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冬天的骨頭影評

冬天的骨頭影評(一)

這是一部表現女性勇氣的電影,這是一部彰顯女性主義崛起的電影,這也是一部關於邊緣的美國下層民眾的電影。當我們早已習慣於在光影之中感受美國社會光鮮、亮麗、和諧的一面時,德布拉格蘭尼克似乎很不合時宜的把美國社會灰暗的一面赤裸裸的展現給了我們,在紀錄片風格的影像之中,一些早已存在的在我們思維中關於美國的固定印象被打破,我們看到了一些邊緣、平凡的美國民眾如何為卑微的生活而掙扎、努力,同時我們也感受到了美國下層女性的堅強和勇敢。作為一部低成本的獨立小眾電影,《冬天的骨頭》沒有了好萊塢流水線作品的光鮮、浮躁和矯揉造作,大多時候它給我們的是一種沉靜、平淡而又深邃的氣質,而這種不帶絲毫浮躁的氣質,正是美國電影少有的。

好萊塢的導演們似乎都很喜歡把鏡頭投向深邃的太空、遙遠的未來、宏大的古戰場;喜歡展示美國上流社會的光線亮麗、爾虞我詐、勾心鬥角;喜歡展現偉大美利堅雄厚的物質資料、驚心動魄的愛情;也很喜歡把鏡頭投向貧窮的阿富汗、印度等第三世界國家。但是在大多數時候,他們卻忽略了本國那些卑微、貧窮,為生活而掙扎的下層、邊緣民眾們。看上去好萊塢似乎較為缺乏社會責任感,一味的沉浸在浮誇的商業利潤之中,這是電影商業化的一種必然趨勢,但在這條進化的路上,美國電影也丟失了許多電影真正的價值所在。美國的現實主義電影,已經逐漸沒落,走向瀕危。

《冬天的骨頭》出自女導演德布拉格蘭尼克之手,說到美國的女性導演,去年賺的盆滿缽滿的《拆彈部隊》導演凱薩琳畢格羅算是一個成功的,但是兩人的風格卻孑然的不同,凱薩琳的《拆彈部隊》較為的主旋律,而《冬天的骨頭》講的是邊緣平民的邊緣故事。不難看出,《冬天的骨頭》是一部歌頌女性主義的現實主義電影。影片取材于丹尼爾伍德瑞爾的同名小說,講述一個出身邊緣山區的美國少女面對家庭變故,如何堅強的支撐起家庭,並不斷成長的故事。在男性主義占據主導地位的社會中,女性主義在很大層面上是被壓制的,在影片中,多莉父親的失蹤和母親的病倒使得多莉不得不承擔起照顧兩個年幼弟妹和母親的重擔,而父親販毒被捕保釋後的失蹤導致其被抵押的微薄家產即將被徵收,多莉也不得不承擔起追查父親去向生死的責任,這次她所面對的不是年幼的弟妹和生病的母親,而是整個社會的壓力和阻撓,這不僅沒有讓她屈服,反而使得多莉內心中的女性主義甦醒、崛起。面對衝突和可以卸下重擔的誘惑,多莉仍舊堅持著自我,不斷的抗爭。她並沒有去追求不切實際的正義,追求找出殺父仇人,她所做的一切努力和妥協只是為爭取自己剩下家人的生存權,一個最基本的權力,而她之所以這麼做是為了維繫這個破碎的家庭。

影片中,我們沒有看到偉大公正的美國司法,沒有看到被美國人吹噓上天的社會福利,沒有看到什麼正義的力量出現,只有多莉卑微的努力。多莉爭取的只是她和她家人的卑微生活而已。影片在很多地方都體現出了女性主義的影子,電影中除多莉之外的不同女性角色的性格和舉動都說明了這一點,電影中的這些女性都有個特點:懦弱、畏懼男性。而多莉顯然是這群女性中的一個異類,她堅強,不斷的和男人們、附庸於男性的女人們抗爭著。電影全片父親的缺失也是一種象徵性的隱喻,而多莉對於父親的態度也說明了這一點,既是對男權主義的摒棄。多莉一路的尋父之旅即是她的女性主義崛起之旅,而影片最後驚悚的鋸手也是具有極強的象徵意味的,首先手是人身體很重要的部位,人們靠它勞動、工作,而父親的手所表現的是一種男性在社會勞動中的主導地位,而電影最後的鋸手,正是一種象徵性的割裂,即女性主義的與男性主義的一種分離、斷裂,這並不是說要把女性和男性割裂,而是說明女性是可以獨立於男性存在的,男權主義社會中,女性對男性的依賴是很強的,而電影最後的鋸手,即是一種女性的宣言。

