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美國麗人影評

美國麗人影評(一)

「少年愛上紅玫瑰,荒野上的玫瑰」,看完《美國麗人》,便想到這句歌詞,只不過少年換成中年人,愛上紅玫瑰的,是電影中四十歲的父親。愛上自己女兒的同學,真是一件尷尬的事情。可是對於父親來說,未免不是一件好事。愛情給了他勇氣,使他終於辭掉了討厭的工作,終於可以不再唯唯諾諾地做人。雖然愛情讓他最終死去,可是在死的瞬間,他的眼中反射出所有人生的亮點。「我為自己愚蠢而渺小的生活自豪」,他說。一個人如果能在死的時候說出這樣的話,即使算不上高大,至少也可以問心無愧了。

四十是讓人沮喪的年紀,一切似乎都開始走下坡路。日復一日的工作,討厭透頂的上司,不再相愛的家庭,相信很多人都和父親一樣,在那個年紀,經歷著人生荒涼冷漠的一段。這時候,美麗的女中學生突然出現了。父親對她的嚮往,不只是性的期待,還伴隨著玫瑰的色彩。他想像著女孩躺在玫瑰大床上,躺在玫瑰的澡盆里,脫下衣服,胸前飛出無數的玫瑰花瓣。這些玫瑰的存在,使父親對女孩的情感,不僅僅是肉慾,也閃爍著一點與他年紀不相稱的浪漫。落寞與誘惑的組合,撩人如荒野上的玫瑰。

記得有誰說過,我們生活在一個碎片的時代。電影中的幾個人,就如同幾塊碎片,折射著現代生活的稀奇古怪:中年危機的父親。瘋狂追求成功的母親。感性而叛逆的女兒。冷靜而吸毒的男孩子。聽起來真是一個讓人喪氣的故事,可是導演卻將它處理成一部黑色幽默劇,幾乎每個場景都滑稽可笑,只是在笑過之後,嘴角會留一點乾巴巴的味道,也會有些莫名的傷感,從黑暗中慢慢包抄過來。這種感覺很象美國畫家EdwardHopper的畫面。他的畫色彩總是非常明快,只是畫上的人物,在明亮中顯得異常孤單。影片原名叫做AmericanBeauty,我覺得並不能簡單地翻譯做「美人」或「麗人」之類,beauty在這裡,泛指一切美好的東西。

每個人感受到的美是不同的。在電影中,父親迷戀年輕可愛的肉體;母親追求成功,哪怕僅僅是表面上的成功;而那兩個年輕人,則會坐在黑暗中,看白色的廢紙在風中飄舞15分鐘。這些美其實都是平等的,並沒有孰優孰劣之分。歸根結底,美是一種被打動的感覺。在我們對一切變得漠然的時候,美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情感的出口,讓我們忽然明白,原來自己也可以生動地存在。

《美國麗人》得到了奧斯卡很多獎項的提名,我覺得它極有希望最終得獎。在一個越來越商業化的時代,在我們日益脫離理性的時候,看一部這樣的電影,可以愉悅感官,同時又將我們推入到思考之中。畢竟,「思想的頭腦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恩格斯語),雖然這樣的美,在我們看來顯得比較鄭重。

美國麗人影評(二)

《美國麗人》,以一家子的故事為主線,從父親的角度以第一人稱講述,又從各個成員內心為觸角,延伸整個社會危機的各個角落。其中集中表現了人們對性解放與觀念改變的文化大縮影,揭示現代社會對人性的思索與個人生存的社會意義的探討。其中有些橋段展示了男性在社會變化中仍處於性主導地位與女性的性解放,但是,男主角在與女兒同學的性愛追逐中,以最後對女性的愛護與尊重,將「性」終止在愛的邊緣。

男主角因為現代社會工作壓力的日益膨脹和人性被極度壓抑的扭曲,生活的被逼無奈,妻子的冷漠與她跟丈夫同樣地被壓抑內心,讓男主角衝破了世俗的局限,敢於直面上司的淫威,敢於正視自己隱藏的墮落,敢於追求女兒的美女同學,敢於怒斥妻子的指責,敢於揭開偽善的面具,敢於打擊與妻子姘居的名人,敢於嘗試違禁的毒品。

男主角在被壓抑了之後,沒有像她的妻子那樣自欺欺人,她面對委屈,不敢流淚,甚至用抽打自己的耳光來克制自己因無業績、委屈而將要流出眼眶的淚水。而男主角卻怒斥上司對他的不公正對待與性猥褻的行為,依然辭去就職二十年的公司,併到只有年輕人工作的快餐店打零工。他衝破年齡界限與女兒同學交朋友、談戀愛,在辭職後一改往日的低眉俯首,敢於挺起胸膛,真誠地對待身邊的每一種人,不再拿有色眼鏡看人、看物。

他與鄰居少年之間的友誼,從毒品開始。少年因為自己父親的軍事化管教,思想因循守舊、獨斷專行,永遠以「是」與「非」為絕對的評判標準,老是以曾經的榮耀來指導當下的行為,讓少年表面順應附和,暗地卻進行自我的安排。表面上他在餐廳打工,其實卻是以銷售毒品為生。

