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完整的成長讀後感

完整的成長讀後感(一)

假期再次捧起孫瑞雪的《完整的成長》這本書,細細品讀,收穫很大,對如何為兒童創設一個完整成長的空間有了更深的思考。

本書講述兒童如何在成人創造的外在的世界中創造「自我」 ,讓兒童成為自己身體、情緒、感覺、心理、認知和精神的主人,如何在關愛兒童的同時看到兒童自我成長的力量,將其培養成一個完整的人。她提倡對兒童生命的尊重,全是完整的人與完整的成長的真正內涵。本書最後還介紹了兒童發展的不同理論,以幫助讀著更好地理解兒童的發展規律及發展過程。

書中寫道「身體是屬於兒童自己的,他需要自由地支配他。父母教師要做的,就是巡邏在兒童活動的邊界上,在鼓勵和分享中保護兒童,讓他們學會自我保護。如果被允許之後才可以探究,人就沒有了自主和自由的意識。」而在日常生活中,老師和家長更多地替代孩子,活動或玩的時候,總是告訴他們「不能這樣、不能那樣、小心這個、小心那個……」不但孩子的身體不能自由支配,而且孩子的思維也被替代,孩子們失去了創造自己的機會。

這不由得使我想起三年級男孩兒的最愛——長尾夾。長尾夾不就是數學老師要求學生夾卷子的小夾子嗎?有什麼好玩的?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孩子們的創造,他們會把幾個夾子組合在一起,變成另類的陀螺,他們在桌子上、地上不斷嘗試、不斷改進、不斷完善;他們會自發地組織幾個人進行比賽,在比賽的過程中,形成了他們獨有的規則;在玩的過程中,學會了溝通,學會了相處。這就是自由支配的魅力。

我們知道7歲至12歲兒童開始對有意識地協調自己的動作有了極大的興趣。他們喜歡跳繩、滾圈、騎馬、蹦蹦跳,這些都是有規則的身體活動和遊戲。幾乎每一樣遊戲中他們都會使用意識。此時兒童認知的發展使得孩子可以通過認知來確認自己的身體,設計活動來自主遊戲、自主運用身體。就那孩子們喜歡的躲避球來說,在玩的過程中,孩子們邊玩邊形成規則,比如:怎樣分幫、怎樣確定發球權、在同時得到球的時候到底由誰來打、犯規了怎麼辦、比賽的時候應該採取什麼樣的策略……這些都是在玩的過程中不斷完善,完善的過程中孩子們也不斷成長。凡是可以考驗自由運動身體的地方,愉悅和自由的兒童都會不厭其煩地攀爬行走,極盡全力張揚著自己,張揚著終於可以完成使用身體每一部分的喜悅。對他們來說,身體自由了,他們創造了一個自己的身體。如果不讓兒童感知與經驗,那就意味著讓兒童失去自己的人生。

所以我們應該給孩子更多自主的機會,提供更多自主的空間,讓他們盡情展示,盡情創造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從出生開始,就是自己身體的主人,自己情緒的主人,自己感覺的主人,自己心理的主人,自己認知的主人,自己精神的主人,才能真正完整的成長。

完整的成長讀後感(二)

讀了《完整的成長》,「完整」兩個字首先觸動了我的心弦,在書的背面,對「完整」做了件的解釋。何為「完整」這裡的完整不是完美,人,不會完美,也無需完美,完整是表明一個人是豐滿的、立體的、多個層面的人。人的完整需要一個人完整的成長過程,而這個過程即是兒童自我創造的過程。

兒童的成長應該是完整的,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幼兒的成長卻是不完整的,如何使幼兒做到完整的成長,這需要家長、老師的共同努力,更需要那我們運用正確的方法。而這本書,通過大量的例子來告訴我們如何使一個兒童從出生到成年完整的發展給了我很大的啟迪和思考。

一、兒童自己創造自己

人的成長都將從身體開始,經歷情緒、感覺上升到心理認知, 然後有精神升華。這些奇妙的內在部分,將協助兒童創造一個獨一無二的自我。兒童總是繞過或躲過成人有意無意設定的障礙,一步步創造自己一步步完整自己,這是兒童成長的開始,也貫穿幼兒發展的始終。因此,在幼兒自己創造自己的同時,我們成人要給於兒童充分的自由,讓兒童自己找到創造自己的方法。

二、兒童是自己身體的主人

兒童要成為自己身體的主人之前必須喚醒自己的身體,而喚醒自己身體的前提便是對兒童的「愛和自由」。

愛可以把各種場所變成兒童的家,在兒童自己家中,大多數孩子可以自由的支配自己的身體,他依靠身體來探索外界以此

上升到頭腦,這是發展他未來一切發展的開始。因此,身體的自由對於孩子來說尤其重要。

反覆的活動四肢,讓身體自由這是兒童的第一個自由,這一階段四肢的活動就是快樂就是成長就是一切。

三、隱藏在兒童身體內的生命力

兒童體內天生就隱藏著生命力,我們不被兒童發現,是因為我們缺少生命力。然而,我們想要做好教育工作,就必須讓兒童發現自己,那最好的方法就是「發揮我們體內的生命力」來吸引孩子的眼球。幼兒天生對「生命力」有著敏感的嗅覺。孩子的生命力指引著孩子身體的自由,如果身體被他人支配就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所以,我們要更加都懂尊重孩子的身體自由,使其生命力延續下去。

