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亂世佳人影評

亂世佳人影評(一)

前幾天在家看了電影頻道播放的《亂世佳人》,這是至今為止我最喜歡的一部電影。於是從晚上10點一直到凌晨2點多,我都沉浸在這部愛情史詩片裡,雖然已經看過無數次,可我還是落淚了。盪氣迴腸的故事情節、男女主角們精湛的演技、還有在那個年代堪稱唯美的畫面等等,都讓我感到無比的震撼。

故事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南方莊園小姐斯佳麗,愛上了另一個莊園主人阿希禮,可在向他表白時遭遇拒絕,阿希禮選擇了和玫蘭妮結婚。但斯佳麗的這一舉動卻吸引了富有的投機商瑞特,從此愛上了她。而南北戰爭的爆發,也讓斯佳麗從嬌縱霸道的小姐蛻變成一個擔負重建家園責任的時代女性,可影片的結局卻讓她失去了瑞特對她的愛。

電影裡最吸引我的就是漂亮的斯佳麗,雖然她有點任性、有點叛逆、還有一點自私,但這並不影響我對她的喜愛。正是她的這些缺點,讓我感到她是那麼的真實存在於生活中,而在她的身上更有一種震撼人心的魅力。在那個動盪的年代,她肩負了不該是她那個年紀該有的責任。為了遵守對阿希禮的承諾,她盡心盡力的照顧玫蘭妮;為了保住自己的莊園,她不惜背負罵名搶了妹妹的未婚夫;為了在生意上能賺更多的錢,她不擇手段以至引起人們的非議,並間接害死了自己的丈夫。在生存方面斯佳麗很成功,不管生活環境如何的惡劣和艱難,她永遠不會向命運屈服,總能憑著自己頑強的毅力和永不服輸的精神戰勝一切,這是我最佩服她的地方。可在感情方面坦白說她很失敗,這或許是她對愛情太過執著,總是在追逐著自己虛幻的愛情夢想而忽略掉了身邊的幸福。

但對於瑞特這個角色,我不知道該怎麼評價他,雖然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可在處理感情上我卻覺得他不夠成功。瑞特是愛斯佳麗的,在他第一眼見到斯佳麗的時候就愛上她了。可是瑞特明白斯佳麗對於自己不愛的人,只會把對方的感情當作消遣,這是他不能接受的。所以瑞特只能儘自己的努力去保護她、幫助她、讓她快樂,等待她愛上自己。直到看見再一次成了寡婦的斯佳麗,讓瑞特明白自己不能再等了,他想為自己的幸福做一次賭注,他希望通過婚姻能讓斯佳麗愛上他,於是他向她求婚了。可婚後的生活讓瑞特失望了,就算他對斯佳麗付出了全部的愛,也沒能讓他們的婚姻走出阿希禮的陰影。

正如瑞特說的一樣,他和斯佳麗是同一種人,都有著高傲的自尊和太過於保護自己的內心。就是這種類似的性格,導致他們總愛說一些傷害彼此的同時也傷害了自己的話。斯佳麗的流產讓瑞特幾乎崩潰,在他和玫蘭妮那段讓我落淚的談話中,我知道他依然是深愛著斯佳麗的,可他卻以為斯佳麗會恨他,所以他不敢也沒有勇氣去她身邊陪著她。而此時的斯佳麗明白自己是需要瑞特的,她喊了他的名字可惜沒有人聽到,於是她也錯認為瑞特不要她了,不再愛她了。每次看到這裡,我總是為他們感到心痛,明明是相愛的兩個人,卻為了愛而相互追逐,相互逃避,以至於相互錯過。

直到女兒邦妮的墜馬身亡,讓瑞特的心徹底死去。可斯佳麗卻是在玫蘭妮死後,才明白自己真正愛著的人是瑞特,對於阿希禮只是一個兒時虛幻的夢。一切已經太晚了,不管她怎麼請求和挽留,傷心絕望的瑞特還是選擇了離開。好在斯佳麗是個堅強的人,她相信塔拉的紅土會給她力量,她會想辦法找回瑞特那顆愛她的心。看著斯佳麗站在黃昏中堅定的背影,聽到她樂觀自強的心聲「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我知道她會成功的。