他與女兒美女同學的邂逅、交往,更是離奇。他當著妻子的面向女孩暗送秋波,當著妻子的面露出性的強烈欲望,當著妻子的面自慰。而美女同學的思想更是可怕,她津津樂道於談論自己與各種男性的交往經歷與性歷史,向別人描述自己與男人見面的全過程。她用語粗俗、表情動作下流污穢,不僅熱衷講述自己,還熱衷打聽別人。

這是一種社會發展過快,經濟的高速與精神的衰竭的衝突,唯一值得欣慰的是男主角的覺醒與實際行動,他衝破束縛,改變觀念,將一切社會化了的人們帶進純真的時代。但我們觀者是全方位的視覺,可以理解男主角的一切怪異表現,但劇中的其他人物,卻還處於迷茫的境地。鄰居父親從一個情景,荒誕的誤解中斷定男主角和兒子之間有最讓他無法接受的同性戀關係,舉槍擊斃了已經慢慢走出壓抑人性的男主角。

影片以男主角的死結束了人性解放的征程,人們有回到了往日的安寧與平靜,而讓我不能忘懷的劇情,和感動的畫面,一直留在心中。那就是男主角在與美女同學開始性旅程的時候,女孩的一句「這是我的第一次」,讓男人頓覺靈魂的出竅,他不能用傷害一個幼小靈魂來換取自己的肉體安慰,他的靈魂要是純潔的,才能慰藉自己被扭曲的一生。他們的性,終止在愛的邊緣,偉大的愛才是人性最美麗的色彩。他呵護了女性,維護了女性的尊嚴,同時升華了自己。

美國麗人影評(三)

少女潔白的肌膚,一雙粉嫩的芊芊玉手,一朵鮮艷奪目的紅玫瑰,由玫瑰、少女組合而成的電影海報中,透著一股純美,而且也讓人們對這部電影有一些遐想。但電影中所訴說的故事,遠遠不是我們在海報上看到的那樣輕鬆。這部電影的發展以萊斯頓尋找生活意義的心靈歷程為主線,從男主角萊斯特的自我救贖中,向我們揭示了生活的真諦。

「我四十二歲,再有不到一年就會死去。當然,那會兒我還不知道。不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已經死了。」電影的開頭男主角萊斯特如此訴說他的現狀。這讓我想起了臧克家的一首詩《有的人》,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並不能拿人是否還能呼吸這一生理現象為依據,來籠統的判斷人的死活。當心靈之火熄滅,生活希望破滅,人生信仰迷茫時,那也是一種死亡。

片中的萊斯特已經進入中年,他擁有房子、車子、孩子,而這一切似乎沒能讓他感到幸福,妻子虛偽做作,女兒孤僻傲慢。而萊斯特也因為自己行為的不檢點,被妻兒小看。平日裡所有的生活對萊斯特來說都毫無激情可言。為了妻子工作、陪她出入各種虛偽的應酬場合,為了使女兒高興、佯裝關心去看她的拉拉隊演出,為使老闆滿意、卑微地做一條哈巴狗。他每天如提線木偶般完成著生命中既定的各個角色,扮演一個好丈夫,一個好父親,一個好員工。但面對著妻子強勢地指責,女兒冷漠地疏遠,工作的繁瑣。半截身子已經埋在土中的萊斯特越來越厭倦這種機械式的生活。

萊斯特努力尋找逝去的激情,他決定不再循規蹈矩地維持這種生活。使他下定決心與往日生活斷絕的是他的新搬來鄰居里奇,在一次商業聚會中,萊斯特偶然認識了里奇,他在酒店做服務生,同時兼賣大痲。在當班時里奇與萊斯特開溜去吸菸,不料被經理發現,當酒店經理呵斥他趕緊工作時,里奇依然如故,完全不去理會經理。當然,隨心所欲是需要付出代價的,頂撞經理的里奇不可能在這裡繼續工作了。里奇的做法驚醒了萊斯特,他看似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有一個完整的家庭,但工作家庭的負擔已經抹殺了他對生活的全部熱情。萊斯特明白了,如果想要改變目前的生活狀態,就得有所犧牲。

在經理暗示要將他裁掉時,萊斯特並沒有低三下四地哀求經理使他留下來。反而在經理沒炒他之前,他不僅先吵了老闆的魷魚,還在辭職書上狠狠地罵了老闆一通。失業後的他,反倒是一身輕鬆。他現在要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當一位甜點售貨員。不難想像,這種做法在他的家人來說是無法理解的。強勢的妻子認為丈夫無能,給她丟臉。爭吵時,一貫忍讓的萊斯特不再妥協,他開始與妻子爭吵,他自己知道這只是個開始,為了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付出點代價也是值得的。

