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馬說讀後感200字

馬說讀後感200字(一)

《馬說》是韓愈寫的。大家肯定知道韓愈很育才。可是,在那時,韓愈懷才不遇,曾三次上書宰相以求得提拔,卻一直未被採納。

韓愈的坎坷遭遇正式寫這篇《馬說》的思想基礎,這篇文章另一用意是惋惜的表白心跡,並與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

這篇文章巧妙的運用了比喻手法。將韓愈本人比做千里馬;將中用韓愈的人比作伯樂。

由韓愈的這個文章,我突然覺得引申到現在正合適。現在這篇文章的意思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每人都有各自的特長,要根據他人的特長來使用。就像《馬說》中所說的「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一樣。

哎,伯樂不常有啊!即使有,也是那麼一點點,很難碰上啊!悲哀!悲哀!地球人的悲哀!

馬說讀後感200字(二)

人們常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裡人們所說的「千里馬」通常是指那種德才兼備、有才識或有特殊技能的人。然而,由於世間的伯樂不常有,就這樣,即使是千里馬,最終也只能被埋沒。

在《馬說》裡可得知,「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因此「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這便是導致「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的根本原因。

現實生活中,「懷才不遇」的情況是常有的事。比如一個滿腹才學的研究生和一個普通的大學生同時受聘於一家公司,不善交際的研究生只懂埋頭在事業工作中,而不懂與上司套近乎,善於觀顏察色的大學生卻很會對上司溜須拍馬,阿諛奉承。就這樣,上司便很看好那位大學生,而忽略了那個滿腹才學的研究生,沒能提供更好的舞台來讓研究生髮揮他的聰明才智,由此而埋沒了很好的人才。同樣的條件,不同的個性和人生觀決定了各人不同的命運。

都說「世有伯樂,而後有千里馬」。問題是出在千里馬總是不能出現於伯樂的視線範圍內,而導致「懷才不遇」的情況很無奈地重複出現,並由此衍生很多人間悲劇,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礙了很多事的健康發展。歷數古今中外,多少賢人志士,由於無幸遇到伯樂,由此只能在默默中,痛苦地度過原本可能輝煌的一生。

因為統治者的不識人才,才會引發人們的疑問:「其真無馬耶?」其實,這不過是他們不知道罷了。作者通過這篇文章來表述千里馬的不幸遭遇,值得同情。

讀了課文後,我希望天下的統治者能夠學會善於識別人才,不要讓千里馬懷才不遇伯樂的慘劇屢屢重現。我相信在未來的世界,一定是千里馬常有,伯樂也一樣常有!

馬說讀後感200字(三)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這是《馬說》作者韓愈的觀點。

「世有伯樂與千里馬。」這是我的觀點。

我認為千里馬與伯樂是同時誕生的。因為在「伯樂」這個新名詞出現前,沒有所謂的千里馬;而在「千里馬」這個神奇的物種出現前,更沒有所謂的伯樂。於是假設:某年某月,千里馬與伯樂同時誕生並相遇相識。於是伯樂成就了千里馬——名聲遠揚,千里馬成就了伯樂——鑒馬大家,皆大歡喜。由此,我們不難看出,並非僅僅是伯樂在尋求千里馬。尋找,是雙方的事。

既然如此,那就怨不得伯樂了。千里馬不爭取機會、不願展示自己而直接導致他們的悲慘下場。()縱然伯樂尋遍萬水千山,踏破千百雙鐵鞋,終而只能坐在馬棚邊上嘆息:為千里馬悲哀,為自己悲哀。因為就是再有才能,如果自己早已放棄、早已屈服,那便無異於扶不起的阿斗。

這就引發我們深思。在愈加強烈的社會競爭中,怎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除了必須的才能以外,我們必須要進取、必須要自主、必須要堅強、必須要爭取一切機會。如果甘於做個平凡人,那縱然有成萬雙手托舉你,你仍然只是個平凡的人。振奮起來,抓住機會,真正能夠拯救你的人只有你自己而已。至於伯樂,只是起輔助作用罷了。

因此,「神馬」遭迫,莫怨伯樂。

馬說讀後感200字(四)

《馬說》裡有這樣幾句話:「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刻畫出一匹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千里馬」,對於不識人才,埋沒、摧殘人才的行為發出了強烈的譴責。

中國自古就有一個傳統美德——謙虛。在這裡,我並不是認為謙虛是錯的,只是如果大家都過分謙虛,有才不露,那麼我們這個國家,這個社會就沒有什麼前程可言,社會也就不會再進步了。

因此,我覺得要想成功的培養出一代代人才,最重要的就是要培養他們的自信和勇氣,讓他們敢於地向社會推銷自己,讓自己這匹「千里馬」被伯樂所發現,並找到屬於自己的真正用武之地。

如果你是千里馬,如果你是一塊被深埋在地下的金子,如果你想要成功,那麼就請你自己去尋找伯樂和「識金者」吧!不要再做無謂的等待。我們的青春是短暫的,讓我們去為自己創造美好的未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