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上課記讀後感

上課記讀後感(一)

讀了王小妮老師的作品《上課記》,我很受觸動。心裡想到很多,很雜亂,無從說起。

這本書只是記錄了幾年間和學生之間發生的一些點點滴滴的小事,很客觀的記錄,沒有任何主觀評論。但是就從這些平實的記錄里,我們卻可以感受到很多東西:年輕學子心靈的真誠、純淨,他們的夢想,迷茫,對未來的茫然……還有王小妮老師對學生深切的關懷,對每個學生背後的家庭都保持著深切的關注和同情,以及她對教育現實的思索和擔憂!

書裡很多地方都提到了作者與學生之間關於「好文章」的觀念上的衝突。王小妮老師寫道:「敬業」的中學語文教師都要求學生們儲備一些「好詞好句」,萬用的。……我提示他們不要展示所謂文采,直接說出你自己的真實想法和原本的感覺。我真懷疑他們還有沒有「原本」的感覺,十二年的語文教育把這些感覺給徹底毀滅掉了?然而很多學生卻很疑惑,甚至是質疑:沒有好詞好句的文章能算是好文章嗎?那不是成了流水帳嗎?可見,多年的應試教育真的讓孩子的思想都模式化了。這讓我想起了不知從哪裡看到過的一句話,一句評價我們的教育的話——我本是一隻蝴蝶,你減掉了我的翅膀,還埋怨我沒有兔子跑得快!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我一直自認為是個盡職盡責的好老師,可是,我現在卻深深的懷疑,我是不是也在參與著這個「剪翅膀」的行動。我們不管孩子的志趣是什麼,特長是什麼,都規定他們必須要達到語文課、數學課上的要求,否則就一遍又一遍地教,一遍又一遍地讓他們練習,直到他們都達到要求為止,才覺得自己的責任盡到了,任務完成了。仔細想來,我們真的是像工廠的流水線加工產品一樣在進行教學。相信天性愛玩的孩子們都是很厭煩這種學習模式的,但是他們沒有選擇,我們也沒有選擇,因為我們有所謂的「質量」指標。這一點上,我很羨慕王小妮老師奉行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教學觀點和行事原則,也真希望自己能做到!就像書中說的,「一個人的力量渺小,卻不等於什麼都不能做。」

我們的力量很渺小,但是我們也可以嘗試著在傳授知識的同時,真正地關心、愛護學生,從心靈上去引領他們,就像書中說的,我們的孩子「不是中國古人在詩詞里空泛讚頌的蓮花,沒理由要求我們的孩子們身上不沾污穢,但是,發現了再微小的純淨,也一定要講出來,說給他自己和更多的人知道」。並不是每個孩子將來都一定要當精英,當偉人,我們更多的人是要做一個平凡的好人,這也是我們社會更需要的。你努力,我努力,大家一起努力,也許現在這樣讓人失望的教育現狀就會慢慢改變!

上課記讀後感(二)

暑假前,我買了很多書,一直到假期結束只有這本《上課記》被我反覆摩挲的有「書」的樣子了。

我想書如果有靈魂,她一定不愛自己平整、端正的嶄新,而更傾向於紙張的柔軟和書香的散發——這才是一本好書該有的樣子。離題了。

作者王小妮老師是一位以詩歌散文見長的任教於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的老師。這本《上課記》她自己定位為「教後感」,是從2006年開始,小妮老師在上課的間隙,隨手記錄下來的與她學生們相處時發現的有趣的部分。

記錄和寫作的過程,也是審視反省自己的過程——這和我們的教育教學反思是一個道理。從一節課的準備開始到一個學期的終止,不斷的自我調整修正,從一個傳統施教者的角色漸變成一個講述傾聽討論觀察的角色,這變化沒有絲毫被動性。只有這樣才可能更接近一個今天意義下的好老師。

有人說王小妮老師是「朦朧詩」的少數「倖存者」之一,面對此起彼伏的詩歌潮流,她一直保持著舒徐從容的心境。《上課記》她寫的一點都不朦朧,但卻真的字裡行間顯示著她的舒徐從容。

因為帶著寫讀後感的任務,我拿著鉛筆在書上勾勾畫畫,想著心有感觸的時候能在旁邊標註些什麼。然而書看了大半,我也未在這墨香中留下隻言片語,我想著就是樸實的力量,小妮老師的話說得明明白白不急不躁,無需任何其他的詮釋和註解。「樸實」並不是我們年輕時候追求的東西,不只是我們年輕的時候,現在的孩子也不追求甚至還有些鄙視所謂的「樸實」。

然而生活都是庸常的,而日常的才是最本質的,才水注石穿。

在07年「投入感情是最重要的」中有一篇「好詞好句」。王小妮老師寫道:「敬業」的中學語文教師都要求學生們儲備一些「好詞好句」,萬用的。……我提示他們不要展示所謂文采,直接說出你自己的真實想法和原本的感覺。我真懷疑他們還有沒有「原本」的感覺,十二年的語文教育把這些感覺給徹底毀滅掉了?……我認為沒有力量的作品,也許能靠好詞好句得到化妝品的作用,而扎紮實實的寫作恰好相反。

