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一)

肖申克的救贖是由大導演弗蘭克·達拉邦特於1994年拍攝的一部揭露美國司法黑幕的巨片,影片通過監獄這一強制剝奪自由,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為個體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透過司法黑幕弗蘭克·達拉邦特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向觀眾宣揚在這一全雄性群居生活中經過制度高壓和身體強暴的鍛造後,所折射的不同於一般的友誼和希望畫卷,同時倡導全社會應還予這類人應有的人格尊嚴。

肖申克的救贖講的故事發生在1947年,銀行家安迪因為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後誤被指控用槍殺死了她和她的情人,安迪被判無期徙刑,這意味著他將在肖申克監獄中渡過餘生。有幸的是安迪在監獄裡結識了因犯謀殺罪被判處無期徙刑,數次假釋都未能成功,現已成為肖申克監獄中「權威人物」的瑞德,只要你付得起錢,他幾乎有辦法搞到任何你想要的東西:香菸,糖果,酒,甚至是大痲。安迪以他想雕刻一些東西的名義從瑞德那裡搞來了一把小的鶴嘴鋤。

一次,安迪和另幾個犯人外出勞動,他無意間聽到監獄官在講有關上稅的事。安迪說他有辦法可以使監獄官合法地免去這一大筆稅金,做為交換,他為十幾個犯人朋友每人爭得了兩瓶Tiger啤酒。通過這件事。他不但贏得了獄友們的尊敬,更是贏得了肖申克監獄老大――瑞德的尊重和友誼,同時也讓監獄的獄警對他刮目相看。由於安迪精通財務制度方面的的知識,很快使他擺脫了獄中繁重的體力勞動和其它變態囚犯的騷擾。不久,聲名遠揚的安迪開始為越來越多的獄警處理稅務問題,甚至孩子的升學問題也來向他請教。同時安迪也逐步成為肖恩克監獄長沃登洗黑錢的重要工具。由於安迪不停地給州長,最終為監獄申請到了一小筆錢用於監獄圖書館的建設,這是這所以恐怖高壓著稱的監獄歷史上犯人從來不曾有過的精神和心靈上的自由。

十多年的監獄生活就這樣平凡而又簡單。突然一天一個年輕犯人的到來打破了安迪平靜的獄中生活:這個犯人以前在另一所監獄服刑時聽到過安迪的案子,他知道安迪不是兇手,誰是真正的兇手!安迪得知後向監獄長沃登提出要求重新審理此案,因為安迪知道沃登的內幕太多,遭到了斷然拒絕,並受到了單獨禁閉兩個月的肖申克監獄歷史上最嚴重的懲罰。同時沃登為了防止安迪獲釋,殺死了知情的年輕犯人湯姆。

面對殘酷的現實,安迪變得很消沉,他對依憑司法公正裁決重獲自由已徹底無望。在一個風雨交加、雷聲大作,已得到靈魂救贖的安迪,用二十年前從瑞德那裡得來的小鶴嘴鋤,從挖了二十年的地道中成功逃脫。瑞德獲釋後,他按照安迪出逃前一天晚上給他講的地方,在橡樹下找到了一盒現金和安迪留給他的一封信,最後兩個老朋友終於在墨西哥陽光明媚的海濱(芝華塔內歐)重逢了。而監獄長沃登由於安迪的告發,在警察到來前飲彈自盡,得到了應有的下場。

《肖申克的救贖》給了我從感官表層塌陷入心靈冥界的強烈震撼。美國是一個以民主權力和司法公正而文明於世的國家,其司法公正的最根本基點之一是講求證據。該故事雖然發生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那時的司法制度雖然不能與美國當代的司法制度公正性相提並論。但無罪之人獲罪入獄二十多年,這多少與美國當時的司法黑暗有些相悖,有誇大渲染之嫌。拋卻美國司法制度黑暗和文學藝術升華的因素。主人公安迪面對終生監禁的不公正審判,入獄時顯得那樣的安逸自適,甚至隨遇而安,多少讓人感到震驚。一方面藝術的襯托顯示了當時美國司法黑暗退卻了平民公眾的自嗆和辯白機會,說你有罪你就有罪,判你多少年你就得服刑多少年。另一方面反映了主人公安迪高貴的個人修和人格魅力。他放棄了申辯、控訴、吶喊和無望中的自棄,而是積極融入這個全體雄性無自由的社會,並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改造監獄這個黑暗、恐怖、高度無自由的社會。他依託自身卓越的才能和高貴的素質,給獄友們爭取到了坐在屋頂上看夕陽喝Tiger冰鎮啤酒的機會,他在閒暇時間用石頭雕刻了一副象棋送給瑞德,在長達六年的時間,他每周堅持給州長寫兩封信,迫於真誠和堅持的壓力,最後州政府支助了一筆資金,在肖申克監獄建了一所圖書館,使這裡的犯人也得到了與外界平民同等的受教育機會,在無自由世界獲得了精神上的自由。