影片裡除了斯佳麗,還有一個角色也是讓我記憶深刻的,那就是玫蘭妮,那個年代具備一切傳統美德的淑女代表。雖然斯佳麗總是喜歡嘲笑她的性格,可玫蘭妮看似柔弱的外表下卻也有堅強的一面。為了幫助斯佳麗保護家裡的財產,當斯佳麗舉起手槍對著來搶劫的北方佬同時,玫蘭妮也毫不猶豫的拿起了軍刀,她這個勇敢的舉動讓我深深的折服。玫蘭妮太善良了總是為別人著想,為了籌軍餉她捐獻了自己的結婚戒指;在自己都為生計發愁的日子,她卻好心收留那些流離失所的傷兵;她自始至終都是斯佳麗的支持者,從不理會斯佳麗和阿希禮的流言蜚語,也不允許任何人在她面前說斯佳麗的壞話。瑞特曾經說過,玫蘭妮是他見過的最完美的女性,所以對於她在影片中的結局,讓我感傷不已。

提到玫蘭妮那就不得不說說阿希禮,他擁有足夠的智慧,卻不懂得生存之道;他不愛斯佳麗,卻不懂得拒絕她的愛;他說過要照顧玫蘭妮,卻沒有這個能力。無論是在事業和感情上,阿希禮都是一個失敗者,所以我不喜歡這個角色。但有時仔細想想,他也是可悲的,雖說他和玫蘭妮接受的文化教育相同,可根深蒂固的紳士思想讓他相比玫蘭妮,缺少了一份面對世俗的勇氣,這也是他悲劇一生的致命傷。

好看的電影總能帶給我們永久的回味,《亂世佳人》這部被稱為上世紀最具傳奇色彩和影響力的影片,在感動美國人的同時也感動了全世界。影片裡的角色總能讓現實生活中的我們找到一點屬於自己的影子,也許這就是它永恆的魅力所在吧。雖然直到今天《亂世佳人》裡很多演員都已經離我們而去,可他們的藝術形象在我心中永遠都是不朽的經典。

亂世佳人影評(二)

瑞特離開斯佳麗後,斯佳麗最後坐在樓梯的台階上說——「After all,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早就聽說《亂世佳人》是好萊塢影史上最值得驕傲的曠世巨作。看罷暗嘆,果然名不虛傳,且不說它的歷時,且不說它的耗資,且不說多少導演的心血,且不說銀屏上出現了多少位主配角,且不說觀者如潮,單單看演員們的演技,就讓人嘆為觀止。

斯嘉麗,是影片中我最喜愛的演員,這個貓一樣的女人不可不提。由費。雯麗主演的斯嘉麗是剛強堅韌的。無論是面對戰爭的廢墟和硝煙,母親病亡,父親痴呆,生活的貧窮艱難,還是最後女兒的夭折,瑞特的離開。在和她承受同樣的痛苦和艱難的人們當中,她都是最剛強,最堅韌的一個,也是最先從痛苦和艱難中走出來的一個。當斯嘉麗千辛萬苦的回到莊園,她面臨的卻是母親離世,父親痴呆,兩個妹妹染了風寒無比虛弱。家裡的錢都變成了紙一樣的國債,僅剩的三個黑奴不願做地里的活。看著荒蕪的垃圾農場,她悲憤的趴在地上失聲大哭,很快她又表現出堅強的一面。斯嘉麗舉著蘿蔔向天盟誓:「上地為我作證,上帝作證,我是不會屈服的,我要度過這難關。戰爭結束後,我再也不要挨餓了。不要,我的家人也不要。即使讓我去撒謊,去偷,去騙,去殺人,上帝作證,我也不要再挨餓了。」每每看到這一幕,我總是覺得拍片導演對光線和背景的運用是那麼巧妙和藝術,它那麼生動地刻畫了斯嘉麗渴望安定、渴望生存、渴望富裕的強烈而真實的內心情感。我覺得那時的她,已完成了最艱難的嬗變,由一隻醜陋的毛毛蟲破繭而出變成了美麗的蝶,自由而高貴,那時的斯佳麗就像一個女神——渴望富有、並為此能不擇手段的欲望女神。

