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影評集

日本影片《告白》講述的是倫理和正義之間的分歧。

一位中學女老師在校園游泳池內發現自己的四歲女兒意外溺斃,後來經她私下調查,原來是班上兩位學生謀殺的,但殺人動機實在荒唐。痛失愛女的老師辭職,不向警方申請重新調查,而在結業式那天向全班學生告白真相,並透露了她的復仇計畫,在學生們的心底種下恐懼的因子……作者用反推理手法來心理分析新時代教育和校園犯罪,各篇章由受害者親人、嫌疑犯學生、嫌犯的家人及女同學等主觀視角分別告白,一步步逼近犯罪動機的核心,藉此也提出許多重要問題,像是師生親子關係如何有效溝通、校園犯罪的法律面和道德面的懲罰該如何拿捏、如何與疑似有問題的學生相處來預防犯罪,如何落實個別化人格教育、青少年犯罪的法律規章是否該檢討等等,小說適切地用個人的自白故事點出當今教育出了問題的因果所在。

從女老師的第一場告白開始,一直到每個人各自的告白,隱約感到它一刀切開人們內心底層對世界的困惑,將所有黑暗的秘密沿著人性底層,一層又一層的切開。電影中,每個人的告白不約而同掀開了人性底層最陰暗且最脆弱的一面:以自己的方式制裁學生的女老師(她無法接受殘酷殺害她四歲女兒的學生在法律的保障下毫髮無傷);從不懂得尊重生命的天才少年A(他得不到母愛,因而任意踐踏他人的生命);膽小如鼠卻犯下大錯的自卑少年B(他想證明自己並非別人眼中膽怯無用的少年);一味溺愛兒子少年B的母親(兒子犯下滔天大罪,她仍堅持兒子只是被不良同學帶壞);品學兼優卻陰暗無比的少女(她看清了人強悍背後的軟弱,卻再也找不到生命的意義)。

他們每個人看起來都與常人無異,內心的告白卻都如此驚人,這就好比每個人都有不為人知的陰暗,陰暗包含了所有大大小小的傷口:童年的創傷,成長過程的陰影,以及被人殘酷對待的烙印。當陰暗毫無遮掩的被攤在陽光下,心中的弱點也將一覽無遺,赫然發現殘酷的背後,是一個又一個受傷的靈魂。無法接受自己不被愛的事實,因而奪人所愛,傷人所愛。然而,受傷並不能變成傷人的藉口,一個必須藉由傷害別人以證明自己存在的人,只是更加突顯了他的自私與脆弱。

影片在表現手法上的極強烈的對比反差,是影片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如果你不看畫面,會聽見電影裡充滿了音樂、自言自語式的沉靜念白,以及少年們尖銳刺耳的叫聲,以清澈畫面和幻漫配樂製造MV級別的電影語言,來講述這個關於死亡、設局、報復的故事,用大量幾乎帶抒情意味的慢鏡頭描述死亡,這些都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舒緩的音樂,加上殘酷的畫面,更加給人強烈的震撼,不像那種陪著刺激音樂的驚悚電影給人感官刺激,《告白》把各種暴力甚至殺人的鏡頭放慢,並配以抒情的音樂,不會讓人感到害怕,反而更多的是引發觀眾的思考,給觀眾更多的時間去消化,去領悟影片所要表達的含義。

《告白》最終要傳遞的主題其實是「愛」。它講愛的方式與常規恰恰相反——常規思路是用人性本身中的善來表現,以愛表達愛、以愛體現愛。《告白》卻是以愛的反面(仇恨、屠殺、反人性)顛覆綱常,卻是殊途同歸。你可以看到《告白》中沒有任何一個場景在表現「人性善」,僅有的那位男班主任雖溫暖,看似善良,其實只是愚昧。

在影片中,暴力殺人的場面被表現得很唯美,讓人不禁感到寒冷。其實這些都是從反面來表現愛。

《告白》以電影這麼一種大眾化媒體,這種大多數時候得儘量宣傳光明面、對生活加以理想化,讓大家習慣喜劇或較為純粹溫柔的悲劇的媒體,來展開這麼一個陰冷到頭、毫無寬容、「都死了」充滿痛苦的故事。

對青少年暴力死亡犯罪的態度;以溫柔抒情的方式勾畫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對「惡」的不加掩飾甚至渲染,使之對觀影者進行各種突破底線的感官和認知刺激。

影評集(二)