四、兒童是自己情緒的主人

情緒在兒童完整發展中是個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們要理解孩子就,要了解孩子的情緒;我們要接納孩子,就要接納孩子的情緒;我們愛孩子,就要包容他的情緒。

幼兒剛剛進入幼稚園,難免會有害怕的情緒,最直接的反應便是哭,孩子為什麼哭呢?是因為這時的她心裡有種強烈的不安感這種不安是他感到很難過,這時候老師應該了解幼兒心理的情緒,才會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

在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允許孩子發洩自己的情緒,允許孩子哭,然後告訴孩子:「寶貝,你很安全,老師時刻陪著你,保護你!」這時候,孩子可能還會哭,但是,他的心會慢慢的趨於平靜。

哭是痛苦和傷心的表現,這裡的哭不是傷害,而是情緒的流淌,這時候的安慰就是傾聽,傾聽孩子的情緒,傾聽孩子的哭聲。傾聽就是允許孩子把情緒流淌出來就是接納,就是理解。

兒童除了哭得情緒還會經常出現憤怒的情緒,書中有這樣一個例子:一個三歲的小男孩拿著一個紅薯,艱難而笨拙的剝著皮,父親毫無察覺的想:「按孩子這樣的速度,恐怕半天也吃不到。」於是,爸爸一把奪過了紅薯:「爸爸幫你剝。」孩子怔住了,憤怒的大聲哭了起來,父親慈愛的說:「別哭別哭,真是太心急了!」父親以為是孩子急於想吃到紅薯便急切的把剝完的一半放在了孩子手裡,可是,孩子卻將紅薯憤怒的扔到了地上。這一仍也激起了父親的憤怒。

這個矛盾的產生是因為父親不知道孩子的興趣在於剝紅薯皮,在於手的使用在於必須由自己剝自己吃的秩序,兒童成長的需要沒被滿足才使他憤怒。由於成人無法站在孩子成長的角度,來對待兒童,所以就這樣和孩子失之交臂,更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

因此,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心理的感覺及情緒的變化,才能更好地做好教育工作,用心了解生命,尊重生命,才能從本質上改善教育。

帶著對生命的思考,對幼兒的尊重,我還要將這本書細細的品味,我相信,每讀一次就會有一次的收穫。我將這一份收穫珍藏在心裡,用實踐來實現幼兒完整的成長。

完整的成長讀後感(三)

「完整」的成長,我們完整嗎?()似乎還在發展,完善中。像書中最後一段所說:「人永遠不會變成一個成人,他的生存是一個無止境的完善過程和學習過程。人和其他生物的不同點主要是由於他的未完成性。」更多文章上太原幼稚園哈福屋國際蒙特梭利幼稚園 網站了解。

看到這時就會想起身邊所發生的真實故事:

我朋友曾說過他姐姐的孩子,在小時候常被寄養於奶奶、爺爺家,而爸爸、媽媽為了生計忙於工作,到六歲時發現孩子有些自閉,不願與人交流、溝通,同時與爸爸、媽媽的關係也是淡淡地。

我身邊的小孩兒,小時候不管吃什麼都是切得碎碎地,或是打成汁喝,到現在四歲了咬一些青菜都很費勁。

拋開小孩不講,看看成人又如何呢?

閒娛時間朋友們出去玩、吃飯,在飯桌上有位朋友盡然說:「我不會用筷子。」天哪!不是吧,你都25歲啦。原來是小的時候奶奶常追隨於餵飯,自己吃飯的時候很少,那使用勺子、筷子的機會更少。

想想他們的童年是怎麼過的呢?

再回頭看看《完整的成長》發現,證實,童年是人生基礎的奠定,人的童年不是跟隨在父母及朋友、老師的指定、,而是跟隨於自己的內心,遵循於內在自然發展規律。

像上面示例中的人,他在創造自己的時候,誰阻礙了他---成人;他在認識、感知自己身體時,誰控制了他---成人;他在體會情緒、情感時,誰抑制了他---成人;他在感覺時,誰又阻止了他---成人······難以想像,他的主人是誰?

相反,從《完整的成長》中我們獲得:孩子的童年過得好與不好,影響著他成長後的人生、心理、身體。

請記得,今後成人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而孩子也要在成人的角度,看到成人的問題。

請記得,滋養孩子的心、身、靈。

請記得,讓孩子去自我創造。

請記得,讓孩子去探索、發現、感覺、感知再感覺。

請記得,耐心等待孩子,多給他些機會。

請記得,尊重孩子,真愛孩子。

請記得,給他愛和自由的環境。

給予這些時,他至少是朝完整靠近,不近乎完善只需完整。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