這個女人的愛情觀,我也深深折服。她的整個青春都在愛著阿希禮,沒有回報,但她仍沒有放棄努力,直到能力的極限為止。斯嘉麗沒有用自己的美貌去玩弄愛情,無論是自己的還是他人的愛情。你可以沒有斯佳麗那樣美麗動人,但你也有權利去追求屬於自己的愛情。當然這個貓一樣的斯嘉麗並不是完美的,她虛榮、貪婪,還有著符合資本家的殘忍與自私。正因為這樣,我看到的是一個有缺點,一個有血有肉的斯嘉麗,我覺得這樣才是真正的活著。

當然由克拉克。蓋博主演的瑞特也毫不遜色。讓我們來回顧這樣一個片段,瑞特為了幫助斯佳麗重返故里,拚死弄了一匹身負重傷的老馬,並幫助她把玫蘭妮抱到馬車上,同時一路歷經辛苦,並在即將要到達的時候,瑞特看到許多南方兵前仆後繼,視死如歸,深感震撼,並決定上戰場,為保衛家園盡一份力。這時可以看出,為了心愛的女人,他能出生入死;同樣,面臨家園被毀之境,他也是一個熱血之人,導演在這裡才向我們描繪了一個深藏在平日玩世不恭外表下,也具有一顆為榮譽甘灑熱血之心的典型南方男性的形象。在這裡我們看到,雖然瑞特平日裡非常精明、現實,但他骨子裡其實還是一個南方人。

在最後,瑞特在經歷了喪女之痛和斯佳麗在精神上的背叛後,面對玫蘭妮的之死,對一切都灰心失望至極,回家收拾行李,返回自己的故鄉——查爾斯頓。這一幕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讓我們感覺到這個男人敢愛敢恨,處理事情十分乾脆利落,極富男人魅力。

看《亂世佳人》就猶如走進原始森林,越深越美。也許,文學性格可以用現實顏色來描述,來形容。那麼,就賦予斯嘉麗,黑色的堅毅;瑞特,冰藍色的深邃;枚蘭妮,粉紅色的善良;阿希禮,青灰色的憂鬱。那麼那個黑人奶媽——瑪格麗特呢。

瑪格麗特她忠誠、固執、可愛,像母親一樣時刻保護她的孩子。雖然只是一個家奴,但她有自己所要維護的處事原則。她懂斯斯佳麗,支持她,愛她,雖然沒有多說什麼,但是她一直是斯佳麗的靠山,堅強有力。黑人奶媽的形象刻畫的非常成功。由此扮演黑媽的演員哈蒂·麥克丹尼爾戰勝了奧麗維亞(美蘭妮)獲得了第十二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據說是歷史上第一個獲得奧斯卡獎的黑人。哈蒂將其特有的幽默感注入奶媽瑪格麗特一形象中,台詞念得完美無缺,與斯佳麗的扮演者費雯麗配合默契,猶如綠葉扶紅花,結果兩人雙雙獲獎。由於奶媽一角的成功,哈蒂後來幾乎壟斷了銀幕上所有的黑人保姆角色,在許多影片裡可以看到她那肥胖、溫順、饒舌的形象。

所有的盪氣迴腸,所有的困苦與災難都會結束,因為「After all,tomorrow is another day。」畢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亂世佳人影評(三)

《亂世佳人》展現了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南方動亂的社會現實。以「亂世佳人」斯嘉麗為主線,描寫了幾對青年的愛情糾葛。女主角斯嘉麗年輕貌美,但她的所作所為顯示了沒落奴隸主階級的某些本質特徵:殘酷、貪婪、自信,為了自己和莊園的利益可以把愛情和婚姻作為交易。但同時斯嘉麗又是勇敢、堅強,對愛情有著火一樣的狂野。我想這正是吸引瑞德的地方。而男主角瑞德,則是放蕩不羈、玩世不恭,豪邁卻時而透露著紳士風度。不同於平常愛情的愛情,註定會讓人難忘。一個像風一樣飄乎不定沒有根的男人卻深愛著一個自信殘酷貪婪的女人,只有如此才能證實愛情的偉大。

