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書筆記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一)

俗話說:文如其人。讀曾國藩的家書,好像聽見他在耳邊娓娓道來,看不到絲毫厚黑、狡詐,也不會覺得他是一個政治家。家書從曾國藩由翰林院庶吉士初授官職到去世前不久,跨越近三十年。除了思想漸趨成熟外,他的志趣仍然和少年讀書時一樣,始終以讀書人自居,這決定了他對周圍事物的看法,也成為他一生成功的基石。他在信中表述的對為學、作文、歷史等等的認識,有很多經驗值得後人學習,按現在的話說,即是他有非常好的學習方法和領悟能力。他科舉出身,卻深得教育大義,更加強調靈活大氣、堅挺的文風。他在家書中對自己官場得失談的較少,而始終牽掛在心的是少年時學習的誤區,如字型、天文等,這幾乎成為他一生的遺憾。同時,他官學並舉,胸懷大略,時時刻刻警戒自己:做官清廉、做人謙遜、做事勤勞。對弟弟、兒子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功夫力透紙背,非一般官宦人家所能及。

感受最深的,是他作為過來人對以前每個階段讀書方法和效果的總結。他的方法積極向上,深得儒家精神薰陶。開始認為自己學術修養已經可以了,可是準備寫書時又認識到基礎不紮實、涉及面窄,還遠遠沒有達到總結前人經驗後再提煉的地步。他講究做人與作文融會貫通,特彆強調讀書的意會和對人的教化作用,教導兒子“自古聖賢豪傑、文人才士,其志事不同,而其豁達光明之胸大略相同。以詩言之,必先有豁達光明之識,而後有恬然沖融之趣”,“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於陶詩之識度不能領會,試取其詩反覆讀之,若能窺其胸襟之廣大,寄託之遙深,則知此公於聖賢豪傑皆已登堂入室”。對科舉考試,他評論道:只有文丑而僥倖者,斷無文佳而埋沒者;針對弟弟們的考試失利,建議他們從自身找問題,而不是徇私舞弊,到主考官面前說情。他總結了為學初始階段模仿和積累的必要,“收效較速,取徑較便”。對於通用學習方法,他談到“看生書宜求速,溫舊書宜求熟,習字宜有恆,作文宜苦思”。讀經之法在於“耐”字,一句不通,不看下句;讀史之法“莫妙於設身處地,每看一處,如我便於當時之人酬酢笑語於其間”。他感嘆少年十五、六歲是人生長、讀書的關鍵時期,自己到三十歲時方悟出文理之意,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借鑑和引以為重的知識。

除了讀書習字之外,曾國藩也提到了修身養性、處理人際關係等方面。姑且不論他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是非功過,僅從個人角度來看,歷史上轟轟烈烈、建功立名的人物能做到功成而退、善始善終的人少之又少。而在晚清動盪的政局下,他以漢族耕讀人家出身的背景,能做到官居一品,爵至封侯,不僅需要足夠的能力和魄力,更需要洞悉人生和社會的方方面面,這些可以從曾氏家書中窺見一斑。他在位居高官時仍能以樸實的觀念教育兒子,“陳岱雲姻伯之子,比爾僅長一歲,以其無父無母家漸清貧,遂爾勤苦好學,少年成名。爾幸托祖父餘蔭,衣食豐適,寬然無慮,遂爾酣豢佚樂,不復以讀書立身為事”。在大兒子23歲時,指出“今年二十三歲,全靠爾自己發憤,父兄師長不能為力”;對小兒子則指出“生長富貴,但聞諛頌之言,不聞督責鄙笑之語,故文理淺陋而不自知。處境太順,無困橫激發之時,難期其長進”。他在京城權傾朝野,卻規勸家人不要自高自大,插手地方政事。對同為高官的弟弟,他談到“縱人以巧詐來,我仍以渾含應之,以誠愚應之。久之,則人之意也消;若鈎心鬥角,相迎相距,則報復無已時耳”;“未有錢多而子弟不驕者。吾兄弟欲為先人留遺澤,為後人惜余福,除卻勤儉二字,別無做法”,“此時家門極盛,處處皆行得通。一旦失勢,炎涼之態處處使人難堪。故不如預為之地,不見不聞之為愈也”,“吾輩在自修處求強則可,在勝人處求強則不可”。從這些言語裡可以感受到他的坦誠大度和堅毅穩重,這些絕不是所謂厚黑,完全是積極向上的認識和方法,從某種意義上說,和現代社會卡耐基、拿破崙·希爾等的成功學如出一轍。讀曾氏家書一個重要的收穫就在於能讓讀者直接與他對話,有助於糾正社會上某些觀念的誤導。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二)

