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教師先進事跡讀後感

教師先進事跡讀後感(一)

細細品讀了王生英老師的模範事跡,我被她深深地震撼著。她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師德情操、強烈的責任意識、無私的奉獻、敢於犧牲的精神,使我的心情難以平靜。她是育人的模範,做人的楷模,是當代人民教師的優秀代表,是我們學習的光輝榜樣。

王生英老師,在國小教師的崗位上,三十年如一日,灑一腔熱血,育一代新人。如果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她三十年從教的體會,那就是六個字:「光榮,艱巨,幸福」。

1956年,她出生於一個普通農民家庭,過著清貧的日子。幼時又患上了小兒痳痺症,落下了殘疾。但她身殘志堅,立志要做一棵「傲岩爭春」的青松,紮根在貧瘠的山村,為山區的孩子、為山區的教育事業奉獻她的青春和熱血。她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她二十年以校為家,又十年以家為校,自身遭罪、自家受累,她全然不在乎!為了自己當初的誓言,她奮勇向前!

王老師是紅旗渠的兒女,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時時刻刻鼓舞著她。她勇於面對山區的貧窮、環境的險惡和身體的殘疾,頑強的實現著自己「培育明花香天下,造就棟樑建中華」的志向。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三十年的奮鬥歷程,感人至深的敬業精神和無私無畏的教育情懷為全體教師樹立了榜樣。

對照王老師的事跡,我們的許多教師實在有太多的差距。我們現在的教師沒有年代的制約,只有新時代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學思想,她為教育失去的太多,可她仍然那麼愛教育勝於愛自己,實在令人欽佩。這樣的先進事跡對我是一個洗禮。我總認為無愧於學生就是個好老師!其實不然,要把愛真正獻給孩子不是那麼容易簡單的事。成為一個好老師是每一個人的夢想,雖然近二十年的工作我付出了很多,曾經忘乎所以的工作,從中也失去了很多,雖然我一直教育在第一線上,可我卻顯得那麼渺校看到這樣的事跡我的一切都不叫苦,不叫累。我想,每個人只有從工作當中,進一步體會教育的真諦,老師的快樂,才會真正心甘情願地為教育事業默默的奉獻下去,做一個最好的教師。

為了教育,也為了自己,我願意躬耕教育之地於終生!

教師先進事跡讀後感(二)

看了劉風老師和常玉如老師的事跡,我深受感動也深受啟發!教師這一行業需要具備很多要素:知識、技巧、情感、耐心、細緻……要將這些緊密融合在一起是難能可貴的,而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不懈更是難上加難。

劉風老師對教育既執著又痴迷,從本質上講,這來自於劉老師的愛,對這項職業的愛,對學生的愛。教師是凡人,但也需要有超乎常人的精神。「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我們需要博愛,需要把更多的愛付出在別人的孩子身上。只有熱愛這項事業才能全身心的付出。

另外,作為一名教師需要有高度負責的態度。教師是改造心靈的事業。孩子的成長,社會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的教育。劉風老師的「三個一」:一生沒耽誤過學生一節課,沒體罰過一個學生,補課沒收過一分錢。可以成為每個教師的座右銘。教師的言行都能對學生產生深刻的影響。我們不僅需要傳授知識,更需要用自己正直的行為去感染學生。可能這更有教育效用!

教師需要不斷汲取知識,努力尋找一條既高效又能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方法。不管是劉風老師還是常玉如老師都矢志不渝地在這方面探索、總結,形成了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不管是劉風老師紮根於生活土壤的草根式教育研究,還是常玉如老師不斷學習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來服務於自己的教學,我都覺得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政治課如果上得不好將非常枯燥、乏味,學生的積極性無法調動。我一直在探索如何讓政治課更加生動、實效。我覺得必須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將課堂生活化,把各種生活元素帶到課堂中來。這樣學生就不會感覺所學的內容是虛無縹緲的,與自己是不相干的。另外,生活的東西單純用語言表達是生澀的,需要我們借鑑現代教育技術,用圖片、

聲音、視頻等方式呈現出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要做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不斷反思、總結、借鑑,不斷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教師先進事跡讀後感(三)

作為一名普通的中學教師,()看了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的事跡後,不禁為他們的奉獻精神和愛心以及教育責任感所感動,也不禁為他們那種追求教育理想的執著精神所嘆服,並受到了幾點啟示,它將激勵我們用心去點燃每個學生心中的希望。

榜樣,讓教師的人格魅力十足。「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是學生最重要的師表,是學生直觀的、活生生的榜樣,它是通過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學生。 於漪老師在59年的教育生活中重視「傳道」,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幫助4名口吃的學生改掉毛病,讓他們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日後都相繼成了國家建設事業的有用之才。於漪老師在學生心目中有著令人尊敬的力量——榜樣,正是這樣,她更受人們的尊重,並成為廣大教師崇拜的偶像。

愛心,讓教師的職業更加燦爛。陶行知先生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的愛是大愛無疆,不分貴賤,不分優劣,無論學習好與壞,都一視同仁。王生英老師三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言行詮釋著對學生深深的愛:大雨連綿,為保學生安全,拖著殘疾的腿,踏著泥濘的山路,挨家挨戶到每個學生家裡上課、輔導、批改,跑遍全村,不落下一個孩子。

理想,讓教師的工作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如果認準了高尚的理想,並把它定為自己的人生目標,那麼,實現理想的過程是十分快樂的事情。每一個教師只有把理想和自己的事業緊密聯繫起來,才能在教育這個廣闊天空中翱翔。出身貧困農民家庭的汪金權20歲便立志做一名人民教師,他放棄城市優越的環境,主動申請到山區學校任教,並不斷探索教書育人的新方法、新方式,這便是他的教育理想。經過努力,他終於實現了自己的理想,造福了眾多的學生和一方百姓,這種境界正是一位有理想的教師所追求的。

責任,讓教師的形象變得更加偉大。教育是一種社會責任,也是國家、人民、歷史賦予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普瓊校長長期工作在「生命禁區的禁區」,但他不忘身上的重擔,肩上的責任。患了重病,提前返校,憨厚的他嘿嘿一笑,只有一句話:「想孩子們了!」是愛,更是責任,讓他忘記了身體上的病痛;是責任,讓他看準了「一個都不能少」的目標;是責任,讓他24小時值班,經常半夜起來查看學生宿舍;是責任,讓他多次獨自外出追回輟學的學生。

教書育人楷模給全國每個教育工作者樹立了榜樣。人們深信,我們從此會擁有更多的愛心,我們從此會長遠計畫,做一個有教育理想和教育責任的教師,全國將湧現出更多的楷模,那時,我們的教育將更加燦爛、多彩,我們的國家將更加興盛。

重要的是——讓我們行動起來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