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金翼讀後感

金翼讀後感(一)

《金翼》是一本研究有關於家族的興衰起落的書。

《金翼》一書是研究了一個家族在複雜的年代中的盛衰,同時也寫了有關家族中的親人之間爭鬥與合作。也寫了黃東林的一生之中的經歷和在家族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在家族中的作用。

書中講述了黃東林由小到大的人生歷程並描寫了黃東林在人生的晚年才明白的道理。書中還描寫了黃東林一生中的成功與失敗,及其對子孫的教育。黃東林由剛出社會就發現了商機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及所遇到機遇使家中的生活變好了,使得家中的生活擺脫困境。事業的成功讓黃東林擺脫了祖父離世後給他帶來的迷惘和痛苦。黃東林和姐夫的合作讓他們兩家的生活與關係變得更好更密切,但是在黃東林籌建新家時與姐夫發生了摩擦使得兩家人的關係變得越來越疏遠。這件事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斷的爭鬥和自私。緊接而來的困境讓黃家的生活又變得拮据與艱辛,黃東林在克服了困難後生活變回穩定後,黃東林的人生就過了快一半了。他對自己和哥哥留下來的小孩的教育是十分的嚴格,因為他希望自己家中的小孩能夠有出息。因為他的方法欠佳而令到哥哥的小孩與他產生了隔閡。這反映了合理的教育方法是家長與小孩溝通的橋樑並能減少隔閡的擴大。

再後來的災難的襲來卻令到黃東林漸漸相信了命運的安排之說。隨著社會環境和局勢的變化,子女們的長大後對家產的爭奪,令到黃東林的事業開始走向了分解的趨勢。與此同時黃東林的姐夫的家卻開始走向了衰亡,因此這兩家就開始產生了兩極分化的局面。其姐夫的家庭開始衰敗時,黃東林的姐夫就開始埋怨自己不應該這樣來侵占黃東林選好的風水寶地來蓋房,再後來聽說這塊地方的好風水已經被公路毀了時就埋怨自己不應該這樣作並責怪自己這樣作害死了自己的兒子。書中並通過對黃家的親戚的家庭的描寫來突出黃家的生活的美好。在書中還描寫了黃東林與他的兒子所發生的事情來體現黃東林及其的家人的人生的多變。然後在戰爭爆發時黃家人的反應,願意遠走的都走了。這使得黃東林已經是一個七十的老頭的心思突然明白到人生的真諦。

人的一生是為了要明白自己的根在何處和知道人的追求是什麼,這是通過黃東林在老年時教孫子們種地來表現。

《金翼》一書通過研究一個家族的興衰來表現,反映家族的興衰是有規律的,要保持一個家族的長盛不衰就需要家族各人的團結和睦相處。這部作品通過研究一個家族的興盛衰亡來展現了歷史的縱向的發展和空間的橫向發展,以一個家族的歷史發展來表現社會各個家族的發展規律。只通過一個家族的興衰發展來展示了一個社會的發展的規律是會有一點兒片面性,但也不失為一個典型案例來研究的材料來反映社會的發展規律。

金翼讀後感(二)

這本書是通過同學介紹而去看的了,零零散散看了幾次了,還是看完了。剛開始看的時候,不了解何為「金翼」?後來才知道,原來主人公的黃東林的「金翼之家」得名於附近一座形狀很像金雞的山,山巒的一側如翅膀一般伸向新的房舍。也因此引出黃東林的致富大部分是因為有一個好風水的房子帶來的。

《金翼》是用小說體裁寫成的,活動年代在辛亥革命至日本入侵中國的30年;場景:南方閩江中游的農村,主要是福建,寫的是從村落到鄉鎮甚至到都市;舞台:農業到商業,經濟、文化再到地方政治。黃東林從一個農民到最後的影響到整個家族的發展,是小說裡面的主要線索。裡面有段話:家庭就是這樣一種生活的圈子,是圍繞著一個由習俗、責任、感情和欲望所精心平衡的人編織的強有力的網。抽段家庭中的一員,扯斷他同其他人、其他人同維繫在一起的紐帶,家庭便面臨危機。黃東林的富裕讓整個家族甚至自己的鄉鎮都得到很大的發展。