曾國藩,字伯涵,號滌生。湖南湘鄉人,生於1811年,卒於1872年。曾國藩六歲讀書,二十八歲中進士。他一生嚴於治軍、治家、修身、養性,實踐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被後世視為道德修養的楷模。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最顯赫和最有爭議的人物,其生前毀譽參半,既有“中興第一名臣”的美稱,又有“賣國賊”的惡名。曾國藩率湘軍鎮壓了太平大國,被清廷稱為“同治中興”第一功臣;又於1861年創辦了中國最早的洋務軍工企業安慶內軍械所,成為洋務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辛亥革命以後,一些革命黨人稱他“開就地正法之先河”,並在“天津教案”中殺人割地,是遺臭萬年的漢奸。

著名革命家章太炎對曾國藩的評價最為客觀,稱曾國藩“譽之則為聖相,讞之則為元兇。”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對他這位赫赫有名的同鄉評價甚高,他在1917年致友人的信中說:“吾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蔣介石更是把曾國藩奉為終生學習的楷模,並親自從《曾國藩家書》中摘錄出許多語錄。

《曾國藩家書》反映了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他治政、治家、治學、治軍的主要思想,是研究曾國藩其人及這一時期歷史的重要材料。本月上旬,我和妻子在瀋陽北方圖書城購得一本《曾國藩家書》,利用早晚閒暇時將此書通讀了一遍,雖領略不深,卻也摘錄了一些自己喜歡的文字,作為自勉。

1、痛改前非自我反省。

2、苟能發奮自立,則家塾可讀書,即曠野之地,熱鬧之場,亦可讀書,負薪牧豕,皆可讀書。苟不能發奮自立,則家塾不宜讀書,即清淨之鄉,神仙之境,皆不能讀書。何必擇地,何必擇時,但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

3、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與之量,有內聖外王之業,而後不忝於父母之所生,不愧為天地之完人。故其為憂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為憂也,以德不修學不講為憂也。

4、勿夜郎自大:第一要除驕傲氣習,中無所有,而夜郎自大,此最壞事。

5、謹記進德修業:吾人只有進德、修業兩事靠得住。進德,則孝弟仁義是也;修業,則詩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則我之尺也,得寸則我之寸也。今日進一分德,便算積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業,又算餘了一文錢;德業並增,則家私日起。至於功名富貴,悉由命走,絲毫不能自主。

6、吾人為學,最要虛心。自滿自足,不能有所成。

7、做事當不苟不懈

8、凡遇牢騷欲發之時,則反躬自思,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氣,猛然內省,決然去之。

9、做人須要有恆心,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

10、做人須清廉謹慎勤勞

11、做人要自立自強。

12、時刻悔悟大有進益

13、學問之道無窮,讀書宜立志有恆。

14、家和萬事興。夫家和則福自生,若一家之中兄有言,弟無不從,弟有請,兄無不應,和氣蒸幫而家不興者,未之有也。反是而不敗者,亦未之有也。

15、家中大小諸事,皆大人躬親之,未免過於勞苦。()勤儉本持家之道,而人所處之地各不同,大人之身,上奉高堂,下蔭兒孫,外為族黨鄉里所模範,千金之軀,誠宜珍重!

16、親近良友愈久,獲益愈多。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三)

日前,在大班家長講座上,西津國小汪寧老師的講座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內容既通俗易懂又富有內涵,結合她二十多年的教育經驗解讀了“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從而順利實現幼小銜接、幫助孩子平穩過度。其中對家長的言傳身教進行了風趣幽默又一語中的的講評,指出了家長的引導對孩子的學習成長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家庭氛圍的耳濡目染、習慣的力量、品質的培養、身教勝過說教。

《曾國藩家書》中也指出:“至於擔當大事、修身齊家全在明強二字”;“教兒女輩,以勤儉謙三字為主”;“在自修處求強則可,在勝人處求強則不可”。曾國藩出將入相被後世譽為“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在家書中有多篇涉及對家人的關懷備至、對晚輩子侄的循循善誘、諄諄教導,從正面勉勵督促子侄用功讀書、謙遜做人。後代中出現了曾紀澤、曾廣鈞、曾寶蓀、曾憲植這樣著有成就的人物。如:“吾輩讀書,只有兩事:一者進德之事,一者修業之事”、“惟願諸弟發奮立志、念念有恆”、“教訓厚被子地,以勤苦為體,謙遜為用”、“剛柔互用不可偏廢”,家書主旨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現代社會讀《曾國藩家書》,確實有實用價值。也對家長、老師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提供了借鑑和參考。提供給孩子一個溫馨民主的家庭氛圍,重視孩子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培養,給予孩子健康的體魄、正確的價值觀,這才是真正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