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我憑什麼上北大讀後感

我憑什麼上北大讀後感(一)

這是一個普通女孩記述了靠自己的艱苦拼搏在兩年的時間內創造北大奇蹟的。文章本來我看到文章的題目後覺得這又是一個浪子回頭的奇蹟故事,但靜下心閱讀後才體會到了很多道理。她和別的北大生不同的是,她在高一的時候是個自甘墮落、自欺欺人的學生。她迷茫、沉淪,就像剛開始吸毒的人一樣,開始可能只是好奇心指使,而後來就慢慢成了習慣,最可怕的是明明知道自己這樣子不好卻抵抗不住誘-惑,任憑毒素慢慢腐蝕著自己的身體,就放棄了掙扎,習慣了這種習慣。而她高二時才開始醒悟,覺醒的理由很簡單:「覺得自己的一輩子不能就這樣過。」讀到這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了我們政治老師在第一次月考結束後跟我們說的一句話:「那些在初一二三很乖的學生在到了初四後就想,我都聽了三年的話了,這一年就不要那麼聽話了,而那些調皮了三年的學生又想,我都皮了三年了,這一年就好好學吧。」也許只有經歷過人生最頹廢的時候才會得到最深的感觸吧,她想要開始學習了。第一次月考,她考了全級第12名。可這並不能滿足她的野心。她對那個整日只知道死讀書的年紀第一不屑一顧,可這時候,一次班會又讓她更上一層樓,這次考試的大跨越和她平日表現出來的自以為是讓她的班主任老師忍不住在班會上側面批評了她。而這個批評,卻讓她心頭一震。為什別人可以我就不行?本著拼一拼的態度,她開始了一個月的努力學習。行為改變習慣,一年來養成的壞習慣想在短短几天內改掉是不現實也是不可能的。但她仍然靠著自己的毅力堅持了下來。第二次月考,她真的用行動向大家證明了自己。就從這一次往後,她徹底改變了自己。她用行動改變了習慣。他的野心真的很大,對於她那所上三本都難的學校里,她卻毅然決然的選擇了要上北大,「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考入北大以外的哪所學校。」她的自信讓我佩服。她也真的沒有在說空話,她考上了北大。

上帝總是公平的,你付出了多少就會收穫多少,他為你關上了一扇門同時也會為你打開一扇窗,當你放棄了一些東西也會得到一些東西。而你只要努力了就一定有回報。

無論是政治老師的話還是這個姐姐的親身經歷都讓我深有感觸。就拿我自己舉個例子吧。我想我就屬於那種乖了三年想在初四變壞的學生吧。還有半年我就要為我的國中生活畫上句點了,這三年半來,我的成績真的是一波三折。初一的時候,是小孩子不懂事,不知道要好好學習,總覺得自己做的很不錯了,自傲自滿,可實際上還差一大截。而初二的時候,隨著年齡的增大,自己也懂事多了,知道開始學習了,所以那時候的成績上了一大步。再後來,到了初三,慢慢總結出自己學習方法的我,發現了學習了樂趣,越來越愛學。直到現在我也認為那時候的學習是我國中生活里狀態最好的。可是花無常開時,從初三的下半學期開始,我的成績就走了下坡路。那段時間裡我就像那個姐姐高一時一樣,上課睡覺、聊天、看小說、吃零食,晚上一到家就上網,作業想做就做,不想做就早上去學校抄,自己也知道這樣不對,卻也像那吸毒品一樣,無法抗拒,無法自拔,眼睜睜的看著自己陷深,也只是痳木的看著。那時的我和高一的她真的很想,她是要從壞變好,而我是從好變壞。半年後的現在,我看到了這篇文章,甚至有點遺憾為什麼不早點看到。我用了半年來解決我所所存在的問題。也用了五分鐘的時間看了那篇文章又激勵了自己。靠天靠地真的不如靠自己,只要你從內心想學了,一切都不是困難。希望大家都能仔細的看看那篇文章,也許它會使你產生巨大的變化。

我憑什麼上北大讀後感(二)