最大的感受就是真正的命運存在於各個人的心中。書裡面有段話:個人的惡魔就是一個更大命運中的僅僅屬於個人本身的動力,()也是由於他的環境,他的時代及他的地位的產物,這以產物又來自人們對客觀環境的情感和反映所起作用而形成的一個大型的網狀結構。我對這段話的理解是:一個人的命運不只是一個人的命運的,他還是一個家庭的了,一個國家的。而不是簡單的風水解釋那麼容易就說得通的了。黃東林經過大起大落,最後的一次衰敗是在日本侵略中國,他所創造一切基業都沒有了。他只是認為這是上天安排的了,只好坦然接受,重新做了農民。

這本社會學的書籍,作者林耀華教授用了小說的形式給我們指出「人是怎麼跟社會產生聯繫?怎麼去進行社會關係的?」。對於我們社工專業的學生來說,是值得去閱讀的。

金翼讀後感(三)

讀了《金翼》的大部分內容之後,我有了一些想法和看法。

本書主要以小說的形式編成的。這個故事在於剖析福建一個村莊裡毗鄰而居的兩個家族。這兩家既有親戚關係,又一起做生意。其中一家度過逆境繼續繁榮,另一家最初很是興旺而後卻衰落了。兩家都有著相似的環境和背景,結果卻截然不同,這是為什麼呢?難道真的像書中主人公想的,是因為命運嗎?作為生活在科學時代的我們,肯定不相信。那麼,究竟是為什麼?細讀者不難發現,這與張家和黃家的人的性格密切相關。

黃家家長黃東林,是中國農民中最優秀的典型,勤儉節約、精明能幹、吃苦耐勞,更重要的是他對於不幸的遭遇總能懷著樂觀的態度,他相信這都是命運的安排,雖然對我們現在看來這是迷信的想法,但是卻對他的人生的成功發揮著極大的作用。家人的逝世、被捕入獄、打官司破財以及一大家人的生機,這一個個重擔壓在東林肩上,儘管感到很累,但他並不因此洩氣和抱怨,而是更加勤勞工作,最終終於成功了,並贏得村人的敬仰!

而我們再看看張芬洲,東林的姐夫,起初建議和東林一起做生意,兩人團結合作,經過一番努力,均取得一定成就,並建成了大的新居,同樣受人敬仰。本認為可以一直歡樂、平靜地過日子,然而,他的兩個兒子先後逝世給他以及他的家庭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因此無心經營店鋪和藥店,把所有的工作都交給東林及先前跟他學醫的學徒。等後來想再回來管理時,發現自己已老,有心無力了。再加上妻子的死和兒媳的瘋鬧,張芬洲最後在憂鬱中死去。這時,家裡還有他的一個兒子茂衡和大筆財產,本可以子承父業,繼續經營店鋪和藥店,但他卻終日遊玩,無能且不聽親人勸告,輕信小人的話,把原有在店鋪和藥店的股份取出另行開店,不料被小人欺騙,落得錢財盡失,還得變賣家裡的田地還債,張家也因此迅速衰敗……

乍一看,這兩家的遭遇和結果好像是命運的安排,而且這兩家人也篤信是這樣,無論是過節婚娶住新居還是追喪葬禮,這兩家人都要請人看風水以及燒香拜佛,以表對鬼神的尊敬。然而,這絕不是兩家結果不同的根本,這還要取決於兩人的性格。正如書中所說的,「建立起並經營一個店鋪並非簡單的是,但畢竟為此所作的努力將充分顯示那些力圖去做的人的品質。……茂衡的失敗有充分證據說明他的軟弱和無能。同時,也反襯出東林的富有經驗和出色的判斷。……從試驗、過失和不斷的努力所獲得的人生的經驗中,東林學會了怎樣使自己適應命運,學會了保持與同行並駕齊驅,因而最終在他的事業經營上取得了完全的成功。相反,茂衡年輕而無經驗,在同樣可以最後取得勝利的道路上,卻遭到了失敗」,個性對一個人乃至一家人的影響是如此之大。這兩家人的個性在一開始就已經暗示了他們的成敗!

雖然我還沒看完整本書,也沒有特別細讀,更沒有專家強有力的獨到的見解,但我知道,一個人要想成功,在社會上立足,就必須讓自己主動去適應社會,而不是等著社會來適應自己!這樣的人,註定不會成功!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