樣。一個舞台,簡單的布景,向你展現了一個的小鎮-狗鎮。喔,其實我看不出它的破落,我看到的就是一些用線條在地上勾畫的平面圖。這些線條勾勒出了每個人的住處,街道,教堂,沒有一棵榆樹的榆樹街,甚至狗鎮的唯一的那條狗,也是畫在地板上的……當這些在我眼前以全景出現時,那種感覺就像是,怎麼說呢,像是造物主在上方俯視自己自己的造物。看這種舞台劇電影的時候,一開始確實有些不習慣,因為鏡頭裡出現的大部分是人物,台詞很多,背景的物體很少,因為除了人物有象徵性,導演布置的背景也有很強的象徵性,很難想像得到那些出現的道具象徵的是什麼。《冬去春又來》的畫面很美,水中的寺廟,蒼山環抱,仿佛一個清秀的隱逸者。影片裡還有會出現貓,公雞,青蛙,蛇等動物,因為這些動物有很強的宗教象徵性;而《狗鎮》裡,這種象徵風格表現的淋漓盡致,因為電影裡所謂的「建築物」都是以白線分割的區域而已,而電影裡的人物都在那個區域裡移動。有些屋子只有門,有些只有窗戶,而還有一些屋子只有家具。《狗鎮》的導演/編劇是丹麥籍的拉斯·馮·提爾,他的大部分電影都是舞台劇形式的,而且布景很簡單。因此他的電影總是讓觀眾忽視外在形式,更加關注人物和情節,《狗鎮》也不例外。還有,我覺得這樣做是因為導演想製造一種不真實的感覺,增加虛空的氣氛。在這方面金基德和拉斯·馮·提爾很相似。

電影《狗鎮》的結構很像話劇的結構,電影分成9個章節,每個章節都有主題,交代了大致情節。雖然《冬去春又來》存在分段問題,卻沒有明顯提出來的,這個有觀眾來感覺出來的。因為金基德把《冬去春又來》分為五個段落,就是《春,夏,秋,冬,春》。《冬去春又來》安靜,虛空,四季輪迴,年復一年,生命的又一個輪迴。季節有更替,人也離不開生老病死。在這方面《冬去春又來》比《狗鎮》優勝很多,因為《冬去春又來》裡的結構融入了內容,給電影添加了另一種色彩,是電影有了很濃的哲學味道。但是《狗鎮》不一樣,因為影片的段落被導演很清楚地提了出來。還有一點是《狗鎮》裡會出現大量旁白,交代了村民的背景,這個給這部電影添加了話劇的色彩。《冬去春又來》雖然用了不真實的門,但是這所謂的門所象徵的及所起的作用比《狗鎮》的門深奧很多。所以《狗鎮》偏向於話劇,而《冬去春又來》更偏向於電影。

在鏡頭處理方面《狗鎮》很有特色,因為影片裡的很多鏡頭都是手持拍的,而且影片裡出現的很多鏡頭都有很強的象徵性,在這方面《狗鎮》和《冬去春又來》很相似。《狗鎮》的第一個鏡頭,就是第一章開始時的俯拍的長鏡頭,除了交代了狗鎮的位置和外景(其實大部分都是以白線分割區域),還象徵著上帝的眼睛,窺視著狗鎮,好像暗示著即將在這個村里發生不好的事情。狗鎮本地的人物們一個個地出場,這裡的鏡頭大部分是全景為主。拍攝方式是手持攝像機,略有些搖動,但不明顯,因此電影裡沒有出現固定鏡頭。電影一開始用的是暖色調,到了狗真的人們開始歧視格蕾絲時,導演開始用昏暗的冷色調了。最後的一個鏡頭也是俯拍的長鏡頭,這呼應著影片的第一個鏡頭,象徵著所謂的上帝一直窺視著狗鎮裡發生的一切。這種手法在很多影片中出現的,例如《美國麗人》,《壁花少年》等。但是這種俯拍的方式這裡運用非常好,達到了導演所想表達的意義。《冬去春又來》,這是我很喜歡的一部電影,畫面樸素,節奏舒緩,你的情緒和思考會隨著情節的展開而自然升華,寓意深刻。看完最想留下的就是這句話:傷害,只能用大愛來修復才能解脫,得到平靜和幸福。而《狗鎮》裡的大部分建築物都由白粉筆畫出來的,所以它的鏡頭裡的畫面有一種缺失感。這種視覺刺激上的缺失,除了給了你讓你使這部片子更好看意外,還將其想要表達的意義更加的凸顯出來了。沒有複雜的背景來吸引眼球,那麼你的大腦大可以不浪費精力去處理過多的視覺信息,而轉向了對故事的關注。