南北戰爭前夕,斯嘉麗是一個任性而不諳世事的16歲的小姑娘,生活在遠離塵囂,粗獷而富有詩情畫意的陶樂墾植場。  南北戰爭爆發,郝思嘉在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裡由少女變成少婦;又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由少婦變成寡婦。她敢於衝破舊傳統的束縛,從寡婦的繭子裡咬出來。她不守婦道,不肯守節,儼然是「一個火熱的叛徒」。戰爭期間,南方軍節節敗退,她因為對衛希禮的承諾,照顧著媚蘭並幫助她順利產下嬰兒。並在白瑞德的幫助下,冒著生命的危險,帶著她們回到了因為戰爭而變得一片荒涼的陶樂。這時,經歷了郝思嘉人生的轉折點,戰爭帶來的貧困和家庭創傷給了她沉重地打擊,她突然發現原先受到萬千寵愛的自己一下子被拋到了一個完全陌生和殘酷的世界,她突然發現貧困原來是這麼猙獰恐怖,她茫然無助並且手足無措。不是每個人都會面臨郝思嘉同樣的困境,沒有遭遇過貧窮的人也許永遠無法理解貧窮的真正滋味,所以也就無法理解為何有人要用出賣肉體或出賣靈魂這些方式來逃避它。當郝思嘉在荒蕪的農田裡瘋狂地找尋食物並飢不擇食的時候,當郝思嘉面對蒼天發出呼告決不屈服於命運的時候,相信沒有一個觀眾不會因她的堅強而動容。面對悽慘境遇,她沒有氣餒,沒有退縮,她沒有懦弱地接受一切,而是在沉默中爆發,堅決地向前邁進。曾經象孩童般天真無知的郝思嘉成熟了,以她自己的方式。

影片中每一個人都再守望著自己,無論他們是在守望什麼,都是為了有一個幸福安定的生活

斯嘉麗在守望著金錢,守望著不再讓塔拉的人再挨餓,守望著希禮的愛,守望著已經破碎的夢,守望著成長。瑞德守望著思嘉,以及她生命的延續小邦妮,守望著一個男人能給予一個女人的全部的愛。

艾西里守望著過去的生活,守望著那個隨風而逝的年代。媚蘭守望著愛,愛每一個人,愛亞特蘭大,愛生活,她守望著丈夫和兒子,守望著希禮有一天真正的站起來。瑪格麗特*米切爾的《飄》以起獨特的女性視角在描述美國內戰的作品中獨樹一幟,備受讀者青睞。作品中雖也有對戰爭恢宏場面的描寫,如亞特蘭大破城當日五角廣場的遍地傷兵,驚心動魄的逃難,槍殺等等。但女作家始終是以細膩的人物心理性格刻畫見長,一個個色彩斑斕的文學人物在作者流暢的文字作用下,躍然紙上,栩栩如生。橫看全書,是一部老南方種植園文明的沒落史,一代人的成長史和奮鬥史;而縱觀全書,則似一部令人悲慟的心理劇,以戲劇的力量揭示出女主人公在與內心的衝突中走向成熟的過程。所以看《亂世佳人》,就猶如走進原始森林,越深越美。

