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青春勵志

我知道我終將成為更好的人

前幾天跟一個小朋友聊天,她特別喪氣地告訴我「每當年關的時候我都覺得自己失敗透頂,年度計畫沒有一個按期完成的,白白活了一年。」

然後她慷慨又羞澀地發來了自己15年的計畫,「姐姐你說,我連這麼簡單的計畫都完不成,是不是沒救了?你能不能讓我看看你的計畫都是怎麼完成的呀?」

還沒等我答應,就看到她發來一張整齊的表格:

第一條,今年考過計算機C語言。第二條,十二月之前攢下三千塊。第三條,暑假去一家會計事務所實習。第四條,三月份去競選學生會外聯部部長。第五條,六月份之前找個男朋友。後面附著認真整齊的每日記錄每周記錄每月記錄和完成情況。

我一邊默默汗顏地藏起自己寫過的,那個跟SMART每一個詞都不沾邊且沒有任何定期記錄的年度計畫,一邊打岔問她「要不…你聊聊自己的計畫為什麼都沒完成唄。」

小朋友發過幾個不好意思的表情,「就是覺得,計算機考試好沒意思,而且跟我的專業也不大掛鈎,實用性也不強,還不如去考個BEC呢,報個名加上培訓班的費用又那麼貴,所以錢也攢不成。暑假是跟表姐一起去青海支教,所以也沒實習成。三月份的時候忙著考報關資格證,所以忙的連競選的事兒都忘了。」

「至於男朋友…」她頓了頓,「我忽然覺得…自己好像不再那麼需要有人陪著了,我一個人去上自習,一個人打工,一個人去圖書館,雖然有點孤單,可是感覺居然還挺好的。」

「連男朋友都不想找了,過得這麼充實還覺得自己失敗?」我開始覺得她是在手機那頭帶著不懷好意的獰笑反諷老人家。

「可是我沒有變成我想要成為的自己。」她發來一張難過的臉,「為這個我已經悶悶不樂好幾天了。」

我並沒有變成我想要成為的自己。聽上去多可悲的一句話,像是我們從來不能掌控的人生。

我看著從未完成過的年度計畫對自己說,每一年每一年。

大二的時候,我想要做人見人怕的學霸,每年把最高等獎學金砸到那個笑我「學習有什麼用」的舍友頭上,可是因為搞樂隊和玩辯論這種「不正業」耽擱了太多時間,以至於每年那點微薄的獎學金只敢偷偷地自己收好。

大四的時候,我想要學會做菜,卻被一家非政府組織的慈善項目吸引去應聘了實習生,整日穿梭於一場又一場的會議,沒完沒了的出差和昏天黑地需要整理翻譯的檔案。

工作第一年的時候,我想一定要有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去西藏,剛訂好了機票就接到公司派下來的新項目,只要默默又很「慫」的退掉了機票,退票的錢和我原本完美又小資的計畫死在一起。

2015年的時候,我想要考日語,想要啃好多好多艱澀難懂高大上的巨著,結果日語考試卻因為要出書改稿子占用太多時間而不了了之,而那些被我興沖沖一口氣買回來,放在書架上幾乎落滿一層灰的巨著,被翻開的次數還沒有我看美劇的次數多。

我並沒有變成我想要成為的自己,以前不會,以後應該也不會成為了。

可是從未覺得,因此我不能成為比之前的我更好的人。

那些至今依然留在心裡的旋律與歌詞,那些一想起來就會好開心的排練。那些為了尋找論據或囫圇吞棗或一絲不苟讀完的《經濟學人》《南方周末》和《社會契約論》,比我背過的任何一篇課文都要記憶清晰,那些在電腦前熬夜查資料的日日夜夜,練就的憑藉一點蛛絲馬跡就能串聯起的關鍵字和五種以上翻牆爬院上外網的方法。

我依然需要靠外賣為生做飯不能自理,也最終沒能去一趟西藏,可實習那段時間大概是我此生英語水平最高的一段時期,無論多複雜的長句和多快的語速,幾乎都可以不用反應開口即出。在新項目中認識的同事也成了我在公司最好的朋友,我們一起重讀金庸,一起重讀紅樓夢然後唇槍舌劍去爭執討論,遠比我孤零零的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只為「看一看」更加有趣的多。

沒有報名日語考試,沒有讀完任何一本我以為可以看懂的《浮士德》《管錐編》《圍爐夜話》等等等等,但卻在《夏目友人帳》中看到了一種溫柔的強韌,在《摩登家庭》裡學到了一種從未見過的溝通方式,甚至在許多看似「碎片」的知乎答案和公號推文中,想清了自己二十多年都未曾理解的東西。

我喜歡那個能夠按時按計畫按想像去成為的我,也喜歡現在的這個自己。

生活本來就是個最具變數的東西,沒有任何人可以確定自己的明天,明天你所想要的會不會跟今天一樣,現在你視若珍寶的,是否轉眼就會棄如敝履。可是換取的,永遠跟失去的一樣多。而那些不曾預料的獲得,比胸有成竹要更喜出望外。

我知道我終將成為更好的人。

所以可以放心地不再用具體的條條框框來限制自己,在偶爾頹廢到不想翻書不想寫字不想上班的時候也不會緊張地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抑鬱症,在沉迷於一部好的劇集之時不再自責,覺得荒廢了時間,在失敗的時候不會灰心到去質疑努力的意義,在小有所成的時候也用不著刻意去維持什麼低調謙虛。

因為我知道我終將變成更好的人,無論如何。我放棄了某一項計畫,並不代表放棄了成長。

或許這條路跟我最初預想的並不一樣,但有什麼關係呢,不過是殊途同歸而已。

不去拒絕生活帶來的任何一種可能性,才是對待生活最好的方式。

那些因為交換而獲得的許許多多,並不是可以被具體量化進字裡行間的一二三四,而是明明說不清道不明難與人言,卻無時無刻都能感受它隱秘的存在,它帶來的改變和成長。

或許有一天,回頭看時甚至還會感到慶幸,慶幸沒有成為最初計畫好的那樣,而是成為了一個意想不到的自己。

Bye 2015,Bye,2015的自己。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