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勵志文章

不信奮鬥信什麼

「史上最難就業年」,大量高校畢業生臨近7月1日離校時節,工作仍無著落。看到家有「富爸爸」的同齡人,一畢業就進入企業管理層或者得到創業資助,再聽到個別用人單位「蘿蔔招聘」的訊息,不公平感從心底滋生。有人氣餒,再怎麼努力也沒用,好工作輪不到寒門子弟。有人感嘆,階層固化嚴重,向上流動是空想。網路上、現實中,不少人表示「不再相信奮鬥」。

不信奮鬥,還能信什麼?「含著銀匙出生的人」,在任何國家任何時代,都是少數。占絕大多數的普通家庭孩子,如果想擁有更好的生活、實現更大的發展、改變自己的人生,最可靠,甚至是唯一的法寶,只有奮鬥

不奮鬥可能一無所有。等靠要,等不來一份工作,等不來發展的機會,最後往往只能去「啃老」。一味地怨天尤人,蹉跎的是自己寶貴的時間,真正的機會來時,容易因準備不足而失去。面對青年就業難題,國家制定出台了一攬子政策措施,首次明確對困難家庭的高校畢業生確保就業,並強調要促進就業公平。「市場主導就業」的前提下,如此政策已稱得上對高校畢業生盡最大可能照顧。即便是專供高校畢業生的崗位,一樣要面對競爭,一樣要通過個人的努力才能獲得。

「奮鬥沒有用,向上的通道早就封死了」——最近網路上一篇這樣的文章引起熱評。向上流動的難度在當下或許變大,可說到「封死」,除了自己放棄,其他人都做不到。就業過程中,不公平不公正的事情時有發生,急需大力糾正。然而,用人單位終究要用人,科研院所需要有才華能鑽研的人才,醫院需要懂專業能吃苦的年輕人,企業需要勇於開拓、積極向上的高校畢業生拓展業務……求職者自身的才華和能力永遠是用人單位考慮的核心因素,沒有誰會想招錄一批有背景沒能力的人。進入社會之初未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也不等於奮鬥就此無用,人生從此暗淡。()最近大熱的電影《中國合伙人》片尾,展示的那些改革開放以來成功者的形象:新東方創始人、馬雲、「老乾媽」……起初未必有一個通常意義上的「好工作」,最終靠的仍然是不懈的奮鬥。近幾年,高校畢業生就業一直面臨較大困難,同樣有不少學子踏實肯乾,邁出了創業的步伐,用奮鬥經營自己的人生。

強調奮鬥的力量,不是說社會沒責任、問題都出在個人觀念。現實生活中,起點不公平、機會不公平、規則不公平的情況確實存在。這就要重視經濟社會中所有不平等環節,暢通向上流動的渠道。全面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不讓寒門子弟在起跑線上就落後。打破壟斷行業、權力部門的就業壁壘,防止近親繁殖,儘可能實現就業公平。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讓踏實肯乾的勞動者更多地積累財富,讓「勤勞致富」成為勞動者可觸摸、能實現、進而深信的事實。

暢通向上的渠道意義重大。但無論怎樣的通道,都不會是筆直的。公平地進入好大學,不等於進了保險箱。公平地獲取好工作,不等於必定有好前途。人人有上升的機會,不是人人必定能上升。任何時候,奮鬥都是人生的底色。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