也許,文學性格可以用現實顏色來描述,來形容,那麼,就賦予斯嘉麗,黑色的堅毅;瑞德,冰藍色的深邃;梅勒妮,粉紅色的善良;艾西禮,青灰色的憂鬱。  斯嘉麗的堅毅一直是本書的一大亮點,賦予其黑色,因為黑色有純粹的一面,如斯嘉麗對生活終極堅定的信仰;黑色還有模糊的一面,如斯嘉麗在夜霧中奔跑的迷茫,因為她一直看不清真愛的對象。  斯嘉麗絕對稱不上是一位完美的女性。但她的魅力卻超出了法律所允許的範圍。她堅強,自信,對生活充滿激情,卻又吝嗇,迷信,欺侮弱小,還無意地把幾個人送上西天。但就是這種褒貶不一的性格使她更為迷人。現實中人無完人,文學中也應如此。在那個風雲突變的亂世中,能夠在倍受創傷和打擊之後,不留戀以前豪華高雅的生活,堅強的站起來,下地摘棉花,不惜讓自己嬌貴的雙手長滿老繭,而目的只是為了讓住在塔拉的人不在挨餓。她在塔拉紅色的土地上得到了黑色的堅毅,如她父親郝嘉樂所說,這個世界上,只有土地與日月同在。這股強大的力量加之她固有的愛爾蘭血統潛在的反叛思想,使她我行我素,不在乎別人怎麼看怎麼想,不在乎道德的束縛,公開在亞特蘭大和摧毀他們家園的北方佬做生意,而毫不在意作為丈夫的弗蘭克會無地自容。所以斯嘉麗是自私的,但她的自私不僅僅建立在為己的基礎之上,她為了很多人,為了塔拉十幾張要吃飯的嘴,為了她愛的人和他的妻兒,為了白蝶姑媽,遠房的姨媽們,甚至還包括塔拉以前的黑人,斯嘉麗的自私眷顧了很多人在挫折襲來之時,她也曾無數次的失望過,但從未絕望。就像方丹老太太所說的,她們是薺麥,風一吹,低頭,彎腰,吹過之後,又挺起腰板,繼續更好的接受陽光。始終有勇氣站起來,高昂著頭,接受風雨的洗禮。而支撐她這麼做的只是一件金燦燦的光環下籠罩的完美禮服,一個虛無的靈魂,一個固執而倔強的信仰。思嘉對愛情的執著是她一生堅不可摧的信仰。她擁有對愛情的絕對信仰,只是搞錯了對象,在守望愛情的征途中。

瑞德說斯嘉麗像一個哭著要月亮的孩子,恭手放棄手中的幸福,且任性,倔強地死不回頭,我想在黃道十二宮中,她一定是獅子座的。()只是斯嘉麗在一味的追求那套「完美的禮服」時,怎麼也不會想到即便是瑞德周圍的空氣都潛藏著對她無邊幸福的追求和熱愛。所以她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瑞德因為她的固執而筋疲力盡,黯然離去。但她也終於成熟了,懂得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而對於她來說,她想要的,就一定能得到。「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我等待著斯嘉麗能再一次從塔拉得到力量,讓瑞德再一次回到她身邊。我喜歡這樣的結局,不是大團圓的,帶著點淡淡的悲哀,但算不上是悲劇,因為有希望存在,在思嘉心裡,也在我們心裡。

對於思嘉來說,其生命存在的真實意義在於有欲可求,她從不懂得知足,也不能知足。學會滿足是對她生命的褻瀆,也預示著生命之花的枯萎。她只能夠不停的追求,獵取下一個目標,最早是愛情,守望希禮;然後是溫飽,守望金錢;接著又是希禮,最後是瑞德,她剛剛意識到的自己的真愛。所以斯嘉麗註定不能提前知道自己的真愛是瑞德,而一定要在愛女夭折之後,梅勒妮去世之後,瑞德因為徹底失望而要離開之後,才能明白。生活仿佛與她開了一個無以倫比的玩笑,卻又是真實的存在,她需要為自己的執拗和任性付出最慘痛的代價,在一切都隨風飄過之後,思嘉成熟了。《亂世佳人》是斯嘉麗的一部成長史。  瑞德是冰蘭色的,是火焰最外層的顏色,是火與凍的交界。我喜歡他曾經的執著,更喜  歡他最後「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離開。他都做的完美到讓人議論紛紛。

愛情,人生中最美麗的片斷,電影中最動人的題材。我們為了愛情,或許痛苦,或許悲傷,但我們都不會後悔於曾經的心動。希區柯克曾說過,電影就是剪掉平凡後的生活。在我看來,電影是一面雙面鏡,美國人透過電影看世界,而我透過電影看美國。

《亂世佳人》場景豪華、戰爭場面宏大逼真,人物性格鮮明強烈,人物心理刻畫細膩而層次分明,加上大時代動亂背景對女主人公的成長曆程烘托得宜,這部史詩般的巨著自始至終都能緊緊地控制著觀眾的情緒,隨著劇中人的關係變化而起伏。

動盪的年代,對愛情的狂熱追求,主人公在困難與挫折前所表現出的勇氣與奮鬥不息的精神著實讓我們感動。因為戰爭,愛情更變得彌足珍貴。在戰火中的愛情,更讓我們感動、難忘。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