喜歡聽林志穎的《十七歲的雨季》而這次雨季換成了腳踏車,音樂變成了電影。十七歲,美好的十七歲,懵懂的十七歲,而看王小帥的這部《十七歲的雨季》之後,我才感到還有一個殘酷的十七歲,一個在內心猛烈吶喊的十七歲。

縱觀全片,情節猶如悲與喜的交響曲。

無論是小貴以辛勞的汗水換到一部高級山地車後的得意洋洋,還是丟失山地車後的無奈與辛酸,再到車失而復得的興奮,最後到車被砸後內心的痛苦與默默的吶喊。而小堅,偷錢買車贏得女孩芳心後的喜悅,再到丟失車後的惶恐與不安。主人公小堅和小貴的悲與喜互相交織,仿佛讓世界上一切都消失,只剩下兩條互相盤旋螺旋上升的線。從主體的線索來看,得車——丟車——找車——拼車,貫穿整個電影,而劇中人物,如父親的責問,老闆的承諾也推動整個情節的發展與線索的延伸,實在是引人入勝。

而在藝術表達上,這部電影如黑暗的屋子中只有少許光線射入。

首先,電影的音樂以悲調為主,汪峰的《mainmodely》在影片開頭嘈雜的場面,小貴丟車,小堅失戀,以及在最後小貴抬著腳踏車進入人海,四個場景響起。那低沉而響亮的旋律渲染了濃厚的悲劇氛圍,而在影片中,小堅拿著衣服騎著車向著太陽前行時,和小貴得到工作後在街巷中行駛時,則用了歡快的節奏樂,使人在抑鬱和壓迫氣氛中得到幾絲喘息。

與悲調音樂相呼應的是本片的光線,整體上是黑暗的,幾乎沒有白天和藍天的展現。這不免讓人對本片的主題產生了思考,兩個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因為一輛車而結緣,發生了從陌生人到相互爭鬥,再到熟識的過程,以及他們在時代和家庭的雙重背景下,被物化的悲劇,即不是人控制車,而是車控制人的藝術化表達。

更值得注意的是,本片在細節上的處理,可說是為早晨的鮮花添加了一滴晶瑩的露珠。

無論是大城市快遞公司的負責人對前來結帳小貴言語中流露的輕視,還是小堅與其女友默默的情意,還是小堅與車王在雨中無聲的對視,以及打醬油的保姆穿著主人的衣服。都將觀眾的目光暫時散發開,並對電影產生多重思考。

作為入圍柏林電影節並獲得銀熊獎的一部佳作,雖然在表達上有太多的隱晦,讓人感到有些摸不著頭腦,但其完整而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整體音樂高效的穿插。以及通過不同場景中畫面的轉化而表達人物內心的蒙太奇手法都讓人讚嘆,同時,也向我們傳達這樣一個疑問,即青春年華的逐夢少年對夢想的追逐也會摻雜著殘酷的色彩,在經過殘酷現實的洗禮後,逐漸的懂得成人世界的法則,而此時將會產生一疑問:是在洗禮後蛻變而成熟的青春,還是在洗禮後將漸行漸遠的青春,給人留下無限的回味與思考。

影評集(三)

有一種感動是發自內心,有一種感動是質樸無華,有一種感動叫親情。「平平凡凡的爹娘您是兒子心中至高無尚的生命雕像。」紀錄片《俺爹俺娘》讓每一位觀眾感動落淚,焦波讓每一位觀眾深深敬仰。紀錄片《俺爹俺娘》記錄了一個魯中山區平凡而偉大,平凡而高尚的一對老人相濡以沫、磕磕碰碰的生活點滴,以攝影師焦波為第一人稱記敘講述,以別出心裁的照片為線索,以編導精湛的創作手法、獨特的藝術視角展現了一個人性最美好的情感,親情、愛情的真實故事。

無論生活如何改變,無論世界如何變遷。依存於我們心底的那份真摯的情感一旦被觸碰必將讓我們心靈震顫。親情,我們與生俱來的情感,必將伴隨我們走完人生,愛情人性最美的童話,不分國度、不分貧富。一旦愛情升華為親情那便是一輩子的相依相守。紀錄片《俺爹俺娘》,就是這樣一部以真實故事反映真實情感,以真情流露反映人性本質。編導以真實生活的藝術給人以強烈的視聽衝擊,以特殊化的藝術視角給人以內心的震顫。紀錄片的主題看似簡單卻極為深刻,該片取材於真真切切的生活片段,是創作者對生活選擇並深入挖掘並予以重大展現。對生活的藝術再度創作,以飽含哲理、發人深省進行鋪敘講述。