接下來的兩篇是「恢復語言原本活力」和「這麼些算不算流水帳」小妮老師甚至列舉了一篇短小,乾淨,栩栩如生的練習人物小習作,最後她點評道:王書為用細緻的描述,寫出了父親不多的言語和動作……雖然,朱自清的《背影》中的父親早進了教科書,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父親,都能發現自己和父親間的親切和生動,沒有新感受的不斷發現,文學當然死路一條。……他寫的細膩踏實,沒有使用「好詞好句」。——點評到此戛然而止,奉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小妮老師並不著更多的筆墨來強調她的寫作理念或者教學觀點,不更多的抒發情感。仿若給你一杯茶卻不說明產地品級,你若有心可自己品味,掩卷長思。

我在小妮老師的這本作品裡看到的是,一個老師的情懷抑或是信念,不受世俗污染的人文思想和理想主義。

一百位老師就有一百種《上課記》,她的《上課記》不是流水帳,也不是曲折婉轉的故事,更不是艱澀難懂的論文。《上課記》是來自她對學生的關懷,對現實的思索與擔憂。有思想的文章,不必是長文大賦。感性一點,靈動一點,真實一點,照樣可以達到深一點的效果。

但願有一天我也能做到深入孩子們的思想和內心,關注到他們的靈魂與未來,那時我也能坦然落筆寫下屬於自己的《上課記》。

上課記讀後感(三)

暑假前,我買了很多書,一直到假期結束只有這本《上課記》被我反覆摩挲的有「書」的樣子了。

我想書如果有靈魂,她一定不愛自己平整、端正的嶄新,而更傾向於紙張的柔軟和書香的散發——這才是一本好書該有的樣子。離題了。

作者王小妮老師是一位以詩歌散文見長的任教於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的老師。這本《上課記》她自己定位為「教後感」,是從2006年開始,小妮老師在上課的間隙,隨手記錄下來的與她學生們相處時發現的有趣的部分。

記錄和寫作的過程,也是審視反省自己的過程——這和我們的教育教學反思是一個道理。從一節課的準備開始到一個學期的終止,()不斷的自我調整修正,從一個傳統施教者的角色漸變成一個講述傾聽討論觀察的角色,這變化沒有絲毫被動性。只有這樣才可能更接近一個今天意義下的好老師。

有人說王小妮老師是「朦朧詩」的少數「倖存者」之一,面對此起彼伏的詩歌潮流,她一直保持著舒徐從容的心境。《上課記》她寫的一點都不朦朧,但卻真的字裡行間顯示著她的舒徐從容。

因為帶著寫讀後感的任務,我拿著鉛筆在書上勾勾畫畫,想著心有感觸的時候能在旁邊標註些什麼。然而書看了大半,我也未在這墨香中留下隻言片語,我想著就是樸實的力量,小妮老師的話說得明明白白不急不躁,無需任何其他的詮釋和註解。「樸實」並不是我們年輕時候追求的東西,不只是我們年輕的時候,現在的孩子也不追求甚至還有些鄙視所謂的「樸實」。

然而生活都是庸常的,而日常的才是最本質的,才水注石穿。

在07年「投入感情是最重要的」中有一篇「好詞好句」。王小妮老師寫道:「敬業」的中學語文教師都要求學生們儲備一些「好詞好句」,萬用的。……我提示他們不要展示所謂文采,直接說出你自己的真實想法和原本的感覺。我真懷疑他們還有沒有「原本」的感覺,十二年的語文教育把這些感覺給徹底毀滅掉了?……我認為沒有力量的作品,也許能靠好詞好句得到化妝品的作用,而扎紮實實的寫作恰好相反。

接下來的兩篇是「恢復語言原本活力」和「這麼些算不算流水帳」小妮老師甚至列舉了一篇短小,乾淨,栩栩如生的練習人物小習作,最後她點評道:王書為用細緻的描述,寫出了父親不多的言語和動作……雖然,朱自清的《背影》中的父親早進了教科書,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父親,都能發現自己和父親間的親切和生動,沒有新感受的不斷發現,文學當然死路一條。……他寫的細膩踏實,沒有使用「好詞好句」。——點評到此戛然而止,奉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小妮老師並不著更多的筆墨來強調她的寫作理念或者教學觀點,不更多的抒發情感。仿若給你一杯茶卻不說明產地品級,你若有心可自己品味,掩卷長思。

我在小妮老師的這本作品裡看到的是,一個老師的情懷抑或是信念,不受世俗污染的人文思想和理想主義。

一百位老師就有一百種《上課記》,她的《上課記》不是流水帳,也不是曲折婉轉的故事,更不是艱澀難懂的論文。《上課記》是來自她對學生的關懷,對現實的思索與擔憂。有思想的文章,不必是長文大賦。感性一點,靈動一點,真實一點,照樣可以達到深一點的效果。

但願有一天我也能做到深入孩子們的思想和內心,關注到他們的靈魂與未來,那時我也能坦然落筆寫下屬於自己的《上課記》。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