終於有一天,當萊斯特遇上了他女兒的同學安吉拉時,他立刻被安吉拉的美麗深深感動,心中那種已經死去了的那種感覺好像又重新復燃了。從此萊斯特的生活開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勇敢地開始追求安吉拉,雖然這種感情是不可能被任何人認可的,但蠢蠢欲動的情慾,使她無時無刻想著擁有安吉拉。萊斯特開始注意他的形象,他發出了布滿灰塵的健身器材,開始健身。已過中年的萊斯特落入了一個未成年少女的愛情陷阱中。同時妻子卡洛琳對萊斯特的變化,也產生了反應。貌似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恩愛夫妻,早已同床異夢。卡洛琳開始與房地產商私通。

事態逐漸向著萊斯特想要的方向發展。當他發現妻子背叛了他時,他絲毫都不生氣。妻子的出軌反而使萊斯特更明目張胆地去追求安吉拉。在萊斯特看來,「美」就是一種解放,他追求的美,本質上就是在追求使自己衝出圍困芸芸眾生的牢籠。下雨的一天晚上,偶然與安吉拉獨處在一起的萊斯特,勇敢地向安吉拉訴說了他心目中的那份埋藏的愛。安吉拉並沒有拒絕萊斯特,當萊斯特正要得到安吉拉時,安吉拉告訴他這是她的第一次時,萊斯特忽然像是明白了什麼似的,也許是幡然醒悟的良知,也許是瞬間洞察了生活的意義。他放棄了已然要到手的安吉拉。電影的最後,一個讓我們匪夷所思的萊斯特,正常了起來,她像一位慈眉善目的父親般,與安吉拉聊著天。萊斯特已經被摧毀了的父親的形象,再一次地被塑造起來。

片頭已經交代了主人公的結局,萊斯特註定要死去,殺死他的並不是恨他入骨的妻子,也不是埋怨他不負責任的女兒。而是里奇的父親,影片看起來好似里奇的父親槍殺萊斯特,是因為懷疑萊斯特將他的兒子帶壞,以致父子矛盾升級,里奇離家出走。實則不是,影片中里奇的父親是個潛在的同性戀者,在誤會萊斯特也是同性戀後,他向萊斯特表白,但遭到拒絕。明白萊斯特並不像他認為的那樣後,因羞憤將萊斯特殺死。

而就在萊斯特死前,他剛剛明白了他一直以來追尋的生命的意義。死前的萊斯特,正在仔細端詳著家中那一張全家福,伴著一張張老照片,萊斯特回憶著,以前一家三口幸福生活的點點滴滴。那時候的女兒聰明可愛,妻子美麗能幹。當一個個幸福瞬間從萊斯特的腦海中閃現時,他的臉上已不知不覺洋溢氣了久違的幸福微笑。()找回生活真諦的萊斯特,還沒來得及憧憬未來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時,已經死在了里奇父親的槍口之下。不過萊斯特死前的幡然醒悟,也多少使觀眾感到一絲欣慰。從片子開始時,萊斯特就一直在迷茫的生活中尋找幸福的真諦,用各種令人匪夷所思的行為,來刺激他已經埋塵的內心。最終再經過各種嘗試後,他準確的為自己找到了生活上的定位。

《美國美人》這部電影,喜利得揭示美國日常生活中的「眾生相」,他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為例,為觀眾們揭示了很多社會問題。隨著經濟的發展,看似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中產階級,也並不像,我們所看到的那樣幸福和諧。為了生活,人們都在帶著面具生活。我們為了擴展自己的人脈,參加各種應酬,在觥籌交錯中,睜著眼睛說著瞎話。為了博取別人的好感,我們學會了虛偽的不切實際地奉承。在家中,妻子為了生活可以忘記已經多久沒有和丈夫親熱。為了生活,丈夫可以忘記自己已有多久沒有在家中吃飯。為了生活,父母可以忘記已經有多久沒有關心過兒女的學習生活。我們自認為自己的生活方式無可指責。理由是一切為了生活。

不知不覺中,家庭中沒有了熱鬧的交談已成常態,夫妻之間沒有了溫存的情話已成自然,將子女的疏遠和陌生歸結為兩代人的代溝,這樣不正常的生活過久了我們已然習慣,在單位,我們像狗一樣為了一口糧食充當著俯首帖耳的好員工。在家裡,親人間的距離已越來越遠。但至少在別人看來我們是幸福的。但是當夜深人靜時,當獨自一人時。我們問過自己過的幸福嗎?每日重複著相同的生活,為一口口糧,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交有用的朋友,看有用的書,做有用的運動。幾十年如一重複著一日的生活。

萊斯特的救贖在某種程度上說是失敗的,因為在他明白之後,他很快就見了上帝。但他也是成功的,最起碼他有勇氣,有行動來改變生活,敢於挑戰各種常態,無視別人的白眼,勇敢地用各種「不正常」的方式去與人們習慣了的「常態」進行角斗。萊斯特雖然死了,但電影鏡頭中的萊斯特,在死之前臉上浮現著的那種幸福的表情,是很值我們去品讀的。

《美國美人》這部影片似乎在說明,美就是敢於追求自由,美就是打破禁錮的思想,美就是保持一刻年輕鮮活的心,美就是跟著感覺隨性而活,美就是無拘無束的靈魂。然而萊斯特還是被一槍打死了,雖然他剛從醜惡的世界中走出來,剛剛體會到一點生命的美麗。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