模糊了對於公正的概念,影片沒有一個明確的正邪取向,它只是在寫實的紀錄,多莉最後也沒有去找出殺父仇人尋求公正,而影片也沒有給我們答案,因為這一點都不重要。我們並不需要拘泥於這個微觀的公正問題,因為有更大的公正需要去追求,而這個更大的公正就是對整個社會體系的指控,電影中的大群體都是某種層面上的謀殺者,這種不公正,即是整個社會體系對下層、邊緣群體的不公正,也是男性主義對於女性主義的不公正。

整部電影的風格極具特色,全片沉浸在一種冰冷的氛圍之中,寒氣十足,而電影的畫面也大部分是冷色調,天氣總是不陰不陽,透過光禿禿的枝幹也捕捉不到幾絲暖陽,這部影片的攝影較為的粗獷,而這種粗狂也很符合電影的氣質,沒有精巧的鏡頭沒有如詩如畫的畫面,這部電影的拍攝手法更接近於一部紀錄片,粗獷而又寫實,簡單而又明了。這種寫實性,更是加強了此片的現實主義質感,此片雖然描述的是底層人民的不良生存狀況,但是卻沒有矯揉造作的苦逼流露,純粹是一種自然的紀錄,如此的真實。關於女性主義崛起的佳作也眾多,有名的如《末路狂花》、《鋼琴課》、《黑暗中的舞者》等,相對於這邊列舉的三部女性主義電影,《冬天的骨頭》整體上較為的平淡寫實,戲劇性衝突較少,整片的基調較為沉悶一點,但是卻值得去細細的品味,作為一部優秀的獨立電影,《冬天的骨頭》給我們傳達了足夠多的內涵。

當鏡頭都習慣於對準天空的時候,更需要有人把鏡頭轉向我們的腳下。

冬天的骨頭影評(二)

影片從一個17歲姑娘尋父的故事映射出人們對於人性的解讀和良知的發現,單一的事件背後反映了一系列人的生活形態,平直的敘事結構卻表現出多層次的主題和思想,貫穿了整部影片的黑暗氣氛在最後終於讓人看到了些許陽光。

故事的主角有三個人,分別是從一開始就已經死掉的Jessup、17歲的Ree和Jessup的哥哥Teardrop。

因為吸毒、販毒被拘捕,面對十年的牢獄之災,他選擇出賣販毒頭子,以減輕自己的刑期,Jessup也是身不由己,他知道在這個法律黑洞的小鎮,出賣對於自己意味著什麼,但是家裡面還有三個孩子和一個不能自理的老婆,鋌而走險是他唯一的出路,不料自己的供詞卻被某個多嘴的警察傳了出去,在這個人人自危的小鎮,出賣洩密就等於與全鎮人作對,所以Jessup被毒販保拭,出了警察局的直接後果就是喪命。

是毒販Jessup的哥哥,弟弟被保釋出來之後Teardrop就知道弟弟已經死了,因為鎮上容不下一根出賣者,為弟弟報仇是他現在能為Jessup做的最後一件事,所以Ree來找他的時候他毫不客氣的把Ree轟走,因為這件事太複雜和黑暗,他剛失去一個弟弟,決不能再失去一個侄女,但是最後Ree的堅定和勇敢感動了他,他努力和Ree一起尋找Jessup的下落,最後他終於知道是誰殺人滅口,他開車離開Ree一家的時候,說了一句很耐人尋味的話,Ree讓他拿走馬蹄琴,但是Teardrop拒絕了,他說,幫我留著。因為他知道這次離開之後,回來的路不知在何方。

