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勇敢的心影評

勇敢的心影評(一)

談起我摯愛的電影,《勇敢的心》,記得最早是在初一看的,哭得一塌糊塗。一方面,我比較藏不住事兒,真善美的東西,總是能很輕易地打動我,到現在看一些東西,還是哭得像個孩子。另一方面,《勇敢的心》本身擁有一部完美的電影所需要的一切因素——純潔的愛情,無謂的勇氣,堅貞的英雄,偉大的人民,完美的音樂,壯闊的景色,優秀的演員,尖銳的矛盾衝突,波瀾起伏的情節和最真實的夢想。後來漸漸成長,這部電影也不知重溫了多少遍,看到了電影的實質,其實是把好萊塢商業電影的各項元素運用到了極致,看到了蒙太奇的驚人作用,但感動依舊,依舊難以忘卻那份愛與自由。華萊士,一個真實而脆弱的英雄形象,他的奮鬥,他的不屈,他的勇敢堅韌,事實上為的是一份證明,證明給她死去的女人看,他是一個英雄;證明給她看,擁有夢想中的自由生活是一件可能的事情。他騎著高大的黑色駿馬出現在混亂的高地軍隊前,藍色的油彩塗在他堅毅的臉上,風吹起他金色的頭髮,飛揚的髮絲印證著他的宣言「他們可以奪取我的生命,但是永遠也不可能奪去我們的自由!」他揭開那個神秘人的頭盔發現他竟然就是自己惺惺相吸的貴族羅拔的時候,他的眼裡充滿了絕望和不可置信的震驚。在他被處死的前夕,他也會恐懼,他也會顫抖,他也會默默地呼喚愛人的名字,祈求她賜予他勇氣,讓他完成英雄的使命,這個男人是真實的,偉大的。他的勇敢和真誠,對於自由的渴望,是每一個孩子的願望,我們需要這種感動,需要這種美化了的虛擬情愫,這就是電影的神奇力量,讓人置身其中,感受那些我們不曾有的生活,感受那些我們渴望已久的情感迸發。

華萊士騎馬在蘇格蘭軍隊前發表戰前宣言的那個片斷;兩軍廝殺,鮮血浸染的那些場景;在刑場上,華萊士以全身的力氣喊出「「freedom」那一刻;在電影的結尾,華萊士的劍被戰友拋向天空,划過蒼穹的那一瞬間,都是完美的煽情點。蘇格蘭風笛滄桑遙遠的意境裡,那個英雄在山野間賓士,永不停息。這些段落,一個孩子是沒辦法不被感動的。我想,為之感動是一件很慶幸的事情。眼前這個時代,價值觀完全崩潰,反諷黑色幽默大行其道,人們逐漸已經淡漠了曾經屬於我們的那些單純的感動,那些真善美的童話,轉而用蔑視一切的外表去掩蓋自己空虛的內心和不自信,我也是其中的一員,但我仍然相信,相信我外殼憤世嫉俗的那層保護膜下面,仍然是一塊金子,相信在人生的某個時段,我也會掙脫出來,大膽的表達我對於生命的感激。

勇敢的心影評(二)

華麗的大戰場面讓人想起《最後的武士》《投名狀》,但其特別之處在於用悠揚的蘇格蘭風笛配樂宏大戰爭場面中不乏幽默元素:陣前光屁股示-威,愛爾蘭人陣前倒戈與蘇格蘭人一見如故親切敘舊等。在暴力血腥的戰爭之間穿插出如此火花,詩意化的處理驅趕了戰爭的冰冷寒意,從而拉近了電影與觀眾的距離。那玩世不恭的嘲諷敵人發動戰爭荒謬性的做法不正是銀幕前的你最想作出的姿勢嗎!

影片以恢弘的手筆描繪了壓迫與自由之間那種劍拔弩張的對抗,這是一場為了「自由」的聖戰,大劍華萊士陣前關於自由的誓師演說以及死前最後那一聲氣壯山河的「freedom」足夠讓人熱血沸騰熱淚盈眶。從這層意義上說,華萊士這一嗓子不僅僅是為了蘇格蘭人民的自由,而是喊出了全人類的吼聲。就在這千秋家國夢的彰顯偉岸背影的時刻,大劍華萊士不愛江山愛美人,初戀情人再次浮現在眼前,這一刻的華萊士既屬於全世界,也屬於他個人。他有著他自己的兒女情長英雄氣短。這是更具人性化的一筆,英雄者便如華萊士般偉大也是凡人,有著我們普通人一樣的情感。

反觀大陸閹-割版《精武英雄?陳真》,甄子丹飾演的陳真就不能為了日本特務舒淇而去虹口道場踢館。這踢館一定要是為了國家,為了民族踢的。所以才有突兀到不能自圓其說的結局。