再就是回到《狗鎮》這部電影的故事情節及其中心思想吧。因為電影《狗鎮》的故事情節和想要表達的思想確實需要你去消化:它充滿了隱喻,衝突,變化。沒有一件事是無用的,沒有一個細節是多餘的。就在這一覽無餘中你會慢慢發現隱藏的骯髒,緩慢的,走向故事的高潮。電影裡,格蕾絲從老大手裡逃出來,在危難之時被狗鎮居民收留,她善良隱忍真誠的對待他人,為他們做事,表現出自己軟弱的一面。開始時狗鎮裡的人們好好對待她,但是後來他們變了。面對軟弱的她,他們人性中惡的一面終於暴露了出來,她變成了任人宰割的人,變成了「動物」。當老大回來要帶她回去的時候,她讓老大殺光鎮裡的人,再把鎮燒掉,讓狗鎮消失。原來善良的人們看到比自己可憐的人的時候,就開始比誰貴誰賤。影片裡提出了人的本性,討論了哲學問題。《狗鎮》裡提出的是人的變性,拷問著人類的靈魂,提醒著我們人類的本性。人性詭異、黑暗,還有多變。善,是相對的,是有條件的。當條件改變的時候,人性也是不知不覺中隨之改變,人們卻往往疏忽了這一點。這也是為什麼人當貧窮時好學,有錢了就開始享受。如果沒有法律從外界約束,如果缺乏自省的內在精神,善很容易滑向邪惡的深淵。就像《狗鎮》裡的人們一樣,忘了自己的本性,看到比自己弱的就開始欺負。因此,最可怕的就是人們「正大光明」的做著罪惡的事情,卻不以為恥,卻以為自己做千真萬確。因此人的本性是影片主題,導演把目的放了怎麼表現人性和它的改變。導演將觀眾逐步帶入,讓觀眾身臨其境,讓觀眾跟著主人公受辱,最後讓主人公代觀眾復仇。這點上《狗鎮》跟《冬去春又來》明顯不同的,因為《冬去春又來》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是跟佛教有關的,傷害只能用大愛來修復才能解脫,人只能這樣才能得到平靜和幸福。《冬去春又來》用很少的對白,相對固定的空間,少數的人物,整體色調唯美到不做作。《狗鎮》也可以說是在一個固定的空間裡拍攝的,但是影片裡出現的人物比較多,看起來好像做作。因此《狗鎮》故事比較難懂,就這樣說吧,若想要理解這部電影,你得站在故事中每個人物的角度去看帶這個故事,每一個人物,甚至動物–那條叫做摩西的狗。《狗鎮》是由復仇結束的,這也表現了西方文化的另一個面,而《冬去春又來》是有救贖和慈悲結束的,這兩個結尾成了明顯的對比,這兩部拍片子也算是分別展現了西方文化和東方文化的區別了。

最後說一下我的觀後感吧。我喜歡《狗鎮》這部電影的導演的處理故事情節和布景方式,乾淨利索。電影和話劇的融合,而做的這麼細緻,真的讓人驚奇。電影主題也很好,人的本性問題算是人類永恆的討論的問題,因為哲學本來就是很吸引人的。本片將人性之惡的相互觸發,將惡的消解與生長的死結展現的令人心悸,而強烈的帶入感很有感染力。尤其是現代,現在人類社會已經發展到某種程度的高層了,但是大部分人們為了物質上的需求而不得不放棄了精神上的需求了。傲慢的人到處都是,所謂的真正的善良人也可能不存在了,因為善良的人們被這個醜陋的世界「同化」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