有一個12歲弟弟和一個6歲的妹妹,父親因為吸毒被捕,保釋出來後下落不明,母親因為承受不了父親的墮落而發瘋,全家唯一的精神支柱和依靠全部落到17歲的Ree的身上,堅強的Ree默默的扛起養家餬口的重擔,認勞認怨。不乞討,也不拒絕別人的施捨,因為她知道她需要什麼,Ree知道人活著可以窮,可以困難,但是不可以沒有骨氣和尊嚴。被保釋出來的父親失蹤,檢察院來告訴Ree,一周後要是Ree的父親不出席庭審的話,就會沒收Ree現在住的房子和家裡唯一的一片森林,因為現金不夠支付,交保釋金的時候Ree的父親拿房子和森林來抵押,面對無家可歸的窘境,Ree踏上了尋父的旅途,但是在人人自危,人人犯罪的小鎮,誰也不想惹禍上身,面對Ree也是唯恐避之不及,甚至威脅和漫罵,Ree去找了一次鎮上的話事人,但是被拒絕並威脅如果下次再來的話將對她不客氣。幾天下來,事情毫無進展,而保釋官又來提醒Ree離無家可歸的日子已經不多,Ree的爸爸的哥哥也勸Ree儘快把林子裡的樹賣了,絕望的Ree想到了參軍,因為參軍能得到四萬美金,但是那四萬美金要半年以後才可以得到,而且17歲的Ree還需要家長的同意才能獲得體檢的資格,經過教官的一番話和對現實無奈,參軍這個念頭在Ree的腦海里被打消,但是,母親和弟妹不能沒有一個家,所以Ree決定再去找鎮上的話事人,被警告過的Ree被話事人痛打了一頓,血肉模糊的臉看到的不是痛苦,而是堅強,Ree的堅持終於贏得了和話事人對話的權利,「Jessup的事我不管,也不在乎你們對他做了什麼,但是我有兩個弟弟和一個媽媽,我不能沒有房子」。每一個在場的人都被Ree的勇敢和堅持所感動。人性本善的一面終於在最後一刻展現,決定幫助Ree找Jessup,話事人的妻子帶著Ree砍下已死的Ree的父親的雙手,Ree帶著父親的死亡證明拿到警察局終於避免了流落街頭的命運,影片最後兩個弟妹依偎在Ree的懷抱中結束。

整部影片Ree只哭了兩次,一次是Ree無助的時候問瘋媽媽該怎麼辦的時候,一次是Ree拉起父親那被水泡出濃的屍體的時候。片中Ree只笑了一次,影片最後Ree看著無憂無慮的妹妹玩著小雞的時候。保護房子只是物質上的需要,房子背後的那份血濃於水的親情才是Ree真正想守護的。

冬天的骨頭影評(三)

年11月29日,第20屆哥譚獨立電影獎揭曉,由德布拉·格蘭尼克導演的《冬天的骨頭》獲得了最佳影片與最佳群戲表演獎,在隨後的華盛頓影評協會獎中,《冬天的骨頭》又榮獲了最佳女主角獎,再加上國家評論協會獎的最具突破表演(由女主角詹妮弗·勞倫斯榮獲)等,《冬天的骨頭》無疑成為本年度最受關注的獨立電影之一。

影片《冬天的骨頭》根據丹尼爾·伍德瑞爾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一位17歲的少女為了精神失常的母親及年幼的弟弟妹妹,踏上了尋找父親的旅途……影片自始至終帶有著冬天的冷冽的氣息,並借劈柴、餵馬等日常生活的細節表現出人物生活里的不易,但主創顯然不是以此販賣廉價的同情,而是聚焦於女主人公的身上,表現出她生命力的韌性,如她為了找到父親的下落,明知對方是毒販的老大還是堅持去追問,又如她教導年少的弟弟妹妹如何的生存,在她的身上,深刻的體現出「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

而本片也僅是女導演德布拉·格蘭尼克的第二部故事長片。她將讓人不安的環境與人物的韌性緊密結合,再加上出色的光影的襯托,創作出一個驚人的、值得回味的影像世界,也被《紐約時報》贊為「一部深沉、委婉、沉靜的電影。影片中那種痛徹心扉的情感則是以一種不起眼的方式緩緩滲入我們的心靈深處」。

本片的一區DVD與藍光已經由獅門公司發行。正片的配置是1.78:1的畫面比例及英語DTS-HDMA5.1音軌,可能是低成本製作的緣故(投資僅有200萬美元)而畫面帶有顆粒感,但也契合了山區上的布滿灰塵的現實感;數段夜晚的戲,在出色的光影配合及畫面清晰度下顯得層次感分明,如高潮戲時她前往湖中尋找父親的屍體,樹葉散發著寒意。聲軌則比較溫和,配合上比較輕鬆的音樂,給觀眾一種冷冽中的暖暖的感覺。

正片還攜帶了影片的導演德布拉·格蘭尼克與攝影指導麥可·麥克多諾之間的聯合導評。()導演側重於談影片的選角色、拍攝地點、創作思路想法等,還高度評價了拍攝地的人民;而攝影指導則是側重於創作過程時的想法與自我挑戰,兩人之間的導評打開了了解本片創作的一扇視窗。

本片的花絮內容也比較給力,重頭戲是長達46分鐘的製作特輯「製作《冬天的骨頭》」,雖然這段特輯很少由創作者在鏡頭前侃侃而談影片的創作,但緊密的結合影片的拍攝現場而使得影迷可以更多,也比純粹的訪談更有趣味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