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荷花澱讀後感600字

荷花澱讀後感600字(一)

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荷花澱》這篇小說來說,卻是文中有畫,又文中有詩,這實在是一幅被作者充分詩化了的如同人間仙境般的有著無限開闊境界的荷花圖。這正是作品的真正的魅力所在。不能清晰地從作品的描寫中還原出幾個面目真切的水鄉人物,更不會對其中的戰鬥場面有什麼深刻印象,甚至作品所講述的一部故事都顯得那麼朦朦朧朧,似有若無;但你卻絕不會忘記那無邊無際的生長著茂密蘆葦的白洋淀,尤其是那飄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的荷花澱。

「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她有時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那一望無邊擠得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銅牆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這所有的文字中,哪裡有一點點戰爭的味道?又哪裡有一點點塵世的紛擾?作者正是要通過這種絕美的畫面,把讀者帶入一種純美的境界。 淀上風光的描寫,詞淺意深,意境優美。可以想像:一群婦女坐在小船上,身後是一望無際的荷花澱,近景遠景層次井然,線條分明。讓這群婦女處在這種特定環境中,從她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根據地人民民眾的精神風貌;同時從稻秧、蘆葦、浪花的起伏跳躍,我們仿佛聽到這幅畫面外的風聲、水聲,那就是當時風起雲湧的抗日的時代潮流。一處景物的描寫,竟然能反映如此深刻的內容,可見作家筆底的功力的深厚。

《荷花澱》不是為寫景而寫景,不只描繪出了一副副美麗的風景畫,而是通過寫景來烘托人物,做到了情景相生,或寓意深刻,或暗示象徵。《荷花澱》就是這樣一篇景明、人美、情真、意切的小說,有人評價它是「詩中的小說,小說中的詩」。語言富有特色:樸素、清新、柔美,像藍天上的明月,如山澗里的清泉。所以,閱讀《荷花澱》之後,感覺就像三伏天喝了一瓶冰鎮杏仁露,又像躺在芳草地上聽了一首輕音樂。

荷花澱讀後感600字(二)

我合上這本薄薄的小書——《孫犁傳》,腕上的表已指向凌晨一點零五分,窗外有風呼呼地在巷中奔跑,掀開窗簾一角,風裡裹著雪花,今冬的第一場雪羞答答地夾在風裡飄。這樣的夜晚讀孫犁,心裡有雪一般的晶瑩。

記得十二年前的冬天,雪已經下了尺把厚,還在下。我從學校回家取衣物,走過一段亂葬崗,遠遠地看見村子裡星星點點的燈光了,不知是怕,還是累,後背濕漉漉的。跨進家門,家中只有年邁的奶奶在,父母在盪里還沒回來。幫奶奶餵好一窩小豬,我就站在河碼頭上等。風在吹,雪在下,頭上的雪撣了好幾次,終於聽到河裡傳來拖水篙的嚓嚓聲,伴著河口冰塊破裂的咔咔聲,一船的蘆葦沒過了父母的頭頂,只看到船尾不時冒上來的兩支篙頂。為了供讀兩個中專生,父母承包了幾十畝的水盪,從此,冰里走雪裡行成了家常便飯。

在《荷花澱》裡,那一幅月夜編席圖讓我十二年前的記憶復甦,思緒翩飛:「女人坐在小院當中,手指上纏繞著柔滑修長的葦眉子。

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編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

這讓我想起嘗遍世間辛苦的雙親,想起沉靜內斂的故鄉,想起我的蘆葦盪!我在孫犁作品裡尋找心靈迴響。

就在《荷花澱》使孫犁一舉成名的時候,他謙虛地將原因歸結為「同志們長年在西北高原工作,習慣了那裡的大風沙,忽然見到關於白洋淀水鄉的描寫,刮來的是帶有荷花香味的風,於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鮮吧」。當然,這並不是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一直站在時代的前列,一手拿槍,一手拿筆,談笑間描摹時代的風雲變幻。