蘇菲.瑪索精緻的面龐下反襯出老國王那張病態的臉,她告訴他:「你將斷子絕孫,我肚子裡的孩子不是你家的骨肉,我發誓,你兒子在國王的寶座上坐不長的。」她懷的不是王子的血脈而是華萊士的,而這個孩子未來將成為新的英王。老國王那張病態的臉逐漸扭曲了。在蘇菲?瑪索說出這句話的那一刻,老國王真的死了,很徹底。女人的復仇大抵如此,決絕並讓人痛不欲生。

梅爾.吉布森是《勇敢的心》的導演,也是大劍華萊士的扮演者。本片在1996年第68屆奧斯卡金像獎角逐中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5項大獎。可謂單槍匹馬,一劍封喉。

勇敢的心影評(三)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裴多菲

閒來無事,又重溫了一遍《勇敢的心》。沒有了少年時期的熱血衝動,再看此片,得來的完全是異於過往的感受。

影片中的華萊士高呼著自由奮力肉搏,起因卻是自己心愛的女人被殺死。一開始的他,並沒有將自由二字當成自我的座右銘。他想擁有的是生命與那更高價的愛情。然而隨著他心愛的女人的死去,他便迅速的走上了復仇的不歸路。然而,復仇絕不是他一己之力可為,於是他堂而皇之的為復仇之戰冠以了自由之名,帶領著被壓迫已久的蘇格蘭男人開始肆意的殺戮。這可不像裴多菲詩中所說,按電影的敘事來看,華萊士是被「二者拋棄」之後才開始「為自由」的。此處便是我為影片打上的一個大大問號。

接著全片便依靠著對「freedom」的忠誠踏步前進。正如許巍歌里所唱「沒有什麼可以阻擋,我對自由的嚮往。」此刻華萊士倒是回歸正途了,義正言辭的用官方語言鼓動著民眾奮起抗戰,那番說辭倒也極為動聽,於是眾人便跟著華萊士灑起了熱血。過五關斬六將,終於快要到頭了,卻因為貴族的背叛而功虧一簣,華萊士也負傷在身。接著華萊士便又開始復仇,殺掉了那背叛他的貴族。冤冤相報何時了,華萊士整個就是一個為復仇而生的超級戰士,可這也讓那些貴族對他耿耿於懷。終於,當華萊士為了對自由的「渴望」去談判的時候,被抓獲了。一世的聰明,就毀於此刻。

美麗的王后勸他退後一步,再作打算。可他抱著對自由的信念堅定不屈。即使酷刑當前,他仍然鐵板一塊,將死之際更是扯著嗓子喊了一句「freedom」。隨著斧落人亡,他手裡緊攥著的愛情信物在藍色天空的映襯下飄然落地。這個鏡頭更是印證了華萊士強烈的復仇心理,儘管他與美麗的王后蘇菲瑪索也有了肉體之親,可他心底里愛的還是在年少時送給他一朵野花的Murron。都說路邊的野花不要採,Murron卻采了,還送給了年少時正空虛的華萊士,這給她日後的悲劇開了頭。

華萊士死了,可「freedom」的精神永存。()這又讓我想起了國小時候背的滾瓜爛熟的那首詩(如果能被稱作詩的話)「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果然,偶像的魅力是無窮的,華萊士的精神感動了RobertBruce(好像是這名字),他又用華萊士的名字煽動民眾,「You have bled with Wallace,Nowbleed withme。」於是,他帶領著蘇格蘭人民繼續抗爭,最終贏得「freedom」。

縱觀影片,便是按著這條華萊士的復仇線路演繹下來,可華萊士是個聰明人,他懂得自己的私慾不足以讓自己完成復仇的偉業,需要一個完美的藉口來刺激自己的同胞。想來想去,他想到自由這麼一個人類終身為之奮鬥的主題,果然成效頗佳。可見,華萊士是多麼的陰險有手段。

這不最近梅爾吉布森坦承影片扭曲了部分歷史,而華萊士本人也並不似電影中那麼完美。「華萊士是個魔鬼,他熱衷於戰爭,將無數人們居住的村莊在戰火中付之一炬。他就像北歐傳說中的『狂暴戰士』一樣。」他還解釋說,電影《勇敢的心》出於好萊塢傳統的敘事風格,在主角身上的確添加了不少了傳奇和浪漫的新元素,「我們改變了敘事重點,畢竟電影中總要有好人與壞人之分」。

看吧,這完全是一部披著自由外皮,由好萊塢製作,美國政府主導的一次意識形態大轟炸。以自由之名,製造了一個樣板戲裡的「男共產黨員」,拚命向前,寧死不屈。誰說只有國產電影政治化了,政治的主題體現在好萊塢大片的每個角落。

我承認這篇東西有點極端,但我們觀影之時,按本雅明所說,個人的反應往往被群體化。於是在一片讚美之中,我們沒有勇氣表達自我,這樣可不好。《勇敢的心》是部經典,卻也充滿了瑕疵,留著讓我們狠命的批判。暢所欲言又有何不好?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