置身於黑暗的環境之中,傲視實現,以大無畏的氣概面對黑暗,面對不幸、痛苦、困難、挫折,永不沮喪,永遠奮鬥,永恆坦然。相信自己,不放棄希望,不放棄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屬於自己的輝煌,這就是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是一所監獄,是一所體制化的社會。其實,人生本身不就是一個監獄嗎?我們每個人,有哪個不是被社會「體制化」的產物?上學、工作、養子、為吃穿用奔波一生,一切都在一個體制之內。人是活在奢望中的――其實奢望也就是希望。社會愈發達選擇愈多,而選擇愈多奢望也愈多,希望也愈多,但人生有多少希望是可以實現的,可以說人生大部分希望最終是難以實現的。如肖申克的救贖中的瑞德多次假釋都未能成功,對重獲自由的希望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最後的一次假釋他作為有罪之人做了這樣的懺悔。「我無時無刻不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深感內疚,這不是因為我在這裡(監獄),也不是討好你們(假釋官)。回首曾經走過的彎路,我多麼想對那個犯下重罪的愚蠢的年輕人說些什麼,告訴他我現在的感受,告訴他還可以有其他的方式解決問題。可是,我做不到了。那個年輕人早已淹沒在歲月的長河裡,只留下一個老人孤獨地面對過去,重新做人?騙人罷了!小子,別再浪費我的時間了,蓋你的章吧,說實話,我不在乎。」這是瑞德的懺悔,對自己犯下重罪的懺悔、對已逝歲月的懺悔,更是對重獲自由的希望不再抱希望的懺悔。

很少有人能夠在明知道沒有希望的狀態下還在尋找希望,但安迪卻是這樣的人。從入獄瑞得就對安迪講不要企望著在這裡會有希望,更不要企望著用一把小鶴嘴鋤從這裡逃快跑,即使你挖600年也不會挖竄肖申克監獄的獄牆的。但這一切安迪都做到了。無論我們曾經怎樣的沉淪和不羈,怎樣的失去生活,但千萬不要放棄理想,希望它給人一種無形的力量,它讓我知道人的一生中所應該擁有的最寶貴的東西,從而珍惜你現在還擁有它的機會。只有充滿希望,人生從而變得有意義,從而豐富多彩。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二)

近日讀熊培雲的《重新發現社會》,其中多次提到美國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熊培雲的書是把電影來論述自由的。想起自己的影庫里早就下載了這部電影,礙於該影片屬於兩個小時以上的超長片,一直擱置著想找空閒的時間看,今日忽得空閒,一個人找出影片靜靜地看完。

原來,電影是可以這樣拍,電影是可以這樣看,電影更是可以各人各有各的解讀!

先說電影是可以這樣拍的:劇本來自一個短篇小說的改編,長達兩小時二十分鐘的電影可以把長達二十年的冤案發生、入獄、越獄簡練到總共不到十分鐘的交代,剩下的所有的時間,都交給了人性、自由的描寫!雖然沒有看過原著小說,但是憑藉常識,想必靠情節吸引讀者的小說應該無法做到這樣的結構,但是電影做到了。

再說電影是可以這樣看的:類似題材的電影不少,記得前幾年還有過特別火的美式長篇電視連續劇《越獄》,想必大家記憶猶新,一般此類題材,賣點都是冤案的本身、越獄或者翻案的過程、以及越獄或者翻案後或光明或黑暗的結局,劇情反應的人性、感情之類的,觀眾必須通過情節去了解、理解。可是,熊培雲因為《重新發現社會》一書主題的需要,從電影中看到了自由和限制這一哲學的矛盾,如果按照《重新發現社會》一書的邏輯,你的確會把電影中隱含的這一主題放大。可是我相信,熊培雲只是出於他的著作論點的需要才這樣寫的,其實他和我,或者和你們大家一樣,從電影中看到了人性,當然也看到了自由和限制的矛盾。

最後說一下,電影是可以各人有各人的解讀。其實這個話題我根本解釋不了,既然命題就是各有各的解讀,我如何替每個人來解釋?我只是想說,我們中國現在的電影,就像中國學生的作文,必須按照老師要求的「中心思想」去寫,文章結構也必須符合老師布置的要求;而老師要求的「中心思想」和文章結構,又必須是按照升學考試的大綱要求來作。

行文到此,大家應該明白,其實我要說的,既是電影,也不是電影。

說的是電影,希望我們不要以為世界上只有好萊塢才有電影,也不要以為好萊塢只有3D大片和「越獄」,好萊塢也有「肖申克的救贖」!

說的不是電影,希望我們的生活不要像我們學生的作文一樣要有「中心思想」,即便要有「中心思想」,也不要有規定表達「中心思想」的格式。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三)

今天,我與同學們觀看了《肖申克的救贖》,然而在長達一小時三十多分鐘的電影中,唯獨一個片段我最喜歡,那一片段中,安迪經過十七年之久終於打通地道,而後不怕臭與髒,從下水道中成功逃生,最終揭發監獄長的罪行。

十七年,是一個多麼漫長的歲月,一個人要將一件事情做十七年是很困難的。()可是,安迪不是這樣的人,他通過巧妙的方法將碎石帶出房間,在突擊檢查時又將鶴嘴鋤藏在書裡……,處處說明了安迪的智慧。

安迪在監獄中穿過與自己身體差不多大的洞,用雷電掩蓋住自己敲擊的聲音。可是,如果沒有知識,他怎麼分辨出什麼是岩石,什麼時候會下雨呢?看來,知識在我們的生活中作用甚大。

安迪還具有吃苦精神,環境的惡劣沒有阻擋他前進的腳步。

在安迪身上,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不過,單單是那一小節就表現出了許多。例如:聰明,勇敢,不怕吃苦……

我要將這些精神學習到我身上來,要勇敢,但是也要像安迪那樣,該勇敢的時刻就勇敢,要學習知識,知識多一些不是壞事,要堅毅,在獄中第一晚上,與安迪同來的幾個人已經崩潰,充分寫出了安迪的內心強大,有著一股不服輸的精神,要堅持不懈,像挖井一般。

要做到堅持,我還差得很遠,在考試中我只能達到居中的位置,學習不好又怎能當像安迪一樣的銀行家。

肖申克的救贖這一片子是我感觸甚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