紀錄片以其無比感人的主題動人,這種感人的主題離不開編導耐人尋味、值得深思的藝術手段。紀錄片以攝影師焦波手持攝像機對準家鄉魯中山區的鏡頭開始講述,客觀的視角將觀眾帶入片中。通過景別的交替使用將故事展開。

紀錄片《俺爹俺娘》的故事發生在一個偏遠的小山村,編導以全景交代了故事地點,這種景別的選擇足以交代了影片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全景的敘事性,交代事件的場景或全貌,介紹環境並表現當時氣氛,在紀錄片的結尾同樣以全景收尾,這種收尾呼應的連貫性改變觀眾的視點並適應和滿足人們的審美心理要求。特寫鏡頭是影視藝術中視覺審美的重要表現手法,在紀錄片《俺爹俺娘》中,編導講「俺娘」的小腳展現給觀眾,這種匯聚觀眾注意的注意力讓觀眾體會到母親深受封建思想影響,細心的觀眾還會發現俺娘比俺爹年長,在那個年代這種愛情是難得的,是令人傾慕的。特寫交代事物本質,並可以透過特寫洞察出人物的情感和心裡,在畫展中,編導將深受感動的觀眾面部特寫展現給觀眾,一些人留下了熱淚,特寫刻畫出人物內心思念父母、感恩父母的情感,創造出親情溫暖的情緒氛圍。

景別的使用是編導獨到的手法,鏡頭的變換同樣是精彩的手段。影評多處使用推鏡頭來介紹環境、突出重點。開片將遠景推至近景,改變觀眾視點,展示巨大的空間,產生唯美的縱深感,交代了父母生活一輩子的山區景象。兒行千里母擔憂,在焦波離開家去北京工作時,娘的不捨只能通過揮手表達、只能通過囑咐表達。娘在大姐家向焦波揮手,編導用拉鏡頭予以很好的展示,將平凡而偉大的母親形象展現的淋漓盡致。讓觀眾感動,拉鏡頭交代了環境的同時最主要的是刻畫了俺娘的高大形象。

紀錄片的專場過渡自然和諧,片中多處使用空鏡頭的景物轉場,故事講述了兩個地點北京和魯中山區,在地點變化時使用了空鏡頭轉換。()這樣的過渡符合邏輯、並起到了很好的連線效果。影片構圖也很有講究,家鄉的自然風光迷真切迷人,畫面構圖上簡潔優美,把導演的情感清晰的傳遞給觀眾。

視覺元素的運用給人以極強的視覺衝擊和感染效果,聽覺元素的使用對主題的體現更是功不可沒。音樂是表達主題思想,抒情狀物,刻畫人物思想感情,渲染氣氛,深化視覺效果

加強戲劇性的重要作用。在抒情的時候通常配合畫面感染觀眾,在母親手持手電筒送我的時候背景音樂配合焦波的自述讓觀眾感動,渲染了當時的氣氛。片中同期聲也是一個重要的藝術手段,家鄉人民革命歌曲的同期聲將觀眾帶入影片,並自然聲音的同期聲我們走進了魯中山區爹娘的生活。紀錄片的解說更是不容忽視,以客觀敘事者的角度,直接用語言來交代說明並予以評論,以其節省不必要的畫面語言,並豐富、引申畫面的表現力的重要手段起到了無法比擬的手段。

《俺爹俺娘》以樸實的畫面,感人的情節稱為了本世紀最偉大的情感紀錄片。該片讓觀眾感動的情節太多太多,足以見得編導別具匠心的藝術手法。在父母醫院最後離別的場面感人至深,那是愛的離別、親情的最後分別,這一別成為了永遠,七十多年的點滴生活的終結,讓觀眾為愛情的美麗而感動。影片最後焦波對山崖的呼喊,震顫了觀眾,我們為親情落淚。

紀錄片《俺爹俺娘》讓我們又一次體味親情的偉大和溫暖,又一次讓我們感悟相濡以沫的愛情。我們拷問自己對父母的情感,我們會有太多後悔,不要讓我們的後悔稱為遺憾。未來的人生,今後的生活我們對於親情、對於愛情,應該作何態度呢?這是人生觀、價值觀深刻意義的優秀紀錄片。

返回頂部