北京大學一直都是百萬中國寒窗學子們理想中的聖地,對於我們來說北大就像在不可名狀的晨曦中依稀可見,宛如在地平線上所瞥見的中國頂級文化的剪影。本文主人公也不例外。

未名湖邊的桃花開了,她「曾無數次夢到過,花開時湖邊折枝的人群中會有自己的身影」。不過她的高一卻是在「上課的時候睡覺、聊天、看漫畫、吃零食,跟著後面那些男生大呼小叫,把年輕的女老師氣得眼圈含淚,然後自鳴得意而洋洋之」中度過的。那時的她「真的差點就把自己廢成了一塊銹鐵」。高二文理分科,她選擇了文科,不過那所學校的文科本科上線只有三個人。高二的首次月考,她的成績是年段第十二名,一個還算體面的排名。不過她在老師的一番諷刺之後,突然醒悟她是不敢嘗試,她不敢像別人一樣地去努力去刻苦,因為她怕自己刻苦了也比不上他們,刻苦了也考不了第一,結果反遭人恥笑。於是她決定要刻苦的學習,本來就不笨的她果然在期中考試中取得年段第一的好成績。之後的日子,她每一次考試都是年段第一名,並常常可以領先第二名幾十分。最後的結果自然是眾所周知的,她考上了夢寐以求的北京大學,也成為了那所中學有史以來成績最好的文科生。

作者的成功我想並不是偶然,這是她長期努力而收穫的結果,之後就連她本人也不敢相信那個從早晨六點起來早自習上課到晚上晚自習下課一動也不動坐在座位上安安穩穩踏踏實實的人;把五本高中歷史書翻來覆去背了六遍的人竟然是她自己。

作者的這種學習方法被教育學界被稱之為「深練法」。也就是把學習進度分為三個部分——認知期、貫通期與自動期。作者高一時的那种放盪叛逆應該可以解釋為進入學習自動期後對新知識的痳木,可以說那時的作者已經不是最初的「學者」了,而更像是個老油條。不過作者在短暫的痳木之後,很快意識到如果再不尋求更大的突破,那麼她就將會永遠地墮落下去,永無翻身之日。()於是作者從此努力學習,並從不為自己的成績而感到滿足,相反,她一直在攀登更高的山峰,自己如果不能在自己的學校中出類拔萃,那就更不用說考上北大了。

其實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就舉一個中國球迷都熟悉的例子吧——巴西足球。

一九五八年以前,巴西國家男子足球隊曾經四次進入世界盃決賽,但是都被同一個對手擊敗——當時的世界勁旅匈牙利隊。按說四次蟬聯世界盃亞軍也是一個不錯的成績了,可是不服輸的巴西人不停的在挑戰,終於在一九五八年貝利的帶領之下終於戰勝了匈牙利隊,取得了那屆世界盃的冠軍,也從此確定了在世界足壇的霸主地位。濟科、蘇格拉底、羅納爾多、羅納爾迪尼奧、卡卡等一長串你耳熟能詳的球星名單,他們都是來自巴西隊的世界足球先生獲得者。

是什麼讓一九五八年成為了巴西足球的轉折點呢?其秘密在於室內足球,它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被一名烏拉圭籍教練發明,三十年代末被引入巴西,並迅速風靡巴西全國。室內足球顧名思義是在室內踢的,場地只有籃球場大小,球身只有正規足球一半大但卻比正規足球重一倍。更小更重的球要求更精準的控制,更小的場地要求更細膩的技術動作。於是巴西足球從此走上了一條新的發展之路,室內足球為巴西輸送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人才:小儒尼尼奧在十四歲以前從沒接觸過正規足球;羅比尼奧到目前為止仍有一半時間在訓練室內足球;2002年韓日世界盃決賽上羅納爾多對德國隊的捅射得分就是典型的室內足球的技巧。

作者和巴西隊都在不斷地自我挑戰中取得了成功,那麼身為和他們一樣的人,我們為什麼不能從現在開始不斷地挑戰自己,歷練自己,升華自己,勇攀人生的最高峰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