孫犁文章的動人,不僅在於有堅實的生活基礎,還在於作者的平易和坦誠,《丈夫》、《蒿兒梁》、《麥收》、《邢蘭》,還有作者自己最喜歡的《光榮》,無不如此。人品的高下往往關係著文品的高下。孫犁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十年動亂中,生性內向的作家以沉默作抗爭的武器:面對稿紙,半天寫不出檢查,造反派把馬蹄表放他眼前逼他也無濟於事;抄手站立不答外調人員的問題,以致手被抓破。十年狂風,沒有撼動一位作家的良心。

文革後,尤其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後,文壇日益活躍,孫犁也重新煥發光彩。有人提出以孫犁為代表的文學派別為「荷花澱派」,對此孫犁婉拒,他主張文人宜散不宜聚。至於有關方面組織召開「孫犁作品座談會」,又遭他勸阻。孫犁說,他是個只留心耕耘的深淺、粗細,而不對收穫大小長吁短嘆的人。

這樣的言行,不僅是豁達,更需要睿智。循著他的思想軌跡,體會他哲人般的話語,我浮躁的心迎進一絲清涼。曾經在理想與現實間搖擺不定,我終於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里,看到了成功的方向。只有在讀書作文時,我的內心才是平和怡悅的。這一年書沒讀幾本,文章呢,也是越寫越少,辜負了關心我的師長和朋友。夜讀孫犁,徜徉在荷花澱里的感覺真好,老人從容地告訴我,生活該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定準了方向,堅定不移地走過去,人生就會如春草夏荷,生機蓬勃。

荷花澱讀後感600字(三)

《荷花澱》是最能代表孫犁小說風格的優秀短篇小說。()孫犁是一位以寫冀中農村人民抗日鬥爭而著名的小說家。他的作品具有濃郁的冀中平原的泥土氣息,在藝術上,獨有一種清新、真摯、自然而又明麗的風格,其作品素有「詩體小說」的稱譽。

水生嫂是作品著墨最多的婦女典型。她勤勞、能幹,編葦席,一會兒「就編成了一大片」;她賢慧、溫柔,敬重老人,疼愛孩子,體貼丈夫,在她身上有著我國勞動婦女的傳統美德。水生嫂雖然愛丈夫、愛家庭,眼光卻不狹隘,她能識大體、顧大局,懂得如何處理愛國與愛家的關係。當她知道丈夫報名參了軍,雖然也心疼丈夫,依戀不捨,但她還是很快欣然同意,並為丈夫準備好了行裝。

白洋淀的婦女不僅是勤勞、能幹、識大體的,也是多情的、樂觀的、堅強的。男人們參軍才走幾天,水生嫂和幾個青年婦女便找藉口去探望他們,她們對自己的丈夫有著深切真摯的愛。當然,她們又是樂觀的。在沒有見到自己的親人時,她們雖然最初「有點失望,也有些傷心」,但她們「永遠朝著愉快的事情想」,「不久,她們就又說笑起來了」。這些情感豐富,愛說愛笑的女人們在遇到敵船時,雖然也心跳,但卻不膽怯,不手軟,她們機智地將船往荷花澱里搖,並下定決心,「假如敵人追上了」,決不投降,「就跳到水裡去死」,表現出了堅定沉著和視死如歸的精神。回村後,這些經受了戰爭洗禮的婦女們的精神境界有了新的飛躍,她們很快也學會了射擊,拿起了槍桿子,成立了一支自己的隊伍,「冬天,打冰夾魚的時候,她們一個個登在流星一樣的冰船上,來回警戒。敵人圍剿那百頃大葦塘的時候,她們配合子弟兵作戰,出入在那蘆葦的海里」。

水生嫂等婦女們的成長,從一個側面表現出了冀中人民在民族自衛戰爭中的巨大變化。作者通過塑造以水生嫂為代表的婦女群像,歌頌了冀中地區抗日軍民在黨的領導下英勇抗戰的革命鬥志以及愛國主義精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